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15 17:48:53| 人氣1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拆解馬蕭財經神話(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拆解馬蕭財經神話(三) Hits:114
2008/02/29
作者 林濁水
第五章新的奇蹟出現了:自有品牌、台商回流
80年代末期,傳統產業大出走和90年代電子資訊產業的大出走,完全說明尹仲容(李國鼎)的美援生產模式在台灣已經走到盡頭了。
但是國民黨政府官員不但毫不以為意,仍在為台灣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和獲利迅速的水平整合模式沾沾自喜,更為它被中國學習而更加趾高氣揚,蕭萬長與江丙坤的財經內閣還進一步把台灣推向貿易服務業轉型的亞太營運空夢。


儘管2000年後,成長率和貧富分配狀況不如從前,但卻仍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奇蹟出現。

1、技術創新的公司賺翻了
從2005年開始,首先,我們看到一些創新型的科技公司,如IC設計公司、光電公司、能源公司,連續幾年盈餘超過一個甚至數個股本的,這些公司中固然有中小型的,但也有股本達數十億元、甚至90多億元的大公司。在上市、上櫃、興櫃掛牌公司中,過去一年賺到一個股本的,幾乎只會出現兩、三家。但2006年,賺回一個股本的將有三、四十家,甚至還有的公司賺得更高,2個股本的有好幾個,3個股本的有大立光電、聯發科,5個以上股本的都可能達3個。到了2007年,有這些業績的公司更將多達六、七十家。表現實在是非常驚人!比過去國民黨幾十年執政時期加總起來還多。

2、研發中心蜂擁而出蕭萬長一直到2000年都毫不理會波特教授以「亞太研發中心」取代「亞太營運中心」的策略,顯示了他認為台灣只能在硬體代工上努力,因此在創新研發上採失敗主義立場。但在2002~2004年間,與民進黨政府政策方向相呼應地,國內外跨國公司紛紛進駐台灣,使台灣成為區域研發中心。這些跨國大廠幾乎包括了所有知名的品牌大廠:HP、Sony、Intel、Microsoft、Ericsson、Motorola、Dell、IBM、AIXTRON等等。此外,國內的標竿企業也相繼成立創新研發中心,家數多達86家:鴻海精密、大眾電腦、大同公司、台灣松下、旺宏電子、奇美電子、明碁電通、台積電、威盛電子、瑞昱半導體、仁寶電腦、友達光電、巨大機械、聯發科技、智邦科技等等。其中HP等甚至是把既有的中心從東亞其他地區搬來的。國際大廠看中台灣的產業群聚,而台灣的產業群聚則因為國際大廠的競爭與合作,得以快速地進一步升級,這實在是1990年代以來未見之盛事。3、鮭魚回鄉了:006688吸引台商回流
1990年代傳統產業大出走進行了整整10年,於是台灣南北工業區大批閒置,然而民進黨執政幾年下來,如今卻又是一番令人欣喜的風貌。例如:彰濱工業區原來根本一片荒煙蔓草,然而如今成了玻璃精品工廠的聚落;台中機械業本來出走蔚為風潮,現在又回流;影響所及,不只過去無法去化、令人頭痛的工業區重新有工廠開工,甚至停頓多年的工業區開發又開始了,而且廠商進駐情形也一樣良好!宜蘭利澤一、二期在去年底準備進入的已租售滿額,台南柳營第一期100多公頃已申請滿額,永康甚至還未正式招商,提出意願的也已滿額…..,南北新舊產業聚落開始車水馬龍了。這些回流並不是簡單地因為中國經濟財稅和勞動政策導致成本上昇擠壓回來的,因為今日中國工資仍遠比台灣便宜,這些廠商是挾技術昇級的本事,並配合政府新的產業策略,尤其是006688專案,前兩年免租金,三、四年租金六折,五、六年八折,二十一年後土地無償轉給承租人。自2001年至2008年1月底已核准870家廠商,面積624.8公頃,投資金額3,729.7億元,產值5,631.6億元,創造69,012個就業機會。讓國民黨逼著出走到中國的傳統產業,在民進黨政府的努力下終於回台昇級了。

