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02 10:27:02| 人氣4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絕觀論 導讀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部落格專用相簿




 
絕觀論
入理緣門。粗是問頭、緣門起決。
注是答語、入理除疑。是名絕觀論。
夫大道沖虛、幽微寂寞、不可以心會、不可以言詮。
今且立二人,共談真實。
師主名入理,弟子號緣門。
於是入理先生,寂無言說。
緣門忽起問入理先生曰:云何名心、云何安心。  
答曰:汝不須立心、亦不須強安。可謂安矣。
(寂而無言,心之本然,勿擾自安。)
問曰:若無有心、云何學道。  
答曰:道非心念、何在于心也。
(無心即是道,泯心歸本是名學道。)
問曰:若非心念、當何以念。  
答曰:有念即有心、有心即乖道。無念即無心、無心即真道。
(心念不起分別,念歸無念,自然無心,無心即真道。)
問曰:一切眾生實有心不。
答曰:若眾生實有心、即顛倒。只為於無心中而立心、乃生妄想。
(眾生於[本無]中立心,即生顛倒,故有諸妄想。)
問曰:無心有何物。  
答曰:無心即無物、無物即天真、天真即大道。
([本無]即無心,無心名大道。)
問曰:眾生妄想、云何得滅。  
答曰:若見妄想、及見滅者、不離妄想。
(知妄即滅,若起妄立滅,即為妄想)
問曰:不遣滅者、得合道理否。  
答曰:若言合與不合、亦不離妄想。
(合與不合即是分別,分別即妄,真理無妄。)
問曰:若為時是。  
答曰:不為時是。
(徒處無為,真理即現,不分別[有為與無為]。)
緣門問曰:夫言聖人者、當斷何法、當得何法、而雲聖也。
入理曰:一法不斷、一法不得、即為聖也。
(無法可斷、無法可得,是名為聖。)
問曰:若不斷不得、與凡何異。  
答曰:不同。何以故?一切凡夫妄有所斷、妄有所得。
(凡夫於無中生有,故有所斷、有所得,不是真如(本無)故。)
問曰:今言凡有所得、聖無所得。然得與不得、有何異。  
答曰:凡有所得、即有虛妄。聖無所得、即無虛妄。
有虛妄故、即論同與不同。無虛妄故、即無異無不異。
(若無妄,凡聖一如,無異無不異之分別。)
問曰:若無異者、聖名何立。  
答曰:凡夫之與聖人、二俱是名。名中無二、即無差別。如說龜毛兔角。
(凡夫執妄故有、聖人遣妄故無,真道離有無,凡聖為相對而立名,故唯有名稱而已,無實義。)
問曰:若聖人同龜毛兔角者、應是畢竟無。令人學何物。  
答曰:我說龜毛無、不說龜亦無。汝何以設此難也。
問曰:無毛喻何物、龜喻何物。  
答曰:龜喻于道、毛喻于我。故聖人無我而有道。
但彼凡夫而有我有名者、如橫執有龜毛兔角也。
(凡夫於無中生有[我],喻龜毛;聖人知本無[我]故遣有歸無,喻本無龜毛。)
問曰:若如此者、道應是有、我應是無。若是有無、豈非有無之見。  
答曰:道非是有、我非是無。何以故?龜非先無今有、故不言有。毛非先有今無、故不言無。道之與我、譬類可知。
(道本然無我,非先有而令無,因本然故,不說無,凡夫妄執生有我故,令除有我,以真性之本然,故不曰有,相對於凡夫之執著,故法立有、無,實非真道有[有無]之別。)
問曰:夫求道者、為一人得耶、為眾人得耶。
為各各得耶、為總共有之。為本來有之、為復修成得之。  
答曰:皆不如汝所說。何以故?若一人得者、道即不遍。若眾人得者、道即有窮。若各各得者、道即有數。若總共得者、方便即空。若本來有者、萬行虛設。若修成得者、造作非真。
(道遍一切,非得非有,但應萬物不動不移,非造作而得,但以默契大道不悖假名為得。)
問曰:究竟云何。  
答曰:離一切根量、分別、貪欲。
(離一切六根的思維作做、分別、執取,始知本然如是,不起意修行自然默契大道不悖之行。)
緣門問曰:凡夫有身、亦見聞覺知、聖人有身、亦見聞覺知。中有何異。  
答曰:凡夫眼見耳聞、身覺意知。聖人即不爾!
