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0-18 09:41:47| 人氣2,105|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釋自了法師學習班心得報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

(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五》)


   

   


    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報告的題目是:常念不絕,則得道捷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五)

    海賢老和尚,一句阿彌陀佛刻骨銘心,根深蒂固,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從來不曾丟失。我們這一句佛號常常丟失,常常中斷。有時一丟丟好幾個小時,有時一連幾天都提不起佛號,把它忘得一乾二淨。

    一、念老釋「常念不絕」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右經八句,實為全經之總結,淨宗修行之綱要。世尊此會所說之長行,於此告終。故知此八句,實為淨宗之末後句,全經之結束語也。此八句理事齊彰,正助並顯。如來秘藏,和盤托出。首云「常念不絕」者,「常念」首指常念本經。------究竟所指,則在常念此一句名號也。「不絕」者,淨念相繼也。行人果能真實發心,老實念佛,唯此一句,念念相繼。則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氣」。臨命終時,佛來接引。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決定往生,逕登不退。圓生四土,究竟涅槃。

    故佛慈示「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捷」者迅速捷疾也。又如捷徑,指徑路也。是謂持名一法,乃修行之徑路,老實持名則得道迅速也。蓋以信願持名之法,心作心是,果覺因心,故得道捷。因唯此持名念佛之法,是彌陀大願之本,最易下手,最易成就,故稱易行法,號徑中徑也。念老這段話說得太好了!把佛的本意挖掘出來。常念不絕,指常念《無量壽經》,更指常念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要常念不絕;求往生的心,要常念不絕。

    二、夢中及臨終常念不絕

    (一)紫柏大師示夢中念佛不斷

    紫柏大師與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憨山大師被後人尊為「明末四大高僧」。有位出家人參訪紫柏大師,師問曰:「汝出家為甚麼?」曰:「為求出苦。」師曰:「以何法而求出苦?」曰:「我資鈍,但念佛。」師曰:「汝念佛常間斷否?」曰:「合眼睡時便忘了。」師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念一萬年也沒幹!汝自今而後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若睡夢中不能念佛忘記了。一開眼時痛哭起來直向佛前叩頭流血或念千聲或念萬聲盡自家力量便罷。如此做了三、二十番自然大昏睡中佛不斷矣。且世上念佛的人或三、二十年或盡形壽念佛及到終時卻又無用。此是睡夢中不曾有念頭故也。人生如覺,人死如夢。所以夢中念得佛人,臨死自然不亂也。」

    紫柏大師教導我們:睡覺時佛號就忘了,這樣子念佛念一萬年也不能往生。必須睡夢中念佛不斷,才有出苦的希望。我們才知道問題有多嚴重!不要說睡夢中佛號斷了,我們連清醒時佛號也常常中斷。世間人念佛念了一輩子,到臨終提不起佛號,這是睡夢中不曾念佛的緣故。人活著時如覺醒,死去時如睡夢。所以夢中能念得佛人,臨死自然不亂。

    這句佛號要常念不絕,不僅是平時覺醒的時候,連睡夢中時也要常念不絕。試問,我們每天早晨醒來第一個念頭是不是阿彌陀佛?所以睡覺時開著念佛機有一個好處:半夜醒來,提醒自己念佛。聽說功夫成片的人,他的睡眠很少,並且他睡覺時佛號也是綿綿密密一句接一句,似睡非睡。

    我們平心靜氣地想一想:我夜眠睡夢中,做得了主嗎?在歡笑驚怖時,能不為夢境所動而佛念現前嗎?假如做不得主,那麼,等臘月三十日(喻臨終)到來,妻子繞榻,疾病昏迷,風刀解體,痛苦迫切,再加上生前經過的事件,與死後未了的牽纏,一一都湧上心來,又怎能做得主而念佛求生西方呢?須知白天能做得主了,於夢中則連一半主也做不得;夢中能做得主了,死時一半主也做不得!因為夢中是半昏迷而死時是大昏迷呀!

