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09 03:55:17| 人氣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 重回通往執政的跑道/林火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資料來源:東森星期講義/2004-08-07
作者:林火旺/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水分子骨碌報

陳水扁總統第二次就任以來的表現,看在反對黨的眼中,感覺是「傲慢」,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自信」,執政者的自信來自在野黨的軟弱。三月下旬以來,在野黨的表現荒腔走板、軟弱無力、一盤散沙,年底立委選舉又引爆利益衝突、黨同伐異,更凸顯在野人士是一群只有個人利益、沒有理念的烏合之眾。所以根據民調,人民對在野黨的不滿意度也超過百分之五十,一個被執政黨「吃定」、「看扁」而毫無反擊能力的在野勢力,才是執政者傲慢的主因。

權力令人腐化,「政黨輪替」是民主國家持續進步的保證。可惜的是國民黨做為最大的在野黨,卻無法展現「取而代之」的態勢,如果國民黨要成為具執政競爭力的在野黨,必須標本並重。

(一)治標:「中興以人才為本」,國民黨必須以破釜沈舟的心情,自黨主席以下一級主管全面換人,新人新思維才能突破國民黨目前的困局,否則由失敗的領導方式繼續在位,只會複製失敗。地方黨部主委應該以準縣市長提名人的思維產生,這樣產生的主委才會落實地方經營,不是只重視主席「關愛的眼神」。

年底立委選舉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代表的是政黨形象,國民黨有沒有洗心革面的決心,這份名單就是焦點。因此除了政黨忠誠度之外,「專業」和「弱勢」應該是篩選的兩項指標,專業人才可以增加黨的競爭力,重視弱勢代表則會強化國民黨關心社會正義的形象。

(二)治本:「有思想才有信仰,有信仰才有力量」,國民黨逐漸失去吸引力,主因就是失去理想、路線不清、方向不明。早期民進黨以打倒威權、爭取自由呼群保義,逼迫國民黨解除戒嚴。解嚴以後,享有自由已經是常態,不再具有開創選票的功能,民進黨不惜犧牲一些創黨黨員,轉而以「國家認同」作為訴求,所以「住民自決」、「一邊一國」、「公投」、「本土化」、「制憲」等一連串議題,都可以用「選票考量」得到充分的解釋。

民進黨的成功在於認清它不可能得到所有的選票,因此明確切割出可以開發的票源,以「台獨」鞏固基本盤,再用「本土化」爭取中間票,因而取得政權。反觀國民黨,既不敢大聲高喊「反台獨」,又墮入「本土化」陷阱而不自知,隨著民進黨設定的議題和邏輯起舞,不但喪失政黨主體性,也使支持者失去熱情認同的目標。

國民黨必須認清政黨區隔的現實,徹底放棄全民政黨的迷思,提出明確訴求吸引相同心靈。針對目前台灣的處境,國民黨未來的可以採取兩種論述,主論述是:揮別戰爭的陰影,在這個主題下開展「反台獨」、「反制憲」、「三通」的政策主張,訴求的對象是基本盤。次論述是:民主靠制衡,訴求的對象是理性的中間選民。

主論述強調國民黨以「善意」處理兩岸,兩岸和平、共存共榮才有希望,對照民進黨以敵意對待中共,不但使內部的族群對立、兩岸激化,而且會把人民帶上戰爭邊緣,與「兩岸和平」的目標漸行漸遠。因此只有支持國民黨才能遠離戰爭,兩岸和平才有曙光。

次論述則以「不讓獨裁復辟」為口號,利用民進黨早期鼓吹「民主靠制衡」的邏輯,強調在野黨力量強大的重要性。尤其不要被「藍綠」的顏色平等觀模糊焦點、消解在野整合,綠色和其它顏色是不平等的,因為綠色是執政的顏色,它擁有龐大行政資源,所以國民黨應該強化制衡的理念,擴大結盟對象、凝聚所有在野力量。基於制衡的論點,民主行動聯盟、民主學校、無黨籍勢力不用擔心和國民黨打交道會被「抹藍」,在野力量的結合也具有道德的正當性。

事實上只有在野勢力集結,國民黨的支持者才會重振士氣,只有這樣,國民黨才有可能重新回到通往執政的跑道,也只有這樣,執政黨才會實事求是,這才是全民之福。

台長: 幽若
人氣(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