見非眼見、乃至知非意知。何以故?過根量故也。
(凡夫以攀緣心見聞覺知,是故成有為;聖人不以攀緣心見聞覺知,故無分別意,是名無為,因為聖人心如虛空之量,故能不執取、不攀緣。)
問曰:何故經中復說聖人無見聞覺知者、何。  
答曰:聖人無凡夫見聞覺知、非無聖境界。非有無所攝、離分別故也。
(聖人無攀緣心故雖有見聞覺知,猶如無,以無分別故,亦無執取,是故非有非無。)
問曰:凡夫實有凡境界耶。  
答曰:實無妄有、本來寂滅。但被虛妄計著、即生顛倒也。
(凡聖本來寂滅,實無凡夫境界,但以妄執分別而有。)
問曰:我不解、若為聖見非眼見、聖知非意知。  
答曰:法體難見、譬況可知。如彼玄光鑑物、如照所照、非有能照之眼。
又如陰陽候物、似知所知、非有能知之意也。
(聖者不以緣心識境,雖見聞覺知,猶如鏡照物,物來不迎、物去不將,如日夜之轉,不為境所遷,是故聖見是本心見非凡眼見,聖知是本智非意識心知。)
緣門起問曰:道究竟屬誰。  
答曰:究竟無所屬、如空無所依。道若有系屬、即有遮有開、有主有寄也。
(道無所屬,故能遍一切,有所屬即有偏,有偏則不能遍。)
問曰:云何為道本、云何為法用。  
答曰:虛空為道本、森羅為法用也。
(道以虛空為本,應萬境而顯其用。)
問曰:於中誰為造作。
答曰:于中實無作者、法界性自然。
(法爾自然,道實無作者,)
問曰:可不是眾生業力所為耶。  
答曰:夫受業者、而為業系所纏、自因無由。何暇系海積山、安天置地。
(眾生妄執故為業所繫是名受業,聖者雖與眾生同處境,以無妄故,不為境所纏,是故業不能繫,是名無業行。無礙於海山天地。)
問曰:蓋聞菩薩有意生身。豈不由神通之力耶。  
答曰:凡夫有漏之業、聖人無漏之業。彼雖勝劣有殊、由未是自然之道。故云、種種意生身、我說為心量。
(聖人沒有煩惱業,雖有身心而能不執著此身心,唯存意生身,此意生身即心量,雖勝劣有別,仍不出自然之道,故經云:種種意生身、我說為心量。)
問曰:既言空為道本、空是佛不。
答曰:如是。
問曰:若空是者、聖人何遣眾生念空、而令念佛也。  
答曰:為愚痴眾生、教令念佛。若有道心之士、即令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夫言實相者、即是空無相也。
(空本無所依,唯愚痴眾生依著成習,故先教令念佛為依,終歸空無所依,若有道心之士,即令直觀身實相,觀佛實相,令悟實相即是空無相。)
緣門起問曰:蓋聞外道亦得五通、菩薩亦得。共彼有何異也。
入理答曰:不同。何以故?外道謂有能得者、菩薩即不爾。了達無我故也。
(菩薩了達無我,故無所得,雖得神通但除貪憎痴,神通則無所有。)
問曰:自有始、凡初學入理未圓、微證真如、薄知妙理。與彼外道五通、何者勝。  
答曰:先取入理微證、何用彼達事五通乎也。
(修學者必求入理親證,不求五神通)
問曰:若得五通者、交為世所尊、交為世所重。
