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30 16:42:09| 人氣15,767|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德布西:歌曲集『波德萊爾的5首詩』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德布西從法國詩人波德萊爾(Charles-Pierre Baudelaire,1821 - 1867)約有一百五十篇的韻文詩篇中選出5首詩譜曲,這些都是評價很高的近代詩傑作。如成為曲集第1首的詩篇「陽台」,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與瓦勒里(Paul Valry),都說是波得雷最美的作品。能選出這5篇詩作,就表示德布西的文學造詣很高。這5篇當中,有些作品(「噴泉」與「瞑想」)在詩人生前沒有收錄在韻文詩集『惡之華』中,但那只不過是來不及在1861年出版第2版時編入,作品本身的品質,絕不低於『惡之華』中的各篇。

『波德萊爾的5首詩』(5 Poémes de Charles Baudelaire) 曲集的各曲如下,括弧內的日期,是德布西手稿上記載的製作年月。
1. 陽台 (Le Balcon,1888年1月)
2. 黃昏的和諧 (Harmonie du soir,1889年1月)
3. 噴泉 (Le jet d'eau,1889年3月)
4. 瞑想 (Recueillement,1889年)
5. 情人們的死亡 (La mort des amants,1887年12月)

就作曲次序來說,「情人們的死亡」最早,而「噴泉」最晚。不過這是較早時期的作品,因此真正狀況如何不很清楚。只是考慮到受華格納影響與脫離華格納的程度,也就是說德布西獨自性的程度,則這個作曲次序,好像還能正確反映德布西內在的時間脈絡。

最先作曲的「情人們的死亡」(在曲集中是最後一曲),波德萊爾的詩本身就有華格納的風格。德布西或許在這首詩歌中,看到集浪漫主義大成的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笛』中,描述得極為官能的「愛之死」主題。德布西把波德萊爾這首十四行詩裡的幾乎可以說是不健康的陶醉與恍惚感,使用有華格納風格的充滿官能美的旋律唱出來。在「床」「長椅」「棚架」等極平常的空間裡,加入「美妙的香味」「墓穴」「陌生的花」等異界的映像,可以說是把日常生活當中『小死』的恍惚喜悅唱出來。這正顯現波德萊爾的風格。

1851年波德萊爾發表這詩篇時,就把西歐古典傳統的「愛與死」這種浪漫的溶合,以一瞬間的「閃光」與持續的「嗚咽」這種顏色與聲音的對應中描述出來。以持續聲音表現瞬間光明的殘像,映像的世界竟能表現得這麼伸縮自在,這很有趣。華格納在歌劇『崔斯坦與伊索笛』中一再執意表現的主題,也就是在這種伸縮自如的時空中表現的「愛與死」的溶合。在最後一景由伊索笛唱出的詠嘆調,聽來好像會感覺得到她逐漸推擴時空的力量。(請參閱本台『華格納:「愛之死」』一文)。其主題徹底以官能的音響彩裝,這一點也顯出波德萊爾與華格納的同時代性。不過有異於『崔斯坦與伊索笛』是,波德萊爾的詩篇,則如最後一段「一位天使」「又忠誠又快樂的甦醒」的句子,又回到現實。這種結局,讓人有點覺得他對浪漫主義的稍許嘲笑,或覺醒的現代人的觀點。這種地方表示波德萊爾想逃脫浪漫主義的舊巢,趨向新詩學的姿勢,並顯示出他過度期的形象。

德布西的歌曲,尤其在半音階和聲法與類似主導動機的同一動機的反復方面,有濃厚的華格納的影子。的確,與以後的德布西的歌曲比較,這時候的歌曲作品還沒有十分發揮他的個性,其中較多歌劇中戲劇性性質,以致這些小曲有如大作品的片段。『德布西-印象主義與象徵主義』的作者亞羅幾尼斯基(Stefan Jarocinski)還說:這些樂曲「被寫的滿滿的伴奏,支撐充分開展的浪漫主義旋律」,然後支配全曲。這種地方明顯有華格納的影響。