    同修們親見很多念佛多年的人,臨終為病苦所惱,不能念佛,甚至不願聆聞佛聲;或想念親人,不願憶佛念佛;或昏迷不醒,不能念佛聞佛。不是懷念世緣,便是留戀家財;不是落得個病苦難當,便是昏迷不醒。所謂往生西方者,不知到什麼地方流浪生死去了。

    (二)臨終彌陀「慈悲加祐,令心不亂」

    宋代靈芝法師說:「凡人臨終,識神無主。善惡業種,無不發現。或起惡念,或起邪見,或生繫戀,或發猖狂。惡相非一,皆名顛倒。」意即,凡夫臨終時心做不得主,識田中的善惡業習種子,紛紛現行。有的起惡念,有的起邪見,罵佛謗法,有的對眷屬、財物生起貪戀,有的心神發狂------種種惡相,都是顛倒。平生造重罪的人,以惡業力,臨終見到種種恐怖惡相,身體寒毛豎起,手腳亂動,大小便失禁,手抓虛空,兩眼翻白,口吐白沫等。而且四大分解,苦極深重,如活牛剝皮、生龜脫殼(烏龜放在熱水中煎煮而脫掉外殼)。在這種情形下,有幾人能心無顛倒、正念分明呢?為此,阿彌陀佛施大慈悲,在眾生臨終困難之際,以佛力加持眾生,令其心不顛倒,且與大眾現前圍繞,使他心得安慰,在歡喜中往生極樂。

    佛在《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中說:「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從「慈悲加祐,令心不亂」這一句看出,一般凡夫臨終全仗佛力加持,令心不亂,正念分明。

    《圓中鈔》中說:「娑婆世界的眾生雖能念佛,但浩浩蕩蕩的見思煩惱實未伏斷,而能做到臨終心不倒,本非自力所能安住,全仗彌陀拔濟,雖本非正念而能生起正念,故能心不倒,隨即往生。」

    《悲華經》中說得更詳,阿彌陀佛說:「臨終之際,我與大眾圍繞,現在往生者心前,其人見我前來接引,內心歡喜。彼時,我入無翳三昧,以三昧力,在其前為說妙法。以聞法故,立斷一切苦惱,心生大歡喜,而得寶寘三昧,以此三昧之力,令心住於正念及無生法忍,命終之後,必生我國。」

    所以,只有具特殊修行的人,能憑自力在臨終時心不顛倒、正念分明、如入禪定。但這是業重凡夫無法企及的,因為白天做不得主,夢中就做不得主;夢中做不得主,病中就做不得主;病中做不得主,死時更做不得主,因為死時的痛苦最深重。然而,依仗佛的願力殊勝加持,淨業行人能在臨終,心識清明、安詳,無有顛倒、錯亂、不經中陰,無間就化生在極樂世界的蓮花中。修淨土的人有多安樂,生時安樂,死時還安樂,不必要經過中陰。修得好,提前預知時至,坐著甚至站著往生。以這個原因,普賢大士帶領華藏海眾發願:「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三、佛號中斷的原因

    人人都會說「一句佛號念到底」,可是真正去念的時候,偏偏念不到底,常常中斷,還沒到底就斷了。

    (一)情執
    我們的佛號,往往被情執打斷,不能
常念不絕。
    對人固然有
情執,對事、對物也有情執。行策大師說:「倘若娑婆事業,在在縈懷,一暴十寒心不專篤遇五欲時如膠如漆遭逢逆境結怨銜恨而欲命終彼佛接引,又必不可得之數,豈非難事?由此觀之淨土法門藥也;娑婆貪愛忌也。眾生業病教奉醫王,甫服其藥復飽食其忌可乎?及乎臨欲命終,重處偏墜,淨因微弱,難脫苦輪,翻謂醫王誤人,佛法無驗。悲夫!若輩顛倒極矣。曷不思匡廬法社十八高賢暨百二十三人俱留瑞應。具載方。古今日月古今山河彼既丈夫我豈不爾?當知不爾者只是重處放捨不下故也。」

