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起,萬事無休。隨歲月的流逝,很多事,很多人漸漸被人淡忘,又會在不經意間被人念起,令人感慨萬分。在這個屬於秋的季節,只不知又有多少人,看著落葉,迎風聽雨,獨留下一聲聲輕歎。—
秋,一個美好而又富有詩意的季節,每當人念起時,總會讓人浮想翩翩,按自己的意願演化出別樣於自己眼中真實的秋。小的時候書上說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有收穫自然是美好的,可為什麼漸漸長大後,眼中的秋似大不一樣了,許是心變了,亦或是開始學會了不相信。秋依舊是那個秋,而那人,卻在時間中學會了圓滑,看到的世界也便不一樣了,許是眼界,許是心境,許是那聲言不清道不明的歎息。
猶記得前年的這個時候,剛學會用筆記下自己的點點滴滴,當時稱之為隨筆,可現在看來,確實有些稚嫩了。一個不以自己真實情感去寫作的文字和一個以自己現實經歷寫下的文章,孰好孰壞,沒幾個人會去分辨,也根本懶得分辨,因為有太多的人習慣了多愁,習慣了善感,習慣了文中的境界,然後用自己的筆化為為人熟知的文字,此類文學作品,又有誰有資格說其不好,畢竟都是用心寫下的,或許長此以往,大家就會習慣,抑或已然習慣這種略帶著幻想的唯美,和那漸漸演化成的病態的淒美文。許是基於此原因,我開始了寫作,企圖用自己幼稚的文筆去改變什麼,一寫就是一年多,然後漸漸懂了,曾放棄過,也努力過,最後發現原來要的結果早已不重要了:萬物不會為你一人改變,改變的只能是自己,這就夠了,不是嗎?
那年秋天,我寫下了《靜秋》,時隔兩年,有歡笑,有哭泣,更多的是感動。我已懂了,文章不是重點,文因心而美,心因人而暖。每個人都有成為作家的潛質,只要去寫,放膽去寫,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寫的,看懂的人不多,畢竟在這個作者氾濫的年代,哪怕是名作又如何?這些年在記憶中留下的唯有那一句句鼓勵和本心的堅持,這是一種善意,亦是一種動力。朝花夕拾,陪伴你度過孤寞的那些人,你還記得幾個,又還否留有感動?我曾說過:“每一個作者的前身都是讀者,而讀者的前身呢?”那時我沒有明確的答案,此時,我隱約知道些了,因為愛好,因為好奇,因為知識,所以我們成為了讀者,在書海中暢遊,此為初衷,一種對知識的渴望,不知現在有幾人還記得初時的自己?若春天是播種的季節,那麼秋天收穫的會是什麼?換句話說,當時種下的因,如今的果在歲月中已然腐爛,許是太久,太久沒有去收穫了,亦或是壓根沒記憶,已然忘卻了當年的最初。
在這初秋,我又有了些許感慨,歲月不曾饒人,只因你我還未老去。當聽到一個七、八歲孩童話說自己小時候怎麼樣怎麼樣的時候,你會是何反應?我當時唯有苦笑,原來“想當年”並不沒有歲數限制,你可說,我可說,他自也可說,原來這一切不過只是自我良好罷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