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20 21:28:23| 人氣10,68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研究】鍾理和〈做田〉賞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鍾理和的〈做田〉以高雄美濃山腳下的田野為背景,描述當地農人耕種的過程。文章可分為四個層次,先寫景,後記事,復寫景,末抒情,層次分明,結構井然,讀來彷彿一段農村風情的特寫影片,田園風光歷歷在目,農耕剪影栩栩如生。

第一個層次是四周地理環境的描繪。「尖山洞田四面環山」,彷彿歐陽修〈醉翁亭記〉開首的「環滁皆山也」,一筆即將洞田的位置與地勢點出。這是一個四面有山陵環繞的田地,位置封閉,只有一處狹長的河谷能與外在交通,所以稱為「洞田」。然而,洞田卻不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肥沃的土地,有良田,有美池;尖山洞田是一塊土質貧瘠、只生雜草的不毛之地;儘管地力貧瘠,那群勤勞刻苦的客家人仍舊一鍬一鋤開墾出一塊可供耕種的土地,這種耐勞刻苦的個性、不向艱難屈服的精神,就這樣從環境介紹的文字中流淌而出。

接著鏡頭轉向四周的山脈,由於東邊的中央山脈以氣勢奪去了其餘三面小山的風采,鍾理和於是像一位專力捕捉精采畫面的攝影家,給它一段精采的特寫。山勢的高低導致林相的殊異,在作者眼中也呈現出層次變化的美感,他以仰望的視角逐一掃描,最外層的柚木嫩綠透明,顏色鮮豔;中間一層的樹林看來鬱鬱蒼蒼,一片深青;山頂高峰巍峨,籠罩著紫色的煙嵐,彷彿仙人身著的道袍。此段山脈的特寫十分鮮明,取景的角度從人、山、人與山的關係來說,有三種不同的變化:由低而高,是人在平地看山的角度;由近而遠,遂拉開一片遼闊的視野;由外而裡,則層層逼顯出山的高度與立體感,中央山脈高聳壯闊的景象便這樣鮮活起來。

鏡頭在山頂氤氳的嵐氣中醞釀片刻,轉而望向比山更高的天空。這裡的天空清藍潔淨,只有幾朵白雲與淺灰的雲朵在空中飄蕩,如此天藍氣清的景象把尖山洞田寧靜安詳的氣氛襯托到極至。文章至此,全無一點聲響,只有雲的飄蕩是唯一的動作,其餘皆是靜態的景物描寫,這些天與山與雲彷彿畫裡頭清淡描寫的背景,目的是要烘托出即將現身的主角。

第二個層次是做田細節的描寫。鏡頭緩緩向下,停留在注滿水的田隴裡,水裡依舊有天有山有雲,且天上的與地上的一樣安靜,就這樣以天、雲和山的倒影綰合第一層次的背景烘托,把焦點巧妙地集中到做田的土地上來了。

然而,鍾理和卻不只是要寫天、雲和山的倒影靜靜躺在地上的那種安詳的美景,「犁田的人把它們和著土塊帶水犁起」,文意便又轉深一層,以犁田的動作拈出虛景與實際農耕動作間的巧妙關聯。插秧之前,農人們會在田地上種植一些豆類植物,在結豆之前將植物犁倒,與泥土攪和一塊兒,作為天然的有機肥料,因為這些豆類植物長有蜿蜒的蔓藤,犁田時便會和土塊一起糾纏在犁頭上,好似圍巾一般。這原本是一件極為平常的小事,作者卻把那種動彈不得的窘境透過牛踉踉蹌蹌的步伐傳神道出,儘管農人的叱喝聲與舞動的牛鞭正嚴厲指責著拉不動鐵犁的牛隻,然而任憑牛怎麼努力卻一點也犁不動那沉重的負荷,原來「天和山都掛到犁頭上來了,怎麼會拉得起!」這種巧妙想像,讓那些美麗的倒影反成了一種美麗的錯誤!

這是做田的第一道準備工作,卻不怎麼順利。犁田的人滿腹怨氣彎腰去清除那些累贅,故是,牛又輕快起來了,人也有了吹口哨的心情。農人靠天吃飯,一點一滴從土地上汲取養分來養活家人,對於大自然的瞬息萬變本應迎頭面對,不可有絲毫的退卻,因而這種犁田的阻礙不過是他們眼中小小的困難,是可以輕易解決的,作者卻花了大半的篇幅來描寫這樣的過程,原因何在?他無非想表達出那種面對艱阻、迎頭解決的積極精神,這種精神從一件農耕的小事便可清楚看見。