前知未然、卻知過事。自防愆犯、豈不勝哉。  
答曰:不然。何以故?一切世人、心多著相、貪緣事業、假偽亂真。彼雖有勝意之通、善星之弁、若不知實相之理、皆不免沒於裂地之患。
(世間人心多著相,若求神通,更加深貪憎痴等著相之事,久而攀緣世間,以假相為真,雖有勝人之處與智慧,若迷實相之理,不免墮地獄之患。)
緣門問曰:道者為獨在於形靈之中耶、亦在於草木之中耶。
入理曰:道無所不遍也。
問曰:道若遍者、何故殺人有罪、殺草木無罪。  
答曰:夫言罪不罪、皆是就情約事、非正道也。
但為世人不達道理、妄立我身、殺即有心、心結于業、即雲罪也。草木無情、本來合道、理無我故,殺者不計,即不論罪與非罪。夫無我合道者,視形如草木,被斲如樹林。故文殊執劍于瞿曇、央掘持刀於釋氏。此皆合道,同證不生,了知幻化虛無。故即不論罪與非罪。
(罪與無罪,約就世間情事而定,非真理,但世間人不了道理,妄執我身,殺即起心念,心念即結業,即是名罪,草木無情本來無我,殺者不分別妄執,即不論罪不罪,契真道無我者,視身如草木及四大,被斷如樹木,故文殊執劍于瞿曇、央掘持刀於釋氏。此皆合道,同證無生,了知幻化虛無,故即不論罪與非罪,又如僧肇臨刑曰:四大元無主,五蘊本來空,將首迎白刃,猶似斬春風。)
問曰:若草木久來合道、經中何故不記草木成佛,偏記人也。  
答曰:非獨記人,亦記草木。經云:於一微塵中,具含一切法。又云:一切法亦如也,一切眾生亦如也。
如無二無差別。
緣門問曰:如是畢竟空理、當于何證。
入理曰:當於一切色中求,當於自語中證。
問曰:云何當於一切色中求、當於自語中證。云何色中求、云何語中證。
答曰:空色一合、語證不二也。
(見色即見心,即心即空,故色空一如;與即心、證亦心,即語即心,故語證不二。)
問曰:若一切法空、何為聖通凡壅。  
答曰:妄動故壅、真靜故通。
(法本不滯,妄念動故壅而不通,若復其本靜,法自通。)
問曰:既實空者、何為受薰。若既受薰、豈成空也。  
答曰:夫言妄者、不覺忽而起、不覺忽而動。其實空體中、無有一法而受薰。
(妄執者,於不知覺中忽然起念動念,然其心體依然空無,實無一法能薰及所薰。只是妄起妄滅,非實有生滅。)
問曰:若實空者、一切眾生、即不修道。何以故、自然性是故。  
答曰:一切眾生、若解空理、實亦不假修道、只為於空不空、生於有惑。
(若能深解自性空寂,本自圓滿實無可修,只因一切終生,於空而不空,自生有故有迷惑,悟無生,即無迷,假名為修。)
問曰:若如此者、應離惑有道。云何言一切非道。  
答曰:不然。非惑即是道、非離惑是道。何以故?如人醉時非醒、醒時非醉。然不離醉有醒、亦非醉即是醒也。
(迷悟同體,不迷即悟,無惑即道,非離惑另有道,迷與悟同此一心,唯此一心,離此心無迷悟。譬如:醉與醒同此人,不醉即醒,離此人沒有[醉與醒]。)
問曰:若人醒時、致醉何在。 
答曰:如手翻覆。若手翻時、不應更問手何在。
(醉與醒同此人,不應問此人醒時,醉人在哪裡?)