    「吾觀今之富貴利達者,或貪粗敝聲色,不知苦本;或著蝸角虛名,不悟虛幻;或復愛殖貨利,會計經營。現在碌碌一生,將來隨業流轉。彼佛剎中,依正莊嚴,無量勝妙樂事,不聞不知,從生至死,未曾發一念向往之心。反不如窮愚困厄之夫,多能念佛,從冥入明,轉生勝處也。故今敬勸諸友既各標名蓮社便是火宅優曇。必也具真實願發忻厭心視三界如牢獄視家園如桎梏視聲色如鴆毒視名利如韁鎖視數十年窮通際遇如同昨夢視娑婆一期報命如在逆旅信宿捨離惟以歸家為務。如意亦得不如意亦得捨得寸陰一心念佛。果能如是若不生淨土者諸佛皆成誑語矣願共勉之!」

    (二)外緣
    我們的佛號
,往往被外緣打斷,不能常念不絕。
    以前有一位居士
,他真是個大好人,組織很多念佛團,勸很多人念佛。可是他自己沒有時間念佛,每天都有人請他去佈置道場、請他去關懷病人、請他去弘法利生------整天東奔西跑,外緣非常多,常常忙到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那時有人敬告他「你再不靜下來念佛,你會死得很難看!」等到他想拒絕外緣,關門靜修的時候,根本沒辦法靜下來!有一次他生病,心想正好趁養病的時間在家裡安靜幾天念佛,沒料電話從早到晚不停地響,把電話關掉,卻馬上有人敲門來找他,絡繹不絕。外緣到了拒絕不掉的地步。

    最後,他在外出途中一次意外突然死去,死的時候身邊一個親人或道友都沒有,死後隨即被送到醫院太平間冷凍。等他的親人趕到的時候,打開蒙在他臉上的紗布,正應了之前別人提醒他的那句話「死得很難看」------這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前車之鑑,希望我們不要重蹈覆轍。很多人忙忙碌碌,什麼才是我今生最大最重要的事情?自己心裡要主次分明。上根人固然能夠在一切外緣境界中常念不絕。可我們是下根人想要成就,心必須要狠,暫先隔絕外緣。沒有外緣最好,不要主動去攀緣,外緣一旦沾染,弄到你無法擺脫,因此《西方確指》云:只「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道業未成,無常至速!急宜斂跡韜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誤!

    省庵大師在世有一位茅靜遠居士,他是一般人所讚歎的「大慈善家」,省庵大師寫了一封信勸他念佛。《與茅靜遠居士書》:「足下造橋事畢可謂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無倦,一善甫完,復作一善。美則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為急,而孜孜為善,所作善事如須彌山,皆生死業緣,有何了日?善事彌多,生死彌廣,一念愛心,萬劫纏縛,可不懼耶!居士世間公案,久已參透,西方淨業,久已修習。然而生死心不切,家緣撇不下,人情謝不去,念佛心不專,何也?將名根不斷耶?抑愛念牽纏耶?於此二者,宜加審察。

    苟不把家緣世事一刀斬斷,六字洪名盡力提起,慾望娑婆之脫,安養之生,難矣。不生安養而欲脫生死,不脫生死而欲免墮落,抑又難矣。縱一生兩生不失人身,濟得甚麼事?嗟乎!居士慧心如此明利,家緣如此豐足,繼嗣如此賢能,事事適意,尚不能放下萬緣,一心念佛,為天負人耶?為人負天耶?不以念佛為急,而以世間小善為急,不以生死大事為先,而以人天福報為先,是不知先後也。居士雖不求福,而常作福,雖欲出生死,而反入生死,皆由不知所緩在彼,所急在此,致使北轅適越,卻步求前也。居士今日要務,唯當謝絕人事,一心念佛。加以齋戒二字,尤為盡美。大抵西方佛國,非悠悠散善所能致。萬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脫。無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為之早辦耶!」

    (三)妄想
    我們的佛號
,往往被妄想打斷,不能常念不絕。
    「人在世間
,不能超凡入聖、了生脫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於念佛時,即作已死未往生想。於念念中,所有世間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號外,無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印光大師說的。

    「倘平日有過頭妄想,欲得神通、得名譽,得緣法、得道等,如是完全以妄想為自己本心,越精進勇猛,此種妄想,越多越大。若不覺照,永息此妄,則後來還會著魔發狂,豈但妄想而已乎!固宜汲汲息此過頭妄想也。」