 這套歌曲集,以充滿生命活力的「陽台」開始,逐漸加強對死亡的動力,最後以死亡為主題的「情人們的死亡」結束。這好像顯示一個完整的世界像,但這裡的死亡終究是模擬死亡-「小死」,而不是真的死亡。從這一點來看,他所描繪的死亡,與華格納的「愛之死」有少許不同。德布西好像十分意識到波德萊爾有點嘲諷的看法。因為這有點嘲諷的看法,經過一段時間後,就發展成為更有現代看法的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的主題。已經無法相信「愛與死」的溶合的現代人的嘲諷精神,以波德萊爾些許的嘲諷性為依據,發展到「愛與死」的不可能性為主題。於是歌曲「情人們的死亡」可以說是『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前史。

1. 陽台 (Le Balcon)
(Barbara Hendricks女高音, Michel Broff, 鋼琴)
歌詞原文與數種英語翻譯版:http://fleursdumal.org/poem/133

回憶的母親,情人中的情人!
噢,妳,我一切的歡樂!妳,我一切的勞苦!
妳當記得,那些愛撫的甜美,
舒適的暖爐,還有黃昏的迷人。
回憶的母親,情人中的情人!

被熾熱的煤炭照射的黃昏,
玫瑰色香霧彌朦的陽台黃昏, 
妳的胸口多舒適!妳的心聲多溫柔!
我們傾訴那永恆不變的心意,
被熾熱的煤炭照射的黃昏。

在暖和的黃昏中,那太陽多美!
那宇宙多廣闊!那心力多堅強!
靠在妳身上,我所愛的女王,
我好像呼吸到妳血液的香味。
在暖和的黃昏中,那太陽多美!

當夜變得像牆壁那麼厚時,
我的眼光會在黑暗中找到妳的眼眸,
然後飲下妳的嘆息。噢那甜美!噢那鴆毒!
然後妳的腳在我充滿愛情的手中入睡。
當夜變得像牆壁那麼厚時。

我要把那美妙的時光叫回來,
要依偎在妳胳膝間,叫回我的過去。
因為要找出妳憂鬱的美麗,
除了在妳美麗的身體與溫柔的心以外,還能在哪裡找到?
我要把那美妙的時光叫回來。

那誓言,那清香,那永無止境的接吻,
是否從無法計測的深淵甦醒過來?
就像太陽甦醒而爬上天空之前
在幽深海底沐浴過後才上來一樣。
噢誓言,噢清香,噢永無止境的接吻!

這首詩在回憶美妙往時,其意境很能引起讀者視覺上之感觸。音樂也是德布西作品當中屈指可數的名曲。中文歌詞只是內容大意,幫助讀者大致瞭解音樂內涵。德布西的音樂對歌詞很敏感,常貼着法語的揚抑譜寫旋律,因此,即使不懂歌詞,先弄清楚原詞的聲響,然後傾聽德布西為之創作的配樂,就能享受這作品的妙處。

2. 黃昏的和諧 (Harmonie du soir)
(Barbara Hendricks女高音, Michel Broff, 鋼琴)
歌詞原文與數種英語翻譯版:http://fleursdumal.org/poem/142

現在這時候,在細弱的莖枝上顫抖的
花群像香爐般散發香味,
音響與香氣迴盪在黃昏的天空中,
憂鬱的華爾滋,倦怠的眩暈!

花群像香爐般散發香味,
提琴在飲泣,就像受傷煩惱的心臟,
憂鬱的華爾滋,倦怠的眩暈!
天空憂傷又美麗,就像巨大的祭壇。

提琴在飲泣,就像受傷煩惱的心臟,
溫柔的心,憎恨無窮黑夜的虛無!
天空憂傷又美麗,就像巨大的祭壇,
夕陽西下,沉溺在自己凝固的血漿裡。

溫柔的心,憎恨無窮黑夜的虛無,
因而在收集過去閃耀的每段碎片。
夕陽西下,沉溺在自己凝固的血漿裡,
對妳的憶念,在我心中閃爍如聖體光座!

