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25 09:51:16| 人氣1,53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荔園到紅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去年今日,她疲憊的靈魂,終于不再為我們百變。

舞臺依然如昔,樂手隨時候命,我們都不離席,但她無法再為我們而唱。這在她身穿雪白婚紗步向階梯盡頭、輕輕揮手說再會的時候,她心裏早已有數。一意孤行撐到最後,她要把最美的都留給我們。我們為她傾盡畢生的愛,她為我們燃燒自身的命;即使一別,這紀念禮物也夠完美。這教我們為她而痛的心,怎能不痛呢?

過去一年,我們對廣東流行音樂的注意力,都只凝聚在Replay這個鍵;終日醉倒在她深情歌聲裏,我們不情願醒來、也深信傳奇不會再有。於是,我們懶得理會,誰人冒出頭了、誰人對嘴演唱被噓了,因爲我們的記憶裏早已承載最美好的;我們崇拜她的堅毅靈魂、習慣她的專業精神,眷戀像故事般的她——歌之女梅艷芳。

「可能別人覺得把梅艷芳寫成一個故事會滿精彩的,因爲我很小便出來唱歌,家庭環境也不好,甚至念書也不聰明,一切素材都很豐富,在我自己來説,不是故事,是人生的經歷。也許有人會羡慕我的一切,但我覺得如果這是一個故事,那真是一個悲劇故事。」

童年賣藝辛酸自知

1963年10月10日,梅艷芳出生了;在一個衹有母親及二兄一姐的小家庭裏。一個女人獨立撫養四個孩子,梅媽媽的生活並不好過;但她畢竟不是甘於認命的弱婦,縱使當年無情的火把錦霞歌劇院燒成了灰燼,她依然奮鬥不懈;梅家的一對小姐妹花,也一路追隨著她的步伐,終日和貧困的生活搏鬥。出身貧窮的梅艷芳,從四歲半開始,就不再擁有一般小孩的童年。

七十年代末期的荔園,是香港小市民消磨時光的歡樂處;但對梅家愛芳艷芳來說,那衹是維持生計的職場。「桃花靚、荷花靚、芬芳吐艷認真靚……」身穿短裙皮靴,臉上塗抹濃妝,梅艷芳就這樣膽粗粗地站在臺上,學著大人唱出她的第一首登臺曲〈賣花姑娘〉。

上學放學、練歌唱歌,刻板的生活倒也罷了;冷嘲熱諷、世俗眼光才是梅艷芳弱小心靈不可磨滅的印記。由於家境有別,當同學們下課後都在復習功課的時候,她卻要熟背歌詞,練唱走場。小小年紀的她,看的盡是人情世故,思想自然也較一般孩子早熟,鴻溝便不知不覺地在她和同學們之間築起。於是,她漸漸地被孤立了;她的求學生涯,在壓力之下終於無法繼續。

校園生活雖不快樂,但她一直希望能好好念書。「出來社會後自覺缺少知識,自卑心也蠻大,若是回到以前,我會好好念書,因為這樣可以選擇好多東西,我可以做律師啊!做警察啊!人生就不同了。」

走場唱歌的日子也不好過,找場子極為辛苦。初時,梅家姐妹不敢收錢,只求有人肯給機會唱。日子一久,認識她們的人多了,她們獲聘唱歌,才有酬勞。登臺唱歌時,客人都習慣在點唱紙裏夾鈔票,按照行內規矩,歌手必須和樂隊分賬,這是歌酬以外的收入。那時候的梅艷芳已是豪氣干雲,她有十元,別人要借九元,她絕不猶豫馬上借。她的豪氣,一直保留到後來成為大明星。除了豪氣,當然還有她認真專業的表演精神。

「臺上的每一分鐘,我會很投入很開心。當年我衹是一個駐場歌手,但已贏得一些歌迷支持,那時很高興,因為自己成功突破了駐場歌手的可有可無形象。我不會因為自己衹是攝場角色而以交貨心態去演唱,我十分尊重這份工作。那是我的舞臺,既然要站上去,我便會盡力,最起碼要對得起自己。」

新秀奪冠從此百變

「我在1982年7月18日參加無線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沒想到得獎後改變了我前途、一生。這四年來,我不斷地成長、改變,實在百年都一變,對將來,我仍會不斷地變,在變中繼續走未完的路。」生平第一次站在紅磡體育館的舞臺上,她這麼說。

