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 前言:
『約20幾年前開始,日本電視台就把日本文學家的作品改編成電視劇且制作上平均約只有4-6集,Ex. 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森鷗外、太宰治、芥川龍之介、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 等等。
一般被選為劇中要角的,沒有一個人不以其為榮(詮釋大師作品耶~)也是一個被視作肯定演技的好機會。雖只是小品演出,但演員的挑選及訓練上是一點都不馬虎,聲音、肢體等等都與小說中所呈現出的味道非常近,小說與電視劇各有讓人流連忘返的感動與細膩。我就是因為一部森歐外的電視劇而愛上他的作品。
除此外也同時出版有聲書,可見日本平均一年的「閱讀量」有多高 ~除了文學,他們也會制作並搭配舞蹈以電視劇集方式來介紹知名的國內外音樂家或畫家。
日本演藝唱歌盛行,但在推動文學這一塊卻也投入蠻多心血,長年來不變,至今大師的文學作品仍以這的方式被持續制作推廣著。一篇文章除了被登載新聞報章上也可以在教科書,甚而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如之前提過,若某日本作家年度所得是位居全國排上榜上的話,一點也不足以為奇。』
¢ 關於劇
「春琴」由「全英最佳肢體劇場」典範代表合拍劇團(Complicite)與日本世田谷公共劇場共同製作,在2008年在日本首演。
一開場就整個逗趣, 19:30舞台上就傳了細微的日本電車到站的聲音「渋谷です…お乗車のお客様…どうぞご注意下さい‧‧‧」,但大多數的觀眾似乎還是不知情,仍在你聊我聊,不過這樣卻營造出電車上下車人群喧囂聲,只不過這喧囂聲是來自現場劇院觀眾而不是在渋谷,呵。
那為什麼需要這個車站的喧囂聲呢?由此來帶出即將要在舞台上出現的錄音員(劇中人物)正搭電車要趕路到NHK電視台錄音‧‧
幾分鐘後,劇院的大家才在一句 (車門要關了)「ご注意下さい」聲下漸趨安靜。是巧合呢?還是大家真的不知戲已開始了呢?無論如何,喧囂聲配合得如此剛好很有趣的一件事,呵。
劇中的錄音員當然也不光是錄音而已 ~ 錄音前她與她的男友通電話,談話中代出現代日本人對愛情的觀點「女大男小」,似乎以此來對照出春琴與佐助之間「女小男大」的傳統觀念。不論是不是導演的刻意還是無意 ~ 這是也讓我覺得有趣,覺得細膩。
Ps. 「女大男小」在日本來說一般都是廣被接受的,差個1歲、2歲、3歲比例最多,當然有些甚至8歲、10歲都也不足以為奇,可以幸福最為重要。
以燈光置換時空、以幾條樁柱置換場景,所有要角幾乎從頭到尾都是待在舞台上。孩童時期的春琴、青年時的春琴、熟女時期的春琴、年老的春琴也都在舞台上一一蛻變。
欣賞他們的idea,以偶人的方式來代表孩童,青年時的春琴一度以為是偶人,後來在偶人倒下去才後發現才發現是演員內田淳子‧‧‧先由真人操偶,之後再由真人模仿偶人,這一幕很絕 ~ 呵 ~ 因位操偶人都仍緊跟著青年春琴,所以才有這樣的錯覺,原以為他們製作了兩個人偶說 ~呵。 (不過或許坐在前幾排觀眾看得出來也不一定)。
之後再以簡約又不落俗套的方式、直接在舞台上讓深津繪里從操偶一角躍升為熟女及年老時期的春琴。
春琴愛看飛鳥的場景不錯,鳥兒振翅飛翔聲、音控、燈光都那麼恰到好處…劇中的旁白者立石涼子及深津繪里的聲音很有感染力…。深津繪里不愧是實力派人員!
日本出色的演員在劇場中都有一席之地,也很能夠自我鞭策。很欣賞他們對於既是工作又是興趣的積極投入進取態度。
整體劇作算OK,如果場地是在中型劇場的話會更讚。
¢ ( 改進 )
觀賞小品文學戲劇時 場地真的很重要,春琴這樣的作品真的不適合在國家劇院,適合在中型劇場且是無樓層之分的場地(ex.我覺得比較理想是似國父紀念館內漸層的位置,約40排座位就夠了。
當天的中文字幕令人傻眼~很不舒服,礙於職業病,會三不五時去瞄一下字幕,覺得代表主辦單位根本沒作好演出前的準備工作‧‧兩側字幕有中英文,礙於幕的大小,字幕只能出現幾個字,字幕出現的速度過慢、很多營造氣氛情緒的重點字眼都沒翻到、有些也翻不到味(太白話了),關於佐助去逝時的歲數居然旁白與字幕是不一致的‧‧並不是特別挑剔而是從這小處就知道主辦單位在制作上的用心程度。只為賣票而賣票 ~衝業績,是嗎?
如果字幕能制作成像電視日劇那樣地清楚,整個質感就提升不少,不懂日文的觀眾更能進入情境與劇場有趣之處。國外團體來台演出應該都會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讓當地觀眾喜愛、接受與了解,遇到需要翻譯也會事前寄腳本的。即便事前腳本字幕翻譯好了,也是需要請譯者與表演團進行彩排,再次確認譯文,字幕跑速是否與場景一致,這些都是可以事前克服的問題卻沒有作好。
我們都知道邀請表演團很貴,但翻譯本身就可以馬虎嗎??請翻譯者本身跟著彩排~這才叫是專業吧 ~ 唉 ~ 年度大戲出現這樣的問題….兩廳院及主辦單位真的要好好檢討! 3天的票幾乎滿坐,但不是代表就是真的「賣座」!
