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05 11:14:09| 人氣1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知識經濟時代成功企業系列報導(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建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

當發展知識經濟成為全球各界的共同目標之際,台灣經濟成長率卻下降到一.○六
%、國內產業似乎紛紛外移,台灣經濟出現空前悲觀氣氛時。但在一片淒風慘雨中,
我們卻也發現不少企業,已經悄然調整因應,而且已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這些企業,有的是非常傳統的傳統產業企業,因為一個新的idea、創造出與眾
不同的特色,找到新的經營方向;有的是藉著大力引進新科技,有效降低成本,再創
企業競爭力;當然,典型的高科技公司更不在話下。他們雖然未必大型、耀眼的企
業,但卻已各領一片天,掌握了特殊而關鍵的知識、技術、或市場定位,也是未來知
識經濟最有希望的贏家之一。

  中國時報與行政院經建會合作,推出「知識經濟時代成功企業系列報導」,介紹
這些在知識經濟登陸戰中,己建立灘頭堡的企業,並配合經建會主委陳博志專訪。以
便讓讀者了解國內這波因應知識經濟時代,進行的企業發展與調整趨勢。

陳博志:所有產業都應運用更多的知識

 周慧如/專訪 國內失業率走高,許多人認為,這是推動知識經濟的結果。然而,
經建會主委陳博志指出,發展知識經濟已是一條不歸路,「不朝知識化努力的人,會
愈沒有錢,因為時代趨勢已是如此」,所有的產業都應該知識化,即使連黑珍珠的栽
植也都是知識經濟的表現,未來政府將朝向擴大「贏者圈」的方向努力,使國人普遍
享受知識經濟的好處。

 知識經濟是綠色矽島建設藍圖中重要的一環,但是國內能不能發展出知識經濟類型
的產業頗受外界質疑,陳博志認為,國內早就有知識經濟產業的存在,目前的關鍵在
於如何使更多人享受它的好處。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你對知識經濟的定義為何?台灣已有那些知識經濟產業?

 答:每個國家對知識經濟的定義不同,完全看它要發展的是那一種產業。創造知
識、利用知識,以獲取利益,都可稱為知識經濟。台灣的研發不如美、日,但我們的
製造能力,相對世界來說,是很強勢。我國知識經濟的重點擺在知識的運用,強調在
生產中加入更多的知識成分,讓我們的產業更具競爭力。所以我們沒有規劃那一種產
業叫知識經濟產業,而認為所有產業都應運用更多的知識。

 知識經濟不一定是高科技產業,舉例來說,黑珍珠蓮霧就是典型的知識經濟,如何
栽培出好吃的黑珍珠,我們掌握這個秘密,就是知識。掌握知識,而且登記為專利,
就可獲利。
 問:如何使傳統產業跨入知識經濟?

 答:傳統產業的知識化可以分成三種類型,第一類產業技術純熟,但由於國內生產
成本高,可能部份已經外移,部份留在國內,即使如此,這類型產業仍有知識化的空
間,投入研發的人力與財力,提高國際競爭力,例如養鰻、養蝦,或是與高科技結
合,投入新材料或新技術,例如自行車,雖是傳統產品,但我國業者使用碳纖維、鎂
合金為材料,使自行車更輕巧、新穎,仍然稱霸世界。很多電子產品都可以與傳統產
品相結合,例如,過去曾有電子錶與筆結合,卡片會唱歌,球鞋發出聲音等,都是值
得開發的方向。

 第二類型是傳統產品的高級化,提升品質或設計,例如三勝製帽,以少量多樣化的
原則,造成領導流行,至今仍是世界第一的製帽商,它的獲利率在三0至四0%,幾
乎與半導體產業全盛期相同,完全不輸高科技。

 第三類是做全球運籌,例如寶成工業,寶成雖是為別人做代工,但是從工廠調度、
原料輸送、設計、研發和銷售的知識都是寶成自己負責,製造雖不在台灣,但是核心
指揮的主腦卻在台灣。全球運籌計畫的構想就可以結合外移的傳統產業,使彼此成為
上中下游供應鏈,維持台灣傳統產業的力量。

 即使有些產業沒有國際競爭力,但是不要洩氣,國內還有發展的空間,例如地方特
產、地方旅遊,這些地方產業如果要發展得好,也是需要創新的知識。

 問:在知識經濟發展方案中,政府該如何讓高科技產業「好,還要更好」?