如果當年不是姐姐愛芳沒收了梅艷芳怕輸的心,硬把她拉去報名參加由無線電視與華星娛樂公司聯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我們今天就損失了一位歌唱天才。「吹呀吹,讓這風吹,抹乾眼眸裏亮晶的眼淚……」一曲〈風的季節〉初試啼聲,低沉嗓音配獨特臺風,她的超凡演出贏得了評審不吝滿分及全場如雷掌聲。從此,她便踏上了光輝燦爛的星途。

「是我姐姐幫我報名寄相片,要面試時才告訴我。她說你試試看,老實說是她想去。姐姐沒有進最後十名很失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我身上。我沒有想過要第一名,唯一目標是不要在同行面前丟臉。宣佈第三名,不是我,又宣佈第二名,也不是我。我心想完蛋了,明天去夜總會怎麼跟同行講呢?司儀宣佈冠軍是梅艷芳的時候,我還在發呆,我隔壁的打我說,喂喂,你啊!」她娓娓敘述回憶。

從得獎那一刻開始,一段屬於梅艷芳的精彩數字人生啟動了。1982年杪,她的第一首曲子〈心債〉面市,從此她便不需要再唱別人的歌。〈心債〉乃大師級人馬黃霑及顧家輝的作品,動聽的旋律配她滄桑的演繹,這首主題曲很快地便隨著電視劇【香城浪子】紅了起來;更讓人驚嘆的是,歌者竟是正值花樣年華的梅艷芳。滄桑,是童年艱苦歲月磨練過的痕跡;是她獨有的標幟。

初出道的梅艷芳,沒有華麗目眩的包裝,早期造型「土味」十足;一頭「鄰家女孩」的曲卷長髮,任人怎麼勸她都不肯剪短,最後還是劉培基鐵了心腸、利剪一揮,才從此展開她千變萬化的驚艷造型之旅。自卑的她總是認為自己沒有姣好的身材,終日以「包到實」的穿著見人。對於相貌打扮都比實際年齡成熟的她,大眾仍然沒有太多寵愛,不負責任的攻擊性流言更不絕於耳。

「大部分的觀眾都只接受我的歌而不接受我。記得有一年聖誕節到某酒店表演完後往取車的時候,有三名年輕的飛仔把我認出來,他們說了很多不堪入耳的話罵我,由於是聖誕佳節,路上都堆滿了人群,令我十分難堪。那時候真的好想擲下化妝箱痛罵他們,但我知道這樣便儀態盡失,也破壞了形象。於是決定要忍,可是那時候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幸好最後沒哭。」此辛酸令她記憶猶新。

1983年,〈赤色梅艷芳〉專輯推出。〈交出我的心〉當選十大勁歌金曲之一,日本同名譯曲〈赤的疑惑〉更連中雙元,當選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及十大勁歌金曲之一。彪炳的唱片銷售佳績讓梅艷芳榮獲IFPI香港唱片年會新人獎,實力潛質不言而喻;同年間代表香港赴日參加「東京音樂節」,她在臺上把日文歌曲詮釋得有板有眼,賺盡滿場掌聲,並獲頒亞洲特別獎及TBS大獎。

1985年絕對是梅艷芳的豐收年!一首風靡無數少男少女的〈壞女孩〉從此奠定她的百變女皇地位。〈壞女孩〉無論歌詞或造型意識都屬大膽嘗試,列入禁歌名單反而更使這張唱片賣個滿堂紅。副歌那句「Why why tell me why」成為當時最流行的口頭禪,女歌星們也從此無法做乖乖。

〈壞女孩〉締造八白金銷量佳話,不僅當選十大勁歌金曲之一,也為梅艷芳帶來生平第一座最受歡迎女歌星獎;此獎一領就是連續五年,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1985年12月31日舉行首次個人演唱會【梅艷芳顯盡光華演唱會】,橫跨至1986年共15場,場面極之壯觀!唱片銷量節節攀升,演唱會則場場爆滿,芸芸女歌手唯獨她能;幾經辛苦,梅艷芳終於把噓聲變為掌聲。

「八十年代初期,香港樂壇是不講什麼形象的,沒有人想過形象是什麼,歌手講求形象是由我創的。」梅艷芳的外形和歌聲一樣,可塑性之高教人目不暇給之餘,更嘆為觀止!她時而冷漠有型、乍然妖艷性感,穿什麼像什麼;狂野、深情、趣怪等新鮮造型不斷刺激觀眾感官。「因為我有一副不美麗的面孔,所以可以放很多不美麗的東西在身上。」說到百變形象,她總是自嘲。

