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02 22:59:25| 人氣1,5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江東去浪淘盡 -- 【蘇東坡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向來公認是東坡迷必備的入門經典。

這本書最先是以英文寫成,1947年於美國出版,後來才翻譯成中文。在台灣出版者,主要有兩個譯本,一是宋碧雲譯本(遠景出版社,1977初版;1993風雲時代重新出版),另一則是張振玉譯本(德華出版社,1979初版)。

張振玉 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是 英千里 的得意門生,1951年初來台,曾譯過 林語堂 名著多種,尤以《京華煙雲》最為人知。1995年2月1日病逝於美國夏威夷寓所,享年80歲。著作有《翻譯散論》、《譯學概論》。
(二書均由三民書局出版,於其網路書店可訂購到,附有封面書影。
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dept%5Fid=852&pf%5Fid=000097028)

這位以翻譯林語堂著作著稱的翻譯名家在翻譯完"蘇東坡傳"之後,寫了一段序文。從這篇文章中,不難看出宋碧雲譯本的成就和地位。

以下轉錄這篇序文。

--------

過去童子時讀古文,所讀傳記文字,都是短篇,如《史記》的《刺客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 , 最長的也不過《項羽本紀》。唐代傳奇如《虯髯客傳》、《長恨歌傳》則是小說,去真正史實太遠。唐宋以至清代古文的傳記文仍是短的散文。中國傳記文章之長至排印成冊者,似乎是開始于現代,但爲數不多,其最爲人所熟知者, 我想是林語堂英文著作的漢譯本, 即《武則天正傳》 (Lady Wu)及《蘇東坡傳》(Thy Gay Genius)。這類文學創作之出現,與過去之歷史演義小說不能說毫無關係,但所受的直接影響,還是來自西方的傳記文學,在英文著作中如Jame s Boswell的Life of Samuel Johnson, Giles Lytton Strachev的Queen
Victoria,Life of Abraham Lincoln,The Life of Henry George 等皆是。以中國歷史之長、史料之富,寫名人傳記的背景和基礎,可算極爲有利。像林語堂先生這兩本名人傳記,寫的實在好,但可惜我們所擁有的這類書實嫌太少。是否我們的學者作家能接著再寫出些本來?真令人延佇望之。

寫傳記不比寫小說,可任憑想像爲馳騁,必須不背乎真實,但又不可缺少想像力的活動。寫小說可說是天馬行空,寫傳記則如驅驊騮、駕戰車,縱然須絕塵馳驟,但不可使套斷繮絕、車翻人杳,只剩下想像之馬,賓士於其大無垠的太空之中。所以寫傳記要對資料有翔實的考證,對是非善惡有透徹的看法,對資料的剪裁去取,寫景敍事,氣氛對白的安排上,全能表現藝術的手法。於是,姚姬傳所主張的考據、義理、詞章,乃一不可缺。也就是說,傳記作家,要有學者有系統的治學方法,好從事搜集所需要的資料;要有哲學家的高超智慧的人生觀,以便立論時取得一個不同乎凡俗的觀點;要有文學家的藝術技巧與想像力,好賦與作品藝術美與真實感,使作品超乎乾枯的歷史之上,而富有充沛的生命與活力。

在《武則天正傳》的原序裏,林語堂先生曾說明《武則天正傳》的寫法。我想其基本道理對這本傳記也頗適用。他說:
“我不是把本書當做小說寫的……書中的人物、事件、對白,沒有不是全根據唐書寫的。不過解釋說明之處,則以傳記最客觀的暗示含蓄爲方法。事實雖然是曆史上的,而傳記作者則必須敍述上有所選擇,有所強調,同時憑藉頭腦的想像力而重新創造,重新說明那活生生的往事。”