緣門問曰:若人不達此理、得說法化眾生不。
入理曰:不得。何以故?自眼未明、焉治他目。
(如自盲不指引他盲,自不見故。)
問曰:隨其智力、方便化之。豈不得耶。  
答曰:若達道理者、可名智力。若不達道理、名為無明力。何以故?助己煩惱,作氣力故也。
(須通達道理者方有智力開啟方便,若不答理者,所起之方便易誤導,故名無明力,能更添煩惱故。)
問曰:雖然不能如理化人、且教眾生行十善五戒、安處人天。豈不益哉。  
答曰:至理無益、更招二損。何以故?自陷、陷他故。
自陷者、所謂自妨於道。陷他者、所謂不免輪迴六趣也。
(若不明十善五戒之究竟義,雖如理化人,不免輪迴六道,於真理無所益,反遭二種損害,害人復害己,自礙於真理,又妨他入真理。)
問曰:聖人豈不說五乘有差別耶。  
答曰:聖人無心說差別法、但彼眾生自心悕望現。
故經云:若彼心滅盡、無乘及乘者、無有乘建立、我說為一乘也。
(法實無五乘之別,五乘因眾生自心期望而說,然五乘終以無乘為果,若眾生能達無心無欲,乘即無乘,亦無能乘者,如是假名為一乘或曰佛乘。)
緣門問曰:何為真學道人、不為他所知、不為他所識。何為也。  
答曰:奇珍非為貧窮之所識、真人非為群邪偽人之所知。
(只因真學道人平常至極不飾炫亮,故非追求炫亮之偽行者所識。)
問曰:世有偽人、不閒正理。外現威儀、專精事業、多為男女親近者、何也。
答曰:如淫女招群男、臭肉招來眾蠅。此為名相之所致也。
(不識正理外飾威儀者,多為著名相者所親近,故學人須依法不依人,始有親近善知識的機會。)
緣門問曰:云何菩薩行於非道、為通達佛道。  
答曰:善惡無分別也。
(善惡皆是業障,至理非關善惡,故達理者不為業障所拘,善惡自無分別。)
問曰:何謂無分別。  
答曰:于法不生心也。
(善惡業障即呈順逆諸境,眾生於諸順逆動心承受,故分別善惡,菩薩於順逆諸境無所生心,故能無分別,非菩薩善惡無果報。)
問曰:可無作者乎。  
答曰:非有、無作者也。
問曰:不覺知乎。  
答曰:雖知無我也。
(菩薩非不覺知,雖知有所受,亦知有所作,但深知自性本然無我故,雖復有所受、有所作,然本性無作無受,故曰:非有非無作者。)
問曰:無我、何有知。 
答曰:知亦自無性。
(雖知,但無受無作,故知若不知,知亦無性故)
問曰:道我、有何妨。 
答曰:知名亦不妨。只恐心中有事。
(若知我唯有名稱而無實體,說有我亦無妨,只怕心裡又起執著等事。)
問曰:有事、有何妨。  
答曰:無妨即無事。無事、問何妨。
(若知唯名而已,就沒有執著與不執著之事,自然亦無妨礙不妨礙之疑慮。)
問曰:若簡有事取無事者、云何名行非道耶。  
答曰:其實無事。汝強遣他生事、作何物。
(有事與無事皆無妨,即不於無生中,又強生他事。)
問曰:叵有因緣,得殺生不。  
答曰:野火燒山、猛風折樹、崩崖壓獸、汛水漂蟲。心同如此、合人亦殺。若有猶豫之心,見生見殺中,有心不盡,乃至蟻子亦係你命也。
(心契大道,譬如野火燒山、猛風折樹、崩崖壓獸、汛水漂蟲。無心現生、殺,若有分別執著,生見生見殺之心,此心不盡,則出門無意中踏死一隻螞蟻,也會繫縛你的命。若能無心,生殺無受。)
問曰:叵有因緣,得偷盜不。  
答曰:蜂採池花、雀銜庭粟、牛餐澤豆、馬啖原禾。畢竟不作他物解、合山岳亦擎取得。
若不如此、乃至針鋒縷葉、亦係你項作奴婢。
(若能無心,譬如:蜂採池花、雀銜庭粟、牛餐澤豆、馬啖原禾,皆不名[盜],若有心執著,一針一葉都能奴隸你。)
問曰:叵有因緣,得行淫不。 
答曰:天覆於地、陽合於陰、廁承上漏、泉澍於溝。心同如此、一切行處無障礙。若情生分別、乃至自家婦亦污你心也。
(大道無心,心若契道,承己本能,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一切皆無礙,無有淫非淫,若自生執著,自己家婦皆能汙染你心。)
問曰:叵有因緣,得妄語不。  
答曰:語而無主、言而無心、聲同鐘響、氣類風音。心同如此、道佛亦是無。若不如此、乃至稱佛、亦是妄語。
(若能無心,語唯音聲,非有妄不妄,若有心求欲,稱念佛名,皆名妄語。)
緣門起問曰:若不存身見、云何行住坐臥也。
(若心不執著四大之身,如何行住坐臥?)
