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22 10:36:45| 人氣2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劉泰英辭職事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法院交保到被財政部解任所有職務,短短的十四天中,劉泰英事件就像一齣連續劇,天天上演著財政部與劉泰英之間你來我往的大鬥法。縱觀這整個事件的發展,劉泰英之所以最後還是屈服於財政部的暗示,主動辭職,除了來自金融局長天天在媒體公開喊話之外,徒弟陳敏薰與學生尹衍樑的相繼被約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曾向總統府輸誠 但為時已晚

 劉泰英在主動請辭後,雖然對外表示他早有辭意,但深究其個性與交保後動作,是否真是如此,令人存疑。但可以確定的是,劉泰英自始至終對於檢方所指控之十二項罪名不願認帳,他的律師團主張不能太早認輸攤牌,以免讓人有他已認罪的想像空間。

 更何況,劉泰英的個性一向自負,要他一交保就「四大皆空」,忘卻俗塵,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所以除了多聽聽外界,包括朋友、律師、董事,甚至股東的意見之外,劉泰英也在觀察整體氣氛是否有利於他,「以拖待變」,直到檢調以大規模的約談行動,開挖劉泰英在開發的牆腳,才使劉泰英確切感受到事件的嚴重性,可能會讓支持他的人受到更多的牽連。

 因此,在十八日中華開發金控的臨時董事會中,雖然與會的董事包括官股,都沒有明確要求劉泰英下台,但劉泰英卻已經下了棄車保帥的決心,以丟掉兩席董事長的位置,來換得這條老命的苟延殘喘。

 據了解,劉泰英之所以到最後一刻才對外宣布辭去開發與工銀的董座,除了檢調單位在最後幾天使出針對陳敏薰、尹衍樑司法行動的震撼彈之外,劉泰英本身也積極利用最後的時間,透過相關管道向總統府高層輸誠,希望能私下與總統府方面達成折衷協議,使自己不至於連常董的位置都保不住。

 不過,在兩年前派出胡定吾與劉泰英爭奪開發董座的總統府,在經過上次介入操作失當而灰頭土臉之後,已經與劉泰英結下樑子,這次顯然對於劉泰英所釋放出來的徵詢氣息不願意買單,陳水扁總統也對外宣稱「沒那個能耐,就不要管這種事情」,表明總統府方面無意插手,當然也不願意幫劉泰英解套。

下台前最後一手 有政治意涵

 得不到外界奧援,劉泰英四面楚歌,不得已除了推出陳敏薰接開發金控的董事長位置,以承續他在開發金控未來走向的主導權外,還必須再親手將與上次結怨已深的胡定吾,推上開發工銀董事長的位置,以表示無意與政府作對的立場,劉泰英下台前的這最後一手,仍充滿了為求自保的政治意涵。

 不過,就學者的觀點來看,雖然這次財政部明確地宣示了維護金融紀律的決心,但在作法上,卻仍然落入了一直想避免過度政治性的窠臼中。尤其在六月廿日夜間,曾國烈以強烈字眼解任劉泰英的新聞稿裡,不難看出財政部本想讓劉泰英自廢武功,但劉泰英未如預期中聽話,使得財政部必須跳上檯面現出原形,做出早就想做的行政處分。

 政大教授曾巨威認為,在這次的處理過程中,財政部顯然沒有抓到適當的原則,尤其在這類政治敏感度高的事件中,財政部應該回復到金融專業與堅守行政職責的立場,來看待整件事情的發展。從要求中華開發六月廿日必須做出對劉泰英是否適任的決定開始,財政部就明顯對中華開發施加暗示性壓力,希望中華開發能在此案上,照著財政部的路子走,卻又不願意明著以行政處份的形式,對開發的人事表示意見,據曾巨威指出,就主管機關的角度而言,這已經是不道德的作為。

財政部捍衛金融 手段有疑義

 財政部在丟下了時間上的期限之後,又過度關注開發那方是否及時有相對應的動作,只要開發的作法稍不如意,官員就立即出面施壓,逼迫開發往財政部想要的方向去,這些動作,都會讓外界容易有政治性懷疑的不當聯想。

 因此就結果論,原本欲維持超然地位,在幕後當藏鏡人,掌控開發一舉一動的財政部,最後卻因為劉泰英沒有直截了當地辭去所有的職務,而必須跳下來蹚這渾水,不但充分顯露出財政部不想直接以行政處分的方式解決劉泰英問題的作法,其實是變相剝奪了劉泰英循法律途徑向財政部要求行政救濟的既有權利,曾巨威認為,整個事件的失控,只不過是財政部所施的「小人步數」失算而已。

 曾巨威強調,劉泰英事件呈現出來的,不但是國內金融問題的癥結所在,更是觀察財政部有無決心正當捍衛金融秩序的重要指標。

2003/06/25

台長: fishoran
人氣(2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