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09 22:30:50| 人氣9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英特爾推出智慧手機、平板專用的Atom晶片 & 微軟Menlo行動計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Aava智慧手機採英特爾新版Atom晶片

英特爾週二終於宣布推出智慧手機與平板專用的Atom晶片。

這個Atom Z6晶片先前代碼為「Moorestown」,英特爾超行動部門總監Pankaj Kedia表示這可讓該公司在智慧手機市場開啟大門。目前Atom晶片主要用在小筆電。

Kedia表示,Moorestown適合用在智慧手機領域,但在平板電腦上的表現也很好。Atom架構長Belliappa Kuttannar則表示,「這次Atom架構經過特別設計,因此可用在高階智慧手機上。」

Moorestown跟前一代PC晶片相比的最大特色是省電。用在黑莓機這類裝置的電池上,待機時間可達10天,持續操作使用(比如上網或觀看影片)則可使用大約5小時,Kedia表示這樣的電池續航力可跟市面上的頂級手機一較高下。(Kedia沒有點名是誰,不過一般所認知的頂級手機包括蘋果iPhone與Motorola的Droid。)

不過英特爾的主力還是在性能上,Kedia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手機,若要看個Java-script很多的Web頁面,下載時間約9-10秒,但英特爾的晶片不用2秒鐘。

新的Atom技術可支援一版由英特爾與Nokia共同開發的Linux作業系統MeeGo、英特爾自家的Moblin,以及Google的Android。其他支援軟體還包括Adobe的Flash、微軟Silverlight,以及Axel的 Fuugo Internet TV,與 Skype。

英特爾展示使用的裝置包括一台LG智慧手機、一台Aava手機,一台OpenPeak平板(AT&T會用在自家平板上)。Aava手機採3.8吋螢幕,比BlackBerry Bold薄一些,執行1.5GHz Atom;OpenPeak平板則是七吋,跑1.9GHz Atom。

Kedia表示,目前晶片已經開始出貨給客戶,但實際產品則要下半年才看得到。

英特爾在手機領域目前的對手有好幾個,包括TI、Qualcomm、Marvell,與Nvidia,這幾家所提供的省電晶片都是依照英國ARM公司的晶片來設計。

不過英特爾表示,ARM的確比英特爾的晶片省電,但問題性能也同樣低了一截。「ARM在這個領域比較久,因此目前稍有優勢,而我們才剛開始而已。」Kuttanna表示。

分析師Ashok Kumar表示,「英特爾已經公開表示下一版Atom(預計2011年)的耗電量才有可能真正用在智慧手機上,因此這次的發表並沒有改變任何東西,若真要對ARM市場造成衝擊,那至少也是2011年以後的事了。」

iPad殺手難產 「關鍵出在OS」

去(09)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許多PC品牌廠與代工廠都曾拿出類似iPad的平板電腦原型機,但當蘋果已經賣了100萬台iPad,前者的出貨量仍是掛零,究竟原因何在?

偉創力台灣筆電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甘銘祥今(7)日表示,「原本有很多PC廠商計畫生產Slate產品(單片式平板電腦),但在iPad正式發表後,這些計畫都被中止了。問題並非出在硬體,而是在OS(作業系統)上。」他解釋說,這些產品是採用Windows作業系統、以PC的觀念去做,做不到像iPad那麼好的電池續航力與介面順暢度,廠商發現沒有競爭力,產品的開發只好停了下來。

台灣代工廠商仁寶也有類似看法,該公司研發人員私下向記者表示,「OS與SOC(系統單晶片)」是目前開發iPad對應產品的兩大困難點。該公司年初即有採用ARM架構處理器搭配Android作業系統的平板產品原型機,但Android是為智慧型手機設計,並未對平板產品最佳化,因此需要調整的地方非常多,短時間難以商品化;而SOC的問題在於繪圖效能,iPad除了上網之外,還有高順暢度2D/3D效能來應付遊戲、高畫質影片等需求,這對其他廠商來說也有點難度,目前僅Nvidia的Tegra 2晶片在這方面著墨較多。

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日前曾經透露,未來這類產品將會打破傳統PC由Wintel(微軟與英特爾)主導的現況。甘銘祥也認為,用Windows 7加Atom的平板產品已無競爭力,就算是改用新的MeeGo或Windows Phone 7作業系統配上Moorestown(Atom Z6系列)處理器,廠商也得判斷是否能快速成為主流並被市場接受,相較下採用「ARM+Google」架構的風險較小。

