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6-04 15:50:15|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獲得快樂的三個要點3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的廣東和福建有很多人闖南洋。這些闖南洋的人要離開中國大陸,需要坐輪船。但他們沒有錢買船票,更沒有錢在輪船上買吃的東西,但他們有健壯的身體,有力氣。那個時候的輪船是燒內燃機的(最早的內燃機就是用鍋爐燒熱氣,用熱氣帶動發動機),所以輪船上往往需要給爐子加煤的苦力。這些闖南洋的人就是靠做這個,憑自己的力氣到達目的地。之後,這些人再繼續用他們擁有的這個資本——他們的勤勞、他們的力氣去創業,去發展他們的人生。其中的很多人後來都成為了富翁。

其實每個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擁有的東西。佛法就是告訴我們所有的眾生擁有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以後,他講出了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說,所有眾生都擁有和佛菩薩、和覺者一樣的功德智慧。所以佛法不是首先要你去創造什麼,增加什麼,而是要你去發現。發現什麼?就是發現你本來擁有什麼。佛法最大的個性就是幫助我們、提示我們去知道、去發現我們擁有什麼。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所說的,我們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自己去發現它。

日本藤素 日本騰素 必利勁 威而鋼 日本藤素真假 日本藤素官網 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價格 持久液 JAPANTENGSU 萬力可 春藥

所以,《妙法蓮華經》裡講,有一個窮人,他的衣服裡有一個價值連城的寶珠。你想幫助這個窮人的話,你不需要讓他去幹活,你也不需要讓他去做買賣,你也不需要給他錢財,你也不需要給他股票。很簡單!你只需要告訴他,他的衣服裡面有顆無價寶珠。所以,我們要保持正知正念,要多去想我們自己生命中本來就有的,究竟所有的。這樣的話,不僅世間的快樂會多,也很有希望到達涅槃的大樂。

過去這麼多年,我們整個社會也許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財富的積累和物質的追求上。我們沒有房子要房子,有了房子要車子,有了車子我們又生出許多其他的需求。我們總是在想我們沒有什麼。這導致許多人拜物,被物化。這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我們應該保持警覺。如果人沒有精神追求,如果一個人總是去想我沒有什麼,我還要擁有什麼,這個人就會變成一個物質的人、一個動物的人。有些社會倫理道德的底線就很容易被突破。這就很危險。

所以我們要多想我們擁有什麼。假如讓你現在就坐在那裡想一天你擁有什麼。你不要以為你能想清楚。怎樣算想清楚?你要能想到像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發出的那一聲讚歎那樣,你就算想清楚你擁有什麼了。我們出家修行就是在想這件事。在禪堂裡想這件事,在佛經裡想這件事。想我們擁有什麼,不去想我們沒有什麼。

第三個快樂的要點:要多想著耕耘,少想著收穫。

耕耘在佛法裡叫因,收穫在佛法裡叫果。眾生特別重視果;菩薩特別重視因。因就是播種,就是耕耘。你把你的注意力特別地放在結果上,你的煩惱會很多。為什麼?因為很多事情的結果,並不是我們自己能主宰的,不是我們能做主的。不要說社會、外面的事情我們不能做主,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能做主嗎?比如你盤腿打坐,一個小時以後,你能做主讓你的腿不痛嗎?很多人打坐的時候,他做不了這個主。不僅我們的身體我們做不了主,就是我們的心念,我們也經常做不了主。當你憤怒的時候,你根本沒辦法控制。你貪求某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是日思夜想,你的心念你都駕馭不住。佛法把這個稱為“無我”,就是你不能主宰,也沒有主宰者。

因此,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們對到我們跟前的結果不要太上心。我們始終要把注意力放在耕耘上,放在我們現在在做、在播種、在付出上,然後我們不斷地改進自己、提高自己。我們不斷地播種、不斷地耕耘,不斷地收穫自然會來。我們要把握每一個當下,種好的因,不斷地種好的因。哪怕現在有非常倒霉的事降臨到我們頭上,我們仍然不管,繼續種好的因。學佛的人是通過這種方式做命運的主人。

在這個人間,很多人給我們演繹了這種做命運主人的故事;很多人在災難降臨到他頭上的時候,他的心不會動,他只是堅持他原來的方向。我上次到香港去,在書店看到一個外國的殘疾人。你們看到可能會嚇一跳,因為他沒有胳膊,也沒有腿,只有一個身軀。但現在他聞名世界,到處講演,還成家有了孩子。這很不簡單!他擁有的就是一種真正做命運主人的精神。

必利吉 印度必利勁 持久液 一炮到天亮 印度神油 美國Rhino犀牛7 美國黑金 德國黑螞蟻生精片  日本淑女剋星精華素 西班牙金蒼蠅催情水  陰莖增大膠囊 日本藤素男性速效保健品 日本騰素評價  日本藤素哪裡買 日本藤素心得

做命運的主人要從哪裡做起?就要從只管耕耘、只管播種做起。你只管種善因,那麼善果自然會來到。我們要讓我們的心安住在每一天應該怎麼過上。每一天你都要想一想:我今天種了哪一些善因,我做了哪一些善業,我發出了哪一些善念。所以古代有些修行人每天給自己記“功過格”。“功”就是每天種了哪些善因,做了哪些好事。“過”就是每天有哪一些錯誤的話、錯誤的念頭、錯誤的行為。記下來的目的是什麼呢?記“功”是自我激勵、自我獎勵。看到自己做了不少“功”,你會很歡喜。記“過”是自我警覺、自我責罰。看到自己造了不少“過”,你會有一種警覺。古人的修行是這樣修出來的;古人的修行是這樣累積出來的。我們都知道明朝袁了凡的故事。他也用過類似“功過格”的方式修行。

所以,許多修行有成就的人,了不起的人,其實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都經歷過一個很嚴謹、很艱苦的跟自我作鬥爭的過程。最終他們到達“只問耕耘,莫問收穫”的境界。你只管去做,結果會怎樣你不要管,它會在那裡等你,它會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地點等待你。現在是消費主義時代,人們都希望早一點見到功利,也有的人總是有一種兌現心理。比如說買股票,他總希望馬上兌現,變成現前的、現實的利益,因此就會對佛陀講的因果規律產生懷疑。因為他只看了很短暫的時間,看了很局部的一個方面,所以他才會懷疑。真正能夠身體力行“但問耕耘,莫問收穫”,你自然會對因果生出堅定不移的信心來。

台長: frtgryht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