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10 03:16:10| 人氣1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敗書偶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次把兩個月的假併在一起放,一次得放二十天,然要犧牲的就是下次放假可能是一段時間之後了。聽起來很久,現在也過完了。當然知道時間要珍惜,不是說啥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但是常人一定是到時間要用完了才會體會時間的可貴,後悔之前打懶瞎混。不管幸與不幸,我再次確定我是常人,可花二十天假期來確認也忒不值得。今天是放假最後一天,回想在這段以長度來說相當奢侈的假,我還真是不知道做了什麼。

  不過想想,我放假還能做什麼。大學期末沒得聽課,各種研討會很有默契的跟我的假期錯開(從我當兵以來一直是這樣的,真怒呀)。還有呢?到哪玩?我行動薄弱,且我當兵的地方已經比台灣很多風景區都來得漂亮了。展覽、音樂會、電影,要花錢,且找不到有足夠動力可以攆我出門的。其他我真想不出來要幹麼(真是空虛呀),剩下來的,就是每次假期固定的書店大採購了!

  可是這二十天,我也只出去兩天逛書店去,至於其他十八天在幹麼?問我,我也不知道,實在空乏呀。上網、看電視、睡覺、抓歌、摸摸舊game,一本書翻個兩頁再分心吃個零食。說完全沒看書也不對,從頭到尾有讀完的還是有幾本從公立圖書館借出來的偵探小說,如卜洛克的雅賊系列就結束兩本。想想我也好久沒看過「閒書」了,這類的書之前通常在書店站著(或坐著,誠品風帶來的好處)看完。在我還年輕,注意力比較集中視力也比較好的時候,三四百頁的偵探小說不用一個下午可以看完,所以幾本卜洛克之類的書,儘管是一直分心的看,也只用了大概兩天時間。這還是不能解釋我其他幾天都在幹麼,除此之外幾乎哪本書都沒看超過五頁以上,包括剛抱回來的一堆。

  說到公立圖書館,是這次休假的一大重新發現。我上次去公立圖書館借閒書來看,應該是高中之前的事了。那時還沒到台北這個資訊滿溢的城市、也還不到現在這個資訊滿溢的時代,所能依靠的就是以參考書和文具為主的小書店,以及每個禮拜坐半小時公車到市中心的圖書館補貨。到台北,尤其是上大學、研究所之後,搜尋的不是更新穎,就是更古舊、更稀有的貨色,早已忘了身邊平易近人的公立圖書館了。這次不過是上街修理部隊故障的東西,順道經過晃晃,意外發現其實在目前完全沒有身分去任何學術圖書館借書的這個時候,門檻低的公立圖書館還是蠻有用的。雖說當然比不上什麼台大中研院之類的啦,可以我的興趣而言,還是有不少東西可以看。例如中研院近史所口述歷史和近代自傳有不少、黨史會的報刊也齊全,許多大部頭叢書都有,連良友畫報都在,可資消遣。又不是什麼一目十行的妖怪,真要看這些也夠消磨,更重要的是,這些書很少被借走,可說應有盡有。雖然這麼想,聽起來很有志向,可是第一批借出來的,仍是些偵探小說,不過也幸虧如此,一些看了一次就確定不會看第二次的書就可以從我的採購名單中消去了。誰說愛他就定非擁有它不可呢?(帶淚)

  說到採購,每次假期採購方向可分三大類,簡體、繁體、二手,每類依地緣、價格、收藏有幾個固定會去晃的地點。每次去晃總覺得有很多有興趣的書要買,這種強烈的購買慾望想必是某種心理上的補償(至於詳細究竟是心理的哪方面需要補償,等我去做心理分析後才有答案),因為老實說,之前買了很大部分根本沒看,純粹是想擁有他。雖然經過許多現實考量,如貴、沒地方放等,實際上買的遠不及想買的,但是往往這次買書時忽然想到會不會有上次引發我興趣但是因為某些現實因素沒買的,才是真能填補某個缺口的那塊磚,竟然因此擔心起忘記上次壓抑下來的衝動會使我因而遺漏些什麼。這想必距離變態亦不遠了。