在夕陽餘暉之中,聽到小提琴奏着憂傷的圓舞曲,思念浸淫在一片虛無中。聽到的音樂不知是哪一首,只可能是令人感到虛無與無常。音樂或許從遠處傳來,花香,夕陽,沉思。詩中用為比喻的題材,如香爐、祭壇、聖體光座都跟宗教有關,也許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夕陽也許是暗示着趨向死亡。

詩的樣式也很有趣。前闕中的兩句,在後闕中換位置重現。這種詩體叫潘頓詩體(Pantoum),源自馬來,由隔行同韻的四行詩構成。即:第1闕的四行為 A B C D時,第2闕的四行為B E D F,第3闕為E G F H,第4闕為G I (或者 A 或 C) H J (或者 A 或 C) 。

在19世紀,波德萊爾等人在法文詩也嘗試這種詩體。嚴格來說,在第4闕應該要出現第1闕還沒有重現到的A、C兩句,波德萊爾在此詩中沒遵守這部分規則。

德布西好像喜歡這詩,因此其代表作之一『前奏曲』中的一曲,也以「音響與香氣迴盪在黃昏的天空中」(Les sons et les parfums tournent dans l'air du soir,『前奏曲第1集』第4曲)為曲名。不管這些,這首歌曲的鋼琴伴奏很為出色,喜愛德布西鋼琴曲的讀者一定會喜歡。

3. 噴泉 (Le jet d'eau)
(Barbara Hendricks女高音, Michel Broff, 鋼琴)
歌詞原文與數種英語翻譯版:http://fleursdumal.org/poem/314

我可憐的愛人啊!妳那可愛的眼睛累了,
妳就閉上眼,靜靜的養神吧,
就以那歡樂忽然來臨,
而讓妳驚喜時的懶洋洋的姿態。
在庭園中潺潺作聲的噴泉,
無論晝夜從不沉默,
溫柔的保持出神的氣氛,
那是今夜愛情促使我陷落的氣氛。

水柱散開成無數水花,
月神菲碧(註:Phoeb,希臘神話中女神。)投射
蒼白的月光。
如驟雨般滴落的大滴眼淚。

於是妳的靈魂開始熾熱
由於喜悅的火熱閃光,
一躍到蒼天,大膽而迅速的,
趨向無窮盡的迷人的天空。
然後氣勢殆盡欲絕,
成為有氣無力的傷心水波,
沿着看不見的斜坡,
掉落到我心深處。

水柱散開成無數水花,
月神菲碧投射
蒼白的月光。
如驟雨般滴落的大滴眼淚。

哦,妳,夜把妳弄得這麼清澈,
多甜美,捲曲在妳酥胸上,
傾聽那永無止境的悲嘆,
那噴泉的低泣!
月亮,歌唱的水,被祝福的夜晚,
在我們四周抖動的樹木,
妳純潔的憂鬱
正是照出我愛的鏡子。

水柱散開成無數水花,
月神菲碧投射
蒼白的月光。
如驟雨般滴落的大滴眼淚。

德布西的歌詞,其復歌部分與波德萊爾原詩略有差異,但其差異在詩句,內涵並沒有差得很多。極美的復歌反復3次,描寫噴泉勁力噴上去,然後力盡而像煙火散落。這是最高的情歌。

4. 瞑想 (Recueillement)
(Barbara Hendricks女高音, Michel Broff, 鋼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wA3dd_T5X8 (4. 瞑想,5. 情人們的死亡)
歌詞原文與數種英語翻譯版:http://fleursdumal.org/poem/321