4、告別尹仲容模式
台灣機械業、電子資訊產業過去走的是垂直分工、水平整合。水平整合非常適合以代工為主的中小企業,每一個廠商在整個製造價值鏈中切下一小塊做專精的代工,然後透過台商特殊的產業網絡形成群聚效應,迅速組裝成品。這種產業模式投資金額小,技術門檻低,投入容易,獲利迅速,配合美國人在美援時期對尹仲容的耳提面命,開啟這樣的生產摸式:各種名目的經濟特區+租稅優惠+引進設備+引進技術+量產+殺價搶單。這種美援模式叫做「尹仲容模式」,也可以稱為「李國鼎模式」。

這種模式雖然台灣使出現了許多產量世界第一的產品,如早期的雨傘、玩具,以及後來的電腦成品,由外國大廠採購,行銷全球,創造了台灣70、80年代的經濟奇蹟,也因此被一些新興國家,包括今天的中國學習。但是在這種模式之中,台灣的廠商只需埋頭苦幹,並未能、也不需接觸到終端客戶和消費者,沒有市場品味的掌握能力和系統整合的能力,因此反而阻礙了往附加價值最高的品牌和創新上的發展。 這種淺碟的生產模式,使得台灣的產業在全球化遭受80年代末期突然有幾十億人新投入同樣模式的生產後,馬上承受不了人工成本的競爭,只好出走,其被取代的速度也堪稱世界第一。例如,在世界幾大資訊硬體製造國家中,從2001~2004年的產值變化都不大,幅度大概只在10%到-10%之間。美國2001年696億美元、2004年686億美元,新加坡是111億美元和107億美元,韓國97億和102億美元;但只有台灣和開始委託台灣代工的日本兩個國家出現腰斬現象,分別從201億降到108億,從392億降到205億,兩國減少了近300億,而中國則大幅增加約300億!到了政黨輪替當年,2001年的台灣電子組裝業留在本國生產的已經降到49%的比例!從水平整合、跨業整合到系統整合 80年代末期,傳統產業大出走和90年代電子資訊產業的大出走,完全說明尹仲容(李國鼎)的美援生產模式在台灣已經走到盡頭了。但是國民黨政府官員不但毫不以為意,仍在為台灣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和獲利迅速的水平整合模式沾沾自喜,更為它被中國學習而更加趾高氣揚,蕭萬長與江丙坤的財經內閣還進一步把台灣推向貿易服務業轉型的亞太營運空夢。兩世紀之交,台灣雖已成世界12吋晶圓廠最密集的地方,但對於傳產的機器設備業和工業化學沒什麼貢獻。2000年民進黨政府在發展TFT-LCD時採取全然不同的策略,帶動了設備業和工業化學品跨業發展。不只如此,中鋼號稱是國民黨政府一手創設的模範公司,獲利高,但卻只能生產冷軋鋼板,供應建築或簡單工具、零件的鋼材,至於機械用鋼材完全不肯開發,甚至連轎車鋼板都無法生產。以至於一方面台灣機械業雖產值世界第五,卻只能向日韓進口鋼材,另一方面,鋼產量大、產值卻低,鋼上游材料和下游產品產值比,美日韓分別是8.94倍、6.14倍、5.53倍,我國則只有3.74倍。一直要到民進黨上台後,才大幅調整中鋼的策略,促成鋼鐵業與21項產業結為研發聯盟。此後這樣的跨業支援,使台灣中小企業跨出各自為政、互相抵銷的傳統,各產業得以互相支援,總體的競爭力得以提昇。 從而,包括電子業和精密機械業踏出了垂直整合的第一步,雖然仍在外國廠商設定的規格下生產,但已透過合併、上下游或異業結盟方式做初步的系統整合,跨出往高階生產的第一步,也幸好新政府官員上台後,以知識經濟概念取代亞太營運的夢想,兩相配合,使台灣出現告別尹仲容(李國鼎)美援生產模式的跡象。5、服務業蛻變: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休閒產業產值驚人近年來服務業有兩大明顯發展趨勢:「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休閒產業」。以產業技術升級為基礎,延伸到服務業領域,就構成了「生產性服務業」。與蕭萬長亞太營運中心的貿易服務業不同的是,「生產性服務業」是環繞在與產業高度相關,以及與提升生活品質相關的服務業上。前者的典型例子如「全溫層物流宅配服務」,它使用工研院研發的多溫層蓄冷片,讓各種不同保溫食品可以用同一部卡車一次就送往各賣場與便利商店,取代冷凍車,並降低營運成本,增加物流速度,也提供大家生活的便利。民進黨首創文化創意產業
後者的焦點在提升生活品質,它的功能在於精緻化在地生活,加強台灣吸引來自先進國家的觀光客與科技移民,同時也藉由「生產性服務業」的建立來吸收勞力密集產業所釋出的勞動力。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輔導業者成立各式休閒農場,創造了在地就業,吸引人才回鄉;2006年就有2.1萬人次外籍旅客留宿台灣休閒農場;另一個成功的例子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在過去經濟發展中從未被列入考量,是民進黨政府在2005年首次作為一個重要且獨立的範疇提出的。它的重要性是在於,技術日益全球化與均質化的過程中,地方文化的精緻性與差異化變得比以前更重要,更容易吸引全球高消費水準的觀光客,而且因為它的特殊價值內涵,也更不容易為他人所模仿取代。其次,在地文化產業細緻化與當地經濟活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它所需要的人力資源更是吸收從勞力密集產業釋出的勞動力之重要管道。

