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2-01 11:10:13| 人氣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長安十二時辰》現幻想唐朝 重金制作卻引觀影疲勞?


  想像唐朝算是壹個母題了,有趣的是,我們想像唐朝的框架常常是懸疑探案式的,從徐克的“狄仁傑”系列到陳凱歌[微博]的《妖貓傳》,還有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莫不如此,不知是否受了高羅佩《大唐狄公案》的影響。偵探小說的流行與城市化之間的關系很大,比如“福爾摩斯”的流行,正應對了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城市化,人口流動加劇和犯罪率上升等背景。這樣看來,富庶、繁華、人口與文化多元化的長安,且還是政治權力的中心,的確是產生偵探題材的好土壤。
  不過,與“狄仁傑系列”和《妖貓傳》不同的是,《長安十二時辰》很有現代性,它基本上就是套了壹個唐朝的外殼,講述壹個反恐的故事。小說中,恐怖分子壹開始是突厥人,突厥武力上打不過大唐嘛,就想在上元節這壹天搞點恐怖活動,弄點火災爆炸什麽的。男主角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負責在十二時辰內找出恐怖分子。最終,他發現恐怖分子的大頭目並非突厥人,居然是自己的戰友,他們曾壹起浴血奮戰,卻被大唐拋棄和羞辱,這才有了蚍蜉撼大樹,把大唐朝廷炸癱瘓,並不惜拿5萬百姓當墊背壹起炸死的恐怖計劃。類似情節在不少英劇美劇中都能看到,不過,《長安十二時辰》還有《巴黎燒了嗎》的味道,張小敬恨朝廷,但他愛長安,愛長安的百姓。小說裏與此案相牽連的人也都是如此,不管本土幫派的昆侖奴葛老、刺客團的守捉郎,還是大秦寺的“波斯王子”,以及拼命想往上爬的元載,最終都圍攏在“守護長安”這樣壹個命題下面。盡管小說後期略有爛尾,但小說的價值觀還是很人性的。
  細節方面,《長安十二時辰》中還有大數據斷案、全方位監控、密碼傳訊等現代措施,馬伯庸對盛唐是有多愛啊,把先進而且高效的技能點,以及最聰明最勇敢的人都留給了大唐。
  看了劇版《長安十二時辰》開頭幾眼的人,都不會否認這是壹部拍得很好的劇:有精彩原著打底,充滿了電影質感,很多次壹鏡到底,色調如油畫,服化道精致,對唐長安的還原度被贊仿佛進入了“清明上河圖”般的畫卷,禮儀、生活、人物臺詞對白都頗為“古風”,重現了“盛唐文化”——壹句話,很高級。
  但是,劇版的《長安十二時辰》也叫人看得累,倒不是說氣氛壓抑,英劇《保鏢》裏也壹直很壓抑。
  而是說《長安十二時辰》是刻意要讓妳覺得累。第壹集剪輯師就壹直在炫技,小細節跳來跳去,制造認知困難,但等弄明白之後,觀眾又並不能產生“哇,好厲害”的想法。
  演員方面,除了易烊千璽[微博]之外,全是油膩大叔。雷佳音[微博]戲路真是坎坷,貌似他也就在《黃金大劫案》裏當過楞頭小夥子,然後就直奔大叔而去了。
  姚汝能小說中是個理想豐滿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但劇中怎麽也滿臉褶子?還有岑參、元載這些配角,人品暫且不論,但也都是救過美女的大唐新生代,完全沒有必要找40+的演員來演啊!
  還有,周壹圍[微博]難道是《繡春刀》裏的妝壹直沒卸嗎?怎麽看起來是壹樣壹樣的?
  雖說劇組60%的投資花在了制作上,但這種明顯不符合原著的選角風格,怎麽看都是壹種主觀故意,就是要打破妳古裝劇就是看小鮮肉這種淺薄思維和觀影期待。不過,未免矯枉過正了。

台長: 佳視影音DVD購物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