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17 20:28:02| 人氣5,57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特別篇:《阿凡達 AVATAR》vs. Fusion 3D ‧‧‧‧‧(結篇)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喔、NO ! 我猜錯了,原來技術合作的對象是Panasonic、 而不是老愛獻寶的Sony !!

 

沒想到以家電聞名的廠商大咖Panasonic是這部電影功臣之一,好樣!^0^

 

 

<以下摘自相關報導>

 

『早在十四年前,柯麥隆就花了兩年寫好《阿凡達》劇本,完美主義的他卻因為3D技術不夠成熟,劇本一放就是近十年,直到他與日本松下等業者合作開發3D影像處理技術,花了四年時間才完成《阿凡達》的拍攝。

 

賣座電影背後,是一場瞄準未來五年的「電視」大戰。松下對決索尼,三星LG蠢蠢欲動,都要搶攻百億美元3D電視市場

 

創下十八億美元全球票房冠軍紀錄的《鐵達尼號》導演詹姆士柯麥隆(James Cameron),在今年十二月中旬推出電影《阿凡達》,一週內刷新全球票房二億三千萬美元新記錄。

 

《阿凡達》這一部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電影,製作與全球行銷費用突破五億美元,一上映就成為今年最賣座的電影。

 

究竟《阿凡達》是如何掀起全球3D電影狂潮?而阿凡達的全球策略合作伙伴日本松下(Panasonic),是如何用這一部電影,與宿敵索尼(Sony)在3D產業扳回一成?』

 

也就是說將來的電視都會是3D?! ~ 希望可以發明不用帶眼鏡的3D影片阿~ 呵呵!!  ~

 

by DJ   2010.01.13

 

 

 

 * * * * * * *

 

 

 

 

為了這一部阿凡達,全台灣近100家戲院可是出了重資將戲院改設成具有3D設備的劇院了! 看到這一則消息真的蠻欣慰的,代表台灣的電影院級數又升等了 ~ COOL !!

 

 

2個月前這一部電影在網路不斷地被討論、且還不是只有一般的「論談」,我想用「轟轟烈烈」一詞,一點也不為過!

 

第一次看那預告片時就被那「極美」的螢幕效果及片中的色彩吸引到不行!真的就是在心底「哇 ~ ~ ~ ~」,就如前一篇「IMAX美學」中提到的高解析度、無粗糙、無顆粒狀的螢幕效果!! 很讚同英國的 BBC記者的形容「電影片段讓人『目瞪口呆』並『震驚』」!!

 

另一個讓我動容的是,導演前後花了14年時間,扣除4年的拍攝日期,有10年是用在技術的專研上!!

 

為了自己的完美夢想一步一腳印地走,如此踏實地「逐夢」「築夢」!! DJ我真的為這樣的精神而受到莫大的鼓舞與感動!!

 

 

色彩的搭配上很是多彩,呵,是我愛的色調! 這可讓我想到Colorful太陽劇團 ~~ 呀呀呀,心中不由得來感念一下:「是誰那麼聰明發明這些色調 ~ ?」, 即便自己有一些染調色的經驗與概念,但回過頭來再看這些東西時,還是覺得驚喜!

 

若以染色布來說,日本最行! 但能將把色彩運用到徹底,我認為非太陽劇團莫屬了!

 

 

今天1217正式上映!!

 

預告片:

 

 

< 以下彙整於相關網路相關訊息 ~ 最下方有記載台灣的3D現況 >

 

 

▓《阿凡達 AVATARvs. Fusion 3D

 

*導演:詹姆士柯麥隆,

親自研發的「3D虛擬影像擷取攝影科技(Fusion 3D)

*審慎構思:14

*劇本完成:1995

*投注金額:3億美元

*拍攝時間:4

 

 

*《阿凡達》所使用的技術領先當代電影製作水準20年,即將改寫電影歷史

*《阿凡達》獨特3D虛擬動態擷取]科技,即將改寫電影史

*《阿凡達》詹姆士柯麥隆創造的是宇宙,不只是電影!