典型的例子是生活創意產業,舉凡飲食、工藝、傢飾時尚、自然生態等領域都是我們的生活體驗,其中蘊含著產業文化知識、高質商品、空間美感,若加以轉化提供深度體驗服務與活動,就是創意產業。產業的共生共榮與住民的生活密切結合,在台灣以製造業為主的基礎上,進而發展出飲食文化、傢飾時尚、生活教育、特定文物、自然生態及工藝文化等不同型態的體驗,例如郭元益糕餅博物館、苗栗的華陶窯、三地門的蜻蜓雅築珠藝、九份茶坊、金合利鋼刀…不勝枚舉。
生活創意產業的就業人數僅達千人,但卻是最在地的就業機會,人才不會外流。經2006年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之前通過政策計畫評選之74家創意生活產業參訪人數推估為400萬人,較2004年成長7.52%,營業額由2004年的新台幣186億元增加至2005年的190億元。2003~2006年經由經濟部工業局輔導的廠家有45家,衍生廠商投資約達新台幣4億3仟萬元以上。2004年、2005年的附加價值率分別為79.84%、79.95%,高於工業部門的33.17%,也高於服務業部門的51.48%。

6、Eee PC!台灣品牌,躍上全球舞台
聖誕節是美國消費電子產品的旺季,哪一種產品最受孩子歡迎一直是市場最關切的。去年美國商業周刊驚奇地發現,台灣華碩的Eee PC居然打敗了勢如破竹的Wii。驚奇之餘,美國商周嘆道:台灣是怎麼做到的?其實台灣電子產品去年在品牌方面已大放異彩,不只是Eee PC,其它如電腦的acer、宏達電子的HTC、神達的Mio電子導航系統、乃至液晶電視的VIZIO與奇美……真是燦然可觀!

