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西在鋼琴音樂上確立所謂「印象主義」作風的第1部作品是『版畫』,但是把這種作風更進一步發展,甚至於達到完成境界的,是他的24首「前奏曲」(Prludes)。他把這24首收錄在『前奏曲集第1集』與『前奏曲集第2集』,第1集完成於1910年,第2集完成於1913年,各收錄12曲。這24曲都是發揮德布西特有個性的名曲,尤其是第2集,開始使用特殊的3段譜,因而在視覺上也把更為複雜糾纏化的旋律線,表現得很清楚。
如上所述,他的前奏曲共有24首,這與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或蕭邦的『24首前奏曲』同樣的曲數,相信他是把蕭邦的前奏曲集放在念頭創作這兩集前奏曲。只是德布西沒有像巴赫與蕭邦,給24個調性各配一首樂曲。德布西在『版畫』『映像』裡,各曲都附有標題,但各前奏曲則只在樂譜最後的空白處,以小字體附加標題。這是德布西覺得標題只不過是附加物,演奏者或聆聽者不要過份認為這些是標題音樂,也不要被各曲的標題所表示的固定觀念影響到。
這些鋼琴曲雖屬小品,但嘗試各種作曲語法,以及美麗的音樂,使這兩集『前奏曲』成為在他後期的重要作品。
德布西對這些樂曲沒有留下任何管弦樂編曲,但有不少作曲家把這些鋼琴曲改編為管弦樂曲,也有改編為小提琴、長笛、薩氏管等獨奏樂器,以及其他樂器的獨奏曲的。
前奏曲第1集在1910年僅僅以3個月的時間完成,而第2集則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完成全部12曲。兩者相差那麼多,似乎不是譜寫第2集各曲較難,而是他太忙。在這段期間,他還譜寫芭蕾音樂與戲劇音樂,還要從事繁忙的演奏活動。第2集比第1集有複節拍、複調性等嶄新的音樂,還有音樂之不連續性也增加,全然不求外向演奏效果的作品也不少。由於這些理由,作品雖然有很高的價值,但除了第12曲「煙火」之外,其他各曲演奏機會不很多。
與第1集一樣,德布西在第2集各曲樂譜的末尾空白處記載樂曲標題做為該曲的印象。標題或為自然現象,或為傳說場所,或為非現實精靈,或為滑稽人物等。只是作曲技法比第1集抽象度更高,因此標題表示的印象雖可當瞭解曲趣的輔助,本質上無法使作品成為描寫音樂。演奏這些作品時,必須要有各種絕對音樂的表現技法。這可以說,前奏曲第2集,是從第1集走向1915年創作的『練習曲』那高度抽象性的過度期作品。
樂譜:
1. 霧(Brouillards) 中板(Modr),4/8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Sviatoslav Richter鋼琴)
交互出現和弦與分散和弦,釀出柔軟的模糊的色彩。雖然偶有光線射進來,但大部分的音樂,都以最弱音緩慢流動。
標題的「霧」,究竟是怎麼樣的霧?一般從「霧」得到的印象,第1個是「模糊」。這只要一聽樂曲開頭的音響,誰都會感覺得到。再說,「霧」的現象是「濃淡會變」。這顯示在音響上,就成為模糊程度會有各種程度的變化。顯示模糊的對象或許是建築物、樹木等具體事物,或許是太陽光線。就亮度來說,山麓村莊的早霧明亮,舒適;森林深處的霧,即使在白晝,也有點怕人。濃霧影響視界,空氣濕冷,會帶給人無名的孤獨感。此曲不只給聽者在視覺上的印象,還表現某種不安。
全曲從頭到尾都沒有能清楚確定調性的終止形,一直讓音樂浮游而終。整首曲子都是最弱音,偶而出現弱音與一兩個強音。
2. 枯葉(Feuilles mortes) 傷感的緩板(Lent et mlancolique),3/4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在「枯葉」中普遍使用由半音與全音構成的「8音音階」(Octatonic。後年,梅湘命名為「被限制轉調的調式」第2號),全體還多用五音音階。譜首註明是3/4拍子,曲中卻是3/4與2/4互見。整曲弱奏、最弱奏、甚至於最最弱奏。
第1曲那莫名的不安,到第2曲「枯葉」而加強孤獨感與寂寥感。枯葉的季節應該在晚秋,因此,音樂應該表現出如布拉姆斯晚年的幾首作品那種灰暗而陰霾的音響。然而很意外的,這首作品以明亮的音響為中心。也許這枯葉不是褐色,而是金黃色。枯葉終究會掉落,所有樹木只剩樹枝,生氣漸消。在空中飛舞的金黃色的枯葉,與死寂世界的對比很嚴肅。德布西在曲中似乎下意識的消除人類的感情。這種世界也許與第10曲「老人星」所表現的世界相通。
