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11 16:50:24| 人氣2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 中國北京之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距
2002年首次訪北京已是6年前的事,因應2008奧運選在中國北京舉行,決定在奧運後且是秋季最佳旅遊北京的時機,放自己休個假。考量直航機票仍處於高價位及各經濟效益評估,選擇以轉機方式之優惠票價,行前5日欲搭乘之航班一直敲不到位子,總算在出發前2天位子到手。

   雖不是首次出國旅遊,心情仍顯些許緊張,怕睡過頭趕不上機場巴士,10/18清晨鬧鐘5點響起,沒有像平日上班起床的無奈,毫不思索地起身梳洗並再次確認所有搭機文件及行李,原計畫搭乘首班捷運至板橋機場接駁車站,眼見需空等候30分鐘,決定拖著一點沈重的行李改搭計程車前往。不到6點;車站早已人潮湧入不少,買了機場巴士票,約10分鐘即見巴士已漸駛入車站,搭車者比往日多,不是說經濟蕭條嗎?看來;旅遊規劃沒有因不景氣而有影響每個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

   週六清晨高速公路順暢,一路平順的車速眼皮子忍不住引來瞌睡蟲,一陣醒醒睡睡間,車子提前抵機場。推著行李朝向一航站大廳,剛還以為出國人潮不少,一進大廳人群三三兩兩;或一小群旅遊團駐立各角落,各航空櫃台倒顯得冷清,也許還在等候客人吧!趕忙走向澳門航空櫃台,短短5分鐘辦妥登機手續,唉!這像是機場嗎?僅能以“空盪盪”三個字形容之! 
 

航程約1個半小時安抵澳門機場,離轉機時間還有近二小時,看著購買的雜誌打發時間,不然就是四處逛逛免稅店,澳門機場不比香港機場的寬敞,能閒逛之處有限,空等時間又是最令人苦惱,心想著若非精減預算考量,直航確實是省時又節能之事,心裡只能期盼下次中國行已不必行經香港或澳門而飛至中國各地。  

好不容易在轉機後近3個小時,準點抵北京機場,舊機場不在,新機場一片欣欣向榮,一步入北京機場,人潮不知自那湧入湧出的經濟繁榮和台灣機場成了極大的對比,真正見識什麼是大國,而因應奧運而新建的機場,只有一個字“大”。和上次來訪已不同的超新穎機場,外表像一頂單車騎士帽,又像是什麼生物蟲類,長得有點怪怪的。但設計者的巧思,採光透明的天花板設計將“節能減碳”的功能表達完全。機場和地鐵間建設了一條機場快軌來銜接,相當便利。地鐵線路也完成了2/3,想去那都很便捷快速,就是鐵記一定要錯開上下班尖鋒時段,不然;準讓你變成夾心餅。  

一陣上上下下於地鐵間,終於進入繁榮的北京市區,友人行前忙碌有加,憑印象記旅店方位,讓我們離開機場後又整整花了3個多小時,才找到旅店正確位子。錦江之星商旅是上海人開設,於中國各大都會已開設有百來家,友人記得天壇區,天壇是名勝古蹟,以天壇為中心分東西南北座向,友人記得在東邊,但我們卻朝著南邊走,一路上等不到計程車,卻來了一輛殘障者才能申請載客超級輕便小包車,談好價格,卻見人擠進小包車,行李無處放,司機一邊說著:沒問題卻手裡早已取出繩索準備五花大綁,選擇最大件綁於小包車頂,友人見著不安地問:這行得通嗎?司機卻為著好不容易的生意,直說:絕對沒問題,掉了,我賠你500元。另一件行李咱們只好擠身於二人坐位區,若一般人想,絕對不會做此事,但對於觀光客身份而言,這倒是一種特別的中國體驗。循著印象方位開了十幾分鐘,愈開愈不對勁,一路問了許多人,每個人都回答說:“再往前走就到了。“好不容易看到招牌,下了行李,找了櫃台,卻說沒有此訂房紀錄,回應是不是找錯分店,果然;是白忙一場。例假日晚餐時段計程車可難等了,計程車來來回回卻不見有空車行經,好不容易招到空車,卻差一點被別人搶了,唉!真的是歷險。  

一上車,咱們又說不出正確地址,只能說就在那條路上,司機誇口北京市沒有不知的街道,好咧!就給他一路再找下去,終於又出現了“錦江之星”字樣,下了車再一路問下去,來到一條小暗巷,看到了大招牌,若您沒去住過,您鐵定想,這是那間窮鄉僻壤的旅店啊!呵!那我真要慎重推薦您,若要到中國自助遊,“錦江之星”絕對是您物超所值的旅店。
  

闊別6年後的北京,因著奧運的盛事,給予北京全新的裝扮,交通上也有許多便捷進步,尤其;街道上確實比以往乾淨許多,只是這幾年養寵物者多了,除了過去要小心的吐痰者,又要小心黃金在您腳下出現。五日在北京的日子,逛了香山、見了奧運會主會場的鳥巢、游泳會場水立方特殊建築,逛了秀水街、首度開放參觀的恭王府、胡同區並再度重返天壇,更見識到什麼才叫中國北京的大,原以為過了十一中國國慶及奧運後,觀光人潮可望減少,才知奧運期間為減少保安人員負擔,當時嚴禁北京市民以外之外地客進入北京市;我們卻趕在奧運後的觀光熱潮,和2002相比;感覺多了近3倍人潮,尤其謹記上下班時段絕對不可出入地鐵,總盡量避開觀光團造訪時段,但無論您想到那個景點,人頭絕對比你要看的點要多上幾百倍,13億人口只要來個1%,就能想像北京市有多可怕。北京市約有2000多萬人,外地客卻遠超過1000萬人次,此刻更感受到台灣寶島這塊小島的可愛。  