    「凡有忿怒、淫欲、好勝、賭氣等念,偶爾萌動,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念乎?』念起即息,久則凡一切勞神損身之念,皆無由而起,終日由佛不可思議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須十日,即見大效。若只偶爾念一句、二句,便欲見效,則是自欺欺人。

    蓮池大師曰:「妄念是病,念佛是藥,久病非片劑所能療,積妄非暫念所能除,其理一也。莫管他妄念紛飛,只貴在念佛精切,字字分明句句接續極力執持方有趨向分。所謂真積力久而一旦豁然喻如磨杵作針、鍊鐵成鋼者定不誣也。入道多門惟此一門最為捷徑不可忽不可忽!」

    (四)喜怒
   
我們的佛號,往往被喜怒打斷,不能常念不絕。
    再看一段紫柏大師的開示:「念佛法門,最為簡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無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無有一兩人成就者。這一句佛,一切菩薩、一切天、一切人,若生西方者,莫不因此這一句阿彌陀佛,而度苦海。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驗關頭,直在歡喜、煩惱兩處取證,其真假之心,歷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於歡喜、煩惱中,必然念念不間斷。是以煩惱也動他不得,歡喜也動他不得。煩惱、歡喜既不能動,死生境上自然不驚怖。今人念佛,些小喜怒到前,阿彌陀佛便撇在腦後,如何能得念佛靈驗?若依我念佛,果能於愛憎關頭不昧此句阿彌陀佛,而現在不得受用、臨終不得往生,我舌根必然破爛。你若不依我法行,則念佛無有靈驗,過仍在汝,與我無干。」

    四、常念不絕即是「如子憶母」

    印光大師開示:「大勢至菩薩以『如子憶母』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餘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應道交。譬如小兒念母,一日之中,無時不想念其母也。縱睡眠、洗澡、抽解之時,豈能令心中完全忘卻念佛之事?既記得無礙,則心中默念亦無礙也。修習淨土,隨分隨力,豈必屏除萬緣,方能修持乎?譬如孝子思慈親,淫人思美女,雖日用百忙中,此一念固無時或忘也。修淨土人,亦復如是。任憑日用紛繁,決不許忘其佛念,則得其要矣。」

    五、小結

    果真生死心切,唯恐墮入三途惡道,受苦無量求出無期,必然這句佛號常念不絕果真痛念無常,如救頭燃,時時作臨終想,必然這句佛號常念不絕;果真真信切願,念念求生淨土,一刻都不願停留,必然這句佛號常念不絕。相反,這句佛號還常常中斷,常常忘記,我們的信願出了問題,要在真信切願上再下功夫。果真常念不絕,必然則得道捷,像海賢老和尚一樣。

    最後供養大家蓮池大師一段話:「古人教親近明師,求善知識,而善知識實無口傳心授祕密法門,只替人解粘去縛,便是祕密,今但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此八個字、即是解粘去縛祕密法門,即是出生死堂堂大路,朝念暮念,行念坐念,念念相續,自成三昧,莫更他求也。」

    報告至此,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

                                                            不肖弟子釋自了 叩呈


淨空老法師開示

    我們同學們,大家都看到都聽到,自了師這份報告,回頭想一想,我們是不是他報告裡面所提到的,二六時中這句佛號常常丟失,有時一丟真的幾個小時、一丟十幾二十幾個小時,平常事。淨宗法門無比殊勝,這無比殊勝這一句話,我們是不是真的明白了,如果真明白了,我想這句佛號,二六時中不會丟失。像古大德所說的,晚上作夢也會念佛,那為什麼會丟失說個實實在在的話,對於這個法門一知半解,這就需要教了。夏蓮居老居士何必要給這個經再作一個會集本,我們學佛的人,把這部經徹底搞清楚、搞明白了,那是一個什麼現象信心堅定,願心不移。

