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02 19:50:58| 人氣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科學〕基因中能找到智慧嗎? (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基因中能找到智慧嗎? (上) 

作者:賈福相


  有人說,21世紀是「生物科技」的天下,因為人類最感興趣的還是自己。
瞭解人類的方法:一是哲學思維,一是生物研究。哲學似空中樓閣,模糊不清;生物科學卻可以證據鑿鑿,很多生物科學的發明對「生老病死」和「衣食住行」都有用處,一旦成功,就可以賺錢、可以出名。


  人類基因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是一件浩大的工程,首由DNA發明人華特森(Watson)主持,為期15年,經費二十多億。他們已宣布,初步結果會於2000年2月公布,比預計中提早了1年,這個計畫的目的當然是希望對「人」有詳細的瞭解,以利醫學及進化的研究。

  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有差不多10萬個基因,每個基因含有為數不等的氮鹼基對,氮鹼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總共有30億種不同的順序,每個基因氮鹼基對排列都不一樣,正如英文字母D,O,G排列是狗;反過來G,O,D排列就是上帝了,字母多少和不同排列造成了千千萬萬的字,字的不同排列造成了數不盡的句子,可以是詩,可以是小說,幾百個莎士比亞,幾百個愛因斯坦,永遠不愁寫不出新意。氮鹼基對排列比英文更複雜,這就是世界的生物為什麼能多樣,在時間的長河中生物為什麼能進化。


  人類基因計畫使我們對心臟病、乳癌、糖尿病等有了新的瞭解,使醫學研究進了一大步,但生物技術在同時也造成了人間的許多困惑。

  在1999年6月號的《新觀念》雜誌128期「讀者回響」中,高雄的熊玉華看到了科學家可以把水母發光的基因,移植到老鼠卵子中,造出一種會發綠光的老鼠,於是她憂心忡忡的說:「科學家的遊戲,有時候會變成人類的夢魘,
而人類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去面對科技帶來的問題呢?」


  對於這封短簡我特別有興趣,首先,因為水母中會發光的蛋白質,是普林斯頓大學強生(Frank Johnson)教授和日本生物學家30年前,在星期五港海洋研究所裡,從一種水母中提煉出來的,現今全世界許多研究都使用這種蛋白質,簡稱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會發綠光的蛋白)。那段時間,我正好也在星期五港作論文研究,有幾次與強生共飲,他已暮年,喜歡杯中物,可惜肝臟不好,醫生勸他少飲,
他常抱怨:「為什麼上帝對一個老人這麼殘酷?老,已經夠受罪了。」強生雇用了一大群小學生每天到海上撈水母,GFP提煉成功是幾百萬個水母生命換來的;另一個原因是,我也擔心生物技術對人類造成的可能傷害,在一篇<魔梯>短文中,我曾質問基因研究和智慧的關係。


  由基因工程改造過的食物,已普遍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了。美國在1998年,40%的大豆,45%的棉花,25%的玉米,都已經基因改造過,基因技術並不太困難,把一種植物或細菌的抗病基因,移植到另一種植物的種子裡,這種被改造的植物就可以抗病或抗蟲害,也可以大大增產。運到市場,我們無從選擇,商人說,這種改造植物「幾乎」與原作物相等(Substantial Equivalent)。「幾乎」不是全部,有時候「失之毫釐」,就「謬以千里」。

本文同時收錄於聯合文學【星移幾度】

更多閱讀相關文章: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

台長: 柴爾德醫生
人氣(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