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04 14:16:24| 人氣6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物] 三部舊電影和原來還有一群女導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年的金球和奧司卡,造就了許多人的風光,其中最特殊的,大概就是蘇菲雅‧科波拉了吧。以史上第一個被提名最佳導演美國女性的殊榮,連那種小時候隨便喊聲『卡』的故事,都可以被拿出來津津樂道,作為除了生為名導之後以外,她多麼有導演天分的另一佐證。所以,她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好萊塢『唯一』的女導演了。

『那麼,還有什麼問題嗎?』

在那個還不知道導演很重要的時代,當然也是誤打誤撞地看了很多不錯的好電影。等到長大一點重看一些電影時,才赫然發現有些小時候覺得好看的電影,原來也是出自那些好導演的手中,例如『客途秋恨』原來是許鞍華的,梁朝偉主演的『風塵三俠』原來是陳可辛的,『縱橫四海』是吳宇森的,而『稻草人』則是王童的。像這種小小發現,除了稍稍解釋了那些電影好看的原因之外,也提供了我們一些這些導演創作脈絡的線索,最大的快樂,還是來自於那種不期遇到老友的喜悅感。

『所以呢?』

最近,我才從三部以前的電影,重新認識了這一位伴我長大的『長腿姊姊』。

許多許多年以前(1988),看過有一部有趣的電影『飛進未來』(Big),故事是說有個小男孩去遊樂園玩的時候,他向一台奇怪的機器許下『可以變成大人』的願望,沒想到隔天一早起來,發現真的實現了,後來輾轉進入了一家玩具公司,進而發生了一連串有趣的事情。當年這部電影入圍了最佳劇本和最佳男演員,Tom Hanks從此也擠進所謂的『演技派演員』之列(註一)(是嘛,所以他之前都演的不好囉)。這是一部由小孩觀點來探討成人世界迷失的上乘作品,而且,當年的Elizabeth Perkins真是迷人極了。

『還有呢?』

英國的腦神經科醫師奧力佛‧薩克斯(Oliver Sacks)在他那本醫學書寫史的經典之作『睡人』(Awakenigns)裡(註二),訴說了二十位得了嗜睡症腦炎的患者,在多年的昏睡之後,再度甦醒時對生命不同的體驗及感受。1990年,這個故事被搬上大銀幕,電影並不著重在那二十位患者的個別描述,而集中在其中一個案例羅納德(Leonard Lowe)帶給薩克斯醫生新的人生體悟上。並且由Robert De Niro和Robin Williams主演(註三),真的是一部重新詮釋那年夏天奇蹟的好作品,真摯誠懇又不矯情,當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而已。

『然後呢?』

關於1992年的『紅粉聯盟』(A League of Their Own),大多數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大該只記得『喔,這是瑪丹娜演的第一部電影吧』,然後使用完美的三段論證法:瑪丹娜=多屆金酸梅獎得主=票房毒藥→那是部爛片。這不盡然正確,娜姐是在隔年的『肉體證據』之後,才被打入爛演員無間的。這部電影是關於在二次大戰時,由於男人們都去打仗,一群帶著勇氣和夢想的娘子軍,到芝加哥參加了『女子棒球聯盟』的故事。而且當年第一週便開出了超過百萬的亮眼票房,後來也有改編為電視劇。由瑪丹娜主唱的電影主題曲『This Used To Be My Playground』,也成為她個人第十首冠軍單曲。由於周邊與電影無關的話題太多,這部挖掘出一段鮮為人知的『前衛女性』的故事,並沒有獲得奧斯卡的青睞。

『這三部電影,不會是同一個人拍的吧?』

是的,Penny Marshall作為一個活躍於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初的導演,事實上可說是有點不幸的,尤其在好萊塢這種物慾橫流的地方更是。從『飛進未來』,『睡人』到『紅粉聯盟』,可說是她創作的高峰(註四)。這三部看似不同的電影,其實都存在著類似的母題:『不期發生的人生際遇,如何帶給人們深刻的啟發。』而且電影結構上也頗為接近,例如:突然長大的小孩,突然甦醒的病患,突然變成職棒球員的平凡女性,分別使得在商場迷失許久的女職員,一個不善人際的醫生,自暴自棄的全壘打王,重新對人生有了不同層次的體悟。更重要的是,由於她溫柔地說著這些故事,即使我們面對這些故事本來悲傷的成分時,心頭仍然感覺到溫暖。