 

*得藝國際媒體公司製作部主任莊啟祥表示,這是首部使用3D實拍+3D動畫,詹姆士柯麥隆團隊發展出新一代「立體攝影機」(Stereoscopic camera)、「表演捕捉技術」(Performance capture)以及「虛擬攝影機」等,攝製技術突破令CGI虛擬角色更逼真,加上3D立體動畫可處理天馬行空特殊複雜場景,都是本片賣點

*在《阿凡達》預告片-幕後揭密的第一章裡,大家可以看到了金獎導演詹姆士柯麥隆對於「完美電影」製作的堅持,劇本在1995年便已完成,但當時並沒有足夠的電影科技能夠達到完成這部電影的理想要求,因此導演將劇本收了起來,同時進行技術的研發和測試。

在這10多年間,他不斷有驚人之作(《深海異形》《莎拉康納戰紀》影集等)產生,但對這個計劃實行的想法從未停止過。

到了2005年,他認為時機已近成熟,便和當初一同拍攝《鐵達尼號》的金獎製片強藍道開始了這段費時4年餘的《阿凡達》拍攝工作。對於所有參與幕前幕後的成員而言,這是一段前所未有的合作經驗,充滿創意的導演不但自行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新世界--「潘朵拉星球」,還為此研發了一套全新的語言和文化,星球上生存的納美人和其它生物的獨特性更是美不可言。

再度合作的雪歌妮薇佛也直稱導演是個完美的「發明家」,男主角山姆沃辛頓則是覺得導演帶領他進行了一段對他人生意義影響甚鉅的奇妙之旅,另一位女主角柔依莎妲娜則是直言點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就是:「我會永遠謹記在心的就是: 我參與了一場好萊塢的電影革命!

 

*為了讓影迷可以更瞭解這部世紀鉅片的起源始末,福斯電影公司透過訪問和片場側面記錄為大家製作了一系列的揭密片段,並且(11/10)正式在中文官方 阿凡達粉絲專屬頁開啟第一章--「願景」,在這個將近5分鐘的片段裡,大家可以看到前2個預告所沒有的精采片段,還有更多的珍禽異獸和絕美奇景,另外也再次向大家介紹了阿凡達的身世,影迷只要進入此頁面,便能首度體驗,為自己展開這場「阿凡達之旅」。

 

 

 

媒體評價

 今年6月底於阿姆斯特丹所舉行的歐洲年度電影節(Cinema Expo)中,《阿凡達》獲得了所有參予盛會的專業影人一致起立鼓掌並激動喝采不止的電影,透過24分鐘電影片段的呈現,柯麥隆引領大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異世界,並以令人驚歎的3D方式呈現。現場觀眾莫不為片段中前所未見的影像與瑰麗的色彩感到無比的震撼!

儘管福斯電影公司並不鼓勵現場來賓對此新體驗發表任何評論,許多與會人士仍忍不住在不同的媒體發表了各種看法。

 

英國的 BBC記者以「電影片段讓人『目瞪口呆』並『震驚』」來強調這股強烈的感動。

 

Times Online」發表了「《阿凡達》會成為史上最賣座的電影嗎?

 「好萊塢報導 Hollywood Reporter」則敘述了這短短24分鐘片段在現場引起來賓起立致敬喝采的過程,一切的讚嘆令一直追蹤這部電影的觀眾更是心癢難耐,恨不得「打造一台《南方四賤客》阿ㄆㄧㄚˇ 的時光機,這樣就不用等到1218,才能看到電影的成品」。可以想見這20多分鐘帶給大家的震憾與期待。

這次參與《阿凡達》電影演出的主要卡司成員,有男主角山姆沃辛頓《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雪歌妮薇佛《異形1.2.3.4》,還有柔伊莎妲娜《星際爭霸戰》、蜜雪兒蘿格茲《玩命關頭 4》等,再加上奧斯卡獎金牌製片強藍道,還有金獎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繼《鐵達尼號》後再度為《阿凡達》親自譜曲,呼風喚雨的一流王牌組合,即將再度揭起電影新頁,為電影工業立下一個新的里程碑!