 答:政府不必介入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但必須要提供協助,例如,電子資訊業是我
國的主力產業,本身已經運用很多的知識,但在全球競爭中,知識化的努力就是要做
老大,一定要努力研發,因此我們在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中訂有租稅減免,另外,高科
技保留盈餘一0%要課稅的規定,我們也主張取消。行政院原則上已同意,但是考慮
到稅收的平衡,短期內做不到,但是長期一定可以做到。

 為了彌補國內科技人才的不足,我們準備大幅開放包括大陸在內的科技人才來台工
作,為了增加來台工作的誘因,我們正與廠商洽談,在廠區附近興建高水準的生活環
境,使隨同來台的家屬與子女都可在台就業和就學。此外,政府也鼓勵大學與廠商合
作,為廠商提供研發支援。
 問:繼傳統產業之後,新加坡和大陸都很積極招攬高科技業者,政府有何因應?

 答:當其他國家為了掌控我們的產業,以租稅或行政手法挖我們的廠商時,我們也
要適當對抗,在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中給予租稅減免。如果企業在台的經營或投資遭遇
困難,行政部門會有專人協助排除障礙。

 產業有聚集效果,以傳統產業為例,下游外移後,常把中上游也往外拉,我國的傳
統產業聚集力量已逐漸流失,過去完整關聯體系已被打破。未來主力產業會不會有缺
口?廠商如果要外移,政府無法完全禁止,但為避免整個資源體系瓦解,希望廠商不
要讓某一個重要關鍵技術走掉,整個產業界應該要思考這個問題,政府也會注意,避
免主力產業的缺口出現。

 問:失業率高漲,有人怪罪於廠商推動e化或知識經濟的結果,你的看法如何?

 答:發展知識經濟的直接效果有可能提高失業率,或使所得惡化,因為愈成功的人
愈賺錢,不朝知識化努力的人,愈沒有錢,然而,就算今天政府不發展知識經濟,一
樣會有人失業,有人所得衰退,因為時代趨勢已是如此。

 但是政府還是有許多方向可以努力,建立社會安全網雖然重要,但是過重的社會福
利負擔反而對企業造成壓力,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擴大「贏者圈」。例如,修改公司
法,取消股份有限公司一定要七位股東的規定;加強智財權保護;鼓勵金融控股公司
的成立、建立未上市上櫃股票的交易制度、行政院開發基金投入創投基金等,都是希
望在制度面和資金面鬆綁,以利業者創造更多的知識產業行業,才會有更多的工作,
即使是高科技公司也需要裝配員、清潔工,讓更多人分享利益。

 此外,在發展綠色矽島藍圖中,經建會已提出內需產業的規劃,例如國內旅遊、托
老托幼的福利產業等,不只是創造工作,也可提高我們的生活環境,改善生活、吸引
人才等都是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一環。
-------------------------------------------------------------------------

「經建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簡稱「法協中心」,前身為「亞太營運協調服務中
心」,於2000年改名。設立宗旨在推動財經法制之自由化與國際化,目前主要負責工
作包括協調推動「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全球運籌發展計畫」,鼓勵地方政府吸引
投資,電子商務相關法規之增修及財經法制之鬆綁。
事項查詢請洽:
台北市松江路85巷9號,TEL:02-25087900,FAX:02-25095434,
E-mail: cedi@sun.cepd.gov.tw
網址: http://www.cedi.cepd.gov.tw

台長: angelo
人氣(1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典範實務 |
此分類下一篇:知識經濟時代成功企業系列報導(二)
此分類上一篇:博克門實驗室導入知識管理實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