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8 18:39:40| 人氣1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尖峰對話--看你說,聽我說(II):同志平權婚姻之 理論 vs.實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談論這個主題之前,先轉介來自良心告知明日報留言版的一個資訊:

Cinemax頻道最近正在播出一部關於愛滋病的電影
《And The Band Played On》(中譯:世紀的哭泣)

本片改編美國知名作家與新聞記者Randy Shilts(1952-1994)
同名著作的真人真事故事,由Richard Gere和Matthew Modine等
數十位好萊塢明星共同演出,片尾曲是由艾爾頓強所主唱,
本片曾榮獲1993年美國艾美獎的最佳電視電影獎項。

在片中可以看到20年前當美國第一個愛滋病例剛剛出現在紐約的時候,
同志圈、政客與醫療界的種種現象...片尾當艾爾頓強唱的主題曲響起時,
畫面出現一個個感染愛滋或因為愛滋病而過世的各界名人...


附上台灣播映的日期與時間如下SHOWTIMES:
28 Feb 2004 3:30 PM
08 Mar 2004 10:30 PM
14 Mar 2004 4:45 PM
15 Mar 2004 3:30 AM
18 Mar 2004 11:15 AM
18 Mar 2004 11:55 PM
詳細內容可以上http://www.cinemaxasia.com/的網站去查詢...

*我看了228那天的播映,與其說是劇情片,不如說是紀錄片,
有很多感想,片子有點長,2個多小時,中間沒有廣告,
建議泡杯好咖啡好好欣賞。


**************************************************************

最近美國布希總統正準備簽署「禁止同性結婚」的法令,

此當然會引起爭議,剛好前些日子看了一些相關評論,

我選了兩篇討論這個主題的論文,

這兩篇的共同看法是:理論上,在法律對同志做多大的放寬,

都不能算是平權的勝利,同志所生活的環境氛圍,

是否能夠真正公平對待同志,那才是真正的平權。


我說:觀點完全同意,但在法律不能先求得名目的平等,

實質的平等似乎並不可得。同時我要特別推薦

《新新聞》周報879 期 南方朔所寫的
「同性婚姻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

[第1篇:美國“同志”百年維權,長路漫漫]
選自:杜菁琳,《華盛頓觀察》周刊(Washington Observer weekly),
第卅八期,2003年 10月15 日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有一處有名的地方叫“杜邦圓環”(Dupont Circle),
“杜邦圓環”附近不僅座落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布魯金斯學會等華府最著名的幾大思想庫,還有《華盛頓觀察》周刊。
這裡街道上各種特色的餐館酒吧林立,
到了晚上空氣裡四處飄盪著一種安靜的繁華與熱鬧。
但是“杜邦圓環”在華盛頓也是“同志”區的代名詞,
這裡書店裡擺有很多同性戀的書籍與雜志,
在路上或者咖啡館酒吧裡會看見很多衣著得體的同性伴侶
親親密密地在一起。

在美國晚上的黃金時間檔打開電視機,
你會發現至少有五、六個同性戀為主題的節目,
而且這些節目都大受歡迎。
美國全國廣播電視台(NBC)的《威爾與格雷絲》(Will and Grace)
借助包括一名男同性戀的四位青年男女的日常生活反映了美國人
現在在家庭、學校與工作場合對同性戀的看法,
是現在收視率第三高的情景喜劇,每周有至少1千6百80萬觀眾收看,
僅次於《六人行》(“Friends”)和
《每個人都喜歡雷蒙》(“Everybody Loves Raymond”)。
在9月的美國電視艾米獎頒獎晚會上其一舉囊括了最佳劇本,
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與最佳系列喜劇四項大獎。

而Bravo有線頻道的《同性戀之眼看異性戀男生》
("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講的是一組室內裝潢,
時裝設計,美容服務,社交娛樂文化以及食物與葡萄酒的同性戀專家
如何從美學角度拯救那些在時尚、生活方面一塌糊塗的所謂“正常”,
即異性戀男士,幫助這些人重新裝修房間,塑造個人形象,
教他們做飯、選餐館,使他們在短時間內改頭換面來取悅自己的
女朋友或家人。這一節目播出後立即大受男士們的歡迎。
而其改造男性取悅女性的服務定位,與改造後虛心聽取女性客戶
反饋評價的作法同時也讓所有的女性觀眾感到很舒服。

“其實大部分正常男士在心底非常想知道怎樣合理搭配服裝墨鏡,
怎樣跳舞調酒,怎樣布置家居製造浪漫情調,用什麼樣的剔須膏,
做什麼樣的發型比較酷。但都羞於去詢問去研究,怕被人認為女裡女氣。
大眾文化也都一廂情願地全部向女性一邊倒,
女性時尚的各種紹舖天蓋地,卻鮮見有為男性留出的一點點空間,
”王新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雖然他非“同志”,
但是卻是《同性戀之眼看異性戀男生》的忠實觀眾。

“這個節目對新來美國的華人男性尤其具有吸引力,
因為我們想學習美國社會男人時尚方面的東西,
但是哪裡去找這些方面的知識呢?
《同性戀之眼看異性戀男生》正是及時地填補了這一空白,”王新說。

《同性戀之眼看異性戀男生》節目在7月播放的頭兩期獲得了
大約160萬的觀眾,創下了Bravo有線頻道有史以來最高的歷史紀錄。
在頭兩輪大獲成功之後,Bravo的合作母電台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決定通過電視網進行轉播。在電視史上通常都是Bravo這種小有線電台
購買大電視台比較成功的節目的重播權,而這種先由有線台制作播放,
再由大電台購買全國放映的例子極其罕見, 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經由NBC編輯成半小時的節目獲得了670萬電視觀眾,
是NBC星期四9:30檔期自六月中旬以來收視率第二高的節目。
十年前由於害怕此類“傷風敗俗”的節目給自己的產品帶來負面影響
而對同性戀節目大肆抵制的廣告商們現在卻爭先恐後地要借助這些節目
的人氣來宣傳自己。而電視台從制片人到最高級領導也都在抓緊時間
推出其它同性戀主題的節目。



同性戀維權行動,任重而道遠...

