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17 12:54:24| 人氣3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臥虎藏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李安所執導第一部武俠片,電影的背景是在清朝中國,故事分為兩個軸線:李慕白、俞秀連和玉嬌龍、羅小虎。前一組軸線是代表理性、道德、規範就是所謂的「正道」,後一組軸線所象徵的是不符合規範、感性、違反道德也就是所謂的「離經叛道」,然而整個故事透過「劍」來貫穿,劍象徵一種對「權力」的慾望,類似電影「魔戒」裡面的魔戒,象徵所有人內心慾望的根源。李慕白意圖修練成道想嘗試擺脫放下,但將「劍」送走並不能代表真正的卸下渴望,這也更顯示出「劍」只是一種權力慾望存在的形式,慾望不只是在「劍」上,而是充斥在每個人的內心中流竄。

  面對「臥虎藏龍」在國際上的廣受歡迎,立刻引發兩極化的聲浪,一方面認為李安透過電影發揚了中國文化為台灣電影爭光、另一方面則認為這稱不上真正的武打電影,沒有掌握到中國傳統武俠電影的精髓,只是西方資本主義運作下的商品而已,如邱誌勇、許夢芸在《奇觀的中國 中國的奇觀》一文中提到:「在好萊塢的商業運作邏輯下,武打技術卻披上了神秘色彩,成為行銷的標語,成為西方人眼中中國的一種奇觀。」從整體的資本結構分析,西方將中國/東方物戀化、商品化。這是西方依其自身的觀點建構東方的圖像,而東方為了在全球的資本體系終站有一席之地,沿用了西方的視域觀點建構了想像的東方,兩者之間是因襲於共犯的結構關係上。甚至作者認為這是將中國傳統武術商品化和背叛中國的神話傳統。

  事實上,電影需要龐大的資金是侷限電影創作者發展的很大束縛,而李安電影的定位與屬性一直備受爭議也是源自於此,由於李安主要是從美國電影生產環境中崛起,不同於國內本土導演,在資金與配合人員方面就具有高度的跨國性,而李安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產物,因此,以刻板制式化對資本主義商業運作邏輯的批判來指控李安或許過於嚴苛與不厚道。

  從李安的自述中可以看出他在製作電影中所經歷的掙扎與思考脈絡,事實上,他用了許多篇幅去陳述中國武俠中的文化意義與技術分析細節,這些足以證實他自己是用心去鑽研理解中國功夫中的精髓,並且產生了一套自己認為比較適當的詮釋,李安也對過去傳統的武打電影提出批判,認為這些比較類似表演藝術,是中國地方戲曲的延續。李安認為這些電影並沒有掌握中國武術中的奧秘,那就是「動靜起落、進退虛實」。李安指出:「中國人從養生、處世、治國、書法、文章、劍法、拳式,不論文道、武道一理相通,使勁時講求的是協調放鬆(剛柔相繼)、藏鋒(暗藏玄機)、互為表裡(相互印證)。」因此,從李安的角度來看,他努力的找尋一種所謂的中國武俠精神,雖然有拍攝上限制、票房方面的考量,但他仍然堅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量創作出比較具有自主意念的電影作品。

  當我們太習慣用後殖民論述的方式來思考第三國家的角色時,往往陷入一種悲觀的論述之中,在西方霸權資本主義商業邏輯的運作下,地方文化的自主性受到壓抑,即便是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作品,其主要目的仍是為了服膺於中心國家的觀看慾望所營造的異國情境,所有一切的價值來自於商業利益。事實上,這種論述也弔詭的成為資本主義幫兇之一,因為否定一切地方自主性的表現與價值意義,單純用票房、利益、資本結構來解釋整個電影生產的活動,也忽略了地方對中心的關係不單單只是經濟利益的優劣、更重要的是文化內涵與多元性的差異所造成的文化滲透與融合,而這些文化融合的目的往往不只是純利益動機,而是來自於許多對於傳統價值重新定義的渴望、對自我生存意義的追求、對固有文化創新的累積實踐,這些種種努力豈可用「經濟利益」一詞來全盤推翻與輕蔑?

  當我們從電影評論的角度出發時,是否已經預設了一種超越電影創作者的視野,以一種旁觀者、分析家的姿態出現,自以為能夠看到導演所看不到、意識不到的權力結構關係,以為能夠站在一個高於文本、觀眾、導演的角度提出所謂更「深入」、「內在」的解釋時,是否更應該自我反省,所謂「深入、內在」是否只是把一些西方社會理論拿來借用在自己的分析上,只是載上所謂「理論」的眼鏡,將複雜的現象縮化成為固定僵化、對立的理論分析架構中?

  李安面對這些論述的指控他提到:「有人覺得這是拍給外國人看的,我聽了,當然有著「為誰辛苦為誰忙」的傷心與無奈,難道作品的優劣必須以地域作為依歸嗎?」當評論者一味指控他者對自己的行為與創作無意識的結構面相時,是否也忽略了批判者自身也許也背負了某些自己所沒有意識到影響行為的結構因素呢?這是對批判者的再批判,這個異言堂的時代中,或許批判本身也是一種應該被譴責的流行。

  李安自己分析為什麼中國社會裡會產生武俠片、武俠小說這種類型,而且大家都愛看,又歷久不衰?他認為是因為中國社會本身就是一種病態,它是社會壓力擠壓效果的外顯?因為中國人的壓抑在武俠世界裡找到了出口?其中「臥」、「藏」的,怕的就是道教口中的「龍虎」(情慾)。他希望透過中國文化的特殊性作為超越西方電影的利器,他引用中國女排袁偉民教練的話:「跟西方比,我們體能各方面都比較差。但運用這兩個簡單的原則就有希望贏,他們的強項我加強訓練趕上去跟他扯平,我的強項我一定要贏他,這樣我就有勝算了。」或許所謂的「異國情調」不是為了討好西方消費者的口味,而是一種征服與馴化的可能。

台長: YY
人氣(3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