 

 

▓《阿凡達》的故事大綱

是敘述在未來世界,人類為取得另一星球的資源,開啟了阿凡達計畫,以人類與納美人的DNA混血,培養出身高近3高的阿凡達,並能以人類意志思維控制,以利在潘朵拉星球生存活動並採尋一公斤2千萬美金的礦產輸送回地球。受傷後以輪椅代步的前海軍隊員傑克,自願接受實驗並以他的阿凡達來到美麗如詩的潘朵拉星球。然而,傑克在與納美人接觸且結識了奈蒂莉後,卻面臨一場意想不到的浩劫,同時也開展了這位為現實所逼的英雄一段探索與救贖的旅程。

 

 

有關台灣的3D熱潮 ~ 以下摘自工商時報【邱莉玲/台北報導】

 

好萊塢掀起3D變革風雲,據悉,2010年美國便有近203D電影將推出,以往賣座迪士尼電影也有多達17部將重製成3D立體影片上映。2008年全球已有超過5千家DLP電影院可以播放3D電影。

 

3D電影銷售優於2D,但製作成本、難度也高,少說一部上億元,加上好萊塢獨家掌握3D攝製技術多年,連帶戲院放影技術也由Real dIMAX等少數美商、組織把持。直到這些年看到所謂「台灣3D之光」,導演侯孝賢為了拍攝2010上海世博台北館宣傳短片,遍訪海外,卻聽到其實台灣已有人會做3D實拍片。

 

以往在新科技發展和應用上落後的台商,在這波3D熱裡是疾行在亞洲國家的前面,日前在金馬影展發表的吉羊數位電影公司「小丑魚」,是亞洲首部數位3D立體實拍片;太極影音科技自製3D立體動畫「土星之謎」,更與PixarDreamworkBluesky等國際A咖動畫公司,同在今年推出。

 

 

 

「台灣動畫、電影自立研發是亞洲之最」

 

大病初癒便決心鑽研3D立體動畫紀錄台灣之美的導演曲全立指出,3D實拍片特色是讓人感覺有溫度,即使看到日常熟悉事物也會有驚訝、好奇感,惟3D關鍵技術僅美國八大影業、日本等獨占多年,他只能就僅有相關照片、資訊,用概念土法煉鋼,花4年時間研發、實測並規畫工作流程與配套工具,學習鏡頭擺法和語彙,從最難拍的生物特寫下手,首部生態教育3D實拍短片「酷客任務」,已被美歐亞10國官方博物館指定播放。

 

他帶領的吉羊團隊陸續完成6部短片、2部長片,長片一小丑魚明年4月上檔,絕色、威秀和京華城等戲院業者看好3D電影前景,將把票房所得再轉投資新片;另一部長片「幻之光」,曲全立將與導演侯孝賢合作。

 

吉羊從企畫到合成完全自製,讓日、韓與中國等由大型企業或國家出資研發3D的部門嚇一跳。據悉,新加坡首部喜劇動畫電影「功夫梁奶奶」,背後便有新加坡科技局旗下集團子公司J team技術支援,預計3年後完成;北京電影學院一度因為3D關鍵技術無法克服而暫停,改跟著外籍兵團做中學3D

 

除了軟攻之外,當初試圖出國學習3D技術的曲全立,也被台灣IT業實力嚇一跳,他花50萬元從美國辛苦扛回來的硬碟,竟是台灣的世陽科技製造,鑒於奇美液晶面板、台達電子投影機等都在全球市場占一席地,他正嘗試聯合這些IT企業及影音業者,在明年台北電影節共同造勢推廣3D,硬軟兼施並搶攻市場。

 

另個台灣3D之光是太極影音,2年埋頭自行研發製作「土星之謎」,加上美國導演、國際演員代言的組合已打進國際市場,明年1月亞洲先上片,邀請太空人阿姆斯壯造勢,2月接著在美國推出。

 