 但仍感謝神;這五日天氣都不錯,難得見到北京市上空有藍天及星星,還真是頭一回。 到北京旅遊有三個重點:登長城.吃烤鴨.逛秀水街~今年補了道地的全聚德本家烤鴨,味道呢!每人評價不一,但絕對比台北貴,哈!秀水街換了大樓式的建築擺設,人潮中;歐洲及俄羅斯觀光客特多,殺價技巧比中國人厲害,我們也順應買了幾件A貨,和真貨實難辨別,今年5月曾閒逛至美東OutletCoach專賣店,差不多的包包款式,我們竟然以220元人民幣就能買到,人的虛榮心在此顯現。友人有一真的浪琴錶空擺好幾年捨不得帶,花了100元人民幣買一個不同款式A貨錶,拿到鐘錶店給專家看,專家說:還真難看出差別,但絕對和真貨的壽命一樣長,真夠狠吧!各店家先生小姐的售貨能力也是各顯神通,尤其精通各國語言,任何國籍觀光客都能應對自如,真的令人佩服。購買訣竅:殺它個一至二折,再來個零頭討價還價,價格不滿意即轉頭走人,幾乎一半以上售貨員會拉你回來的。但若您無購買之意,千萬別亂喊價,否則不是遭來白眼;就得挨售貨員超毒辣之罵聲不斷,屆時您就知中國女人的凶悍有多勁爆。 


預計回南京前連續二日往北京車站了解火車售票狀況,發現能依日期買到實比登天還難,因購票人潮多且考量機票及火車票間的價差和精省預算,我們只得買黃牛票,每張多付80元人民幣,才能買到軟臥車廂(北京至南京火車均是軟臥車廂)。黃牛在中國是非常猖狂的,雖公安分散火車站各處,但黃牛是您可感覺到的,只見黃牛一邊打著手機,一邊領著我們到某小巷弄內,友人說他一向不愛跟隨至此,但沒辦法為了躲開公安。不到幾分鐘,只見黃牛手上握有一車廂以上之車票,挑了我們欲搭乘的車票,一邊直說快快給錢,票絕沒問題的。一旁也見到各角落均有和我們一樣景況的人群,心中想著為了生計;這些黃牛也需擁有足夠成本,更對於中國鐵路局的控管令人質疑,但對於我們這種觀光客,無疑又提供一個管道,才能順利出城。5日後我們轉搭了9個多小時的火車至南京,因超快捷高鐵在2010年才會開通,屆時只要4個多小時即可自北京搭至南京,無法想像它的車速有多快捷。  

北京火車站仍保留著當年由蘇聯建造之建築,軟臥車廂客人有專屬候車室,但人潮實在太多,來來回回尋找終於看見二個空座位,看著一批一批進出的人群,好不容易等到我們的班車到達,這班自北京直達至南京途中均無停靠站,拉著沈重行李找到自己的車廂,是上下二層共計4人的統一車廂,車廂剛好鄰近盥洗室的下舖區,但卻發現和友人的號碼車廂分隔二個不同車廂,趕忙洽詢願意和我們對調的客人,車廂選號是由電腦自動跳號,有時您可能會遇到一女多男或可能一男多女同在一車廂,近年治安考量女性之安全,據聞將可能改為性別相同在同一車廂,以防意外發生,因一趟車程都在5小時以上。  

為提供旅客舒適環境,車廂服務人員態度都相當和善,很快會來提供熱水以供泡茶等之用,車廂內也分別設有電視、洗手間、盥洗室及熱水供應。抵達前會撥放音樂;或由服務人員來提醒下車時間,是算不錯的旅遊經驗。  

 一路回到南京已是清晨7時,簡單用過早餐,即返回已預定之旅店好好補眠休息,因南京的大小景點幾乎在這十幾年全補得差不多,shopping是唯一去處,但看得多,買得少,主要是您看得上的物價都遠比台灣貴上許多,不知是自什麼時候,台灣物價竟比中國還便宜,真的令人不勝稀噓!到南京另一嶄穫是觀賞到崑劇演出(牡丹亭及雙珠記)10-12月是中國藝術季,崑劇在南京劇院進行一系列演出,都算國家一或二級演員,可惜國寶難存,年輕人不再熱愛,2個小時的摺子戲只要人民幣20-30元,真的賤價到不行但席位也不多,觀賞者以珍愛國寶及觀光客為多。友人一直說,趁演出續辦中必要每次去觀賞,不知什麼時候經營不下去就沒了,現在僅靠國家經費在支持,實為可惜!  


  返台前,好姊姊特別囑託採買南京“雨花石”~
雨花石是世界觀賞石中的一朵奇葩,雨花石以“花”為名,花而雨,美麗迷人。南朝梁代以後,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梁武帝時期,高僧雲光法師在石子崗講經,精誠所至,感動上天,天花紛紛附落,落地化作五彩石子”。近幾年因開採過量;好的雨花石難尋,價位也水漲船高,多數當地人不懂得珍藏,生意人則為吸引觀光客將天然原石加工磨亮,反而失去原石應有的天然色澤。  

近十幾年進出中國不少大小城鎮,見識到當地不同人情文化,每個城鎮均有其特色,中國那麼大,一生難以遊盡,初淺分享勿見笑,在此先告一段落並請您靜候下一城鎮的旅遊記實~ 

台長: Claudia
人氣(2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旅遊日誌 |
此分類下一篇:2009 明池神木之旅
此分類上一篇:2009 印度金三角之旅記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