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05 12:52:42| 人氣60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快感的擴散(探討跳舞音樂文化·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Techno音樂先驅者Derrick May曾於1999年來澳獻技



快感的擴散


Disco熱潮於70年代末在世界範圍興起後,引領着跳舞音樂進入主流商業市場,快感和歡樂漸漸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中。但無數次的歷史事實證明,當一樣“商品”被商業市場過度開發後,伴隨而來的,往往就是其商業價値逐步消褪磨滅。踏入80年代後,過度的商業開發最終使Disco熱潮走向衰亡,成為轉瞬即逝的流行文化泡沫。但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Disco音樂只是電子舞曲發展史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更多新類型的電子舞曲,將會陸續地出現。
如衆人所料,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這段期間內,在美國各大城市中各自誕生了多種新的電子跳舞音樂風格。



House

在芝加哥,1977年開業的Warehouse可說是當時跳舞音樂的“聖地”。

剛開業的時候,店內主要以播放Disco音樂為主。但後來,該店出現了一位駐場DJ,從Disco的舊路中開拓出一種新音樂風格,他就是Frankie Knuckles。

Frankie和一衆芝加哥DJ把Disco音樂進行提升和改良,用電子合成器對唱片中的Disco歌曲改編和添加,包括抽取舊曲中的優秀段落進行改造,以及用電子鼓機編好節奏混加入舞曲中,從此創造出一種獨一無二的音樂類型:其特點是拍子總是連續不斷的4拍4節奏,一拍一下鼓聲,簡單易懂的節奏旋即深受當時人們的狂熱喜愛。由於這種音樂起源於Warehouse,所以就被稱為“House”音樂了。

早期Warehouse的客源主要是黑人和同性戀者。這些遭主流社會遺棄及排斥在外的人,在House音樂中找到了心靈慰藉,這其實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追本溯源,跳舞音樂其實自遠古以來,已存在於人類的文明中。為甚麼當時的人,在基本的生存和溫飽條件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還要繼續進行這些看似“無關重要”的藝術和娛樂活動?答案就是,音樂本身其實並不單純是一種藝術和娛樂活動,它還有其他更具價値的深層作用。為甚麼音樂可如文字和語言,歷盡千萬年後還能流傳下來?為甚麼音樂能超越一切種族膚色和信仰價値,成為一種人類間的共通語言(Universal Language)?問題的答案,還需留待我們進一步繼續叙述下去。


Garage

Garage音樂的出現,起源於美國文化藝術及商業金融的心臟地帶——紐約市。其得名於當年市內一間著名舞廳“Paradise Garage”,當中最著名的DJ首推Larry Levan。Paradise Garage舞廳由1976年開始,直至1987年結業,Larry Levan一直是其駐場DJ。

有一說法認為Garage音樂是源自House音樂的一門分支,事實上像Larry Levan等人和芝加哥House音樂圈的DJ素有來往,所以風格上受其影響也不足為奇。因此Garage也被稱為“紐約的House音樂”。

總括來說,Garage較着重人聲主唱部分,且多用上Soul(騷靈)音樂的唱法,氣氛歡樂,具備相當的流行性。但由於其風格較偏向美國本土的口味,所以某程度上在世界範圍傳播及不上House及Techno等音樂。

二十年後,大約2001年左右,由英國引領至歐美掀起一種稱為“2-Step Garage”的音樂風潮,其起源正是來自Garage音樂,可視為Garage的其中一派分支體系。


Techno

Techno音樂起源於底特律(Detroit)。由“三劍俠”,三名土生土長的底特律DJ帶動:Juan Arkins、Kevin Saunderson和Derrick May。他們的音樂除了受Disco音樂影響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血緣”來自歐洲大陸的電子音樂。如前文所說,以Kraftwerk為首的歐洲電子音樂在70年代末開始影響全球,最終由德國杜塞爾多夫一直延伸至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底特律。

Techno音樂的特點,正如其名稱來源“Technology”,即高科技之意。歌曲中已不需要任何眞樂器部分,全部使用電子合成器製作,這種全電子手法做出來的音樂風格異常獨特:氣氛冰冷如寒冰,鼓擊猛響如雷鳴,充滿重複性的段落,速度亦較一般跳舞音樂略快。這些其實正好也反映了底特律市,作為一座生產汽車而聞名的工業城市特質(底特律的別稱是Motown,即“汽車之城”)。

Techno音樂其後傳播至世界各地,巧合地,在德國、日本等科技工業發達的國家特別受歡迎。有人曾經說過,在日本當地聽到的Techno音樂總和外地的不同,因為有一種低頻的聲音是在其他地方聽不到的,只有在日本當地先進的音響系統才能播放出來。是機械工場傳出來的噪音?又或是代表未來世界的科技聖詩?喜歡和不喜歡,就是如此的極端。

Techno音樂傳至德國後,當地的DJ在Techno中加入大量的弦樂旋律及鋼琴片段,在着重氣氛化的意境營造下,即誕生了另一種跳舞音樂——Trance的雛型(Trance即出神、恍惚之意)。


Acid House

80年代中期,當DJ把TB303(一電子音樂合成器名稱)的聲音大量使用進House音樂中,Acid House音樂就此誕生了(Acid即迷幻之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Acid House音樂隨即成為電子舞曲在世界範圍傳播的第二波巨大衝擊。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引領這股潮流的源頭並不在美國,而是遠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國。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探討跳舞音樂文化·三)

(此篇刊登於澳門日報2008年9月4日)



台長: BrAnDoN 布蘭頓
人氣(60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iaooo
雨下得真大 真煩!!
2013-05-16 16:06: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