    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信願,就是往生淨土的第一個條件,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至於佛號功夫的深淺,那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不一樣,可見得念佛人最重要的真信切願。我們這裡出了問題,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作這個會集本,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把極樂世界、娑婆世界,這兩個世界都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讓我們自已好好冷靜去思維,去選擇。娑婆世界,尤其生在我們今天的社會,整個地球動亂不安,這一次的動亂,在這個世界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現過的,亂到極處了。人活在世間,貧富貴賤,哪一個人不苦?貧窮人苦,富貴人更苦,還值得留戀嗎?極樂世界之樂,我們天天讀經,聽說了,為什麼不肯下定決心要去?半信半疑,真的嗎?真的是經上所說的嗎?真有嗎?問題出在這裡。為什麼?我們雖然聽經,念經念得很多,我們的懷疑沒斷,真的,有人一輩子到臨死都斷不了,臨死到了念阿彌陀佛,佛真有嗎?真來接引我嗎?還有這個疑惑,所以信這個字難,大難大難!

    我跟諸位提到過,我出家兩年以後才受戒,我一生隨緣,受戒的緣成熟了,受完戒之後,回到台中拜老師,謝謝老師的栽培。老師在慈光圖書館,我到圖書館去,我在大門外,他在裡面,他就用手指著我,你,你要信佛!這一句話講了十幾遍,怎麼我學佛七年出家了,出家就教佛學院,佛學院已經教了兩年了,現在受了戒,來看老師,老師怎麼說叫我信佛?我迷惑,不知所云。走到裡面去,老師叫我坐下來,告訴我,我的話你聽懂了沒有?我說沒聽懂,想不通。老師就告訴我,有老和尚到臨終還不相信,是事實,不是假的,說明信真難。淨土宗,信是根本,三資糧第一個,沒有信,後頭就沒有了,哪來的願行?願就是求淨土,行就是老實念佛,這句佛號老是丟掉,就是信願出了問題。

    我們真有福氣,真有善根,真有好的緣份。為什麼?讓我們看到這樣的文字,聽到這樣的聲音,不容易。這是我們的善友、善知識!時時刻刻有人在提醒我們,我們的這第四回學習,採取這個方式,學習班,怎麼落實?怎麼真幹?真幹裡頭有許許多多問題出現,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如何幫助我們不走彎路,不走邪徑,這就是真正的福報,這就是彌陀的加持,同學當中確實有心得。他們的心得給我們分享,他得到受用,他不自私自利,把這個受用提出來,給我大家分享,這個功德才圓滿才究竟。

    總是希望將來我們在阿彌陀佛的世界,極樂世界上,我們能再聚會一堂。在阿彌陀佛大講堂,成就我們的道業,所以真清楚了,他就徹底放下了。放下,功夫才得力,不放下不得力,我們看到很難過,只能在經文上,苦口婆心勸導大家,同學當中有聽明白了,有聽懂了,提出來的心得報告,增長我們的信心,堅定我們的願心,這一句佛號常使不絕,常念不絕,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就靠得住了。

    所以我們每一次的這些報告,學習報告,都留在檔案裡面,我們要挑選,選出最重要的印成一冊,常常提供同學們作參考,這很有必要。到今年年底,一年有一冊,第四回,因為講經的時間只有一半,以前四個小時,現在兩個小時,那這經學習圓滿要兩年。這個進度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堅定信願,這一句佛號要學到一切時、一切處,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不曾丟失。世間事乃至佛事,我常說都隨緣,有緣,看看這個事於正法、於眾生有真正的利益,要做,不能不做,不做沒有慈悲心。做,妨不妨礙念佛?不妨礙。需要思考的把佛號放下,做完之後我佛號又提起來了,這就對了,這就不算丟失。事情愈少愈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別去找事。