音樂中仍然很難找到終止形,和聲多變調性模糊。全曲都沒有強音,安靜、音也少。然而在這裡凝聚的音樂世界深淵而複雜,是全集中屈指可數的傑作。
3. 紅酒門(或譯「威諾之門」La Puerta del Vino) 以哈巴奈拉的節奏(Mouvment de Habanera),2/4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Sviatoslav Richter鋼琴)
在西班牙格拉納達地區有名的阿爾罕布拉宮,其入口有「紅酒門」。西班牙大作曲家法雅送一張印有紅酒門照片的明信片給德布西,德布西就根據這張明信片的圖案譜作此曲。
德布西從來沒有去過西班牙,但譜有不少以西班牙為題材的作品,而且法雅稱讚這些作品很有西班牙風格。不過與阿爾貝尼茲的組曲「伊貝利亞」、法雅的各作品相較,此曲雖有西班牙風格,其表現還是屬於法國。此音樂當然不是描述明信片上的畫,而是阿爾罕布拉宮附近遊客的喧嘩、空氣中的氣味、光與影的搖擺等等給人的印象。從頭到尾在底部流着哈巴奈拉的節奏,上面則有含有懶洋洋的3連音符的節奏動機,與有如急速撥奏吉他的琶音等不同於哈巴奈拉的節奏,再加複雜的和弦,就構成這首樂曲。
4. 精靈是出色的舞蹈家(Les fees sont d'exquises danseuses)快並輕巧的(Rapide et lgar),3/8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一位英國插圖作家阿瑟‧拉侃(Arthur Rackham)在「肯金頓公園的彼得‧潘」(“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一書中畫插圖,德布西看到之後得到靈感,譜作此曲。插圖的精靈不一定優雅,有些有奇異的面貌,具有承接克爾特神話世界的意象。與第3曲一樣,此曲與描寫音樂有密切的關係,但只是把插圖的質感與印象寫進音樂的意象中。在空中輕快的移動,喜歡惡作劇的小精靈們的各種印象構成此曲。很纖細精緻又有複雜音響的傑作。
5. 石南荒原(Bruyeres,或譯「石南叢生的荒地」)平靜的(Calme),3/4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布呂伊埃雷(Bruyeres)是法國洛林大區孚日省的一個市鎮,但這在13世紀末,是「(長滿石南的)荒原(heath)」的意思。因此,此曲的曲目,應該是「石南荒原」。石南荒原本來是指英國北部、愛爾蘭等地的荒地,獨特低矮的石南會群生在這種地方。石南這種植物是秋天開花的野草,常在不適合農耕的荒地或泥炭地生長。德布西的這首鋼琴曲,就是悠閒緩慢的唱出遍地石南的情景。旋律纖細而樸素,和聲與節奏很自然的添加色彩。
德布西很喜歡英國風格或凱爾特風格,這在第4曲「精靈是出色的舞蹈家」就有表現出來,在第5曲也一樣。此曲表面上聽來美麗而楚楚動人,但決不明朗,甚至於還有點寂寞感。生長石南的地方並不溫暖。英國北部與愛爾蘭等地氣候冷涼,自然環境嚴酷,大部分是荒地、岩山、岸壁。此曲的調性還很清楚,是降A大調。這在前奏曲第2集是很少見。其語法較接近前奏曲第1集第8曲「棕髮少女」或初期的『貝加馬斯克組曲』。是首很容易親近的曲子。
6. 古怪的拉威努將軍(General Lavine-eccentric),2/4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Sviatoslav Richter鋼琴)
在曲首指定要「以步態舞(Dans le style et le Mouvement d'un Cake-walk)的姿態與節奏」。這是與『兒童天地』(Children's Corner )中的「怪人的步態舞」(Golliwogg's Cake-Walk),或教育用小品「小黑人」(Le petit Negre)一樣,受當時在巴黎蒙帕納斯地區流行的黑人舞音樂的影響。不過德布西沒有受到爵士樂的影響,這一點與後年採用爵士樂要素的拉威爾不一樣。美國的喜劇演員在音樂廳跳極為幽默的步態舞,一點都不含糊的節奏很引人。拉威努將軍(Edward Lavine)是非常有名的喜劇演員,他曾在美國有名的音樂廳表演歌唱雜耍劇。德布西大概從這位演員別具一格的幽默,得到靈感譜作此曲。德布西故意用錯音(不協和弦)釀出丑角在耍寶,但他精緻的更換音符,使表現出來的音樂不至於脫序胡鬧。
