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23 21:39:04| 人氣7,0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研究】元雜劇《倩女離魂》研究之一:劇作分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故事取材
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從情節內容來看,當取材自唐代陳玄祐的小說《離魂記》 。《離魂記》描寫王宙與張倩娘自小定有婚盟,其後張父卻將倩娘另許他人,倩娘因抑鬱悲痛而一病不起,魂魄於是離開身軀,與王宙私遁至蜀地,五年後,兩人生有二子,因倩娘思親急切,故攜子返回家中,離魂與軀體遂合而為一。

《倩女離魂》與《離魂記》之情節雖有不同,然而從兩者皆有「許婚、悔婚、離魂、合體」的情節看來,《離魂記》當為《倩女離魂》一劇內容取材之淵源。其次,《倩女離魂》雜劇之主角安排為才子佳人、其鋪陳背景為門第觀念深植的士宦人家,亦與唐傳奇相類似 ,是改編唐人小說為雜劇所留下的餘影。

(二)情節佈局

《倩女離魂》一劇,以「指腹成親」與「不招白衣秀士」為情節開展之根據與衝突所在,分生人與離魂兩線交叉敘寫。

王文舉與張倩女自幼指腹為婚,且兩人皆知此事,故王生有赴張家成親之舉措,而倩女知道母親要她以兄相稱之人為王文舉後,便因「指腹成親」之理解,誤會母親有心阻攔,而挑起少女思春之諸般情懷。

(正旦云):「自從見了王生,神魂馳蕩,誰想俺母親悔了這親事,著我拜他做哥哥,不知主何意思?當此秋景,是好傷感人也呵!」(第一折)

張母其實無意悔親,要求兩人以兄妹相稱完全基於愛女心切與門戶對等之觀念。她曾「數次寄書」給王生,表示承認且期盼兩人之婚約;然而就在王文舉表明自己造訪張家的原因是「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進取去」後,便不加思索地安排兩人以兄妹之禮相認,直至王生臨行拜別之際,方才說出「俺家三輩兒不招白衣秀士」的理由,許諾王文舉應試及第後便成全兩人親事。

(夫人云):「老身為何以兄妹相呼?俺家三輩兒不招白衣秀士。想你學成滿腹文章,未曾進取功名。你如今上京師,旦得一官半職,回來成此親事,有何不可?」(第一折)

倘若張母一開始便讓王文舉與女兒成親,日後,一旦王生未能揚名科場,求得一官半職,則女兒亦將受其牽累,無法享受較好的生活,因此寧可暫悔兩人親事,也不肯依約履行兩人婚盟。「不招白衣秀士」既為理直氣壯之理由,為日後情節之發展開拓空間,亦成為張、王二人愛情之阻攔,讓離魂情節有了解消衝突的依據。

《倩女離魂》之敘寫方式則依生人與離魂兩線交叉敘寫。楔子先交代劇中人物的基本資料與探親、悔婚的情節,第一折為倩女(正旦)向梅香透露思慕王生、埋怨母親的心緒,秋景蕭澀,閨中情思亦惆悵鬱結,及至送別,所有傷心難過之情緒便盡湧心頭。

「從今後只合題恨寫芭蕉,不索占夢犾蓍草。有甚心腸、更珠圓翠遶,我這一點真情魂縹緲。」(第一折【賺煞】)

第二折承接送別,安排離魂(魂旦)上場,發展離魂奔赴王生,訴說堅定情志及相偕赴京之情節;第三折又回到現實情境,描寫倩女(正旦)臥病在床,以倩女的殷殷期盼與王生的魚雁全無作為對比,烘托出倩女相思情篤的真切,並利用張千(差役)的眼光,點出倩女與離魂同時並存於兩個地方;第四折又回到離魂(魂旦)身上,從兩人相偕返家寫到最後的離魂與軀體結合,而道出「倩女離魂」的真相。全劇是以生人與離魂兩線交叉敘寫,鋪陳出一則淒美離奇的愛情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劇本敘述與舞台演出略有不同,閱讀者可從劇本中腳色之轉變──正旦與魂旦之交替出場──清楚得知離魂情事,然而觀眾一開始卻不知「倩女離魂」,而誤以為倩女私奔王生,並透過張千的眼光得知有兩個長相一樣的女子存在,直至最後離魂返家與病體結合,「倩女離魂」之事方才明朗,撥雲見日、恍然大悟的結局可以造成強烈的戲劇衝突,而深深震撼觀眾的心理與情緒。