犁田、耙土、盪平的工作完成,接著就是插秧。作者描寫插秧的農人光著背瘠,在太陽底下排成一列,像昆蟲般一步一步的往後退,一株一株的插滿整片的秧苗。用昆蟲的意象來形容插秧的農人,遂與天地的壯闊形成強烈的對比,一步一腳印的足跡好比昆蟲……的爬行,由於人的渺小與謙卑,在面對大地時不得不彎下腰,以虔誠的態度扎實插下每一根秧苗,日後才能期待擁有一季豐收的歡愉;今日以機械代替人工雖然省時省力,然而作者筆下那種踏實而質樸的畫面卻給人一種機器無法取代的原始的虔誠與感動。

客家婦女勤儉持家的形象遠近馳名,在農忙時節她們也會下到田裡,做些修補坍壞的田埂,或是砍除雜草那種簡單的工作。作者描寫這些農婦的穿著打扮宛如一朵朵的花,這樣的花開遍了整個尖山洞田。花是一種美麗活潑的意象,它象徵青春與活力、代表生命與歡愉。這些年輕的農婦,穿著鮮豔的衣裳,戴著綁有藍洋巾的竹笠,一邊工作,一邊唱歌,一邊歡笑,笑聲與山歌傳遍了田野,美麗的身影也把田地點綴的花枝招展。這是一種洋溢著青春氣息與活潑生命力的細胞,為辛苦的農耕工作注入一點快樂鮮活的血液。

第三個層次又回到景物的描寫,寫的是動態的景物。田間除了農人與作物,還有一些躲在作物底下或土裡生存的小動物,以及在空中盤旋虎視眈眈準備捕捉獵物的鷂鷹。作者寫完做田的細節,又把鏡頭拋向空中,捕捉鷂鷹先是翱翔盤桓搜尋獵物,再伺機俯衝直下飛快抓取獵物的精采鏡頭。這一幕活生生弱肉強食的畫面讓一成不變的田野景色有了動感變化,鷂鷹捕獵是田間蓬勃生命力的圖像,萬物各取所需,餵飽自己,繁衍族類,這是生命的本質,食物鏈循環不息,大自然才能保持平衡與穩定。

接著,作者綜寫田間工作的影像、聲音與氣味,「整個田隴裡由東到西,再由南到北,都充滿著匆忙的人影」,這是做田景象的縮影與泛寫;笑聲、山歌、鳥鳴、水聲以及小孩嬉戲笑鬧的叫聲,這是田間熱鬧的聲音;土腥、草香、汗臭及田裡腐爛生物的味道,這是田野裡的獨特氣味,這些氣味揉在一起飄散在空氣中,有大地的芬芳,也有農人的辛苦。

第四個層次是抒情。末兩段,作者拋開一貫寫實的筆法,由記敘轉抒情,說出自己對生命的體認:「一切都集中於一個快樂而和諧的旋律裡,並朝著一個嚴肅的目的而滾動著,進行著。」農人與農婦的做田景象在鍾理和心目中宛如一曲輕快悠揚的樂曲,他們投入在工作中,作者則陶醉在美景裡。農人們做田雖然艱辛,卻始終洋溢著愉悅活潑的工作氣氛,所以作者說這是一曲輕歌、一段快樂而和諧的旋律;然而他們辛勤耕種的目的,終究是為了填飽肚子養家活口,對於農人來說,這是一個異常嚴肅的生活態度與目標,對於人類來說也是如此,各行各業有各自的辛酸、各自的快樂,然而共同的目的無非是為了生命的活存與延續。

鍾理和透過做田的景象,傳達出他對於生活態度與生命意義的思考,最後以農人亨唱小調歌曲收束全篇,與文中所欲傳達的愉悅快樂的氣息,與如樂曲般的氣氛前後呼應,給人餘韻無窮的感受。

〈做田〉一文的描寫方式與取景角度彷彿一段農村風情的介紹影片,先以長鏡頭掃描四周的風景,再詳細刻劃做田的過程,後以視覺、聽覺、味覺的綜合素描整體的輪廓,鏡頭也由清晰特寫逐漸拉遠拉深,最後給尖山洞田留下一幕淡淡的風景,一股快樂和諧的氣息,與一段縷縷不絕悠揚環繞的山歌。

鍾理和的長子鍾鐵民先生曾經說過:「家父一生從未下田耕作或參與種植菸葉。但他在病後十年的晚年歲月,生活完全融入農村,並以農夫自居。他的人格智慧使過去排斥他的人漸次接納他,尊敬他。附近農友在農閒時節或夏日夜晚,都喜歡點著煤油燈到我家裡聊天喝茶,談論生活,研究農事,偶爾打打四色牌。」(趙莒玲《美濃─鍾理和原鄉風景》,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7月初版。)鍾理和雖不是一位真正的農人,然而他透過觀察了解農事的每個細節,透過與農人的聊天得知他們的心情與思想,再把這些經驗轉為文字,他筆下遂處處可見農村的風光與人情、可愛與樸實,且都寫得真切動人。

台長: 喬子
人氣(10,68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春藥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00:55:5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