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08 08:00:27| 人氣1,3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物] 請給Kenny Dorham十五分鐘(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Their(Kenny Dorham and Hank Mobley)work together was so hip, you know, they were super hip.』——Horace Silver

有不少人認為61年和Hank Mobley合作的『Whistle Stop』是Kenny Dorham最經典的作品,的確,這次錄音從幾個方面看來都頗具指標性的意義,像是有當時Blue Note天字第一號節奏組Kenny Drew+Paul Chambers+Philly Joe Jones的助陣,Kenny第一次包辦了所有曲目的創作,而且他在七首曲子使用了類似的動機,使的整張專輯聽起來頗有『組曲』的味道,更可視為是廣義編曲技巧的使用。而且他當時曾構想要將最後那首只有短短1分12秒的美麗曲子『Dorham's Epitaph』交響樂化,變成由六七十人演奏的大型曲目,雖然我們知道後來並沒有這樣的作品出現,但是由此可推測,那時Kenny對自己的編曲能力已經很有信心了。

另外有件事情或許蠻有意思的,和『Show Boat』一樣,『Whistle Stop』剛好也是一部電影的名字。『Show Boat』是由Jerome Kern和Oscar Hammerstein的同名舞台劇,在1951年所改編成的電影,而『Whistle Stop』則是另一部1946年的歌舞電影。有趣的是,這兩部電影的女主角都是同一個人Ava Gardner(註解六)。專輯『Show Boat』的全部音樂取自同名電影(或舞台劇),這是毫無疑問的,不過『Whistle Stop』和電影之間的關係是純巧合罷了呢?還是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測,Kenny是Ava Gardner的影迷呢!?

『I hold a deep respect for two great trumpet players, Kenny Dorham and Miles Davis…Their approach is different but their destination is the same.』
——Jackie McLean

事情在1961年7月之後有很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他參加了Monte Kay's First American Jazz Festival到了阿根廷和巴西等好幾個南美國家的巡迴演出之旅。他對於那次充滿刺激和驚喜的旅程一直難以忘懷,尤其是一路上遇到形形色色但又親切善良的人們(明顯與那些紐約傲客很不同吧),以及巴西那種充滿熱帶陽光且節奏特殊的音樂。Kenny帶著各式各樣充滿彩色的回憶回到紐約之後,他迫不及待地和新朋友Jackie McLean(註解七),還有因『Moanin'』而成為『The Funky Pianist』的舊朋友Bobby Timmons也回來投桃報李幫忙,錄製了精彩無比的『Matador』,還有稍後的『Inta Somethin’』(鋼琴手換成Walter Bishop Jr.)。在這裡我們(或許是第一次)聽到了Kenny那種發自內心的純然快樂音符,以及曲式更為自由,節拍變化更為豐富的創作『El Matador』和『Una Mas』。

這兩張唱片表面上像是Kenny南美之旅的日記,但是我們應該解讀為,其實他終於清楚知道自己所喜愛的音樂方向了。早在很久以前,他便對巴西音樂的近親——古巴音樂很感興趣(『Afro-Cuban』)。另外在和Max Roach合作的那段時間裡面,一次Kenny在Max和Abbey Lincole家不意間聽到了由吉他巨擘塞哥維雅(Andres Segovia)所彈奏巴西古典作曲家Villa-Lobos的『Prelude』時,他便走到鋼琴前彈奏起來,並說:『This is absolutely beautiful. One Day I will record it.』所以,與其說後來的南美之旅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不如說他在那次的旅行途中,才第一次真正認識了音樂的自己吧,此後,那種6/8拍的曲子,就成了他的註冊商標了(註解八)。

『Thanks to Blue Note, we know that Kenny Dorham/Joe Henderson quintet existed in the mid-'60s』 ——Bob Blumenthal

在Joe Henderson第一張掛頭牌唱片『Page One』的內頁說明裡,Kenny自己幽默地告訴了我們他和老喬是如何相識的故事(註解九):在1962年的夏末,25歲的年輕薩可司風手Joe Henderson從軍中剛退伍,他到紐約之後的第一站是另一個薩可司風手Junior Cook家裡的一個聚會,他們介紹了我(Kenny)認識這個滿臉鬍子加山羊鬚的薩可司風太空人(bearded, goateed astronaut of the tenor sax),稍後我建議我們去聽Dexter Gordon的演出。在那裡偉大的『長腿叔叔』問他是否願意也上台去吹奏,於是乎,幾分鐘後,這個音樂太空人在發射台和三個節奏組的人作倒數計準備升空,在他精彩又不落俗套的演出結束時,觀眾們不吝惜的給了熱烈的掌聲,尤其Dex更是拍個不停(gassed)。