這三部電影,出現在我青澀的年少時期,從那裡面,我得到了很多很多的溫暖和安慰。直到現在,就算不經意地在電視上看到,不論從那開始,我一定會再重新複習一遍。不過,現實世界就是這樣冷酷,即使拍出這麼些精彩感人的電影,那個邪惡加沙文的奧司卡,從來也沒正眼瞧過她一次。

『不過「睡人」不是有提名最佳影片嗎?』

在偉大的亞美利堅,最佳影片是頒給出錢的大爺『製作人』,而不是導演的,所以也沒有太多人記得她。蘇菲雅‧科波拉的出現,可說是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於一身。除了有『教父』的遺傳基因之外,電影主題簡單直接還帶著一點點異國的孤寂味道,有著奧斯卡的題材正確性,再加上奧斯卡前幾年才對外國人和黑人道過歉之後,今年和女人握手言和又未嘗不可。一般說來,這種機緣是可遇不可求阿。

『看來奧斯卡真的很低級囉?』

也不能這麼說,只是本來電影好不好這種問題,本來就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以第二部劇情長片而言,她表現的還算不錯(註五)。只是,奧斯卡是由這麼多人『民主』投票選出來的,每家公司如何替他們的『候選人』宣傳造勢,就變成很重要的一環了,有時候甚至比電影本身的優劣更重要。我們只能苦澀地說,Penny Marshall沒有那個命吧。

其實不只是奧斯卡,在整個電影史上,女性導演總是比較被忽視的一群。許鞍華雖然已經變成『柏林影后製造機』了,但是那些評審還是小氣的不給她應有的掌聲。雖然也有一些人運氣比較好,像是有『法國新浪潮祖母』之稱的艾格妮‧霍達 (Agnes Varda),就以『無法無家』(Sans toit ni loi)得到過威尼斯金獅,前幾年也以『艾格妮與拾荒者』(The Gleaners And I)獲得好評。另外,常任法司賓達電影女主角的Margarethe von Trotta也演而優則導,在81年以『德國姊妹』(Die Bleierne Zeit)也是得到威尼斯金獅。不管有沒有得到大獎,總的來說,女性導演在影史上是真的比較不被重視的。

最令人惋惜的大概是前一陣子過世的傳奇德國女導演蘭妮‧萊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本來是極受歡迎的女演員。二十九歲時,這位全才的女明星演而優則導,在第一部劇情片「藍光」(Das Blau Licht1931)裡面自編自導自演,展現了過人的才華。二戰其間,拍了希特勒的紀錄片『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還以德國辦奧運的紀錄片『奧林匹亞』得到威尼斯金獅(當然,一般說來,這是不被成承認的,因為當時義大利是德國的同盟。不過,威尼斯還真是個女導演的好地方唷),由於拍得太過精彩,大戰之後竟然還被當作戰犯來處理(註六)。

相對於這些很了不起但未被廣泛肯定,甚至還有點悲涼的女導演們,我們的小蘇菲似乎是真的太太太幸福了。借用北島的一句話來調侃她一下:『2004年奧司卡最佳導演獎的提名,對女性導演們,是晚了一點,對蘇菲雅‧科波拉而言,好像是早了一點』

『那以後呢?』

既然被肯定了,將來更要好好努力拍,這樣才對的起之前那些姊姊阿姨嬸嬸婆婆們。對於那些被冷落了大半輩子的人,雖然知道那是不夠的,不過我們真的也只能低頭再說一次抱歉,只是希望在將來,我們能有不再犯相同錯誤的智慧吧。



——送給Penny Marshall以及我們電影的『母親』們




註一:那年他敗給達斯丁霍夫曼主演的『雨人』,應該是心服口服吧。

註二:他的作品還有『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和『火星上的人類學家』,也都很精彩,非常值得一讀。

註三:爵士樂手Dexter Gordon也有在裡面客串演一個病患。雖然沒有吹薩克斯風,不過有稍微彈了一下鋼琴。

註四:後來她還是有再繼續拍片像是『Renaissance Man』,『The Preacher’s Wife』和『Riding in Cars with Boys』,但是,不知道為何,都沒有辦法在重現這三部作品裡面,那種充滿著bitter-sweat的力量了。關於她的一些資料,請見:
http://www.tvtome.com/tvtome/servlet/PersonDetail/personid-1831

註五:除了我時在猜不透她是故意貶低日本文化呢,還是遷就於美國人的一般想法呢?

註六:關於她這一生的故事真的很多很精彩,可以去看看在『小電影主義』這兩篇精彩的文章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filmism/357.shtml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filmism/362.shtml
還有這篇新聞稿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sep/16/today-fshow3.htm

台長: 敗家雙季刊主編兼倒茶
人氣(6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