1987年紅磡二十八場【百變梅艷芳再展光華演唱會】締造香港及亞洲演唱會紀錄,並創新同一歌手、定時定點、演唱最久之世界紀錄。【梅艷芳世界巡回演唱會】隨後登場,女皇足跡遍佈亞洲、歐洲、澳洲、美加等地,開拓世界華人觀眾新視野,艷壓天下。1988年,梅艷芳受邀前往韓國,成為唯一參加過奧運前奏演出的亞洲女歌手,並在漢城奧運前奏音樂會上獲頒紀念獎牌。

【梅艷芳89廣州演唱會】更是沸騰到極點!門票瘋狂炒價、現場座無虛席、高官名人捧場……一曲〈Stand by Me〉掀幕,八千觀眾喝彩掌聲沖上云霄。〈壞女孩〉、〈妖女〉及〈烈焰紅唇〉在廣州被禁,但當天河館內觀眾嚷著要她唱時,她說:「不能唱啊!除非省長點頭啦!」霎時八千對眼睛望向負責人,他也只好點頭。為了歌迷她義無反顧,即使賠上代價亦無悔。

苦盡甘來提攜後輩

1990年,梅艷芳宣佈不再角逐一切音樂獎項。但各大音樂頒獎禮仍對她熱愛推崇,各式各樣的褒揚獎項陸續有來。1991年,梅艷芳在第14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中力壓群雄,榮膺鑽石偶像。當時,鑽石偶像大獎五位候選人為譚詠麟、劉德華、張學友、梅艷芳及黎明;梅艷芳是唯一候選女歌手。在歌迷、評審及歌手互評結果中,梅艷芳皆憑最高票數脫穎而出,可謂實至名歸。

梅艷芳上臺領獎時,部分黎明歌迷因不服氣而報以噓聲,但她毫不介懷、更謙虛地說:「你的噓聲我只會當作歡呼聲,可能我是唯一的女歌手,所以大家較疼惜我,也因為是個榮譽獎,希望有些歌迷不要介意。」一語顯盡大將之風,臺下掌聲熱烈響起。1999年另一次驕傲,梅艷芳接領第21屆十大中文金曲獎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成為此榮譽史上最年輕得主,地位毋庸置疑。

梅艷芳縱橫樂壇二十年仍屹立不倒,除了爐火純青的歌藝,憑的就是一顆真心和滿腔熱誠。圈中崇拜她的新人不少;對於後起之秀,她從不吝於分享指教。2000年,Mui Music正式成立。「我也做過新人,明白做新人之苦。我只想在能力範圍內栽培他們,到有一天,他們成長了,不會被大風吹掉,他們說要走,我也不會介意。」於是,我們看見草蜢、譚耀文、許志安、梁漢文、何韻詩及彭敬慈各有一片天。

一生為迷奉獻舞臺

1991年,梅姐宣佈告別舞臺,歌迷哭得死去活來。無論成名前後,她對生活從來都不曾擁有絕對的主控權;忙碌讓她失去了思考的空間,很多時候都是茫然度日。看著聲淚俱下的歌迷,她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做了錯誤的決定。但是她說:「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一段時間短暫性覺得倦,從四歲半開始唱歌,我都唱了好長時間。我希望趁自己年輕時,可以尋找到另一片天空。」

2003年,梅姐再度告別舞臺,卻是永訣歌迷的愛。八場經典饗宴,她熬過了末期癌症生命所不能承受的重;堅毅讓她打贏最後一場勝仗,教曉我們何為活在當下。「我是一個歌手,亦是一個演員,穿婚紗已經不是我第一次,不過沒有一次是屬於我自己的;這個亦可能是我一生的遺憾,但是我有你們的愛,這個遺憾就填補了;我將我自己嫁給了音樂、嫁給了你們。」

臺下的我們心醉、也心碎!陪她走完最後一程;紅磡的最後一夜,從此定格在梅艷芳的Classic Moment!#
=============================================================

2004年刊登於《芳蹤依然●光華日報之梅艷芳逝世週年紀念特輯》

台長: 江郎
人氣(1,53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偶像後援(藝人、後援會) | 個人分類: 舉報 |
此分類下一篇:倒影戲味人生
此分類上一篇:不再纯粹

二姐
如此爱戴,写得真好!
2009-10-30 22:59:38
版主回應
謝謝二姐的捧場與讚美!;-)
2009-10-31 18:09:40
孤滑自爽
看来梅艳芳似乎已成了您生活中的一部分,似乎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9-10-31 19:07:17
版主回應
:-)
2009-10-31 23:22: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