就這樣,這個承繼自從『Bix and Tram』,『Roy and Bean』,『Dizzy and Bird』到『Miles and Trane』一脈傳統的五重奏,正式開始了。在這段期間內,他們一共合作了五張了不起的專輯:『Una Mas』,『Page One』,『Our Thing』,『In'N Out』和『Trompeta Toccata』,另外和Eric Dolphy一起同台,在Andrew Hill名下的錄音『Point of Departure』更是無庸置疑的經典。他們這個五重奏(音樂上)的成功秘訣,除了在於他們個人優秀的音樂水準之外,或許就是在於多樣優秀的節奏組了,有Coltrane的御用鋼琴手McCoy Tyner,早慧靈活的Herbie Hancock,初試啼聲的Andrew Hill(debut on『Our Thing』),經驗老到的Tommy Flanagan,變化多端的貝司手Richard Davis,神的鼓手Elvin Jones,量少質優的Pete La Roca,最後是英雄出少年的Tony Williams。和這一長串令人流口水的名單上的不同組合合作,自然會爆發出不一樣的力量。你不得不再一次佩服Blue Note老闆萊翁的精準眼光,他就像有高超天分的廚師一樣,知道將那些材料放在一起,會變成前所未聞的無比美味佳餚。

『Kenny I consider the most underrated player in this business. His problem is that he’s so nice, and people seem to associate greatness with meanness or bitterness』——Andrew Hill

有一件小事情,或許不是很重要,但是卻讓我有許多想像。在『Page One』裡面的第二首曲子『La Mesha』是Kenny寫給他的小女兒Mesha的。這一首曲子或許是Kenny所寫過最美麗動聽的作品了,即使是私密性質是這麼高,他也十分大方地偍供給Joe Hendersone的第一張專輯使用(老喬的solo當然比較長)。如果若干年後,Mesha再聽到這首曲子的話,她也應該能確切地感受到父親當年傳達出來的溫暖吧。這件小事情也再次印證了,你永遠只可能聽到一種大家關於Kenny的評價:『親切,溫暖,善良』。

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會覺得難以置信,不過這個異常優異的五重奏在當年一點都不賣座,他們甚至連得到足夠的演出機會,使這個團體繼續下去的基本條件都沒有達到,如果人們可以擁抱Miles Davis,為什麼會忽略Kenny Dorham呢?歸根究底來說,或許和當年『The Jazz Prophet』不成功的原因很類似,就是Kenny永遠只以音樂性來選擇他的sidemen,從『外太空』剛回來的老喬,之前在整個音樂圈可說是一點名氣都沒有,但是Kenny卻一點也不在意。另外像與J.R. Monterose,Bobby Timmons,Kenny Burrell,Steve Kuhn和Andrew Hill等人的合作,也都是在他們尚未發光發熱之前。從這個觀點說來,Kenny真的是名副其實的The Jazz Prophet。

『Even in his last hours, I can attest Dorham's sound remained glorious—tight but full-toned, and chipping away into hurt at the edges』——Bob Blumenthal

64年以後,Kenny的錄音大量的減少了,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在NYU的音樂學院任教,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他的健康情形日漸下滑,最糟的時期,他一個星期要花15個小時左右洗腎。樂評人Bob Blumenthal有幸親眼看到Kenny生前最後一次的演奏,那時Kenny連上樓梯到台上都覺得有點困難了,但是在『A Night In Tunisia』的吹奏卻動人依舊,完全感受不到他身體的苦痛。隔天,1972年12月5日,Kenny在他下塌的Minton's Playhouse因為腎衰竭過世了。

就像卓別林近似頑固地不拍有聲片一樣,Kenny也從沒因為經濟因素妥協他的音樂眼光。不管人生的遭遇有多麼的困難不順,我們似乎也未曾聽過他抱怨過什麼,他的音樂從來不會徹底悲傷,總有暖暖的希望在其中。他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原來伊朗導演阿巴斯電影裡面,所描述那種全然善意的人性光芒(註解十),早在許多年前便真實地存在了。『命運若是執意要嘲弄人們,則人們更加應該處之態若』這句話莎士比亞說出,而Kenny Dorham直到最後一刻還都實踐。




——送給Kenny,他讓我們瞭解到因為有黑暗的存在,光明才顯的珍貴




註解六:Ava Gardner是一個我之前也不認識的女演員,不過只要稍微查一下,就會知道顯然他在當時也算是頗有名的女星。較著名的電影有『55 Days At Peking』,『The Killers』,『The Barefoot Contessa』和『Show Boat』。

註解七:Kenny和Jackie他們在62年左右有多次的合作,除了『Matador』和『Inta Somthin'』之外,他們也在Blue Note錄了一張鋼琴手是Sonny Clark的『Jackie McLean Qunitet』,他們這一段時間的合作都在兩個人各自突破前不久,是一段珍貴的紀錄。

註解八:像是『Our Thing』(by Joe Henderson),『Monaco』和『Trompeta Toccata』等等都是這種6/8拍的作品。

註解九:誠如之前樂友Roger Sue所告訴大家Kenny曾經兼差當過Down Beat的樂評,而且應該還是個性有趣的人。在『Page One』裡面更是表露無遺,我十分建議所有喜歡Kenny的人都應該去看看他那風趣幽默的文筆。

註解十:阿巴斯是伊朗的導演,電影處處充滿人性的純真和善良,在奮鬥了數十年後,終於將伊朗電影帶到國際舞台上。較著名的作品有『何處是我朋友家』,『風帶我們回家』和『櫻桃的滋味』。

『Did you just give 15 minutes to Kenny in reading this shit?』

台長: 敗家雙季刊主編兼倒茶
人氣(1,3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