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15 22:41:18| 人氣5,8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英國劇場之旅(一)茱蒂愛說笑,傑瑞米獨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因為對英國劇作家諾埃柯華Noel Coward不是那麼熟,加上我又刻意不在看戲前閱讀詳細的劇情大綱,所以這次旅行的第一晚,我在倫敦西區「乾草市場劇院」Haymarket Theatre裡,看諾埃柯華重新搬演的劇作「乾草熱」Hay Fever前,還不知道這是一齣爆笑喜劇。

其實之所以會選擇這齣戲,完全是衝著女主角茱蒂丹契夫人。今年第五度入圍奧斯卡的茱蒂丹契(明年大概又會以《醜聞筆記》Notes on a Scandal入圍),近年來不僅電影表演量大,而且每隔幾年她就會回到劇場界,過過與觀眾貼身互動、現場演出的癮。繼1997~1998年從倫敦西區紅到紐約百老匯的「艾美的觀點」Amy’s view後(大衛海爾的劇本,讓茱蒂贏得99年東尼獎,2002年茱蒂與瑪姬史密斯又合演了海爾寫的「生命的呼吸」The Breath of Life,口碑參差),茱蒂丹契再度接演了另一個退休舞台女伶的角色:「乾草熱」的茱迪絲。只不過,沒有「艾美的觀點」裡的牙尖嘴利,茱蒂丹契這回卻是一副柔弱、善感、欲求不滿的樣子,誇張短路的表演方式,讓全場觀眾笑聲,幾乎可以從皮卡地里傳到海德公園去。

或許可以想像一下,伍迪艾倫名作《百老匯上空子彈》Bullet Over Broadway裡讓黛安薇斯特拿下奧斯卡的角色海倫辛克萊,少一些心機和強悍,多一點《慾望街車》裡白蘭琪的自溺與脆弱,就成了這個怪誕好笑的角色。故事發生在一個週末,布利斯一家四個成員,不約而同地各自邀請了一位朋友到家中作客,而這些客人只聽聞過布利斯家的盛名,欣然受邀其實暗懷鬼胎,卻根本不知道他們將要踏進的,是什麼樣的瘋狂世界。

父親大衛是小說家、母親茱迪絲是退休的舞台女演員,一對成年的子女:賽門和娑蘿,封閉在文藝氣息濃厚的深閨院內,對外面的世界認識不多。布利斯一家看似優雅高尚,其實每個人都有些短路,沉溺在通俗劇如棉花糖、肥皂泡般多彩浮誇、虛幻不實的情境裡,真實的世界在這裡,宛如照了哈哈鏡似地,全扭曲變形了。

茱蒂丹契穿著一身夢樣花彩的多層次服裝,賣力地演出那個做作、自戀、彷彿還存著少女情懷的歐巴桑,一會兒唱歌(茱蒂年輕時可是音樂劇名角,演過「酒店」和「貓」),一會兒話說著說著就念起劇作裡的台詞來,讓全場絕倒,也著實讓我們這些鮮少在電影裡看到她老人家搞笑的影迷,大大地吃驚,然後忍不住想膜拜起她來。雖然不曉得劇場界的人對她這麼外放的表演能不能習慣,不過茱蒂應該毫不意外可以入圍明年的奧立佛獎吧!

「乾草熱」是諾埃柯華25歲時驚震西區劇場界的四部曲劇作之一。諾埃柯華是劇院童星出身,成年後一直很不得志,24歲時他寫的劇本「漩渦」The Vortex讓他一夕成名,而後成為二十世紀英國劇場界最天才的作家之一。他最受歡迎的喜劇「私人生活」Private Lives當時正在湖區凱吉克的「湖邊劇院」Theatre by the Lake上演,而他最知名的作品,應該是後來被大衛連改編為電影《相見恨晚》Brief Encounter的短篇劇作「平靜的生命」Still Life(屬於九齣短篇劇集「今夜八點半」Tonight at Eight-Thirty之一)。

不過今年在倫敦看的另一齣奧斯卡級大明星演的舞台劇,對於它的劇情內容,我可就摸得一清二楚了。那是傑瑞米艾恩斯在「約克公爵劇院」主演的「餘燼」Embers,克里斯多福漢普頓寫的劇本,改編自近幾年爆紅的匈牙利作家桑多馬芮的同名代表作(相關內容請參見「大師的妒意」)。