Google可能的平版作業系統有Android與Chrome OS兩種。甘銘祥表示,前者已有大量的智慧型手機支持,並有頗具規模的Android Market軟體商店提供內容,成功的可能性不低;後者是以瀏覽器為主的輕量OS,強調雲端應用,但現在還是Beta階段,加上目前無線網路涵蓋率與速度還不夠,雲端應用也還不夠多,要成熟到可商品化還要花一段時間。

價格,也許是這些遲到的「iPad殺手」唯一的突破點。IDC個人電腦研究部研究經理江芳韻表示,iPad各方面都有優勢,其他類似產品可能只剩價格可以競爭,不過,根據過去iPhone的經驗,蘋果的第二代iPad可能會大幅降價,屆時對手產品的優勢就更少了。

代工廠表示,一台類似iPad的平板產品,售價最低可以壓到199美元,加上觸控功能也只要299美元。而現在最便宜的16GB WiFi版iPad,定價是499美元。

蘋果iPad上市不滿一個月,就賣出超過100萬台,令各家廠商都不敢低估這塊市場的潛力。IDC曾預估蘋果今年可賣出400萬至500萬台iPad,相較之下,平板PC今年的預估銷量為130萬台(當中僅17萬是真正的單片式平板)。去年IDC估計平板PC可賣出100萬台,其中12.5萬是單片式產品,其他約87.5萬台是可折疊式PC。

微軟神秘的Menlo行動計畫:砍掉CE換NT?

微軟最近有兩個神秘的計畫浮出水面,但沒公布太多細節,筆者先拋磚引玉,看看是否有人可以補充更多。

消息來源表示,微軟的「Menlo」計畫看來似乎是要在行動裝置上,以Windows NT來取代Windows CE;另一個「Experiment 19」則是一個搭配Menlo的繪圖平台。

從多方資料蒐集顯示,Menlo絕對跟微軟未來行動方面的策略脫離不了關係,但為何想要把CE核心換掉則還不是很確定,CE用在很多第三方裝置,以及微軟自家產品上,如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 OS 7.0,以及Zune 作業系統。

Directions on Microsoft分析師對此另有一番見解,他指出蘋果已經重新定義了平板OS的概念(亦即iPad),讓市場接受這類行動裝置的最佳平台並非傳統client OS(如Windows)的觀念。Cherry並不認為微軟有需要把CE換成NT才行。

他指出兩個可能方向:「微軟有可能跟隨蘋果作法,在CE或Windows Phone 7之上建立一個平板,讓開發者開發CE或Web-based程式,如此便能跟iPad一較高下,微軟或許可加入USB ports來加以區隔之類的。」

「第二。微軟可以用Windows 7 Standard Embedded來打造平板,然後把Windows 7不適用在平板場合的功能都移除。」

筆者的想法是,若微軟把CE核心改成NT,則微軟的「write once/run anywhere」(寫一次/到處用)策略或許就相當吸引人了,畢竟只要把既有Windows用戶端程式改一下,就可以用在Menlo-based Windows手機或平板,不是嗎?

由於微軟的Windows程式數量遠遠超過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程式,也因此若微軟希望把這些用戶轉移到以Windows為主的手機或平板並不足為奇。

筆者也懷疑Menlo或許也跟微軟傳說中的Windows轉移至ARM平台計畫有關。微軟自家有個代號「LongARM」計畫,要把Windows Vista轉移至ARM上,目前還沒成功。Windows CE可在ARM上執行沒問題,若Menlo計畫是要把CE改成NT,那這是否意味著NT為主的作業系統(如Windows)就可用在CE可跑的地方?

Menlo看來都隸屬於微軟要讓三螢幕一雲端變得更容易、更普及的長遠目標之一,若Menlo就是要讓行動裝置可使用跟Windows同樣的核心,那麼三螢幕策略的PC/手機之間同步化顯然就簡單許多了。

微軟對Menlo不願作任何評論。

台長: 〥芹蟹麵〥
人氣(9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Mobile |
此分類下一篇:Android 2.2版(代號「Froyo」)
此分類上一篇:Steve Jobs談為何蘋果討厭吃Flash(From Zdnet) Adobe回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