安靜一點,不要慌張,噢,我的苦惱。
你吵着要夜晚,即便是現在夜幕已降落;
陰鬱的大氣覆蓋在街上,
帶給一些人平安,卻帶不安給另外一些人。

總有一天要死亡的無價值的群眾,
在那殘酷的拷打者揮動快樂鞭揍打下,
到奴隸的喜慶收集悔恨的思念,
我的悲苦,伸出你的手;到這兒來
 
離開群眾。看,那喪失的歲月穿著過時的長袍
趴在天頂的陽台上;
懊悔微笑著從水的深底浮上來;

那失去光芒的太陽在拱門底下掉入夢境,也
傾聽,我愛,夜晚的輕盈腳步聲
像是拖著屍衣走向東方。

此曲的法語歌詞原文,是12音節1行,由兩闕4行、兩闕3行構成的14行詩。就內容而言,一篇文章從第5行一直連續下來。曲名"Recueillement"有各種譯名,如「沉思」、「內省」等。其意不外是獨自一人自我觀察與反省。

德布西寫的黃昏之音樂!光是這一點就很能引起興趣。鋼琴前奏一開始,就會釀出光、色、溫度、香氣等現場氣氛。這首詩是在作者生前沒有收錄在『惡之華』的晚年作品。詩人溫柔的包容「苦惱」,平穩而緩慢的描寫曾經震撼他的靈魂,使他精神狂熱的黃昏情景。離開喧囂的大都市,靜靜接受降落下來的「夜」,這像暗示詩人覺醒的精神。詩的主題是夠沉重的死亡,一方面暗示出又深又廣大的規模,自己卻謹慎的停留在小宇宙中輕輕的造出新的現代詩詞空間。在樣式上,他回到古典抒情詩的12音節的14行詩,同時開創出新的詩詞空間。例如從第3闕到第4闕的大膽的跨句跨闕作法,與其說是為了要調整韻腳或音數,不如說是要強調映像之鮮明的更有效的手段。因為這種隔絕感,在內容上與在形式上,決然明示遠離群眾的必然性。德布西為此詩譜寫的音樂,在一下子就下降8度的弱音旋律中,靜寂而決然的結束。

5. 情人們的死亡 (La mort des amants)
歌詞原文與數種英語翻譯版:http://fleursdumal.org/poem/197

我們會得到充滿美妙香味的眠床,
那沙發床深如墓穴,並在棚架上
有為我們開的陌生花卉
在更美麗的天空下。

盡情使用今世最後的熱情,
我倆的心臟成為兩支熊熊火把
照耀為雙重火光
在我倆的靈魂,兩面相對鏡子裡。

在玫瑰色與神秘的藍色織成的黃昏
唯一的閃光在我們之間交織
就像惜別時長時間的嗚咽;

時間逝去,一位天使打開門,
又忠誠又快樂的甦醒
暗晦了的鏡子,熄滅的火焰。

美麗的、也色情的描述在夜幕漸落的黃昏中,情人們會面,享受片刻親密的快樂。歌曲讓過去的回憶與現在交錯出現,鋼琴的間奏也傳出許多消息。關於此曲,前面多有敘述,此地不再贅言。



台長: 雲翁
人氣(15,767) | 回應(3)|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歌曲 |
此分類下一篇:古琴曲:陽關三疊
此分類上一篇:幾首柴可夫斯基的歌曲

Jessie Hsu
謝謝你介紹的這麼詳細還有中文的翻譯!很棒!!很喜歡
2013-04-02 07:41:09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文中的詩句,只是欣賞這歌曲集所必要的內容大意,是幫助讀者欣賞音樂之用,決不是原作者傑出詩句的翻譯。可惜我在網路上只找到英文翻譯本,而沒找到中文翻譯本供讀者欣賞。
2013-04-02 11:51:01
Jessica
版主 您好:

謝謝您的文章,真的獲益匪淺。

個人有一問題想請教您:您會認為Debussy比較屬於印象派還是象徵派呢?

