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9 09:44:52| 人氣1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論] 華語樂壇今年累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華語樂壇今年累了

 

20100118 15:12 來源: 中國新聞週刊

 

  2009年的華語樂壇熱鬧卻顯蒼白。繁雜的演唱會盡可能地爭搶著音樂市場的蛋糕,卻更顯音樂表達和創作的乏力。獨立音樂依然堅守,但在2009年交出的成績單只能說剛剛夠及格線

 

  文/邱大立

 

  2009年剛結束,華語樂壇一年的大戰基本已塵埃落定。趁著周杰倫轉戰影壇的空白期,華人音樂圈進入了新一輪洗牌。

 

  1211,臺灣《蘋果日報》公佈了2009臺灣地區唱片年度銷量榜,蔡依林的《花蝴蝶》力壓群雄,以13萬張稱霸,並成為2009年唯一一張銷量過10萬張的專輯。第2名飛輪海樂團只有6萬張,王力宏和羅志祥並列第3,蘇打綠的《春日光》以3萬張名列第10。在前十名中,有蔡依林、梁靜茹、陳綺貞、王若琳4位女歌手,證明臺灣樂壇的陰陽比例還是基本平衡的。

 

  香港保守一些,只公佈名次,不透露數字。十大銷量王前五名是鄭秀文、林峰、方大同(2)、張學友。

 

  但同樣在2009年,美國年度唱片銷量冠軍是299.3萬張,日本年度銷量冠軍是140萬張,韓國25萬張。美國人口是3.07億,日本1.28億,韓國4700萬,臺灣2300萬,因此東西方發達國家地區的人口與唱片人均購買率基本還是一致。

 

  那麼,中國大陸的年度銷量冠軍是多少張呢?

 

  太合麥田說李宇春的同名專輯發行了50萬張。這名現齡25歲的女生在2009年創造了6000萬人民幣的年“銷售額”。但時至2009,中國大陸依然沒有一個公開的唱片銷量榜(只有廣州的星外星唱片公司在201012公佈了2009年一年的發行唱片的銷量排名)

 

  不過華人的選秀冠軍們跟47歲的高齡超女、來自蘇格蘭的蘇珊大嬸首張專輯在全球800萬張的成績比起來,就實在沒什麼可驕傲的了。

 

  “相信音樂”的執行長陳勇志表示,2009年華語唱片市場估計減少了15%CD銷量,但“合法的網路下載等其他聽音樂方式逐漸成長”,梁靜茹的專輯雖在CD銷量第5,但鈴聲、數位下載在KKBOX都是冠軍。

 

  演唱會異常繁榮 但創作力失語

 

  中國內地,演唱會市場異常繁榮,年輕氣盛的當紅明星一個比一個驚豔登場,出道短短幾年,就舉行大型全國巡迴演唱會,票價動輒過千元。張靚穎、陳楚生和張傑都是1280元,尚雯婕1333元,李宇春1680元。還有技高一籌的——宋祖英、周杰倫、多明戈和郎朗七一前夕在鳥巢連袂舉行的演唱會票價創造了2009年的新紀錄——2880元。

 

  開演唱會,是為了補貼出唱片的虧空,盡可能挖掘市場每一絲空間。如果新歌手的人氣夠旺,可以先舉行演唱會熱身,再出第一張專輯;如果一個老歌手的人氣不夠旺,那麼把35個歌手一起打包搭售,說不準也會逃出生天。

 

  2009年,我們看到了滾石的四位真心老英雄,以“縱貫線”的名義一年縱貫了中國30多個城市,重返演藝事業一線陣容;滾石的另一組打包系列,自稱“前列腺”的陳昇、黃品源、張宇的“三個好男人”從紅館唱回小巨蛋;鏗鏘三人組女版的葉麗儀、肥媽、陳潔靈“三個女人一個墟”向羅文、黃、顧嘉輝致敬;以及潘越雲、齊豫、黃小琥、萬芳4人馬來西亞版的“珍愛女人”;潘越雲、辛曉琪、萬芳、林曉培、陳潔儀5人紅館版的“情牽女人心”等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炮們2009年依然神出鬼沒,並對年輕一代製造了強大的壓力。僅孟庭葦2009年就在大陸舉行了20場巡迴演唱會。

 

  偶像不死,1985年“生產”的草蜢甚至可以在臺北小巨蛋連開兩場(他們發誓到90歲也會在舞臺上跳拐杖舞),可見華人演唱會市場格局已逐步向西方看齊。

 

  在2009的演唱會上,一批堪稱國寶級的歌手更在消失多年後重新粉墨登場:從200912月到20102月,56歲的“帽子歌后”鳳飛飛在臺灣一連舉行10場演唱會,門票開賣1小時內秒殺5000張。

 

