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0 22:12:46| 人氣24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打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法的術語,都具有深義的,如果義不解,則行者將無著手處。

打佛七,是借由念佛方式,由澄諸念,使心專注,進入微細的內心中,發現深層的「自我執」。

眾生不知所執受的一切,無非是夢幻空花影事,四大之身,原與外境之山河同其道,成住異滅現於色身即成生老病死。因妄認而有「生死」,實則「本無生死,亦無生死可盡」,即如心經所說「無老死亦無老死盡」。若能了知「本無生死,亦無生死可了」,則妄想煩惱一併脫落,即可成自在人。

「打禪七」的目的即在此,體悟未必需七天,端看行者的功夫。而「結七」只是加行用功,二者並不同意。

傳統唯識學與禪宗所談的唯識,是不一樣的。在唯識學中自我執是指著第七意識,古德用「打七」一詞來指用功過程會「脫落意識觀念中的自我執」之意。唯識學與禪宗所言,一是次第,一是不落次第。

轉識成智,在唯識學是「次第轉」,在禪宗是「頓轉」。因言說即落入次第,而進入行門中,必須「行起解絕」,不落次第,「唯此一心」!四智菩提,是悟後者心之作用。

所以「打佛七」,若解為「打佛的第七識」,那麼打佛三,不就成為「打佛的鼻子」嗎?中國人「好簡」,若有不慎,有時真會鬧笑話。

打七的修行法,是中國佛教才有的!以前在福嚴讀書時,就常聽顯明老法師與常覺法師說:「打七是打第七識的我執」。到了後來參加禪七、佛七,聽主七和尚亦如是說。

的確,修行是「思想觀念的轉變」,而第七識是「恒審恒思量」,用現在的語言,不就是「思想」嗎?思想帶動行為!思想的錯誤,起於妄認此「身」是我、妄認六塵緣影是自心相而來,這就是大乘佛法所指無明的根本處,若行者明白,當下即可頓悟圓覺。

近年來,各道場辦一日、二日或三日的禪修或念佛,雖方便而說成是佛一、禪一,佛二、禪二‧‧‧,惟如此一來,卻使打七之原義無法彰顯。

台長: 雲居山人
人氣(24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一炮到天亮
挺好~!
2020-02-24 23:20: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