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6-21 19:12:41| 人氣1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與生活 祥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師父說:「人身難得!」幾個字說來簡單,但多數人在幻海浮沉、被煩惱纏身,這句話變得是難以落實於生活的無感口號。 師父在「參學正眼」裡說明人身之所以難得是因為人的表層意識有「情感、本能、理性、智性和思惟五種功能」,因為有這些功能人類才能開創現在這麼便利、豐富的生活,並讓我們可以隨時擺脫煩惱重新開始,同時比其他生物更有機會追求心智的超越, 師父說:「運用這表層意識作理性思考,就可能有真實覺醒的時候。」所以不管外界境遇如何,我們永遠有情感、理智、思惟的陪伴而不需感到孤單,它們也是解決煩惱的希望所在,但前提是我們要正確的使用它們。

    如何正確的運用表層意識的功能呢?禪學的內涵就是最好的指引。 師父說:「真情感常跟真理智的秉賦成正比」,而真情感就是「熱情洋溢又無私無我」,也就是「無條件的同情、感同身受的同感」。很多人追求事業成就、能力肯定,許多企業成功表率的人生故事都分享他們是如何熱情洋溢的鑽研專業、了解人類的需要、以多數人的利益為考量,而非功利掛帥;也有很多人追求人際關係,當你能對周遭人「慈悲」,別人必定感受到親和力而願意和你為伍;另有很多人追求自由,真正的自由就是運用表層意識找到超越外境的途徑,當跳脫外境、客觀思惟時,反而能化解衝突、增加自主。上述都是我的親身體驗,雖然我仍會計較、煩惱、痛苦,或有時做不到「真情感」、「無私無我」而急於展現小聰明(非「真理智」),但逐步自覺和調整,別人給的回饋都能驗證上述經驗,也讓「人身難得」變成真切的感受。

    一度我認為禪學和生活很難結合,認為兩者二元相對,生活上的休憩娛樂似乎都不符合禪學「修正慾望」、「誠敬信行」的圭臬,然後開始責備自己做得不好不夠,但 師父說:「別人做的通我卻不行,一定是我錯了」、「參究本來面目,悲憫眾生才是修行」,可見是我錯誤地使用了表層意識,包括錯誤解讀禪學內涵和過度思慮不存在的問題。禪學不在形式,不論是在工作或親友之間的互動,逐步增加每個交會當下「無條件同情、感同身受」的比例;自己「走錯路」時寧願花時間思考解決方法也不停留在自責( 師父說的「正思惟」);有情緒、脆弱時勇於表達(以前礙於面子而不敢,但 師父說「情感是很可貴的」);有空檔時間即盡量反觀自心而不放任表層意識。我的生活有幸讓我不斷地增加這些方法實踐的比重,實踐後也確實減少了煩惱,甚至在工作上迸發自己都驚艷的問題解決策略,如此受用真的讓我非常感激和珍惜人身,未來仍期待自己一步一腳印,與大家共學。

台長: 安祥禪讀書會
人氣(1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