¢關於故事
春琴9歲失明後就開始學習三味線,而才大她幾歲佐助被選作為她的跟班。因為眼盲加上強烈的自尊心,春琴對佐助是呼來喚去,發脾氣出手從不手軟,然而佐助對於美麗的春琴卻始終至尾的附和與聽命,從未有怨言。
因佐助也想學三味線而成為春琴的子弟 ~ 這樣的主‧僕關係長時間相處下發展出一段曖昧的畸戀。不到20歲的春琴突然懷孕,就在大家猜父親是誰時,春琴與佐助不緊不承認且且決定孩子出生後就送養‧‧ 孩子出生後像極佐助‧‧20歲時春琴成為教三味線的老師,佐助仍就一旁扶持她。
在一次春琴被襲之後,臉上留下了難看的傷疤,不願見人也不願讓佐助靠近,「你靠近 就會見到我醜陋的一面」 就為了這句話,佐助竟犧牲自己也雙眼給弄瞎,也因為這舉動,春琴對佐助的態度從此軟化不少。
我想,在於外人,佐助的行為簡直是「不理智」、「瘋了」、 這樣的愛戀是不正常的、是病態,但對佐助來說,這樣的犧牲在於他是愉樂、是快樂的‧‧終於他也能進入到春琴的盲世界裡,他不以為憾卻是終生懷念兩人之間交好的一面。春琴長時間也對佐助產生了依賴也無法離開,但因高傲的自尊心從不顯於形。
這樣的故事以舞台劇呈現不是那麼容易‧‧文學之於迷人,文詞之外就是讓讀者有充份空間、任想像遨遊,如何在舞台劇上營造出那種貼近文學的氛圍及又能深入人心的想像與竄動,實非易事ㄚ~ 一不小心就會流為只為敘述而敘述的場面。
這編小說另一有趣之處在於打破了一般人對於日本社會男性沙文及女卑的觀感。也直接顯示了日本作家對於美的詮釋及執意是多重的 ~ 再怎麼醜陋也有其某部份的美感 ~因為這就是人性 !!這樣的文學讀起來常會令人有些恐慌、心直冒汗‧‧瞬間會激起些與同情,但沒幾秒又想把它拋得遠遠的 ~
¢ 關於谷崎潤一郎
谷崎潤一郎 (1886.7.24~1965.7.30)出生在優沃環境,從小就展現出寫作天份,精通散文及漢詩,很年輕時就累積的深厚的寫作功力。讀東京帝大文學二年後,因家道中落無法付學費而退學。但塞翁失馬焉知禍福,遇到伯樂-永井荷風的引見而正式近入文檀。
與諾貝爾文學獎差肩而過的谷崎潤一郎中後期的小說題裁多以崇拜女性及女權主義為主,因格外不同更令人注目的同時也招來兩極端的評論。
淺詞用語上也是非常細緻與美麗的,這給與我在讀三島由紀夫在金閣寺中所架構出的文字美與直入人心思維是完全不同的震撼。雖然我偏愛三島由紀夫及森鷗外,對於谷崎作品不是那麼地習慣,但他的作品風格的確是很令人玩味。
一般人認為因為他喜愛男女之間的情事,所以才會在大男主義社會之下發表如,刺青、神童、幫間、戀母記等非常寫實的文章,文章中的要角或多或少都帶有愛虐待或受虐待的人格特質。
38歲左右因關東大地震才從關東的橫濱搬到關西的京都 自此文學創作就漸轉以關西方言為主, 1933年所發表的「春琴」是集合了幾乎所有谷崎風格於一身-沈美、被虐、自虐、浪漫、幻想、情色的有名作品之一。
¢ (摘自相關報導)
1.英國Complicite劇團
Complicite劇團首度抵台,由藝術總監賽門.麥克伯尼(Simon McBurney)於1983年成立,為英國最富盛名的劇團,亦有「全英最佳肢體劇場」美譽,主要以重新詮釋劇場經典作品為主,經常與跨界、跨文化的藝術家合作,並結合劇場元素,如:影像、懸吊、音樂及聲音效果等,賦予經典作品時代新生命。
2.
日本女星深津繪里來台演出舞台劇《春琴》,首次訪台的她,堅持低調,謝絕所有訪問。她擔任操偶師,靈活呈現人偶主角「春琴」動作,不但控制「春琴」與男主角交歡,還替「她」發出淫聲浪語。
日本舞台劇《春琴》改編日本知名小說家谷崎潤一郎經典小說《春琴抄》、《陰翳禮贊》,描述失明的三絃琴師「春琴」與引路僕人「佐助」的主僕悲戀。
<低調演舞台劇 搭巴士吃大鍋飯>
佐助由瑞木健太郎飾演,春琴則由深津繪里操控的人偶詮釋,她精準操作、獻聲,不但揣摩春琴幼時童音,與佐助纏綿的情慾之聲也靠她。 37歲的她,堅持舞台劇強調整體默契,不希望個人成焦點,因此不單獨受訪或亮相,並與其他演員一起搭巴士、一起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