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13 20:34:47| 人氣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溫德斯 侯孝賢 對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吳重寬 中國時報2008.11.13摘要

侯孝賢:那不管你怎麼想像、怎麼變形,最重要的就是從現實著手現實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為現實是觸動你整個想像和表達方式最重要的一個元素。電影基本上就是再造現實,其他無所謂什麼形式不形式!

溫德斯說,他是有這樣特定的性格,從他三歲開始,他最大的慾望,就是離開他的城市,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別人是如何生活。面對一個陌生的城市,他會試著去找出那裡天氣、食物、交通、聲音等等是怎麼一回事。除此之外他就是隨便走走,但是不能夠和在地人一起走,不然永遠沒有機會去了解那個城市,你必須靠你自己去挖掘和尋找。

他說其實住在當地的人,對自己的城市並不了解,就像很多台北人從沒上去過101、很多紐約人沒上去過帝國大廈、很多巴黎人沒上去過艾菲爾鐵塔;佔領著城市的人,對城市的了解,反倒不如一個明眼的外來者。但是溫德斯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拍一部介紹外地文化的電影,他都是拍一個訪客眼中的城市,就像是「里斯本的故事」的德國收音師那樣。

侯導說,以前他是不可能到國外去拍片的,因為他的英文不夠好,不能用英文思考,就不可能抓住國外生活的細節,他就沒辦法呈現在影像上。他有個習慣,就是一到外地就會坐上大眾交通工具,一坐就坐到底。像是去香港就坐電車,到了終站再改搭船坐到對岸。第一次到風櫃也是一樣,當時侯導是去看王菊金導演拍片,他一坐上公車就坐到了底站,也就是他之後拍「風櫃來的人」的地方。

至於在日本拍片,侯導說他是先從演員角色開始著手,從他的日本朋友身上找模型,例如他一個常常泡咖啡廳的好朋友。有了原形之後,再去想角色的職業背景,再去想他會住在哪一區,然後就在那裡租了一棟房子,研究角色處在這個地方會有怎樣的作息習慣,把這些全部弄清楚後,你才會知道這個角色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出現在這個地點,身為導演你才能夠作判斷。

侯導照他一貫的方法:先找到演員,然後設計角色。侯導先是找到了茱麗葉畢諾許,然後從他的公關朋友,和他的製片找到靈感,像是片中的西蒙,就是他那位公關朋友的小孩,公寓就是他製片的公寓。當侯導把製片的公寓附近摸熟了之後才回去開始寫劇本。

但是在寫劇本之前,侯導說他會看很多書;平常他也會把看到感覺不錯的雜誌剪下來或收起來。像是「咖啡時光」中一青窈的角色,就是從報章雜上得到的靈感,也是和小津所有電影的主題:「嫁女兒」,相互對應。

到了巴黎也是一樣,侯導找到了兩本書,一本叫「左岸琴深」是講一個二手鋼琴。還有一本是「從巴黎到月亮」,在這本書中提到了「紅氣球」,於是他就把「紅氣球」找來看,看完覺得很有意思,就借了這個紅氣球,把它當作一個老靈魂來到現代。

侯導回憶起第一次接觸小津導演,是在拍完「童年往事」之後,去南特領獎,現在的威尼斯影展主席馬可慕勒,告訴他有個小「律」的作品一定要看看,於是他就去看了小津的默片「我出生了,但……」,看完了感覺非常過癮,後來回到台灣才開始注意小津的片子。有許多人,特別是西方,甚至是日本都認為侯孝賢和小津的電影十分相像,侯導說他自己知道他的電影和小津根本一點都不像。侯導說他看過小津拍片用的分鏡手稿,裡面清清楚楚地記載了每一個鏡頭需要的時間、底片等等,那是他辦不到的

