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16 22:20:09| 人氣2,62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愛情之外」(29/100)六個道德故事之《慕德之夜》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慕德之夜》Ma nuit chez Maud     1969年     艾力侯麥作品

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雖然曾經是個天才的數學家與物理學家,但在他生命的晚期(他只活了39年),卻轉而成為一名虔信苦修的教徒,並竭力為楊森主義Jensenism辯駁,在他過世多年後,生前的筆記片簡被蒐集整理為「沈思錄」Pensées,成為後世信仰與哲學思想上的經典。這部作品中的第三篇「賭之必要」其中一節,帕斯卡以一個實際而理性的角度來論證,為什麼信仰上帝是件趨善避惡、趨吉避凶的好事。

帕斯卡認為信仰或不信仰上帝,是做為人沒得選擇一定要參與的賭局,如果你將賭注放在信仰上帝這一邊,而最後上帝真的存在,你就會得到獎賞,若是上帝不存在,你也沒什麼損失;但反過來說,如果把賭注擺在不信仰上帝那邊,結果上帝存在,你就會遭受懲罰,而要是上帝不存在,則是什麼都不會發生。總括來說,賭信仰上帝,不然就是上天堂,不然也沒損害;賭不信上帝,不然就是下地獄,不然就是沒事,怎麼看也該把賭注押在信仰上帝這邊。這就是所謂帕斯卡的賭注Le Pari de Pascal (Pascal’s wager)。

刻意選擇在帕斯卡的故鄉克萊蒙Clermont拍攝,大師艾力侯麥Éric Rohmer的《慕德之夜》似乎就是要將帕斯卡的宗教論點,放進他討論男女感情的道德習題中。而在電影中,男主角巧遇昔日同窗,兩人在咖啡廳裡閒聊起來,侯麥就透過這個自認為是(無神論)馬克思主義者的老友,將帕斯卡的賭注再更推進一些。他說,假設這個世界的真理,只能區分為A和B兩個假設,A是研究歷史與政治學沒有任何意義,B是去理解分析歷史是有意義的,即便兩者的或然率是九比一(無意義的可能性是90%而有意義的可能性只有10%),他仍然必須選擇相信假設B,因為一旦他承認了假設A為真,那麼他的人生就會變為全然徒勞,所以就算機會渺茫,無論如何也得要抓住那個有意義的信仰,才能安然地活下去。




有趣的是,當我們在評估做某件事有沒有意義的時候,著眼的往往並不是當下,而是虛幻不可預知的未來,因為不可知,所以這裡面自然有一種賭的成分,牽涉到信念信心,也牽涉到命運機遇。

而帕斯卡所積極為之辯護的楊森主義,雖然屬於天主教,但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理念,類似於新教中喀爾文教派提出的預選說Predestination,認為人能否得救上天堂,是在其出生之前,絕對權威的上帝早就已經決定好的,渺小而墮落的人,當然不可能靠著自己的意志,藉由行善或禱告,來左右神的決定。然而,天選之人必受聖寵,因此在外在表現上,他自然會是虔信的、勤奮的、刻苦的、忠誠的,一個人越能表現出這樣的美德,也就越有可能是被預選上天堂的子民。

雖然《慕德之夜》的男主角口口聲聲說自己對帕斯卡的論點感到失望,也強調自己不是一個楊森主義者,但實際上他的所作所為卻都顯示,他既相信生命有著一種最終的救贖意義,也傾向於認同命定預選的論點(侯麥筆下口是心非的男性還真是不少見)。因此他會去跟蹤做禮拜時所相中的對象,還因為一次路上的巧遇與對方的回眸,便確認她就是自己天命真女,並鍥而不捨地糾纏。然而,對於明白表現出對他有好感、甚至投懷送抱的慕德,他卻擺出柳下惠的姿態,雖然偶爾忍不住有些親暱的舉動,但仍不時冷酷地劃下彼此的界線。我們不太能從侯麥的文字或影像去確定,究竟慕德不受青睞的原因,是她的外貌(非金髮)、信仰(非天主教徒),還是她的過去(離婚),反正男主角用他道德上的自律拒絕了她的誘惑,而背後支撐的,似乎還是那個命定的信仰。

侯麥將感情關係中的道德需要,從單純人際間的互信理解,拉到了宗教信仰那個更高的超然力量上,點出人選擇在感情層面上節制慾望、誠實專一、不介入破壞、不當渣男浪女,這些戒律後面,其實指向了一個更大的意義,而那個意義,或許就是對於即將到來的命定真愛的允諾。




在一連串的巧遇、驚險與同個屋簷下的經歷後,男主角總算一步步地贏得了他認為是命定真愛的女子芳心,但侯麥對待他的男性人物可沒這麼善良溫柔,後續他又藉由兩次有趣的巧遇(分別碰上了馬克思主義者好友與慕德),掀開了這個理想對象:天主教金髮女子,難以啟齒的過去。男主角這才知道,她不只曾經是有婦之夫的外遇對象,而且,連繫到慕德在那一晚的自白訴苦,又更具體揭露了,她和那個出軌男人間的感情,還曾經是異常地緊密而濃烈。那麼,在男主角頓悟的瞬間,他做下了什麼決定?他肯定地回應了這個自己認定的真命天女,那早已是陳年往事的說辭,他說:那一點也不重要。

對於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發生在相識之前的舊日韻事或許真的不太重要,但對於在慕德家的那一夜,這個已經把自己信念想法全袒露出來的男子來說,這個女孩仍然毫無疑問是他命定的感情終站嗎?他最後所做的決定,是寬容?是妥協?是道德觀上的退讓?還是毫無保留的堅信?

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性,她就是對的那個人,我也必須要緊緊地抓住,不然我所付出、我所追求的一切,都可能會變為無望的徒勞。侯麥提出這充滿曖昧的戳刺,似乎也讓我們意會到,那所謂的有意義性、所謂的命中註定,會不會到頭來,其實也只是一種自我逃避與自我安慰的假象而已?

(全文完)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五月份發行了侯麥的「六個道德故事」修復版藍光,把侯麥寫的小說版也附帶在裡面,真的是很棒的收藏。

台長: 牛頭犬

美好生活
2020-11-26 15:19: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