(三)劇作主旨

愛情追求雖遭間阻,倘心志堅定,則無事不能──可說是全劇的劇作主旨。
縱然《倩女離魂》雜劇為鄭光祖依唐傳奇改編而成,唐人小說中已有「離魂」情節的出現,如《龐阿》、《鄭生》、《韋隱》、《王宙》(即《離魂記》)等,皆是男女主角因相愛不能共守而導致離魂的故事 ,鄭氏採用此一特殊之文學表現形式來創作劇本,是否要表達個人的愛情觀,吾人不得而知。倘若純就劇作內容來看,將時間還原至當時社會,普遍而深厚的門第觀念與傳統倫理思想的固結,讓男女間的自由愛戀困難而無從發生,因此,長久以來,文人筆下或者鄉里傳聞中,對於愛情追求的敘寫也就歷歷可見。《西廂記》一開其端,男女自由愛戀之情事便成為元雜劇中愛情描寫的常見主題,鄭光祖基於此一時代風潮而創作《倩女離魂》無疑受到《西廂記》的影響 。

離魂脫離軀殼本屬異事,離魂與人同行共處更非現實可能,而作者卻用離魂來鋪陳故事,當有其特殊寓意。張淑香在《元雜劇中的愛情與社會》一書中,將此劇歸入「愛情的神劇」 ,所謂「神」是指劇作中使用神話形式的情節作為推展劇情的關鍵,而旨在描述一種「出神入化」、「無所不至」的奇妙愛情境界;這類愛情劇大都具有固定的情節發展要素與模式──從癡情的尋愛者對愛的覺醒、追尋開始,至陷入困境,再透過奇蹟的發生,征服超越了困境,終而圓滿地完成了神奇的愛情長跑 。倩女之思慕王生,至相思成疾,再透過離魂超越了關山阻隔的愛情困境,最後相偕返家,在母親的見證下完成婚禮,這樣的情節內容正符合所謂「愛情神劇」的基本架構。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離魂相對於軀體而言,是人潛意識的表現,潛意識就人而言,正是內心深處最深刻的想望;而「離魂」作為一種超現實的情節,正好象徵了尋愛者內心渴求追尋愛情自由的真實情狀。倩女在母親與社會倫理的拘箝下,心中縱然飽積怨恨,尚且不能向人吐露,更何況付諸實際的行動?因此她只能對梅香訴苦,「向郎君低訴」,殷殷期盼的無非是早日締結美好姻緣的可能。既然現實世界無法成就愛情之追尋,作者便安排了超脫現實的離魂,來成全愛情追求的心願,從劇作手法來看,無疑是一種浪漫的表現形式。
人的身軀受限於現實世界的諸般約束,距離雖為表面上愛情困境之所由生,禮法實則是真正阻攔有情男女之荊棘羅網,倩女生存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無力且無法背棄社會禮教與父母之命的要求,唯有心靈是她可以自由驅使而不受約束的。《倩女離魂》中安排倩女的病體染疾在床,靈魂則脫離軀殼奔赴王生,一方面符合社會環境對女子的要求,一方面則大膽的逾越禮教,實現追求愛情的理想。

套一句後來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辭》中說的話:「情之所至,則生可以死,死可以生」。《倩女離魂》一劇利用「離魂」來完成愛情的追尋,同樣表達了一種「情之所至,則無事不能」的愛情理想與可能。

台長: 喬子
人氣(7,0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