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10 04:53:53| 人氣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張國榮與「偶像歌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張國榮的離去,令不少人黯然神傷,特別是三十歲以上的人,感慨尤深,皆因張國榮的歌曲,有著他們的青春回憶。

有人說,張國榮的離去,為香港樂壇「偶像歌手」畫上句號,這個說法贊同與否,則見仁見智。

一九七七年參加麗的電視亞洲歌唱比賽進身樂壇的張國榮,出道頭幾年的發展並不順利,浮浮沉沉,拍過一些青春電影和電視劇。到了八十年代,香港深受日本文化影響,歌手不但喜歡將日本歌改編成中文版,香港的年青一代,更對日本的偶像派歌手相當著迷,中森明菜、近藤真彥、柏原芳惠等,都曾經是香港年輕人崇拜和模仿的對象,其實所謂偶像歌手,亦是由日本傳來的產物。

譚詠麟將美妙的日本曲式帶來香港,張國榮卻將整套日本偶像的特質呈現觀眾眼前,例如形象的包裝、唱片的設計,以及舞台上的台風,他的歌聲和舞姿風靡萬千歌迷。

坦白說,八十年代的偶像也不易為,除了有討好的外形,還要唱得跳得,而張國榮是少有具備所有條件的歌手。到了九十年代,是四大天王雄霸的年代,四位FANS超級偶像各備自身的特質和條件:張學友以悅耳的聲線、紮實的唱功見稱;黎明和劉德華有討好的外形;郭富城則以精湛的舞藝演繹成獨特的台風,聲色藝平分於各人身上,比起張國榮一人集大成又差了一點點。

但無論八十年代的偶像還是九十年代的偶像,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歌手都經歷過奮鬥的歲月,才得到如此成就,故對工作的態度和熱誠都較多。

此外,他們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也足以影響年輕一代,故很小心言行,盡量做個好榜樣,熱心參與公益,所以能夠成為傑青。到了九十年代尾至二千年,新一批偶像又與八九十年代有所不同了,這大概跟年輕一代追捧的口味不同有關。新一代偶像已演變為唱片公司的一種商品,一出道就為他們一擲千金大搞包裝宣傳,只要商品討好,唱歌技巧,舞台功架已不重要。

新偶像因為不用經歷奮鬥期,也許成功得來太易,對工作態度和熱誠都似乎不及前輩,而任性反叛似乎亦成為新一代偶像的共通點,故出道不久,就有不少負面新聞傳出。樂壇的偶像文化雖然還沒有畫上句號,但發展方向和質素,已跟八十年代相去甚遠了。

文匯報 4/11/2003

台長: 狂戀Leslie
人氣(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