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26 14:06:19| 人氣1,2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無底洞—陌生人」看現代愛情親密關係轉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無底洞—陌生人」看現代愛情親密關係轉變

新加坡歌手蔡健雅在加盟華納音樂後的第一張專輯『陌生人』,在推出兩個月後,賣出超過十萬張,其主打mv「無底洞—陌生人」同時也在各電視頻道強力播送,使得mv中的女主角桂綸鎂在繼《藍色大門》後,再次成為網友的發燒話題人物。

『陌生人』的整張專輯的設計概念圍繞在現代都市愛情故事,誠如華納音樂網站對該專輯的介紹:「像是一部愛恨交織、悲喜交加的劇情片電影…愛情將兩個陌生人變成戀人,又將戀人變成形同陌路的遊戲,我們卻仍然不斷深陷、不斷墜落,在感情的無底洞裡不能自拔…」。

「無底洞—陌生人」這兩支mv原本是一個故事的上、下集,故事講敘月亮代表我的心(桂綸鎂飾)與陌生人(Duncan飾)是無話不談的網友,但他們並沒有見過面,他們曾經一起搭過捷運,在捷運裡曾經彼此面對而互不目視,簡而言之,在這個都市裡,他們只是彼此的陌生人。

導演設定「捷運」作為他們是彼此的陌生人的場景,因為「捷運」正是都市生活的典型代表。導演透過了「捷運」這個符號代表了「都市」,通常「都市」這個概念包涵了先進、科技、效率;不過同時也連帶了冷漠、無情以及寂寞。只是,為什麼是捷運?為什麼導演要使用「捷運」?為什麼現代都市代表了理性與無情?為什麼現代愛情故事總是尋尋覓覓、不斷循環?

現代社會的最大特徵在於:社會組織是以「理性」的形式運作,並且持續一直擴張以及生活化。「理性」無所不在,而且非以感情作考量,其社會行動以目的作計算,並以最經濟、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完成。而「捷運」正是理性的具體代表。

捷運每天得以正常運作,主要是依靠無數理性的精密控制系統,首先,捷運的建造藍圖、規模和周邊都市設計與配置,必須結合土木、建築、機械、電子、運輸、交通等無數不同領域的專家參與才能完成;其次,所有的硬體和軟體的建制,都須要各種精密的知識系統作為基礎,才能成為現代捷運的控制中心;最後,駕馳員、清潔工、售票員、警察、救護等單位專業分工、各司其職、各盡本份,我們才能夠安心的每天利用捷運,控制我們的時間與空間。工作是理性的,清潔工並不能因為睡晚了,就可以遲些來上班;售票員也並不能因為跟我很熟,所以捷運卡可以賣便宜一些給我;同樣地,我不同擔心駕馳員對捷運的控制技術如何,因為他一定是通過了捷運公司的專業檢定。行動講求效率、經濟、並以目的作計算,這就是「理性」在社會、在公司、在個人間運作的具體呈現。理性所建構的城市空間除了捷運外,還有公司、百廣廣場、政府機關,甚至在馬路上,我們都使用著理性與他人互動。

正因為理性,所以產生了「陌生人」。社會學家高夫曼稱現代都市人們的互動特徵為「禮貌的疏忽」,在廣大的擁擠空間中(捷運),雖然人們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從不交流,保持暱名,維持適當距離,因為眼神的交流甚至只是注視,就意味著尋求進一步接觸的機會,所以在人群中,我們總會禮貌性地疏忽了他人的存在,因為事不關己,所以不聞不問,而結果造成道德隱形,形成都市生活冷漠淡薄的特徵。

理性互動的另外一個特徵是人們之間的關係多屬「無機」。我們生活中有著太多的需求是透過理性行動而完成,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很多人,當我們每天與無數的人作互動時,只要掌握其在理性組織下所演扮的角色特徵就可,而不必認識其過去、背景、性格、品德。因此,我們與大部份的人的互動都是屬於「淺碟式」的,也因此,我們與滿足我們生活中各種需求的人的人際關係是「無機」的。