  這使我曾有意在每次逛書店後,把任何勾起我購買慾的書都整理一下,做個筆記,以免因為腦袋記憶體不足被抹去。還好我很懶,至今未實現過,或許因此藉由本能的遺忘減低不少欲求與恐慌。

  本次兩天巡迴也沒都跑遍,二手書店尤其全沒去晃。繁體新書不少,但到收假前還存有印象的不多,其中一本是黃道琳等譯、唐山出版、E. Leach的《高地緬甸的政治結構》。近來人類學的書對岸譯的多,Mauss, Levi-Strauss, Evans-Pritchard, Malinowski, Geertz等大家陸續都有不少中譯本,但許多譯的極差,像上次買一本Sahlins,難以卒讀。相較之下台灣這邊譯的較好,如Geertz的《地方性知識》,台灣這邊譯的顯然比大陸的好很多(雖說還是不好讀,但那是Geertz本身的問題)。Leach的著作記得中譯過的有兩本,一本台灣,一本大陸(台灣那本是他寫的Levi-Strauss),這次把他的成名作譯出來,有那麼點可期待。可是我還是沒買。

  69元書店也去看了一下。影音方面有許多有趣的東西,像許多舊國片都出了VCD/DVD,相當便宜,什麼《戀戀風塵》啊、《光陰的故事》等新浪潮時期的,以及更早的《筧橋英烈傳》、《梅花》之類的,現在都買得到了。這次去逛,許多邵氏的片子,像張徹、楚原、李翰祥導的武俠、古裝、時裝片,都修復成DVD,可價格就比較不便宜了(說到這,前陣子英國團The Chemical Brothers的音樂錄影帶”Get Yourself High”就是取樣張徹的《少林與武當》,相當有意思,觀者必爆笑)。書的話,之前必買的是鍾叔河《走向世界》跟周作人《知堂書話》,尤其後者,便宜又大碗,有趣又好用。其他就沒什麼了。一本十元的時報版手塚治虫可考慮,雖然沒有東販文庫本的《三個阿道夫》(推薦,漫畫中難得以二戰時期德國、日本猶太人為主題的長篇),且名作《火鳥》難收齊,但像《七色鸚歌》(以名劇主為主題,一篇對應一個劇本,很有想像力)、《罪與罰》(別懷疑,就是漫畫版的杜斯妥也夫斯基)、《浮士德》都可以看一看,反正只是一個銅板的價格。

  意外的收穫在商務。重慶南路上的台灣商務很久沒去了,這次原先也祇是經過而已。人人文庫有部分持續在特價,價格低廉。自然科學類的也許較沒什麼參考價值,文史類的還是可以帶著挖寶的心態去看。像13元的有張之洞《書目答問》、22元的有王念孫《讀書雜誌》(好幾冊)、張元濟《校史札記》等,還有些明清筆記、讀書札記。其他有點意思的還有45元的《校注諸番記》、早期譯的戈果里《欽差大臣》、《呂留良文集》等。人人文庫之外,商務年譜系列也很便宜,常不到一百元,種類相當多,不過有些人人文庫也有收,而人人文庫一般而言還比年譜系列便宜一點。不過最讓我驚喜的,還是在商務的風漬書中,竟然讓我用50元買到原價350、去年才出版的Toni Morrison《寵兒》(Beloved)。這個譯本我之前書店翻過,頗佳,原本就遲疑要不要買。雖然書皮有點瑕疵,但我的觀念是書本來就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藏的,更何況才50元耶,一個國民便當的價錢,就算有眼不識Morrison,拿來隨便翻也值得。真希望改天可以碰到一套四冊的商務繁體版《波赫士全集》的風漬書(原價2200),那我可就要感謝老天爺了。

