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01 01:41:07| 人氣1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電子產業明日的希望——SOC(3-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八年前,我就對製造業可能的外移感到憂心」,交通大學校長、「矽導計畫」主持人張俊彥緩緩地說,在那個台積電(TSMC)、聯電(UMC)也意圖西進的時空裡,要是不能及時提出前瞻的產業看法,台灣,隨時會被世界拋在腦後。

 這個想法,在兩年前一個六月的晌午,給了張俊彥一個萌芽的機會。聯電副董事長宣明智為了獲頒交通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在新竹老爺酒店大開謝師宴。席間,有人提到友達光電(AU)因為高鐵經過的震動問題,而有意從南科撤廠。當時宣明智就打趣說,「如果把製造外移,只把研發設計留在台灣的話,只要震動不至於讓電腦當機,那就不成問題」。

 這段無心插柳的閒聊,加上張俊彥長久以來的思考,就成為引導台灣電子產業未來十年、甚至更長遠主流思維。

 包括張俊彥在內,多位產業界、學界人士都認為,台灣未來的產業趨勢,應走向以設計為主的研發性產業,「矽導(Si-soft)計畫」的雛形,就此應運而生。

 「『矽導計畫』是一個endless plan(永不休止的計畫)」張俊彥點出,只要電腦仍在這個世界轉動,「矽」就永遠是不可或缺的產業要素。

 而當初之所以選擇矽產業做為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軸,其實有其本身條件與世界潮流的背景。

 交大電子工程研究所教授溫瓌岸指出,台灣的優勢,在於擁有完整的半導體製造業,包括系統製造、組裝、IC設計、IC製造、封裝測試、光罩及PCB(印刷電路板)等完整的垂直分工體系;再加上世界科技的趨勢,已逐漸往整合的路上走,套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在未來產品走向輕薄短小、功能多元化的世代,SoC(System-on-a-Chip,系統單晶片)將是主宰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核心技術。

 究竟什麼是SoC?這是一種與套餐類似的概念,就是將原本各司其職的多件晶片,整合成單一晶片,能同時作業多項功能。由於這是比較複雜的技術,研發風險高,而且無立即性獲利,所以即使台灣現有200~300家IC設計公司,大家都知道SoC很重要,卻無一家願意投入。

 但,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歐、美、日、韓,卻早已開始從事SoC的研發工作,張俊彥指出,「比起其他國家,台灣有超強的優勢,我們很有機會就此變成IC設計界,真正的世界第一」。

 雖然台灣的IC設計能力略嫌不足,但起步的早,製造力又強,晶圓製造業更是全球第一,作了出問題,有足夠的後勤資源可以立即調整,因此,張俊彥評估,「2008年有信心可以達成矽導計畫的目標」。這句話,說出了台灣在IC設計業,放眼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雄心壯志。一旦SoC成功,無疑向世界宣示了台灣將可擺脫過去十幾年來,為國際大廠代工的宿命。

 「SoC所帶動的,除了晶片本身之外,更龐大的是它所引發的附加價值」溫瓌岸舉微軟(Microsoft)的例子,雖然只涉及作業系統的製造,但是由於微軟的發展,間接帶動了整體PC(個人電腦)產值的成長。

 因此,「矽導計畫」在去年成案時就發下了豪語:「預計十年內,可為台灣創造10兆元的產值」,以目前1.5兆元的產值來說,就是為台灣創造出近七倍於目前的產值,其中,直接來自於IC設計及系統相關產業的貢獻,至2008年可達1.8兆元,2010年可達2.38兆元,這意味著,台灣將有能力供應全球八成以上的矽產品及相關製造。

 除了產能的提升之外,矽導計畫另一個重大意義,就是期望能締造台灣第二次的產業躍升。

 行政院政務委員蔡清彥表示,早年台灣以低廉的勞工搶佔製造業市場,推動了第一次的產業躍升,但這幾年來,來自於東南亞、中國大陸的勞工競爭力,已經逐漸對台灣既有的優勢造成威脅,「連台商都一個勁地往大陸跑」,所以台灣有必要重新定義自己在全球產業鍊上的利基在哪裡?

 而開發自有SoC技術,能夠建立與確保台灣能夠持續且長期掌握全球SoC設計、製造、產品、服務的主要供應鍊,這也是台灣必須突破過去「老二主義」的迷思,進而掌握產業更上游關鍵的前瞻技術。

 包括電子產業中的五大族群:光電、電子、網路、資訊、通訊,甚至生物科技,都將有機會隨著SoC的發展,整合成單一晶片的形式。藉由台灣原有半導體的優勢,將IC產業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整合。

 溫瓌岸指出,「整體產業鍊」是矽導計畫目前亟需建立的企業機制。所謂「整體產業鍊」,就是在橫向的IC產業分工中(包括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等),及縱向的規格定義、品牌定義、產品定義等,打破原有廠商的限制,把台灣塑造成全球唯一能夠提供IC設計整體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的基地。

 張俊彥也預期,矽導計畫所促成之中心型服務公司的環境,將縮短設計循環從原本的1至2年到3至5個月,並加快商品上市與獲利的時間,而集中全國所有IC設計的資源,使IC設計不再是單一廠商的單打獨鬥。

 至於原有製造代工的部分,在SoC有一定成果,而台灣產業也因應轉型後,將逐步放寬西進,包括之前爭議不斷的晶圓代工廠,也將被允許赴大陸投資,屆時台灣將從「製造」的角色淡出,取而代之的,是知識經濟掛帥的新興產業。

 矽導計畫白皮書中,也鎖定包括無線通訊、光電及網路三者為主要的補助對象,由於它們都是台灣目前強勢的主流產業,在晶片上也已有以整體系統出發的概念,因此最適合作為SoC的試金石。

 截至今日,矽導計畫推動約一年,已經有部分成果顯現。溫瓌岸表示,目前國家矽導計畫已推出IP-MALL(Intelligence Property Mall,智財匯集商務)的具體運作模式(Business Model),這項全球首創的同業結合,將使得IC設計公司可以依照自己產品的需要,運用如同購物中心的平台,取得所需的設計智財,這種概念類似拍賣網站,只是把智慧財產當作商品,在市場上出售。

 除了IP-MALL之外,矽導計畫今年三月將推出一項大菜-「台灣核心」(Taiwan Core),為避免國際競爭對手捷足先登,目前相關的籌備相當低調。據了解,「台灣核心」準備依循台積電的模式,由行政院開發基金出資,集中目前矽導計畫精華的人力、資源,成立一家以SoC為主要服務內容的公司,屆時只要提到SoC,台灣在這方面的龍頭地位,勢將難以動搖。

 盱衡台灣的產業優勢與資源,SoC其實是台灣不得不然的選擇,也是台灣創造二次產業升級的最好機會,就像宣明智所說:「假如台灣不走IC,那還能走什麼?」


2004.01.14

台長: fishoran
人氣(1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