7. 月光下的謁見陽台(La terrasse des audiences du clair de lune)緩板(Lent),6/8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這首作品不但是前奏曲第2集中數一數二的傑作,就是在德布西整個鋼琴曲作品中,甚至於在所有時代的鋼琴曲作品中,也是燦然發光的傑作。此曲在12曲中,唯一有富於詩意的曲名。曲名來自於法國一位記者所寫的一篇報導,德布西從這文章得到靈感譜作此曲。舞台好像是在印度,場面是滿地灑落月光的陽台。這不是一般公寓的陽台,而是城堡裡舉行加冕典禮的大陽台。此曲不只是給聽者描寫場景的音樂。當然,音樂裡到處可以聽到月光灑落的樣子,還傳出頹廢又官能的香氣,節奏緩慢的圓舞曲,加冕時的堂皇氣氛等等,全都渾然成為一體表現出來。視覺上的映像不必太在意,主要的是要體會音樂的實際表現,因為有許多層次的對位法,在這首樂曲中展現出來。
8. 水的精靈(Ondine)詼諧的(Scherzando),6/8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水的精靈輕快流麗的在水中作態嬉耍。那隨意變換的姿態,表現出幻想的氣氛。此曲呈現的映像,也是從插圖作家阿瑟‧拉侃所繪製的插圖得到。這與第4曲「精靈是出色的舞蹈家」或第1集第9曲「帕克之舞」同樣的世界。阿瑟‧拉侃的插圖中的精靈喜歡惡作劇,跳舞嬉水,唱歌以引誘人類。起舉不定,看來可愛,卻也惱人。這種精靈給德布西靈感譜成音樂。音樂沒有很堅固的架構。
9. 匹克威克頌(Hommage a S.Pickwick, Esq.P.P.M.P.C)極緩板(Grave),3/4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Sviatoslav Richter鋼琴)
沒有任何前兆,低音部出現英國國歌「主佑女王」。這首作品以根據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著名小說家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的小說『匹克威克外傳』(“The Pickwick Papers”,1836)的主角匹克威克的映像為題材。這裡的音樂滑稽又定不下心,這一點與第6曲「古怪的拉威努將軍」有相通之處。而且兩曲都是F大調。曲中好像在描述俗氣的英國老紳士,自大又不定心。因此有堂皇闊綽的部分,也有充滿溫柔部分,忽然發脾氣,又忽然自我反省,這音樂好像是諷刺這種人物。音樂內容雖然無法與第7曲「月光下的謁見陽台」相比,但所表現的幽默感是德布西特有的。
10. 卡諾卜罈(Canope)很安靜又略帶愁緒(Trs calme et doucement triste),4/4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在神話裡,卡諾卜是一位領航人。他從特洛伊回航時遇到事故死亡,就埋葬在地中海岸邊的小鎮,這小鎮就名為卡諾波斯。這小鎮所崇拜的神祇是歐西里斯,而歐西里斯神像又很像古代埃及裝木乃伊內臟的壺,因此就把這種壺稱為“Canope”。德布西把這壺當曲名,當然不是用音樂描述這壺,而是要把這壺所引起的印象寫在音樂裡。例如死亡的寂靜世界、深刻的悲痛、金字塔裡無生人氣息的墳墓、葬禮的嚴肅氣氛、夜的死寂、靈之復活等等。
這是與第9曲的氣氛相反的深沉的音樂。
11. 交替的3度(Les tierces alternees)中庸而生氣蓬勃的(Modrment anim ),2/4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此曲不像其他樂曲有抒情的曲名,音樂也是從頭到尾3度音程的無機的連續動作。這會讓人預感後來德布西最後的鋼琴曲集『練習曲集』。
12. 煙火(Feux d'artifice)中庸而生氣蓬勃的(Modrment anim ),4/8拍子。
(Claudio Arrau 鋼琴)
(Walter Gieseking 鋼琴)
(Sviatoslav Richter鋼琴)
以高度演奏技巧,描繪出節日裡各式各樣的煙火的鮮明色彩。在煙火最後,遠處還會傳來法國國歌「馬賽曲」。也許此曲在表現7月14日的巴黎節日。這是一首很適合總結這曲集的難曲。
2016/1/1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