以上所說考據、義理、詞章三要點,林語堂先生做到了,也是寫傳記文學的人必須做到的。

林語堂先生的傳記著作,和他的其他文學和學術著作一樣,都是用英文寫的。若移植回國,自然有賴於中文翻譯。他的Lady WU,我曾在十六年前在臺灣南部譯成《武則天正傳》,在高雄新生報上連續刊載,當時該報副刊由尹雪曼先生主編。現已由德華出版社出版。翻譯此書時查證中文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官衙名、引用詩文等,費時費事,難之又難,飽嘗其苦。因爲有此經驗,對《蘇東坡傳》的漢譯,自然十分慎重,對其引用之原文及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之困難者,多暫時擱置,容後查出補入。1977年夏,見宋碧雲小姐譯的《蘇東坡傳》出版,非常興奮。文中對中文的查證,宋小姐做得非常成功,其仔細可知,其辛勤可佩,其譯文純熟精練可喜。比卅年代一般譯品文字,實有過之。拙稿既接近完成,不願抛棄,乃續譯完畢。原書中須加查考及引用部分中之尚未解決者,在感激的心情之下,便斗膽借用了,否則,拙譯必致再拖延甚久,也許竟無脫稿之日,所以在拙譯付印之前,願向宋碧雲小姐及遠景出版社敬致萬分感激之忱。

按世界文學與學術名著譯成外文者,多不止一個譯本。我國之論語、道德經;希臘之依裏亞德、奧德賽;希伯來文之舊約與希臘文之新約;英國之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在我國即有朱生豪與梁實秋兩譯本) ; 最近黃文范及宣誠兩先生之漢譯本《西線無戰事》,即在台先後出版;所以《蘇東坡傳》這部名著有兩個譯本,也是值得的。只愧我這件粗針大麻線的活計比不上宋小姐的細工巧繡那麽精致。

本書雖屬翻譯,但力避卅年代弱小民族自卑心理下之歐化文體。諸如“當……時候”,“假若……的話”,“散步著”,“有著”,“被成功地實驗了”,“房子被建築好了”,“快速地跳”,“公然地反對”,‘哪些花朵們”,“諸位青年們”,“各位同學們”,“他(她)們”,“它們”,“紅黃藍白和黑”等句法文詞,全避而不用。人說話時,先寫某某道,不先寫對白,然後再補注某某說。一個人說話,不先說半句,中間腰斬,補入誰說道,下面喘口氣再補半句。這種洋說法也完全避免。沒有別的,就是不願向洋人毫無條件一面倒。還有儘量不用“地”當副詞符號,而以一個“的”字代之,自然“底”字更不願用。

本書翻譯時多承周素櫻小姐代爲整理稿件,褥暑長夏,代爲到圖書館、書店去查閱疑難之處,助我良多,並此致謝。

本書翻譯,時作時輟,綜計前後,行將兩年。譯稿殺青,停筆靜坐。偶望窗外,樹葉蕭疏,已見秋意。回憶童年,讀書燕市,長巷深宅,樹老花繁,四季皆美,秋天爲最。今日寄迹海隅,又喜秋光如故,人健如仙。名著譯畢,頓感鬆快,得失工拙,不計也。於此附記一片喜悅心境。

張振玉於臺北復旦橋燕廬

------
另有網友寫了一篇不錯的書評,提及本書的缺點:
http://groups.google.com.tw/groups?selm=3G0h2J%248S_%40bbs.cse.ttit.edu.tw&oe=Big5&output=gplain

不過,有論者認為林語堂寫本書的目的畢竟在於介紹,設定對象又是外國人,難免主觀成分較多,不夠嚴謹。
因此,若進一步要求考證的話,不妨再以下面這本作為對照參考,可讀性也很高,只不過這本有點厚就是了... ^^"
李一冰:《蘇東坡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這篇短文稍稍論及蘇東坡文學和中國的美學觀:
http://groups.google.com.tw/groups?selm=3SQRLb%24ouu%40bbs.yzu.edu.tw&oe=Big5&output=gplain

關於東坡詞,台灣比較著名的集本、評賞如下:
曹樹銘校編:《蘇東坡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蘇軾》,臺北:大安出版社
繆鉞、葉嘉瑩:《靈溪詞說》,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最後,這裡有幾篇可愛的網頁,談到蘇東坡的一些趣事:
千禧快樂才子 -- 蘇東坡
http://www.sinorama.com.tw/Millennium/ch/Millennium-ch-11.html
十一世紀的美食家 -- 蘇東坡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Life/recipe/recipe21.htm
蘇東坡的食譜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Life/recipe/recipe24.htm
曠世奇才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36/2/content2.htm
蘇東坡四大楷書名碑 (簡體網頁)
http://www.chinapage.com/calligraphy/sushi/4kaishu.html

台長: Dan
人氣(1,5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