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01 13:53:29| 人氣4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韓非子經典名句】視強則目不明 聽甚則耳不聰 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名句誕生

故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目不明,則不能決黑白之分;耳不聰,則不能別清濁之聲;智識亂,則不能審得失之地。──〈解老〉

讀懂名句

視力用得過度,眼睛就看不明;聽力用得過度,耳朵就不靈敏;思慮過度,智力意識就會混亂。眼睛看不明,就不能判斷黑白顏色之界限;耳朵不靈敏,就不能辨別清濁之聲;心智混亂,就不能判別得失對錯。

名句故事

在《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嗇」的觀點影響之下,韓非認為,人要健康長壽,須適動靜,省思慮,惜智慧,愛精神。此「嗇」即不妄費、愛惜、保養之意。身為人,必有七情六欲,所謂耳之欲五聲,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人皆有之。但韓非認為欲望不可過度,故說「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是說人若過分追逐眼目之享樂,那麼一定會至眼花撩亂的地步,最後終於無法辨別五色之美;人若過分追求音聲之享樂,那麼便可能至聽覺麻木,而最終無法辨別五音之美;而人若過分追求味道之享樂,那麼一定會到味覺麻木的地步,而最後無法辨別五味之美。

新說名句

隋末唐初,著名醫學養生家孫思邈,非常強調「嗇神養生」之論,並且身體力行,其歲過百。孫思邈在《千金翼方》等有關養生的論述中,始終將「養性」置於第一,養性者,即是調養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處於寧靜祥和的境界。

而其養性之大要,具體要做到是「十二少」,此外需忌「十二多」。

所謂「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而所忌之「十二多」即是由十二小而來,所謂「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

孫思邈的養生之道,所強調即在一個「嗇」字,意指不過度消耗精力,並且需愛惜與保養;同時也提醒我們現代人,凡事不過度:工作不過勞、體力不過勞、腦力不過勞、視力不過勞、腸胃不過勞;不斤斤計較、不想入非非、不費心鑽營、不大喜大悲,便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641860_200905060932301Kft3_thumb.jpg




台長: 法喜充滿
人氣(4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