    今天我們住在圖文巴,圖文巴這個緣好像是成熟了,再加一把勁他們能上軌道,那就是團結宗教。團結宗教的意義在哪裡?用宗教教育這個能力,幫助這個社會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唯有安定和平的社會,才能夠成就佛法,社會動亂,佛法不能夠札根。我們今天比不上古人,原因在哪裡?第一個原因,古時候社會安定,社會安定,人心安定,容易成就,現在社會不安,亂了,我們心跟著亂,成就很難。所以,能救幫助這個社會安定和諧,這個要做,這是自利利他。自利是幫助佛法建立成長,利他是希望大家都能離苦得樂,回歸到安定和諧。要珍惜我們的緣分,遇到疑惑,遇到衝擊,你看就有人提醒我們,這都是佛力加持,彌陀的加持,我們永遠要感恩。感恩世尊,感恩彌陀,感恩十方諸佛,感恩一切善友。

(文摘恭錄自2014.10.16《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93集)

按:本篇承蓮友Ruo Shui師姐發心協助聽打文稿,特予致謝。阿彌陀佛!











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深信切願     持佛名號


























台長: RICHIE

香光
提到念佛「常念不絕」,末學報告一個技術性方法,提供蓮友參考:


1.定下日課:日課的數目,衡量自己在睡覺、用腦思考(工作)、與人談話(必須的應酬)的時間之外,可以用來念佛的所有時間,大約可以念佛的數目。剛開始,可從一萬聲起跳。每個人念佛速度不一樣,或快或慢,時間可能在2~5小時。

2.善用計數器:計數器有懸掛脖子型、戒指型,隨個人方便選用,常時跟隨自己,握在手上,提醒自己念佛。

3.金剛持念佛:除非正與人應對,否則金剛持在任何時候都最省力省氣、最能攝心專注。嘴唇隨時在動,不容易忘記念佛。

4.紀錄:每天記錄念佛數目,或三五蓮友相互約定,互相勉勵督促。

5.守誓:勢必堅守每日念佛數目。沒念完,不睡覺。只要歷經幾次疲憊不堪還不能睡覺休息的夜晚之後,日後就會很珍惜白天的一分一秒、養成隨時隨地都在念佛的習慣了。

6.調整數目:最初不習慣念佛,感覺數目多,覺得吃力。剛開始念佛,本來就是要帶著三分勉強嘛!陌生轉成熟練之後,會開始越念越輕鬆、越來越有空餘時間多出,這是調整念佛數量的時候了。本來一萬聲佛號要分散在一天剛好念完,現在傍晚就念完了,晚上要用來娛樂或打妄想還是做些娑婆事嗎?心在西方的人,不會這樣啦,就會再增加念佛的數量,因為既然已經由生轉熟,不念佛時,反倒會覺得時間如果拿來做別的事,簡直太浪費,太對不起自己了。所以會考慮再增多數量,或者,將念佛速度變慢。總之,就是培養從早念到晚的習慣,而不是趕快念完了事、再用剩餘時間來玩娑婆事。
2014-10-18 18:06:46
香光
如果念佛時間多了,心自然會越來越與佛相應、越來越傾向西方,看待世間事就會與以前越來越不一樣,這就是已經慢慢在鬆脫對娑婆的愛著黏縛了。此時,信願不只是掛在嘴上用講的了,而是變成很自然、很天經地義的一件事情,不需要特別去提,也不需要特別提醒自己要有信願(我們會提醒自己要呼吸嗎?),只是很自然的把往生的信願融在聲聲的佛號中。信願行一體,信願在念佛中了。

  這就是不雜修其他、專稱佛名的功德力用。萬德洪名的真實功德,不斷的在我們的妄心上,一分一分的發生作用,轉化我們。所以,念佛念得多,真的只是技術性的功課而已嗎?應該不是的。念佛人因為專念佛號,而蒙佛光攝受加持,現生得益,蒙彌陀佛光攝受、十方諸佛護念、菩薩影護、天龍鬼神護佑;臨終不受諸邪業力障礙,蒙佛加祐,心不顛倒,正念分明,順利往生。


  願諸蓮友珍惜大好命光,專勤念佛,一生不退,必生西方。


南無阿彌陀佛~
2014-10-18 18:08:26
版主回應
尊敬的師姐法安,「具深信願,執持洪名,常念不絕,必生安養」,南無阿彌陀佛!
2014-10-18 19:02:44
心池
阿彌陀佛
2014-10-24 21:06:14
版主回應
阿彌陀佛!
2014-10-25 09:44:2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