  20091月初,被譽為“文藝版周杰倫”的陳綺貞在臺北小巨蛋(15000個座位)舉行兩場演唱會,成為第一位在小巨蛋開唱的臺灣創作女歌手,也揭開了華人音樂史全新的一頁。2月跨海到紅館(12500個座位)3月移師上海,4月轉戰新加坡,6月到杭州,8月挺進南京和廣州,11月一路向北到北京首體。照這個架勢,陳綺貞在2010年很可能繼續展開攻打中國中小城市的第二輪。作為非大眾偶像,陳綺貞正在改變人們聽歌的慣性。目前,華人創作女歌手還沒有第二人取得這樣的成績。

 

  兄妹檔林一峰和林二汶在紅館舉行演唱會,這是香港製造的民謠;18歲的鄧紫棋和79歲的潘迪華同時都在出新專輯,這是香港才有的景致;從2009聖誕夜到201014,鄭秀文在紅館舉行10場演唱會,10場門票一天售罄,這也是一種香港的速度。

 

  演唱會雖然如火如荼,但是我們看到了致命的一點:面對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音樂的表達與創作力已跟不上趟了。在失語的時代,我們只好一次次唱起老歌。

 

  周杰倫說,感謝大家的手指

 

  線上發行,是音樂產業在現代科技重重圍剿下一個重大突破。2009年,李宇春、潘瑋柏、莫文蔚都採取了這一戰術,先線上發行,再發行實體CD。新生電子雜誌《月亮組》被譽為中國搖滾圈敢說真話的良心媒體。而擁有3065萬註冊用戶的豆瓣網早已成為所有中外最新音樂資訊發佈的公告欄。音樂網站的迅速崛起,進一步宣告了唱片市場老化的頹勢。

 

  在2009年,蝦米網無疑是發展最快速的音樂網站之一。它誕生2年,但在樂迷心目中的地位在國內音樂網站已首屈一指。它最吸引人的一個特點是,蝦友們迅速地繁殖,誰是今天最受歡迎的歌手,只要看一下蝦米網上傳專輯歌曲試聽的累計總次數,就一目了然。喜歡小眾音樂的樂迷是蝦米網的最大支持者。

 

  值得關注的是,其中臺灣出版的唱片占了這裏的8席,證明臺灣依然是華人音樂最重要的生產基地。越來越多的中國歌手陸續被臺灣唱片公司挖走,以一流的製作打造臺灣規格。這裏面有丁當、胡彥斌、湯旭、黃雅莉。

 

  “創可貼搖滾映象”網站也是2009年新誕生的一個搖滾網站。當大人們著迷於超女快男電視轉播時,“創可貼”在舉行中學生樂團青年搖滾PK大賽,為中國搖滾樂的未來搭建搖籃。

 

  兩岸的音樂節在這一年開始了百花齊放的勢頭。一年中有代表性的包括12月臺北The Wall主辦的“果實搖滾音樂節”,3月北京“兵馬司唱片”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先鋒音樂節等十餘個。

 

  小眾音樂進展緩慢

 

  而中國地下音樂的整體精神面貌,有點外強中乾。它的趨勢,套用2009的一個流行語,就是“被民謠”。一切音樂形式都在向民謠看齊,這再次證明了我們音樂基礎的不健全和營養的蒼白。

 

  獨立音樂在2009年交出的成績單只能說剛剛夠及格線。在唱片方面,臺灣幾個重要的獨立音樂廠牌角頭音樂、大大樹、野火樂集出版的專輯寥寥無幾,表明小眾音樂的創作與表達空間都進入了一個咀嚼的思考期。客家語音樂人林生祥於大大樹發表的《野生》將探討主題對準中國的南方和普通勞動婦女,是 2009年最深入的一張專輯。年底,林生祥又開始為美濃鐘理和紀念館創作一張關於鐘理和的音樂專輯。

 

  在2008年的最後幾天,角頭音樂出版的卑南族部落“南王三姐妹”專輯《南王姐妹花》在2009年的第20屆臺灣金曲獎上大放異彩,獲得了最佳原住民專輯、最佳製作人、最佳重唱組合三項大獎。2009年底,角頭音樂為阿美族音樂人查勞·巴西瓦裏出版了第二張專輯《老火車》。2010219328,在臺灣舉行的2010臺灣國際藝術節上,角頭音樂將在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行三場電影+音樂+戲劇的多媒體表演,皆用原住民語言演出。

 