每年六月全美一些大中城市的同性戀們都要舉行“我是同性戀,我驕傲”
的遊行(Gay Pride Parade),樹立同性戀注重儀表,聰明能幹,
職業正當的“中產階級”形象。如果您以為幾個加入同性戀題材的電視
節目的成功和同性戀遊遊行就意味著同性戀在美國社會終於翻了身,
那就大錯特錯了。

美國最高法院一直到2003年6月份才推翻德克薩斯“反雞奸法”,
因為美國是實行案例法系,這一決定最終使得同性戀性行為在美國
不再被等同於“犯罪”行為。但是同性戀者是否終於可以在法律上
光明正大地與其他人平起平坐,同性戀者是否能抹去美國人幾十年
以來對同性戀的“精神病”、“變態”和“愛滋病傳播者”
的錯誤印象,這還是一個問題。

經過同性戀維權運動分子漫長而痛苦的鬥爭,
美國同性戀者的待遇在近年來有了顯著的改善。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同性戀者作為自己別無二致的同事、
鄰居與朋友,甚至將同性戀維權運動類比為反種族岐視的民權運動。

但是在美國社會,同性戀者真正取得同異性戀者同樣的社會福利,
包括結婚的權利,繼承配偶財產的權力等,因為牽扯到美國民主黨
與共和黨之間的權利爭鬥而變得舉步維艱,在近期還沒有成功的希望。

傾向於中產階級及富人的共和黨以保守著稱,
現任總統小布希就是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徒。
他在最近“鄭重承諾要維護婚姻的聖潔性”,
並要求一群政治幕僚計劃修改憲法以徹底杜絕同性之間的正式婚姻。
民主黨人在同性戀問題上則相對開放,
1993年軍隊針對同性戀者相對寬鬆的“不要問,不要說”
(Don’t ask, don’t tell)政策就是民主黨人克林頓執政時的政策。
根據這一政策,雖然美國軍隊不接受同性戀者的傳統仍然未變,
但是這一新政策鼓勵軍中同性戀不主動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而軍隊也不會主動詢問自己的士兵和軍官的性取向,
因為一位軍人如果自己主動公布或者被暴露是同性戀,
軍隊將不得不令其“不體面的提前退伍”。


美好表面下的諸多不平等,美國同性戀面前並非坦途

對現在正在走到媒體前言的同性戀題材會不會改變人們對
同性戀的偏見和歧視,紐約市立大學的歷史學教授
馬丁.杜波門(Martin Duberman)說他不抱樂觀態度。
他在記述1969年同性戀維權運動的起始過程的《石頭牆》一書中指出,
最近同性戀話題電視節目的熱播只會將人們對同性戀的印象更加
定型化與理想化,在這些節目中你並沒有看到多樣化的形象,
你看到的一些只是一些中產階級,有著不錯的收入的同性戀。
但很多同性戀人都很窮,都是勞動階層。

另外眾多民意調查機構的問卷調查都顯示盡管近幾年美國反對同性
結婚的人數在大大下降,但總體而言美國社會仍然是對此反對多於讚同。

沒有法律的保護,同性伴侶在福利待遇,
遺產繼承與子女監護等方面都處於不利的地位。
美國現在絕大多數州都允許單身的同性戀者領養子女,
但只有11個州允許同性伴侶領養子女,
盡管調查顯示被同性戀帶大的孩子與普通家庭長大的孩子在
性取向方面沒有什麼顯著區別。在職場,名列世界500強的企業中
只有197個企業給予同性伴侶員工家屬可以享受的各種福利待遇。
對於大筆愛滋病醫藥帳單的擔憂也使得許多公司放棄了爭取同性戀員工
資源的努力。更有很多教堂拒絕接受同性戀者做教友或替他們祝福,
因為這的確有違教義,
但與此矛盾的是同性戀者同樣應該享有宗教信仰的權利。

如何評價同性戀行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同性戀究竟該享有什麼樣的權利?”
這一問題牽扯到一系列宗教、社會和政治因素,
還會在長時間內一直在世界范圍內討論下去。
同性戀者的鬥爭,至少在美利堅合眾國,還會繼續下去。

**************************************************************

[第2篇:新新聞879 期/南方朔,同性婚姻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問題,不能沈溺於樂觀的表象,而忽略嚴峻的背後。

樂觀表象:
2003前半年,加拿大與美國最高法院相繼裁定以法律禁止同性結婚不合法,
同年11月,麻省最高法院同樣裁定,並要求立法部門以6個月為限,
替同性婚姻合法化做好準備。

其實,早在2000年時佛蒙特州早就合法同性婚姻,
對事實上僅有6500對去登記,約佔同性人口1/10,
問題在哪裡?什麼原因讓他們不想去換一張結婚證書?


南方說:現今同性戀問題已發展到一種「壓迫性容忍」,
人們承認表面上不應對同性戀歧視,
但卻堅拒給予法律上的身份權,

我認為:給了身份權,卻在整體社會架構沒有對應的進度,
例如:對於同志領養小孩,仍存著
「正常孩童只能產生在一夫一妻的「正常」環境」,
這種「同性--異性」;「不正常--正常」的頑強論述,

預告同志平權路,路還真的很長!





台長: 碧海藍天
人氣(1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