小說本身其實就非常舞台化,故事發生的時間只有一夜,場景全侷限在古堡的幾個房間內,人物甚少,還有根本可以直接裁下來當唸白的長篇語言,漢普頓的改編可說是手到擒來,大幅刪掉小說前半的背景描寫,稍調整某些細節,只要讓第二幕的馬拉松式獨白適切地發揮出味道來,整齣戲就算成功了。

當然,有了傑瑞米艾恩斯這種已經幾乎變成老妖精的出神入化演出,「餘燼」要失敗也困難。第一幕中,傑瑞米輕而易舉地抓住了主角面對故友來訪時,那股混雜高興、憤怒、揣揣難安的情緒,卻壓抑在看似無動於衷、了然於心的態度下,並把一個七十歲老人的神情姿態,拿捏得恰如其分。而到了第二幕揭開舊創疤的長篇對白時,傑瑞米簡直駭人地用完美的唸白,精準無比的停頓、動作、手勢、表情,將往日的那段故事,勾勒成簡直讓人親眼可見的畫面,與流動奔騰的情節。所有觀眾都屏息凝神,被他帶領到四十年前的那個清晨與那個夜晚,毫無保留地被震懾住了...

不過對我來說,或許就是對故事的內容知道得太仔細了,甚至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對於編劇和導演的安排,實在無法有「深得我心」的讚嘆。在我的想像中,整個空間應該更深遂黯淡一些,而那位友人的出現,應該要更模糊曖昧一些,甚至在某些時刻,或許只該剩下一個影子。不過我又是什麼東西呢?要真的用我的方式來改編,或許這齣戲會悶到斃,而且反而毫無張力和效果,舞台就是這麼一個神奇的東西。

至少傑瑞米艾恩斯成功地將觀眾的焦點,點滴不漏地吸到他的身上,讓滔滔不絕的回憶,確實有讓我滿意的獨白效果。而編導在劇末的空舞台上設計的那個「忠於原著」的小小特效,也確實帶些魔幻效果且力道無比地總結了全劇,厲害,還真是厲害。

前年到倫敦時也有幸看了兩齣同樣令人嘆為觀止的名牌演出舞台劇:「那頭羊,她名叫希薇亞」The Goat, or Who is Sylvia(艾德華阿爾比劇作)和「夏日癡魂」Suddenly, Last Summer(田納西威廉斯劇作),前者中坎城影帝強納森普萊斯向妻子坦承了他與一頭羊的「不倫戀」,聲淚俱下的演出,把「愛」的定義徹底地顛覆了,卻又詭異駭人地重建,看似是怪異的通俗劇,卻充滿挑釁意味十足的辯證。而在強納森說服力極強的表演中,那種閃爍著異彩的愛,既銳利刺人又溫柔動人。

至於在曾改編為電影的「夏日癡魂」中,倫敦舞台及電視界名伶黛安娜里格和維多莉亞漢彌頓兩人旗鼓相當,然而最具感染力的部分,還是劇中被認為精神失常的年輕女子凱薩琳,回憶起前一年夏天慘劇的長段獨白。據說田納西威廉斯對於電影版(曼奇維茲執導,凱薩琳赫本與伊麗莎白泰勒主演)直接拍出畫面的結尾高潮戲有些不滿,而在原味的舞台版中,維多莉亞漢彌頓危顫飄忽的口吻,直視空洞的雙眼,確實把那股無法形容的恐怖感給散佈出來。真的是恐怖,彷彿鬼魅幽靈全從那不堪的回憶裡湧了出來,擠滿了整個劇院。然後,無預期地,那個宛如鑿滿坑洞的巨型鐵桶般的場景,在灰青陰冷的光線下,發出刺耳的金屬聲,緩緩的封閉起來,那股讓人背脊發冷、胸口鬱積的情緒,就再也不能化解了。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牛頭犬
人氣(5,8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心情雜感 |
此分類下一篇:英國劇場之旅(二)就是可愛不行嗎?
此分類上一篇:2005年年度我最喜歡的影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