  今天,無論是簽約主流廠牌的還是獨立發展的音樂人或樂隊,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全國巡演來推廣其音樂。如民謠歌手張、萬曉利、蘇陽、李志、白水等。音樂人左小祖一年裏獨立發表了兩張專輯,《大事》是他個人時代第一個10年裏的一次總結之作。他在德國舉行了專場演唱會,還以嘉賓身份參演了陳昇在臺北連續16年舉行的2場跨年演唱會。民謠音樂人周雲蓬雖沒有發新專輯,但憑藉超高的人氣,依然一年演了30多場。他還聯合了國內幾十位民謠音樂人,出版一張雙唱片《紅色推土機》,發起了一項援助中國貧困盲童的行動,19個盲童因這項微博的基金而受益。但由於缺少民間和企業的支援,這項行動的影響力只局限在這一張錄音室作品上,並沒能推向全國巡演。

 

  2009的華語樂壇,還出現一個現象:普通話不再是唯一的歌唱方式。來自廣東海豐縣的二人民謠組合“五條人”在簽約北京新晉獨立廠牌“刀馬旦” 後,發表的海豐話專輯《縣城記》是2009年最大的突破,他們還舉行了兩次全國巡演。另外一支組合,“五條人”的老鄉“玩具船長”也獨立出版了收錄潮汕方言作品的專輯《外國客》。

 

  受底層老百姓喜愛的廣州草根歌手炒螺明終於舉行了出道29年來第一個個人演唱會,一連5場,他的正式工作是賣炒田螺,演唱只是促銷方式。這也是廣州流行音樂與眾不同的魅力所在。31歲的山東滕州民謠歌手劉東明在進京10年後,終於發表了首張專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民謠給中國搖滾製造了巨大的壓力,逼得一些重型搖滾樂團也“與時俱進”,開始把音樂形式轉向不插電演出。

 

  “寫實”是這一年中國民謠界給樂迷最大的印象。獨立音樂雖然在中國大眾中不受關注,但在海外卻有很多曝光機會。小河、杭蓋在歐洲、美國一年巡演了50多場。

 

  在香港,獨立音樂幾乎全線消失。作為香港獨立音樂廠牌的一個重地,“89268”2008年底出版過民謠歌手黃湛熙的《故事繼續To The End》後,基本就停止了運作。倒是另一個廠牌維港唱片製作的二人組合My Little Airport發表了第5張名字依然奇怪的專輯《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因作品敏感,一度被香港電臺禁播。

 

  有人初步統計了中國的獨立廠牌,竟然多達63家,其中北京就占44家。在北京的獨立廠牌中,外資創辦於2007年的兵馬司唱片是2009年最突出的一個。他們的口號是要讓中國各階層聽到中國搖滾樂。

 

  樂壇後浪推前浪

 

  唱片都沒有人買了,那麼做音樂又為了什麼呢?有人是為了維持娛樂的人氣,有人是為了維繫音樂的榮譽,有人是為了維護思考的尊嚴。所以,我們看到了一些音樂人藐視唱片工業的行規,自由地進行表達。如陳明章發表台語兒童歌謠《臺灣囡仔歌》,蘇打綠一年連發2張專輯,靈感取自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的《春日光》和《夏狂熱》,獨立創作女生許哲佩發表了《美好的》和《雪人》。而獲得過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的創作才女李欣芸則一口氣發表了4CD音樂專輯《故事島:李欣芸的臺灣旅行音樂》,以臺北、日月潭、墾丁和台東為貫穿音樂的骨架,通過電影音樂展示臺灣土地的故事。

 

  在2009,一批批老歌手重出江湖,讓人眼睛一亮。這裏面有“90後”的黃小琥、彭佳慧、伍佰;“80後”的趙一豪(被稱為“臺灣的Jim Morrison”)、伍思凱、關淑怡;“70後”的蔡琴。而一批上世紀的巨星面對今天新時代歌手的衝擊,已抵擋不住攻勢,如張惠妹。更年輕的一代已出現了。2009年最後一個月,“快女”曾軼可用第一張專輯迎接即將到來的20歲生日;2009年結束前三天,在北京世貿中心的時代美術館,蒙古族90後唱作女生諾爾曼舉行了一場特別的成年禮——同名專輯首唱會。

 

  2009年的倒數第4天,中國快男第一人,28歲的陳楚生在與原簽約公司打完官司後,終於在新東家出版了第一張個人專輯《冬去春來》,從而終止了人們對這位歌手能否出專輯懸念的猜測。在人生急速的命運旋轉中,年輕歌手的心理壓力是不可想像的。陳楚生就是明顯的例證。他坦言“我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接演出,賺錢還債。我覺得人要是為理想而奮鬥,就沒有感覺累。”讓我們祝福這位歌手的勇氣和信仰。

 

  而這一年,華語樂壇消失的人包括李民雄(中國鼓王)、張露(舊上海歌手,香港歌手杜德偉的母親)、田光(中國作曲人)、阿桑(臺灣歌手)、潘振聲(中國作曲家)(臺灣排灣族歌手)、陳琳(中國歌手)。★

 

台長: Claudia
人氣(1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偶像後援(藝人、後援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