答曰:但行住坐臥、何須立身見。
(行住坐臥就行住坐臥,何須執著身見呢?)
問曰:既不存者、得思惟義理不。
(既然不執著身見,還能思惟義理否?)  
答曰:若計有心、不思惟亦有。若了無心、設思惟亦無。何以故?譬如禪師淨坐,而興慮;猛風亂動,而無心也。
(若有心思惟,思惟即有,若了無心,思惟亦無心
,譬如:禪坐時思慮妄念紛飛,因了無心故,不動本心。)
緣門問曰:若有初學道人、忽遇因緣、他欲來害、云何對治而合道乎。  
答曰:一個不須對治。何以故?可避避之、不可避任之、可忍忍之。不可忍哭之。
(不需敵對,盡可能避之,若不能避則任之,所謂讓他、避他、忍他、不管他、看他如何?)
問曰:若哭、與他 有我見人,何別。
答曰:如杵扣鐘、其聲自然出也。何必即有我乎。
汝若強死捉心、囓齒噤忍、此乃存大大我。
(哭乃自然也,譬如:杵鐘則鳴,不一定是[有我]才會哭,若咬牙切齒強忍使之不哭,才是存大我在,譬如:杵鐘而欲令鐘不鳴,即是強做作。)
問曰:人之哀哭、中有情動。豈同鐘響。  
答曰:言同與不同者、但是汝多事。妄想思量作是問。若無心分別者、道體自然。
(但問自己,不須多事,同與不同,是自己妄想,若無心分別,哭與不哭,皆自然也。)
問曰:吾聞聖人兵不傷、苦不枉、色不受、心不動。此何謂也。  
答曰:若了一切法即無我,聲與不聲、動與不動、俱合道理、無妨礙。
(若了知一切法本無我,自然兵不傷、苦不枉、色不受、心不動,一切動與不動俱名不動;受與不受皆名不受;一切順逆諸境皆無妨礙。)
緣門問曰:我見有學道人、不多專精持戒、護威儀不殷勤、不化眾生、騰騰任運者、何意也。  
答曰:欲亡一切分別心、欲滅一切諸有見。雖似騰騰任運、而內行無間。
(欲滅一切分別心,欲除一切諸有見,表面上雖似不專精持戒、不現諸威儀,以識真如本無故,內心修行無有間斷。)
問曰:如此行者、乃更生他小兒之見、云何言能滅見也。  
答曰:但滅汝見、何慮他生。譬如魚脫深淵。何慮捕者嫌爾。
(只要真能滅諸見、除諸有,不需顧慮不專精持戒、不現諸威儀,瓜熟蒂自落,譬如:脫淵之鯉自化成龍,不需顧慮被漁者所補。)
問曰:若此者、即是自益損他、何名大士。 
答曰:汝見若不生、彼即不生。汝今玄慮他生、乃是自生、非他生也。
(但滅汝見、他自不生,你今憂慮損他,乃是自損非他損,若自不損即不損他,自益亦即他益。)
問曰:內通大理、外現小儀。于法何損。  
(既然心已通達,表象上展現一些威儀,於正法有何損害?)
答曰:汝今強欲要他大老子、作小兒戲。於理何益。
(既然已經脫離分別我見,你為何硬要他展現表象上的威儀,譬如:要大老子去辦家家酒,於理何益?)
