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17 15:49:48| 人氣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流行音樂最後的救命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流行音樂最後的救命針?-2006演唱會回顧

【鯊魚整理報導】 2007-01-12 MTV Chinese

音樂不死,只是凋零

當唱片市場已經蕭條凋零到讓「白金唱片」成為歷史名詞之時,即使華陀再世,也很難回復流行音樂往日的榮景。導致這病入膏肓的病因很多,許多人將矛頭指向MP3下載,種種關於科技使用論及音樂產製問題的辯證像「雞生蛋,蛋生雞」一樣沸沸揚揚。於是我們要問,當數位下載成為不可逆轉之態勢,而流行文化工業產製體系下的宣傳預算又像怪物一樣龐大時,音樂相關產業還有沒有救?就像電影「侏儸紀公園3」說的一樣,生命會自行尋找出路,而這最後的救命針就是—演唱會。

不可拷貝的演唱會

演唱會跟唱片不一樣,聆聽演唱會的經驗與感動是無法拷貝成檔案傳輸的,看一次是一次,每個人這輩子都不可能看過第二場一模一樣的演唱會,即使看著Live演唱會的DVD,也很難體驗出親臨現場的氛圍。與其說是演唱會,那更像是一場儀式,一場夠好的演唱會就像一場宗教儀式般可以淨化人心,在動輒數萬人的場子裡彼此用汗水相濡以沫,你甚至在當下會相信音樂可以改變世界。

而藝人跟唱片公司也發現到不能只光靠唱片版稅收入來度日,當藝人更多的收入來源來自廣告代言、偶像劇等副業時,他們沒有忘了當初入行的初衷—音樂,於是他們重拾本業,轉個方式,開始搞起演唱會(這塊在台灣還只算是沙漠的場域)。如果我們翻開這一兩年的售票系統節目單,你會大吃一驚,各式各樣的演唱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一直苦無場地的困擾也隨著小巨蛋的孵出而稍稍解決,如果連獨立樂團在Live House的演出、各音樂祭音樂節也算進去的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差沒有天天有演唱會可看,有這麼旺嗎?情形恐怕也不是這麼樂觀。

東盛洋衰

當演唱會多如過江之鯽時,並不是每一場票房都開出長紅,年初由巨星演出所主辦的「就是愛你陶喆音樂驚奇之旅」演唱會,雖然事後被媒體披露演唱會過程一波三折,但陶喆挾著優質音樂感的創作才氣還是讓票房開出閃亮成績。頂著亞洲創作天王光環的陶喆,在演唱會的打頭陣上算是給了後面跟進的華語藝人一劑強心針。緊接在後是由SONY BMG跟超級圓頂及民聲文化傳播所主辦的王力宏「蓋世英雄」演唱會,搭著專輯配票的行銷方式及偶像超人氣,票房順勢開紅盤,一連兩場都相當熱賣。王力宏在演唱會中的360度旋轉空中打鼓美技及東方嘻哈表演,更讓歌迷大開眼界,是偶像跟創作光環雙重加持。



*本則報導為舊聞。

台長: Claudia
人氣(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