太極董事長黃寶雲表示,當初太極轉型做CG電腦動畫就設定要做國際級,否則市場不大,將淪為代工,從擴大CG到衝刺3D,太極甚至比有些國際A咖動畫公司還早,直到籌畫土星之謎,NASA要求製作3D立體動畫,太極團隊更積極迎戰,除土星之謎,也製作2010台北花博3D短片、「國寶總動員」3D電影電視片。

 

歐美是最大影視市場,且目前3D影廳有限,所以太極採取博物館和IMAX影院雙管齊下策略,用知識性體裁所謂「萬年電影」打通關。據悉,博物館租片費價格好且穩定,論獲利,未必比商業片差,目前吉羊、太極及躍獅等台商製作3D片,都重博物館路線。

 

台灣3D技術共通特色,是用較少成本做出比擬好萊塢、日本等級片子,吸引大陸、香港等各地娛樂圈注意,接下來的關鍵是,看能否順勢把軟硬體3D立體數位產業價值鏈串起,一起搶攻全球3D商機。

 

 

+ + + + + + + + + + 

 

< 後記 一 >

 

2D指的就是二維(x, y方向),指平面

3D
指的就是三維(x, y, z方向),指立體

 

3D電影3-D film)是使用一種視覺顯示系統,再製畫面將電影平面影像立體顯現成像,令觀眾對影像產生深度錯視。技術上,通常採用兩台攝影機90度角鏡像擺設,同步拍攝兩面角度的影像,取得主體左右側體的立體感。觀看時,觀眾的視覺皮層會自動對圖像結合為單一三維影像畫面。現代電腦技術已能夠不採用傳統雙機拍攝,使用CGI電腦特效製作3D電影。

 

 

 

< 歷年3D電影 >

 

小鬼大間諜3Spy Kids 3-D: Game Over2003真人電影。)

 

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2004真人動畫電影,IMAX 3D系統。)

 

四眼天雞Chicken Little2005動畫電影,Disney Digital 3D系統。)

 

立體小奇兵:鯊魚男孩與岩漿女孩Adventures Of Shark Boy Lavagirl2005。)

 

聖誕夜驚魂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2006動畫電影,3D重映。)

 

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2006真人電影,部分3D畫面。)

 

怪怪屋Monster House2006動畫電影,XpanD 3DReal D Dolby 3D系統。)

 

聯合縮小兵The Ant Bully2006動畫電影,Analog 3D系統。)

 

打獵季節Open Season2006動畫電影,Analog 3D系統。)

 

U23D立體演唱會U2 3D2007紀錄片。)

 

未來小子Meet the Robinsons2007動畫電影,Disney Digital 3D系統。))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2007真人電影,部分3D畫面。)

 

貝武夫:北海的詛咒Beowulf2007真人動畫電影,IMAX 3D Real D系統。)

 

3D奪魂殺Scar3D2007真人電影,首部全片採用Real D 3D系統製作的真人演出電影。)

 

孟漢娜3D立體演唱會Hannah Montana & Miley Cyrus: Best of Both Worlds Concert2008紀錄片。)

 

地心冒險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2008真人電影,Real D 3D系統。)

 

雷霆戰狗Bolt2008動畫電影,Disney Digital 3D系統。)

 

3D血腥情人節My Bloody Valentine 3D2009真人電影,Real D 3D系統。)

 

第十四道門Coraline2009動畫電影。)

 

怪獸大戰外星人Monsters vs. Aliens2009動畫電影,Real D 3D系統。)

 

天外奇蹟Up2009動畫電影,Disney Digital 3-D系統。)

 

鼠膽妙算G-Force2009真人電影,Disney Digital 3-D系統。)

 

絕命終結站4The final destination2009真人電影Real D 3D系統。)

 

食破天驚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2009動畫電影,Real D IMAX 3D系統。)

 

聖誕夜怪譚A Christmas Carol2009真人動畫電影,IMAX 3D系統。)

 

阿凡達Avatar2009真人電影,IMAX 3D系統。)

 




▓▓ 後記二 --   (影評) – 摘自相關網站

 

 

《阿凡達》給下一輪電影盛世的備忘錄 / 作者:Quiff

 