問曰:如是滅見大士、何人能識、何人能知也。  
答曰:證者乃知、行者能識。
(唯有同證同行者自然之道,不需強欲人知。)
問曰:如此大士、亦能化生不。  
答曰:何有日月不照、燈舉不明。
(正證正行之菩薩,自然能度化眾生,譬如:日月明燈自然而能照諸眾生。)
問曰:作何方便。
答曰:正直無方便。
(直心即是道,實無方便,一落方便即非直心。)
問曰:若無方便、云何利益。  
答曰:物來而名、事至而應。無心計校、有預算之緣。
(僅物來而稱名、事至而應事,無心分別(無愛憎取捨),有預期與打算之世緣,但任運騰騰,無心取捨。)
問曰:我聞如來七日思惟、起乎方便。云何而言,無有計校之心。  
答曰:諸佛境界、非思量覺觀所知。
(如來七日思惟,為應眾生執著諸有,故起方便,以先欲牽之終令入佛智,非是思量覺觀所知之計校之心。)
問曰:佛豈妄語耶。
答曰:真實非虛妄。
問曰:云何經說思惟、今言不思惟。  
答曰:化門方便也。
問曰:諸佛方便從何而生。  
答曰:諸佛不生、但從心生。緣化萬有、法本無名。
(諸佛本無生,但觸緣而生心,故有方便,緣雖化萬有,但法本無名無相,唯六塵緣影而已。)
緣門問曰:我不知、云何名為佛、云何名為道、云何名變化、云何名常住。
入理答曰:覺了無物、謂之佛。通彼一切、謂之道。
法界出生為變化、究竟寂滅為常住。
(覺了了無一物,是名為佛,通達一切法,謂之道,現諸法界為變化,究竟寂滅之本然名常住。)
問曰:云何名一切法悉是佛法。 
答曰:非法、非非法、是一切佛法也。
(現象、境界等等一切,非法、非非法,無非佛法者。)
問曰:何名為法、何名非法、何名非法、非非法也。  
答曰:是法名是法、非法名非法。是非、非所量,故名非法、非非法。
(是法與非法,不是思量覺觀所能悉,故名非法、非非法。)
問曰:此說誰證。  
答曰:此說非誰、云何言證。
(法爾如是,非屬言證。譬如:水往下流,不可謂言,此說誰證。)
問曰:無誰何說。 
答曰:無誰無說、即是正說。
(法爾如是,無誰無說,即是正說。)
問曰:何名邪說。  
答曰:計有說者。
(不識法爾如是,起心分別忘記妄說者即是邪說。)
問曰:是誰之計、云何無計。  
答曰:計者但語。語中無語、計者亦無。
(正法無言,為互相授受,須以言說,所言皆歸于無言,故語中實無語,授受者亦無計量。)
問曰:若此說者、即一切眾生本來解脫。  
(若依照此說者,即一切眾生本來解脫。)
答曰:尚無系縛、何有解脫人。
(此說者,本來無縛亦無脫,何有解脫人?)
問曰:此法何名。  
答曰:尚無有法、何況有名。
(法本無法、無名,假說為法、為名。)
問曰:若此說者、我轉不解。  
答曰:實無解法、汝勿求解。
(無解即名解法,無迷即名悟法,復勿求解求悟。)
問曰:云何究竟。  
答曰:無始終。
(本無始亦無終,何有究竟?)
問曰:可無因果耶。  
答曰:無本、即無末。
(無本自無末,不造因即不現果。)
問曰:云何說證。  
答曰:真實無證說。
(法爾如是,實無證說。)
問曰:云何知見。  
答曰:知一切法如、見一切法等。
問曰:何心之知、何目之見。
答曰:無知之知、無見之見。
(知一切法如、見一切法等,徹知法爾如是,知見自泯。故成無知之知、無見之見。)
問曰:誰說是言。 
答曰:如我所問。
問曰:云何如我所問。  
答曰:汝自觀問、答亦可知。  
(知見若泯,說若無說,聞若無聞。)
於是緣門再思再審、寂然無言也。
入理先生乃問曰:汝何以不言。  
緣門答曰:我不見一法如微塵許,而可對說。
爾時入理先生,即語緣門曰:汝今似見真實理也。
(不見一法可說,是相似真理,非達真理。)  
緣門問曰:云何似見、非正見乎。
入理答曰:汝今所見、無有一法者、如彼外道。雖學隱形、而未能滅影亡跡。
(尚見識心分別見與不見,故相對於有見而曰不見,非本然無所見。)
緣門問曰:云何得形影俱滅也。
入理答曰:本無心境、汝莫起生滅之見。
(須識本無之心境,本無即真如,更莫起生見與滅見。)
問曰:凡夫所以問、聖人所以說。
答曰:有疑故問、為決疑故說也。
問曰:吾聞聖人,無問而自說。何決也?是有法可說耶、為是玄見他疑耶。
(聖人無問而自說,是有法可說?還是能默知他人有疑?)
