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31 12:23:04| 人氣65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分族群 白色恐怖傷口仍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時報  2008.03.31 摘要

台灣走過威權統治年代,戒嚴時期不當審判的政治事件,迄今仍塵封在歷史角落,單單軍法審判的受難人數就有十四萬人,這段白色恐怖的年代,不分省籍族群同樣遭殃,堪稱台灣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深埋在歷史的傷口仍隱隱作痛。

研究戒嚴時期政治檔案的文史工作者曹欽榮指出,二次戰後的台灣經歷1947年二二八無差別屠殺,對國民黨從熱切期望轉為絕望1949年五月二十日進入戒嚴狀態,國民黨為打壓異己,一連串搜補、整肅、殺害、監禁,執行「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人」的恐怖政策。1949年後的白色恐怖年代,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統治言論思想箝制、整肅,思想犯和政治犯不是槍斃,就是囚禁,受害人數早已超過所謂的「中共地下黨員」,造成無數家庭災難。

曹欽榮指出,當時知識分子懷抱改革理想,結果卻遭到整肅打壓,違反人權的事件層出不窮,不僅刑求、栽贓,特務嚴密監控,以獎金制度羅織罪名,就連判決幾乎都要經過總統府批示,經常被要求發還嚴審,加重其刑。根據法務部的資料,當時軍事法庭所受理的政治案件有29407件,受害人數約有十四萬人,甚至有民間推估可能高達六、七萬件,受害高達二十萬人。

鑽研白色恐怖的民間學者藍博洲說,當時台灣籠罩在國際冷戰和國共內戰中,不分省籍同樣受害,達到全面性社會鎮壓效果,外省人受害更非少數,外省人通常隻身來台,缺乏社會連結,尤其在韓戰爆發前,幾乎都是屠殺外省人。根據檔案統計,一九四九年底到韓戰前,槍決二十人,全為外省籍,1950年到1955年更是槍決高峰,每年都高達一、兩百人,槍下冤魂不在少數,其中還不包括遭到祕密逮捕殺害的人數。外省台灣人協會執行長長黃洛斐說,過去白色恐怖的時代,受害的記憶是不分族群的,但在簡單的政治操作下,「外省族群,很容易成為政治上的代罪羔羊。」

 

台長: 果凍讀書會
人氣(659)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正義啟迪 |
此分類下一篇:只因愛讀書 就關十年
此分類上一篇: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是 人才

vincent
&quot「外省族群,很容易成為政治上的代罪羔羊。」&quot的原因,在於&quot白色恐怖&quot後僅存的&quot中國裔台灣人&quot(外省人)不能基於正義與真理發聲(因為受害者與自己的關聯並不密切?),並對腐敗的前國民黨政權加以挑戰(挑戰者多已陣亡)。當以&quot回歸前入籍台灣人&quot(本省人)為主的民進黨爭取種種公民權力,並進而取得政權後,又不願敞開胸懷,迎接民主的新時代,反而基於恐慌於將與中國切斷臍帶,而不問是非地與在野的國民黨合流,造成各項社會上的反動現象。甚至可以說,這些僅存的&quot中國裔台灣人&quot基本上並未具有民主精神與需求,原因即在於其民主典範如胡適、雷震、柏楊等人,均因前國民黨政權加以醜化與打壓而失去同族群者認同所致(有多少中國裔台灣人會去提到胡適的民主典範及魯迅對中國文化的反省?),另外的原因也因為他們長期以來將民主與自由對價換取舊政權的種種經濟補貼(如各種軍公教福利、眷村補助等)、工作機會的提供(各地方的黨職、公職等),因而不具有在本土謀生的能力時,只好任由政權的高壓統治,並美其名為求安定;在舊政權失去治權時,又擔心失去經濟的優勢,進而起而為反對而反對,並美其名為監督。只能遺憾地說&quot「外省族群,很容易成為政治上的代罪羔羊。」&quot其來有自。
2008-04-02 20:04:58
杜蘭熊, 外號杜老爺
可惜現代小朋友都不讀歷史...只讀國民黨的教科書....
2008-12-15 18:59: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