 

十六年前,我們坐在戲院裡看著《侏儸紀公園》。十四年前,我們坐在戲院裡看著《玩具總動員》。如今,我們坐在戲院裡看著《阿凡達》。

當然,鼻樑上還戴著3D眼鏡。

自《侏儸紀公園》以降,電腦特效成了商業大片中不可或缺的視覺技術,傳統特效與機械模型從此漸趨式微;《玩具總動員》則隻手將傳統手工動畫打落萬劫不復的無底深淵,Pixar的崛起也逼得迪士尼解散旗下手工動畫部門,數以千計的傳統動畫師頓時失去了生計。

當時坐在戲院裡看得寒毛直豎、又樂不可支的觀眾們,可曾料想到自己正站在歷史的巨大分歧點上,親眼見證了宣告新時代來臨的第一聲號角?可曾預料到這兩部前所未見的新奇電影,竟從點點漣漪、涓滴細流而匯聚成沛然莫可禦之的兇猛洪水,在後世激盪出如此深遠廣大的牽連浪潮?

《侏儸紀公園》與《玩具總動員》不僅僅是兩部傑出的娛樂作品,也從此改變了電影產業的既存面貌,因而永將留名青史;而《阿凡達》未來在影史上的地位恐怕亦將不遑多讓,甚至超乎前兩者。

現在的我們,也正站在滾動歷史的巨輪之上。成為新時代的第一批見證者。

早在一年之前,觀察家們便信誓旦旦地預言了2009年將會是屬於3D電影的一年。匆匆一年光陰流逝,3D電影的上映片單一字排開洋洋灑灑,銷售固然屢創佳績、成為當紅票房保證,也逐漸打開了觀眾族群的接受度與觀影習慣;細數之下,卻終究不脫動畫片與恐怖片的限定範疇,視覺效果上也稱不上大幅超越前人、沒有什麼真正跳躍性的突破創見,單純以量取勝,如此下去只有更加劃地自限,淪為吸引觀眾買票進場的花招噱頭,遲早會有過氣看膩的一天。

萬眾期待的正主兒卻姍姍來遲,直到一年之末才終於現身。

在籌劃《阿凡達》的十五年間,詹姆斯卡麥隆始終不遺餘力地推動3D電影普及化,並與3D製作公司PACE合力打造出Fusion 3D攝影系統。此舉不僅造福了《U2 3D》、《孟漢娜3D立體演唱會》、《地心歷險記3D》等片,他也親自潛入不見天日的海底深處,拍出了兩部3D紀錄片《深淵遊魂》與《深海異形》小試身手。

然而在這部苦心潛伏以待時機成熟的嘔心瀝血之作中,自詡為3D傳教士的詹姆斯卡麥隆竟是絲毫不在3D視覺效果上賣弄炫技:片中沒有任何單一橋段是刻意設計用來強調出3D畫面的臨場感與衝擊性,沒有彷彿即將衝破銀幕般的橫衝直撞鏡頭,沒有半分畫蛇添足的故弄玄虛。

取而代之的,他反而是耗費了更多苦工去精心經營出佔了全片六成比重的大量擬真電腦特效。原始叢林中古木參天、遍地生滿各式奇花異卉,納美人在枝椏間足不沾地般攀爬竄走,飛禽振翅離地、翱翔穿梭於雲端天際,巨獸則邁開厚重腳步一路摧枯拉朽。小至一花一草,大至流暢磅礡的槍戰火拼,再加上藉動態捕捉技術(Motion Capture)呈現的靈活角色肢體語言,畫面之精巧細緻栩栩如生,無中生有地打造出難以名狀的異星幻境,在在令人目眩神迷、嘆為觀止。

但若仔細觀察《阿凡達》的每一處場景──槍林彈雨中由遠至近掃射飛竄的致命火網,漫步林間時飄降的片片飛葉,大火熄滅後飛散四落的雪白灰燼──畫面中構圖不只上下左右的挪動調配,更一一鋪陳出前後遠近,視覺上的層次感井然有序、俐落分明,遠勝至今所有3D電影作品,其間所運用的匠心巧思細微得讓觀眾近乎無法察覺,都無法自拔地莫名融入影像之中。