答曰:皆是對病施藥也。如天雷聲動、必有所應。
問曰:大聖如來、既無有心生。緣何現世。
答曰:夫太平之世、瑞草緣生。
問曰:如來既非命盡、云何現滅。  
答曰:飢荒之世、五穀緣滅也。
問曰:吾聞聖人哀從定起、悲化群生。無礙大通(大通即大道)、豈同瑞草也。  
答曰:定謂法身、報身四大肉身也。分別前境應起,謂化身。法無因繫、化無緣留、出沒虛通、故曰無礙也。
(法報化三身一體,定曰法身、應四大名報身,緣應世間名化身,法身是真身,現報身及化身出沒皆如虛空,不礙法身行,故曰:無礙大道。)
問曰:云何言悲。  
答曰:但以化身無慮、體合真空、仁物無心、彼強謂之悲。
(化身不礙法身行,自然無慮,默契虛空,應物化物皆無心,亦無悲無不悲,但應眾生所計量強曰悲。)
問曰:眾生何時修道,得似如來。 
答曰:若不了者、於恆沙劫修道、轉轉不及。
初若了者、眾生當身、即是如來。何論得似不似。
(眾生本來成佛,若不能徹底了知,於恆沙劫修道
亦沉輪迴中,若能了者,本來成佛,故當身即是如來。)
問曰:若如說者、如來即是易得。云何言三大劫修。  
答曰:甚難也。
問曰:若不轉即身是、云何名難。  
答曰:起心易、滅心難。是身易、非身難。有作易、無作難。故知玄功難會、妙理難合。不動即真、三聖希及。
(起心、滅心、生身見、滅生見、有為、無為,眾生於生滅中求無生,不識【本無】,只須不動,歸其本無,真道即成。是故難也。)
於是緣門長嘆:聲滿十方。忽然無音、豁然大悟。
玄光淨智、返照無疑。始知學道奇難、徒興夢慮。
而即高聲嘆曰:善哉善哉、如先生無說而說、我實無聞而聞。聞說一合、即寂寞無說。
不知先生向來問答、名誰何法。
於是入理先生、身安不動。目擊無言、顧視四方。
呵呵唧唧而謂緣門曰:夫至理幽微、無有文字。汝向來所問、皆是量起心生。夢謂多端、覺已無物。
(至理微妙無文字非言語,一切所問都是分別心起,方有言說,所謂法仗緣而起,心若寂法亦滅。)
汝欲流通于世、寄問假名、請若收蹤。故名絕觀論也。
緣門論一卷。 □□□阿、志澄 梨、各執一本校勘訖。

問曰:人皆有心、作何方便得無生心。
答:下、中、上修、能見自心妄想。知三界如幻實空、始可得免。
(若知三界如幻,三界本空,唯法界真實,即見自心妄想,便得無心。)
問曰:一切眾生如幻如夢。弟子殺之有罪不。  
答曰:若見眾生是眾生,殺之得罪。不見眾生是眾生、即無可殺。如夢中殺人、寤時畢竟無物。
(若見眾生是眾生,即是有心,有心殺之即是罪愆;若不見眾生是眾生,即無可殺眾生及所殺,能所既無即無殺之意,自得無心,亦無罪不罪。)
問:云何入道。 
答:心非有無、何問入道。欲得識入道者、不出入心是也。
(道無出入,但用無心即是道,假名入道。)
問:有人飲酒食肉,行諸五欲,得作佛法耶。  
答:心尚不有、誰作是非。
(但用無心即無五欲可行,自無能作與所作。)
問:何名佛法。 
答:知心法無、即是佛法。
(徹知心法本無,無心無法是名佛法。)
問:何名無分別智。  
答:現識不生、覺觀不起是。
(不攀緣意識,不起覺觀,復其本無,自得無分別智。)
問:何名妄想。  
答:想念心是。
(作意分別諸想諸念之心皆名妄想。)
問:云何息妄想。  
答:知妄想不生、無妄可息。知心無心、無心可息是也。
(知妄本虛生,無妄可息,知心本無心,無心可滅,徹悟諸法本無生,妄念自息。)
問:何名如來藏。
答:覺知色塵,是自心現、想即不生故、即是如來藏。
(覺知六塵影像,為自心現象,本空無一物,意想即不生,此無生之心,即如來藏。)
問:世人修學、得道不。
答:口說修道、實行不可成。世人皆初時有心、久後即慢。故曰實行者、不可口說而得道也。又云:兵怯不可擬敵、馬劣不能代步。