個人知道其實硬要把人和所有作品分類不會有大家甚或被分類者都認同的答案,但因為Debussy成長於印象派當道時,成名後的大量創作又是在象徵主義的全盛時期,他也和波特萊爾、魏倫等象徵主義詩人非常親近。雖然他不愛自己被說是印象派,但個人聽來覺得作品兩種風格都有,個人也覺得印象派對現實光影變化的處理手法很夢幻(雖然是現實之物)所以感受上也和象徵主義的魔幻想像很像,然而印象派和象徵派的核心精神又很不同,因此想請教您的看法為何。

非常期待您的回覆,謝謝。
2018-05-16 16:37:29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對德布西的定義,經常在印象派與象徵派之間搖晃。
印象派是繪畫上的運動,捨棄透視法而把畫面平面分割,還從調色板中趕走黯淡的顏色。這個運動在1874年舉行第一次展覽會,到德布西得到羅馬獎的1884年(得獎作品是清唱劇「浪子」),差不多已到尾聲。
把在繪畫方面使用的「印象主義」一詞最早適用在音樂的例子,是1887年12月31日的法國學會「官報」,對德布西向學會提出的交響組曲「春」有如下的記述:「德布西的確沒有平凡或陳腐等缺點。相反的,他有極端的傾向,去追求新奇的東西。他太強調音樂的色彩感覺,常常會忘掉形式與描出輪廓的重要性。他必須保護自己置身在這糢糊的印象主義之外。」
再説象徵主義是詩詞的運動,盡可能從語言中削除其意義,而重視其音樂性與節奏。這種象徵主義的詩詞,由1884年保爾·魏爾倫(Paul Verlaine,1844-1896)出版的「被咒的詩人們」忽然抬頭,許多年輕的詩人會集在斯特凡·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1842-1898)的「週二集會」。德布西也出席「週二集會」及其他象徵主義的沙龍,並試與詩人們共同創作。
德布西的音樂被貼上印象主義標籤的,很可能是1901年首演的管弦樂曲「夜曲」。這次公演被評論為用「交響的聲音的斑點」譜作,「無法想像比這更有印象主義風格的交響曲」。的確,德布西讓調性感曖昧,糢糊輪廓,多用塊狀的和聲而少用線狀的旋律構築樂曲等技法,這與印象主義的共通點不少。但此曲的靈感來源,卻是「週二集會」中一位詩人的詩。「牧神午後前奏曲」依據馬拉美的詩,鋼琴曲「月光」的靈感得自魏爾倫的象徵詩。「月光」一曲描繪月光與夜景,那是印象主義,但德布西所描寫的是與人妻外遇的回想。(請參閱維基百科「魏爾倫」條)。月象徵女性,這不是象徵主義嗎?史第芬•亞羅幾尼斯基(Stefan Jarocinski)在他的著作「德布西印象主義與象徵主義」中説,「印象主義的公式(慣用語)」太強調他音樂的外面,「竟阻礙「牧神午後」的音樂家所帶來的革新貢獻得到正當的評價。」
那德布西究竟是哪派?他自己在管弦樂曲「夜曲」的解說中説:「在這裡要注意的不是夜曲的通常形式,而是此言詞所包含的特殊印象與光。」然而他給出版公司杜蘭的信中,對印象主義一詞表示否定的見解。正在譜作鋼琴組曲「映像」的德布西在信中説:「我想創作完全「不同於」那些笨蛋們所説「印象主義」的東西。」
印象主義沒能成為一個樂派,但給許多作曲家影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作曲家史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 )等人評論印象主義音樂為前衛音樂很遠的出發點。
聽德布西的音樂,會發現「在印象派的圖畫裡可看到的詩景,與象徵派的詩篇裡所嚐到的情緒。」因而我聽德布西時只注意音樂會給我的感觸,而把他究屬何派的事情交給學者去煩惱。
2018-05-20 11:42:24
Jessica
Dear 版主:

謝謝您這麼清晰的回答,對個人助益良多,您的頻道真是寶庫呢,希望我們未來都能繼續有此幸運徜徉音樂之中,祝您平安順心。
2018-05-21 01:40: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