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3-23 18:29:11| 人氣1,3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養孩子需要父母同心(幼年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養孩子需要父母同心

 

教養孩子這個重責大任,其實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分工,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父母要同心。

 

但首先,要說一說孩子成長階段教養的分工,因為分工就影響了執行者的思考模式,也因此左右了夫妻間的互動,又回過來成為父母同心的基石,可以視為循環效應。


完善的分工是彼此互補的,主要執行者是誰端視孩童發展在什麼階段,比方說,孩子還在幼年期,二歲到四歲,此時期,多數情形是媽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多,因此媽媽是主要的教養執行者,當然,此階段教養的方式和原則是以引導為主,建立常規、引導孩子認識周遭世界等等,耐心和時間都是媽媽成為主要教養執行者很重要的因素。


那麼,父親的角色是甚麼呢? 父親在這個階段是孩子的大玩伴,也和媽媽一搭一唱幫助孩子建立基本觀念、態度、與規矩。父親也可能是孩子心中的萬能博士,上從天文下至地理,孩子無所不問,可以直接回答,也可以一起找資料、觀看展覽等從活動中一起發掘答案,享受過程中的互動與樂趣;但是當孩子問到跟生活常規等有關,也就是媽媽是主要執行者方面的問題時,例如小孩想看星星,晚些睡覺,此時,父親一定挺身而出,為媽媽說話,要站在媽媽的立場,對孩子說「不行,媽媽說不能太晚睡,小孩子需要睡眠,媽媽和爸爸都希望妳長高長聰明,所以不要太晚睡,聽媽媽的話!」這樣,彼此背書、相互支持,孩子就能體會到,這個家,只有一個標準,爸爸和媽媽說的都是一樣的。


如果這個問題是由小孩向媽媽提出,爸爸更應該主動幫媽媽回答,千萬不要以為自己不必當壞人,落得輕鬆,因為爸爸出面會更強化父母同心,決定一致。更對夫妻關係有絕對正面的影響。

 

可愛的小小孩耍賴怎麼辦? 爸爸可以故作神秘,說「我幫你去問媽媽,可以不可以晚十分鐘睡?(1. 言語之中也要強調,決定是爸爸和媽媽一起共同決定的。2. 跟這個年紀的小小孩說話要精確,不要說晚一點,而要明確指出十分鐘,或幾分鐘,沒有模糊的空間,小孩也就不容易耍賴。)然後,再跟媽媽商量,或是其實是爸爸自己的決定,再告訴媽媽。無論如何,重點是讓孩子清楚認知,父母的決定和原則都是一樣的,任何情形或改變,父母都知道,也都彼此同意,而且父母都愛我。這樣的夫妻互動關係下,孩子才能建立安全感,自我意識,教養才能有效地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如果父親單方面答應了孩子晚一些睡,表面上看起來是小事,但小孩很可能就會開始懷疑「為什麼要聽媽媽的? 爸爸說可以就可以。」而小孩也會告訴媽媽「爸爸說可以的!」妻子就會詢問先生,如果這種單方面改變的情形發生個幾次,夫妻之間的關係一定會受影響,妻子質疑

「不是說好的,不可以一面吃飯一面看電視的嗎?」等等,為什麼這些先前兩人達成的共識,單方面要任意改變呢? 不但造成孩子不聽妻子的話,甚至孩子也不聽父母雙方的話,因為父母的意見總是不一致。模糊了分工,夫妻間的默契很容易因此被破壞,如果夫妻之間的溝通模式不良的話,連夫妻感情都會出問題。

 

 

結語,在孩子幼年期,夫妻先討論教養分工,決定後,就要彼此支持,互相背書,不要單方面任意改變,若有任何變動,一定要跟另一半商量,或對孩子表示,是父母一起決定的。這樣,孩子就會在教養過程中建立安全感和信賴感,教養也就能事半功倍。


別小看這種安全感,孩子在每個過程、每個事件中累積的被愛的感覺、父母永遠支持自己的安全感,會成為孩子心理發展的正面能量,除了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之外,也讓孩子以後的情感路走得比較正常而實在,1. 因為孩子不必追求別人的支持與愛,不是因為對情感的渴求而胡亂追求愛情。2. 孩子無時不在觀察父母的互動,這是他觀察到的第一個也是最主要的情愛關係,如果父母間的互動不正常,孩子以後很可能也身陷不正常的情愛關係模式中而不自覺,因為他的父母就是這樣的。




唉!所以我很擔心姊妹倆以後的情感路。



台長: Captain C
人氣(1,3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家庭重建 |
此分類下一篇:你不可以罵我的女兒!!
此分類上一篇:如何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與好惡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