當幾乎所有同類型影片都迫不及待地招搖賣弄3D電影獨有的大景深與立體視感,大玩衝刺突進的雕蟲小技,詹姆斯卡麥隆則選擇讓它退居到配角地位,沒有本末倒置地去干擾整體故事行進。他以電腦特效為主、3D視感為輔,不著痕跡地將立體視感融入片中場景,更加襯托出電腦特效之巧奪天工,兩者之間水乳交融、相互放大加乘,3D電影的優點反而顯得無所不在,處處皆可覓得驚喜。

觀眾這才領悟,詹姆斯卡麥隆拍攝《阿凡達》用意絕非僅在創新或超越,光是力求前人所未達的立體視覺奇觀,貪求一時的刺激快感,新鮮感消退後便食之無味;他求的不是奇、不是巧,而是穩,不是譁眾取寵的驚奇,而是牢固紮實的地基。他為即將來臨的3D電影時代設下了一個標準──《阿凡達》就是那個標準,也是原點──讓後世電影得以依此奉行不渝。

綜觀電影史上的改朝換代、潮流演變,科技的進化都佔了最舉足輕重的幕後推手地位。即便才學過人、傲視當世如卓別林者,在抗拒有聲電影長達十餘年之後,終究也還是得屈服時代演變的巨大潮流之下,而在1940年拍出了個人第一部有聲片《大獨裁者》,也讓他最知名的招牌角色小流浪漢隨著默片一同黯然走入歷史。

習慣了《阿凡達》片中鮮明俐落的視覺空間之後,傳統2D電影再怎麼挖空心思,設計出多麼絢爛華麗的電腦特效,恐怕再也無法說服觀眾了。一如凝視過彩色電影的瑰麗,就難以再去適應黑白電影的二元單調;傾聽過有聲電影的喧嘩,就無法再去忍受默片的無聲寂靜。

《阿凡達》之前,無3D電影;《阿凡達》之後,無2D電影。

 

 

台長: DJ
人氣(5,577) | 回應(2)|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音樂‧MV |
此分類下一篇:「英倫情人」 vs. Anthony Minghella
此分類上一篇:特別篇 : IMAX 「美學」

PACE
整理的很認真,但很抱歉必須跟您說第一句就寫錯了!這部片的拍攝系統用的就是你口中愛現寶的 Sony 提供的技術支援所製作的,關鍵字請查詢 HDC-F950 與 AVATAR :)
2010-02-22 17:18:21
版主回應
.
2010-02-22 21:04:25
DJ
哈囉 PACE:
謝謝你的留言跟資料提供ㄛ ^0^

宣傳中提到的FUSION 3D 指的就是SONY的那一套系統.我寫的「技術合作」不單只是攝影系統...主要拍攝系統是採SONY的,但其它呢...我訝異的是PANASONIC也參了一腳,
至於PANASONIC到底介入多少,這部電影的"跨國團隊及所佔比例"是我一直想知道也很好奇的..我一直在找這個資料,不過還沒有很完全...如果這方面你有訊息的話,能否也麻煩分享一下 ~ 謝謝..^^

我是真覺得SONY很愛羨,呵哈..
她可以說是從生產電視起家的,之後有能力
跨到音樂界吞了哥倫比亞音樂改為Sony Music,
之後購買NY的洛克斐樂大樓、電影公司,
後更又是吞了米高梅電影成為全球最大製片公司..
還有開發隨身聽 錄影機 手機...
呵 對我來說SONY是個十足的「狂人」,無論如何就她就是要作一位世界「紅人」 踏遍每一「夢界」才甘心!
這個「狂」個性很吸引我,
我的第一台隨身聽及錄影機都是SONY,
現在用的手機也是SONY的 ..
有實力又夠愛羨,沒什麼不好..
不過真心希望他們每年都可以減少集團赤字的發生...^0^
2010-02-22 21:13: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