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09 03:55:17| 人氣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 民進黨亡台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水分子骨碌報
◎ 作者/nick999

古有明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為了台灣不要死於安樂,我想提出本人的一些憂慮。

===

台灣的經濟從民國38年之後,不斷的進步,自西元2000之後,開始衰退。

===

台灣是個小島,沒有自然資源,沒有充足的人力資源!
理當秉持「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奮發精神,才能兢兢業業的創造「奇蹟」。

民國38年以來,國民政府自大陸敗退,同時帶來了充足的高知識人力資源,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等人。

國民黨以國父孫中山的建國理念為衷,自皇權時代,努力完成 (1)建立民國 (2)「軍政,訓政,憲政」的改革路線。大體而言,國民黨完成了他的歷史任務。

當改革速度過慢時,人民用血和淚寫下歷史的教訓。
我年紀尚輕,沒能參與美麗島事件。
但是,適逢野百合運動,也曾進駐中正紀念堂數天。

人民永遠應該監督政府,從前監督國民黨,現在,應該拿出同樣的勇氣監督民進黨。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菲律賓在西元1950年代,論民主與經濟,都優於台灣。
馬可仕執政之初,被認為民主的鬥士!
馬可仕12年的執政之後,菲律賓民主與經濟皆落後了。
為什麼?

什麼原因使得菲律賓在我們眼裡,似乎已無藥可救的成了落後國家?

(1)缺乏監督與制衡的政府
(2)缺乏要求監督與制衡的文化

倘若,人民之中,尚有人對監督與制衡民進黨有疑慮,甚至,用言語攻擊人,給人戴帽子。。。
請三思,不要成為台灣歷史的罪人。

===

我在這次選舉支持國民黨,不是因為我認同他的黨內意見溝通曖昧不明的文化,不是因為我認同他的投機取巧的不夠光明的文化,不是因為我認同他的黨營事業經營的文化,而是認同底下幾點:

(1)他有執政的經驗,比民進黨穩重,更能帶領台灣面對現況;
(2)他面對大陸的威脅,不走激進策略,以務實為重;
(3)他面對國際外交,以人民為念,不將個人私利放在前面;
(4)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他有堅強的財經人才:江丙坤,
蕭萬長,楊世緘,。。。(對比民進黨的宗才儀!)

===

這次的總統大選,不是在和平中理性的選擇,是台灣的恥辱!

從此之後,台灣很難避免落入「政治口水的國度」。

以後的選舉,可能像電影的第二集,或連續劇的最後高潮,可能會更加的辛辣!刺激!!

政治人物們可能以此為宗師,不斷的翻陳出新,直到數年之後人民的厭倦聲音起來了才會稍歇。

===

這次的選舉之後,民粹語言戰勝了理性論政。哪怕是0。2%的差距,也是如此!

國民黨的江丙坤,蕭萬長,楊世緘等人年邁已過七十。
台灣人民這次用選票否決了他們,他們不知還能為人民服務嗎?
恐怕他們心中不禁興起「廉頗老矣,還能飯否」之嘆!

「我雖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奈何奈何,不如歸去。」

七十多歲垂垂老矣,尚能享福,何必為不需要他們的人憂心?!
台灣自此,失去了一批,有經驗,有能力,有操守,衷心為國的人才!

面對未來的「宗才儀」,只能興嘆,怪自己沒福氣了。

===

台灣的未來政爭中,還會有「族群」的陰影存在。
我想提供我的看法。

我是所謂的「外省人」,因為我父親出生於大陸的山東省。
我從來不太在乎這個稱號,他沒有影響我的生活。
我的母親是客家人,我娶的太太是閩南人。

然而近幾次選舉,民進黨不斷的拿他做文章,以謀取私利,這個稱號似乎變的越來越有影響力,也開始威脅我和我的小孩的生活。

有人很「理直氣壯」的責備我「為什麼不會說<台語>」?
我回答說,我要學也先學客家話。
可是我語言學習能力很差,連工作需要的英文都沒學好!

如果你是閩南人,請幫我一個忙,當你聽到「同族」的人責怪別人時,請仗義執言。
台灣需要和諧的族群關係,起碼我需要。

===

此外,我想要矯正幾個錯誤的「外省人」觀念。

(1)外省人不是都參與了228事件

我父親於民國38-39年,隨著小學校長的帶領,來到澎湖。
當年大陸動盪不安,小學校長接到指示,要隨國軍遷移,國民政府將暫時遷出北方,希望學生們也跟著南行,學業不輟。
奶奶含淚揮別了唯一兒子,希望他能有更好更穩定的生活,渡過了動盪的時間再回來。
沒想到,一隔50年,父親再也沒能見到他的母親!(父親業已過世,每每懷念至此,不禁為父親的不幸唏噓)

當年父親年紀不到十五歲,228事件應該已過去兩年。
當時大陸的國軍叛變頻傳,軍閥割據,共軍叛亂,和日軍侵略,在山東地區,幾乎是數月換一個政府。
影響人民生活的恐怖事件比起228事件要大要多。
人民對於軍閥,日軍,共軍和國軍已無法無法要求太多。
除了228事件,恐怕國軍還要對很多事件負責。
同理,軍閥,日軍和共軍也如此。

(2)外省人沒有倖免於白色恐怖

當年帶領父親來到澎湖的小學校長,據父親所說因為拒絕蔣中正的命令,反對將學生全體歸入國軍麾下,因而遭槍斃。
繼任的校長,再度拒絕,也遭槍斃。
連續兩個校長的勇敢,使得學生們得到了自由。
但是,這次的白色恐怖也使學生們心理受創。

父親認為當時蔣中正敗退到台灣,變得極為膽小,且猜忌。
父親後來原諒了他,認為當時環境,也需要很果決的軍事領袖。

(3)外省人的母語不是「國語」

我從小沒有機會說山東話,也沒有聽父親抱怨學說國語的困難。
不過,父親的山東腔國語,的確不同,也使得其他小朋友聽了害怕--好像聽到外國話。

閩南人也許覺得很「惡卒」,從小不能大方說家鄉話,其實,所有來台灣的「外省人」何嘗不是如此。
每當思鄉情切時,那份孤獨,更令人心酸。

===

父親業已過世。
父親生前的委屈,我已無法為他平反,是我的不孝。
但是,跟父親有同樣遭遇的人,希望能在台灣過個安穩的晚年。

父親若在世,應該是74歲了。
74歲以下的「外省人」應該都不到15歲就來到台灣,有類似的遭遇。
74歲以上的「外省人」也不多了。
況且,不見的是需要為不幸的228事件負責的人。

===

民進黨該停止用人民的生命生活尊嚴,作為政爭的手段!

不論你來自何處,不論你生在哪裡,你有相同的權利,也有相同的責任。

投民進黨一票的選民,你有相同的責任--監督他。
讓台灣不致成為另一個菲律賓!

台長: 幽若
人氣(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