侯導談起小津的「家族演員」。「家族演員」的意思就是說這些演員都是固定的,小津喜歡用這些演員,因為他要的真實,在這些演員身上絕對就能找得到了。而這種真實,就是演員不用去演,只要站在那邊就OK的。但是如果有新的角色加入,整個電影的活力就會迸發出來,例如原節子是從「晚春」才開始出現在小津的電影中,就變成小津電影中的keyword

侯導又更進一步說,小津是工程師,每個細節都掌握的十分清楚,但是侯導所處的時代環境不同,難以掌控的非職業演員比較多,可是他也不想去硬性規定,這樣演員演起來沒意思,他自己拍起來也沒意思。所以說雖然兩人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找尋靈感,但是表達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溫德斯先說,他非常欣賞侯孝賢的「咖啡時光」,因為侯導喚起了小津的精神,但同時又非常清楚的表明了是他自己的電影,溫德斯又說,小津的電影有其時序性,可說是對日本社會變化的一個見證

溫德斯與小津的相遇和侯孝賢有些類似,他們都是在拍過四、五部片之後才看了小津的電影,而溫德斯是在紐約的戲院裡,有人跟他說你應該去看看這個日本晦澀導演的作品,在這之前,他從來沒聽過小津安二郎這個名字。當時他看的是「東京物語」,第一次看就連續看了四次,而那天改變了他的一生。這並不是指他此後改變了他的拍攝手法,而是在看過小津的所有作品後,溫德斯體認到電影的樂園是曾經存在過的。溫德斯看的小津電影並不是每一部都有字幕,雖然一句對白都聽不懂,但他卻能夠理解那些電影。而小津電影中的角色,就完全是溫德斯對自己家庭成員的感覺,小津刻畫的家庭關係更是他在德國電影、歐洲電影、美國電影中所沒看到過的。

侯導說拍電影,基本上就是一個技術、一門「技藝」,不要把它看的太嚴重,唯一的方式就是做,沒有其他的方式;光想是沒用的,就是做。你不停地做、不停地拍,你有一天就會完全清楚、完全懂,而且你會越拍越好。你成長期累積了什麼東西,誰也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而且你還要把它發掘出來。在年輕的時候,你完全不自覺你會有這一塊,那要在技藝成熟之後,你這個部分才能被呈現出來,而這個就是屬於你個人獨一無二的東西。

你會去學別的、去模仿,這都無所謂,因為你慢慢做,做到最後你會發現電影,其實就是攝影機面對著你要拍的客體上,就是你要拍的人或是景物上。那不管你怎麼想像、怎麼變形,最重要的就是從現實著手,現實絕對是最重要的。

溫德斯說,整個電影史就是一個絕佳的學校,「看電影」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雖然事實上你學到的根本很少,但至少也學到了一點。然後你必須知道擺攝影機是怎麼回事,還有在攝影機前面發生了什麼事是你想要捕捉的,而這個是讓人非常興奮的,溫德斯說他還記得當時他是有多麼興奮。

溫德斯又說,在拍攝時候他會告訴演員一點想法,然後看他們在那之後會做些什麼,就算什麼都不做他還是讓攝影機繼續開著,直到底片用完為止。他從不說「cut」,因為沒人教他「cut」,溫德斯笑說他以為打斷電影拍攝是非常無禮的一件事。

還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溫德斯提到的,就是身為一個電影創作者,你必須知道你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因為就算是一部短片,它的拍攝過程也有可能是非常長和困難的,你必須從一開始到最後都要知道你為什麼要拍它。而最重要的一堂課是你必須要去「分享」,你拍片的慾望就像是一根蠟燭,你必須將它傳遞下去,把它傳給攝影師,攝影師他再傳給演員,或是傳給配樂家、剪接師、製片、發行商等等。你必須確定燭火不會熄滅,但你也不能把這個任務扛在自己身上,你必須傳遞下去。溫德斯覺得拍電影最大的一門課就是要如何去做這樣的相互溝通。

台長: 果凍讀書會
人氣(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新聞精選 |
此分類下一篇:亂青春 入圍德國海德堡影展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還有人在進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