然而,正因為「禮貌的疏忽」而造成冷漠淡薄,正因為人們有這麼多的需求是透過「無機」的人際關係而完成,人們對「有機」的人際關係的渴望,對於他的的關懷及注重,才會在現代社會中變得如此刻望與強烈。當我們對膚淺的人際關係依賴越深時,當我們與他人的邂逅趨向短暫時,我們會越強烈傾向擴張全面、深入的人際關係,尤其是--愛情。

社會學家帕深思對於人類的互動提出了四種模式:特殊的vs普遍的、素質的vs表現的、全面的vs單向的、感情投入vs感情中立。若說愛情是對特定對象全面認同(接受)與全面的付出的話,那愛情的標準必然全部落在四種模式的極左端。

Bauman在其著作《社會學動動腦》中談到,愛情是一種自我認同,要求他人認同全面的自我。被愛的意思是,被視為獨一無二的,是「特殊的」,不同於其他人;他愛我是因為我是他的愛人,並不會因為我的「表現」而決定愛的程度;「全面」接受我所演扮的各種角色,接納所有的客我與主我;肯定我的立場、我的作風、我的性格,換句話說,被愛就是被了解與被認同。當我渴望被了解的時候,意既我追求的是一種認同,認同我的過去、認同我的理想、認同我的動機、認同我對自己的定位。愛情要求他人認同全面的自我。「投入」是愛情的特色,當我們被愛的時候,伴侶多半會要求同等的回饋--以愛來回報被愛。我們也得視伴侶為獨一無二,全面了解他的性格,接受他演扮的所有角色,肯定他動機與定位。

可是,愛情的難題在於,兩個人相遇之前,早就已經過了一大段對方無法分享的經歷,兩套不同的人生經驗,必然會產生兩套不同的價值與期待,也必然在某些方面是互相矛盾的,雙方不可能會全面接受對方所有的價值與觀點,所以兩個人的相處,必然得重新協商,至少,其中一套價值必須作出讓步、妥協、甚至投降,但是投降這回事,又違反了愛情的真義。

另一方面,如果雙方都願意認真付出,要求自己也要求對方向彼此全面坦誠自己,分享內心深處最真實、最脆弱的自我,不作任何隱瞞,做到絕對的真誠,這樣聽起來似乎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可是,把自己的靈魂赤裸裸地攤在伴侶面前,不啻是把千斤重擔壓在伴侶肩上。要求別人承擔自己的靈魂,會讓人喘不過氣,要求自己承擔別人的靈魂,也會讓人痛苦不堪,總有一天,彼此會向對方提出做不到的要求(或代價太高),讓其中一方受不了而選擇退出,使用別的途徑滿足他的自我肯定,或另覓他愛。

愛情路太坎坷,愛情關係太脆弱,但愛情在現代中又被極度渴望,於是愛情(自我認同)的替代品出現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婚姻輔導等行業大行其道,因為要找一個人來了解自己太困難了,於是有人付錢讓別人來了解自己。只要付得起錢,你就可以敞開心胸,說出心底最深處的感情,得到渴望的自我認同,也就是說可以花錢要求別人關心你,而你不必去關心別人。

在在步入後現代的社會中,愛情必然會面臨各種艱鉅的挑戰,外在世界選擇太過多元,人際關係過於浮動,替代品隨處可見,社會逐漸蜂巢化。而愛情的故事內容必然會作出改變,為應因社會形態的轉變而改變,愛情之路充滿荊棘,相約扶持的人,必須盡最大的耐心與堅持,才能步上幸福之路。

最後,祝有情人終成眷屬。



--
整理自

Zygmunt Bauman著。社會學動動腦。台北:群學出版。
Lynn Jamieson著。親密關係。台北:群學出版。

台長: 魔筋人
人氣(1,2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偶像後援(藝人、後援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