北京的三联书店出版了甘阳先生的一本思想随笔集《将错就错》,按作者自云:”这本《将错就错》收录的是近年来我为报章杂志所写的一些专栏文字。” 专栏文字一般都是很随意闲散的东西,但《将错就错》中却大有令人值得玩味的意思,在平易的文字后面凝结了作者内在的深刻之思。
对于文章,作者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文章须放荡”(见《将错就错》之題记),正因为这种见解,甘阳对所谓的正史不屑一顾,”无论中国传统正史还是共产党正史,我都极其厌倦。”(《雍正皇朝》与《龙凤恩仇录》一文)这种态度其实与鲁迅先生对野史的偏爱同出一源。
甘阳出国后一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就学,《将错就错》一书中专门有一个谈芝加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一篇《先知与使徒》,谈及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掌门人弗兰克·奈特,甘阳认为:”先知的心思往往不为使徒所知,使徒所布之道也未必是先知之道。弗兰克·奈特一生悠悠在心的是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问题,而其最大的烦恼恰恰是发现:市场本身导引不出自由,从而在其经典论著《竞争的伦理》中断言:’最大的谬误莫过于把自由和自由竞争混为一谈’。不幸,使徒却似乎全都相信这’最大的谬误’,呜呼哀哉!”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曾经放谈亚洲的价值观念,其说颇能蛊惑人心。甘阳在《令人生厌的李光耀》一文中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李光耀从来不知道政治自由能提升人的精神素质、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他也不知道民主政治虽然常常带来’乱象’,但小动小乱恰恰是避免大动大乱的必要治疗,他不知道只有经得起民主政治下小动小乱不断”折腾”的政治体制,才是真正长治久安的政治体制,而一切依赖几个强人的政治体制最终恰恰可能酿成毁灭性的大动乱。”
中国能否实行西方式的民主选举制度?大陆学者一般认为民众素质低下制约着中国实行这种制度。甘阳不以为然,他认为”今日中国知识界一谈政治改革就争相标榜’反对泛民主’,恰恰只能证明韦伯所言:一国政治落后不是其民众落后而是其精英落后,而精英落后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成天高谈’民众落后’。确实如此,今日中国之知识界主流事实上缺乏对民主的认同与担当。
甘阳,现任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和中山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荣誉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和西方思想史研究,近年致力推动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近年论著:
《政治哲人施特劳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大学改革之道》(与李猛合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文集:
[1] 柏林与“后自由主义”
[2] 反民主的自由主义还是民主的自由主义?
[3] 关于研究美国宪法的一封信(2001年8月)
[4] 十年来的中国知识场域
[5] 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施特劳斯文集》前言
[6] 重新阅读西方
[7] 自由的敌人:真善美统一说
[8] 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的?
[9] 走向“政治民族”
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展开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思想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空前活跃,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敏锐深思的青年学者和思想家。其中以探求西方实证精神和科学态度为目标的思潮,曾一度引起海内外的关注。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拓展和深化,出现了以甘阳为首的一群青年学者,他们代表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开启了中国思想界与西方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本书选编的是当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章,它们从多个侧面折射出 八十年代似乎已经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时代。从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中,我们仍然依稀可以看到那场热情而不失理性的文化热潮;我们也或将通过它们唤醒我们正在失去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意识。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反叛”主要是通过美术、电影、小说、诗歌、建筑这些最能见出文化情绪和前卫意识的感性文化领域来反映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状况;下编“彷徨”则力图着重反映出当时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当代西方文化的研究和思考。
目录:
再版前言
初版前言
上编 反叛
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几个问题
当代中国美术运动
1985年以来中国建筑文化思潮纪实
论新时期小说的基本主题
中国新电影:从意识形态的观点看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对话)
在学术与政治间徘徊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文化的检讨
下编 彷徨
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的思路
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贝尔的文化运思
从绝望哲学到圣经哲学——列夫·舍斯托夫的存在哲学
现代“文人”:波希米亚流浪汉——本雅明的体验与寓言
否定辩证法的冒险和拯救——阿多尔诺论历史与自然
超越·否定·理性——论马尔库塞批判的社会哲学
超越“社会内在的伦理”——论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
走向澄明之境——海德格尔之路
文科学的批判哲学——福柯和他的话语理论
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
附录 思想出路的三动向
八十年代似乎已经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时代。八十年代的“文化热”在今天的人看来或许不可思议:“文化”是什么?这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什么可讨论的?不以经济为中心,却以文化为中心,足见八十年代的人是多么地迂腐、可笑、不现代!但不管怎样,持续近四年(1985--1988)的“八十年代文化热”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意识的一部分,而对许多参与者而言,八十年代不但是一个充满青春激情的年代,而且也是一个纯真素朴、较少算计之心的年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