  說實在,重點還是在簡體書上。近來簡體書販售戰火不斷,競爭激烈,有幸處在戰火中心的公館商圈之中,可說是得利漁翁。雖說大部分書店進的書大同小異,但還是因為這點「小異」讓人各家要去逛逛。例如問津堂店面大(還分兩間咧),書多、山外老闆進書頗靈活,時可得機先、秋水堂有白金卡,又離唐山近,順路就去了、木石老闆念中文的,文史類多,最近對文獻學方面有興趣,這方面的書就比其他的齊,又有賣二手大陸書,有時可以有挖到絕版書的驚喜。其他的齊,又有賣二手大陸書,有時可以有挖到絕版書的驚喜。倒是這個禮拜去了很久沒去的明目,想起以前每個禮拜蹲在那邊挖書的日子,倒發起思古幽情來。書店越多,資訊越多,東西不一定作的好,不一定會更珍惜手頭上有的材料,只是恐慌不斷有東西進來,反而愈加虛浮粗疏了。

  有許多大部頭的書是可望不可即(如清末民初畫報,之前出版十大冊,最近又有一套好幾冊要出版,真是恐怖呀),有些是製作精美、但不一定會想買,有些則是想買,但卻不急於一時的。像很多全集真是誘人,周作人那套,看了幾次,最後來是沒買。近來文集史料紛出,製作越來越精美,許多地方型的文史資料,都由省級的出版社整理出來,像徽州、山西,乃至溫州,都有一系列的著作出版,連許多不那麼出名的地方文人也有文集、日記、年譜出現。這些書老實說也不太識貨、或嫌瑣細,也只有挑些看看。

  一直被大陸翻譯書嚇到(尤其是社會科學類),對良莠不齊的論著信心也不夠,所以最近幾次採買都是以文史資料為主。本週的主攻尤其是遼寧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紀萬有文庫。這系列之前有提過,這次某書局進的比較全。它的最大優點是價錢便宜,人民幣一本約在10元上下,而且體積小,攜帶方便,為當兵外出等公車(如果是有車開的人,大概比較不需要便宜的文庫本)出野外最佳良伴。缺點當然也有,如紙質較差(其實這系列算不差了,想想才花多少錢);排版較密,看起來不方便(如俞樾的《春在堂隨筆》就是因為排版不佳不好讀,沒買);詩集來說的話,橫式簡體密排讀起來沒那個味(但是我還是買了《杜工部集》、《李太白集》等基本款,因為太便宜啦,而且零碎時間看個一兩首也好。不讀詩,何以為文啊);沒有注釋(只有校注),有些真的很難念下去。

  這次主要會朝此系列大開殺戒,主要是它選書不錯,有許多平常不常看到的都選編出來。正好我最近對近人筆記有興趣(因為有趣好玩),這次就看到不少。如瞿鴻禨之子瞿兌之在《申報月刊》和《中和月刊》上的專欄隨筆《杶廬所聞錄》與《養合室隨筆》合刊、又如周越然在《晶報》上的書話專欄等,這些都是兼具休閒趣味與知識性的小書。有些是名著,但不一定那麼好找,既然價格那麼便宜,好像得買下來,如葉德輝《書林清話》、謝國禎《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孟森《心史叢刊》等。這些書似乎可有可無,可價格合算,就買了下去。於是原本只是順到經過,不知覺就帶了超過十本回去,可也僅花了五百元上下而已。

  以上便為本次敗書偶記,「敗」也者取今義,由「敗家」轉義而來。這名當然是起自孫殿起的《販書偶記》,以其形似,實際上可差的多,根本沒本錢可敗。尤其煩惱的是,明天就要回營了,買這一堆,又要放個一個月才能看到。而且就算休假能看到,也大概會像這二十天一樣,作些無謂的事。想想本次偵探小說除外,這幾個月有哪本書是從頭到尾看完的?(有,一本,《牡丹亭》,早想寫讀後感的,也沒)看來敗書又得增加一義,買書回來,放在家中,任其腐敗。說來也真是無奈呀!


台長: 阿狗
人氣(1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