這些電子品牌在國際上打出一片天,也打破了蕭萬長規劃師告訴我們的迷思:台灣經濟的希望在三通,三通才能搶佔世界最大的市場,以中國為Home Market(本土市場),台灣的品牌才有希望成長為國際品牌。
如今的確有些品牌完全靠中國市場闖出一片天,如旺旺仙貝、康師傅等食品業,只是他們雖已成中國最有名品牌,但太過於依靠以中華文化做為行銷媒介,反而造成它們和世界主流文化一定的隔閡,要進一步打進全球恐怕還路途遙遠。至於Eee PC則直接打進美國成名牌。acer從歐洲竄升為世界第三大PC品牌,Mio則在全球品牌排名坐三望二,上述兩品牌和HTC全從歐洲異軍突起,VIZIO則打敗三星、新力,在美國成為液晶電視第一品牌。連1990年代被政府放棄的傳統產業,如巨大的捷安特腳踏車,也已經是世界名牌。

7、台灣,下一代行動通訊的震央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曾有篇題目很聳動的專題報導「台灣專注於扮演WiMAX震央(EPICENTER)的角色」,內容介紹去年六月在台北召開的第四代行動通訊WiMAX亞太產業高峰會議。由於預期未來商機巨大,在這次會議中,許多世界各國通訊業高層主管和部長級官員、乃至一線工程師精銳盡出,紛紛與會,倍受矚目。但更重要的意義是,它使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有了一個脫胎換骨的機會。其實在前年,一個比這次會議更重要的 WiMAX國際論壇的「技術標準會議」已在圓山開過會。如今,WiMAX論壇又通過在台灣設立全球功能最齊全的測試中心。這些意義都非同凡響。 先進國家產業,以專利技術設定量產的產業規格,是其掌握產業系統戰略核心地位,創造利潤的泉源。在過去,科技業,無論是桌上電腦、筆記型電腦、光碟等成品或零組件,台灣雖然擁有世界第一的產量,但是在規格會議上,根本上不了桌面,都是市場成熟後才由台商接單進行毛利低落到5%左右的代工,而由國際設定規格的大廠坐收巨額的權利金。如今,以圓山規格會議來說,台灣提出的規格建議雖非最核心的,但是數量上則名列世界前三名。未來一旦量產,台灣也將不只在組裝終端的用戶端產品,在小型基地台及上游晶片模組上也扮演重要角色。國民黨完全無法理解台灣的產業優勢 自大航海時代,台灣被荷蘭人納入世界經貿體系後,台灣這一個蕞爾小島,奇蹟表現一直不斷,先後扮演了全球最重要的鹿皮、樟腦、蔗糖生產中心。但這些都是初級產品,雖然產量世界第一,卻在世界體系內屬於邊陲地位,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又成了成衣、玩具、雨傘、鞋等等的生產中心,這種勞力密集、低技術的代工生產同樣未能改變其在世界體系內的邊陲角色。 台灣逐漸脫離邊陲角色是在1987年才開始的(附註2)。這時台灣已經累積了相當的資金與經營技術,大舉對東南亞投資,把東南亞拉進邊陲的地位,台灣則上升成為半邊陲,然而台灣仍然距離全球核心位置極遙遠,傳統產業和科技業都如此。一直到目前參與了如WiMAX論壇規格會議之後,才可以說開始和核心地位靠上了邊。 回顧台灣產業的發展過程,我們清楚地瞭解到台灣目前既非核心、但也非邊陲,而是走過了半邊陲,持續地向核心接近。可嘆的是國民黨對WiMAX論壇中,台灣所扮演的重要性茫茫不知,只是成天活在邊緣化的恐懼症中,說要領導台灣成為亞太中心,完全不知道台灣產業已第一次踏上了脫胎換骨的歷史性門檻,接近全球核心了!
附註2:從1987年開始,台灣從資本輸入國變為資本輸出國,而且形式是到外國進行生產性的投資,並非金融性投資,甚至於也不是國外最常見的公司併購(M&A)模式。這意味著台灣不止是輸出資本,而且是透過輸出資本來輸出產業製造技術到東南亞與中國。因此,台灣雖然還是處在以美國、日本為中心的全球製造網絡中,但是已經從勞力密集的生產工序,進步到設計、運籌、創新品牌、甚至於參與規格制訂,可以說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上,已經相當接近核心的位置了。





台長: 異獸人
人氣(1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