(世人不悟本無之心,雖說修道,諸行難成,初發心即成有心,不了無生之意,久而成慢,故得道難。)
問:云何無名相法。
答、心裡所求、證無人我。說即假名、言即假相。見聞知覺、有何名相。
(法界即無名相法,譬如見聞覺知,實無名相,即眾生心法,往生論曰:法界是眾生心法也,以心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故名心為法界。)
問:作何行、即生無色界。  
答:此人不知方法、皆是息妄見心。雖得心靜、久後還發。經云:當來比丘、如犬逐塊。人已擲塊、犬不知塊從人起。犬咬塊、不咬其人。若也咬人、塊即自息。修道之人、若了心量、亦復如是。
(一切法門皆是息{妄見心}恢復本無而已,若不識此義,斷滅諸色,令心離一切色即成無色界。)
問:佛度眾生盡、然後成佛。眾生未度、佛已成佛。  
答:佛自有解、譬如有客坐在闇室。主人吹火、意欲照客。但火著時、主人先照。菩薩意度眾生。然功德具足、在前成佛。
(菩薩成佛時,亦徹知眾生本來成佛,實無先後,故曰:眾生盡始成佛,若見一眾生未成佛,佛亦未成也。)
問:眾生本法如何。  
答:無佛無眾生、不見人我相、即是本法。譬如礦中、雖有其金、若不施功、終不可得。用功之者、乃獲金矣。心亦如是。雖知本來常寂、若不觀察、不得定也。
是勸諸學者、一切時處、恆向內照、物得捉之舍。
若人求道不習此、千劫萬劫枉功夫。徒自疲勞忍辛苦、究竟不免墮三塗。譬如求蘇鑽搖水、力盡不獲寔由愚。智者求心不求佛、了本心源即無餘。 亦如求蘇鑽乳濃、不費其功疾成蘇。
(佛、眾生是相對而命名,若知眾生本來成佛,即無眾生,無眾生即無相對之佛名,故曰:無佛無眾生。自然不見人我眾生諸相,即是本法。)
問曰:諸佛聖人說青黃赤白觀法何意。  
答曰:正約眾生使住。此是住心法、亦合人識知所見皆不實。若為知。一切物上、或見青或見黃、即一切所見皆無實。如今人將放光明作聖、大誤也。
(此是攝心之法,非實法。不可執著。)
問曰:作觀亦知過去未來若為。  
答曰:由心靜知。縱使知亦是不實。
(由於心靜時,過去所積藏識,不經意的顯現,縱使知了諸事,亦非真實,此乃善境界,不可誤為真實,一旦執著,即入魔界。)
又問:佛得他心智、知過去未來等事、亦可是不實。  
答曰:亦不是實。經云:菩薩無來去今。云何見過去未來等事。說佛見過去未來、得他心智、是不了經說。
(三世了不可得,分別三世,非了亦之說。楞嚴經曰:如來所說世間諸因緣法,非第一義。又曰: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迴為己解,以誤初學。)
問曰:如來藏是眾生、云何。  
答曰:如來藏者、為見身人、說有如來藏。若不見身者、即不說有如來藏。
(因執著身見,故曰如來藏,若不著身見,即不說是如來藏。如來本無藏故。)
又問、如來藏量說始有、若為。  
答曰:人見身實者、即說有父母所生。若不自見身、亦不得論父母。佛就眾生見實、即說如來藏。眾生根本皆如來藏造業、但造業即受報。說如來藏者、是不了教說。又知如來藏是無我之異名、亦是盡義也。
(眾生執著身見,造諸有為業,是名如來藏,若知如來藏本然無我,自無如來藏,即現如來。)
(一切眾生煩惱心中,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之業,如石中有金,故云垢藏之中佛性滿足,是名如來藏。)

台長: 雲居山人
人氣(443)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