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15 12:16:45 | 人氣3,622|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一與之一:記多倫多安大略美術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還記得以前班上五到十名的同學嗎?

除非是你自己,否則多數人會記得的不是第一就是倒數第一名。

一旦過了學生時期衝排名的時期,約定成俗的政治智慧教導我們把五到十名,稱為該領域的「最好之一」(one of the best),藉以表達雖無第一名的定位與性格,仍具有不落俗套的規格,你只是說不出他有甚麼性格。

這就是多倫多給人的感覺。位於安大略湖的北邊,往南再開車八小時,便抵達全球第一大都市紐約。與紐約相較,多倫多立刻成了個位第一旁邊的之一。

儘管多倫多已是包含周遭五個衛星城市的大都會(metropolitan),也有著櫛比鱗次的摩天大樓,不過身處其中,很快便會感受到多倫多的官能刺激比紐約少了許多,可能是因為人口偏少,可能是空氣新鮮和清潔的市容,或者流浪漢溫和有禮,一切顯得安靜平和,既不張揚自己,也不求受人歡迎。上圖是多倫多市中心的Dundas Square,約等同於紐約的時代廣場,有超大廣告看板,卻無時代廣場的摩肩接踵。

在這裡,我心裡偶有點錯亂、有點小衝撞,大家快步走路而有節奏,但是停下來之後的步調又是慢的,又可以溫和有耐心地等待各種服務,譬如結帳,譬如點餐,譬如找貨。

那天同事與我趁著半天餘暇,從多倫多市區西邊走回東邊,穿過一片嘈雜髒亂的唐人街群,還沒來得及回神,抬頭一望紅綠燈的那岸,就看到簡稱AGO--Art Gallery of Ontario的安大略美術館。



AGO的側標很正規,但一走到正面,長及一個區塊的大型看板,正式館方向參觀者提醒的幾個看展建議:Love it, Shove it, Praise it, Please it, Doubt it, Shame it, Blame it, Kiss it, Buy it, Believe it,十分搶眼。時間正逢每周三傍晚六點到八點半免費入館時段,美術館門口排了長長人龍等進場--這也是幾天以來唯一見過當地人排隊的場面。

AGO佔地約四萬五千平方公尺,館藏超過七萬九千件作品,是北美洲館藏最豐富、佔地也最廣的美術館「之一」(維基百科說AGO是北美第十大)。周三這天的館藏展就先略窺十九、二十世紀的部分館藏,Monet, Picasso, Degas, Renoir, Rodin的作品不缺;主題展是近代抽象畫家Anselm Keiffer作品展、反戰的主題雕塑、二0零代的美國畫家和非洲畫家,多元和豐富性不輸那些耳熟能詳的知名美術館。不知為何,AGO收藏極多英國雕塑家Henry Moore的作品,門口就一個。

館藏之外,AGO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同為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設計師Frank Gehry設計的建築本身。

Frank Gehry因西班牙古根漢名震全球,卻鮮少有人提及AGO也是他的作品,更別提Gehry在十八歲移民美國之前,其實是是不折不扣的多倫多人。所以當2004年AGO重建時,找了Gehry為家鄉重新設計打造AGO。

AGO與古根漢有著同樣的螺旋形結構,但AGO的材質是木頭,有別於西班牙古根漢的不銹鋼材質,展現出來的氣質也是前者內斂、後者調皮。上圖為中庭展演廳的挑高空間,螺旋型形結構和樓梯立刻吸引目光;



上圖二樓外圍的弧形陽台區Balcony,全由木頭交錯搭造,位於陽台中間的木樹裝置藝術,看起來是直接挖鑿原木製成,優雅而壯觀。



AGO的另外一面,仍保留了美術館前身,是早從十九世紀留下來的遺跡,新舊建築的合體,並不顯得突兀,配上面向綠意盎然的公園Grange Park,反而中和了美術館現代建築的距離感。



公園裡,一位父親帶著小女兒在草地上散步、玩耍。同事去年才剛當爸爸,女兒一歲多,正是黏人的時候,最近頻頻出差,剝奪他與女兒相處的時間,心裡頗為埋怨。現在眼見與一位與他差不多的新手父親,下班有空而且天色還亮(多倫多夏季晝長夜短,晚上八點半才天黑),帶著女兒在這麼大片綠地上輕鬆玩耍,他簡直羨慕到要死掉,一直逗人家女兒玩,感嘆在台灣「就算有空間,也沒有七點下班後還明亮的天色,還有這麼放鬆的心情」。

雖說幾乎多數美術館都配合了外圍的綠地,但AGO結合了二十世紀當代建築、十九世紀老房子和公園三者,充分將建築的藝術、歷史的記憶和人的生活結合在一起;在體會建築本身帶來的視覺刺激的同時,我們同時感受到不言而喻的空間的人性化,以及與活動者之間的親近感,那是種共時的感動。

同事跟我都很佩服多倫多政府夠有氣魄,在如此黃金的地段,斥資將近三億美金蓋一個美術館,按照多倫多不到三百萬的當地人口和非觀光勝地的性質,蓋之前恐怕就知道AGO根本是盤穩賠不賺的生意,蓋之後還開放周三傍晚時段免費;我們只覺得這種事情絕不可能發生在台北。

首先台北如果有個Gehry的作品,鐵定大肆宣傳,直接包裝成為觀光景點,根本不可能如多倫多政府不打設計師牌、不沾古根漢的光;其次台北甚麼都講成本控制、講坪效、講回收率,市政府寧可找企業花大錢、每年放一次好幾千萬台幣的煙火以創造更多的實質收益,拼一個全球第一,也不願意放棄幾個小時的收入,招待市民們免費看展或聽免費音樂會。究竟要集合所有資源、放棄建全拼一個第一,還是求全地做之一就好?我們該先拼個性格表態吸引別人目光,還是按部就班先把規格設想周到?無論對個人還是對政府,真是個兩難的掙扎。

晚上八點半,我們走出AGO後不久,就在旁邊的麥當勞看到這樣的金拱門:



在加拿大的麥當勞,每一個金拱門中間都有楓葉。我們都笑了。

原來穩健求規格的之一,也可以很有性格。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3,622)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travel/trip |
此分類下一篇:多倫多的鬱金香
此分類上一篇:小峽谷,Sedona

Ming-Fen
幾年前我們婚後第一趟旅行,便是加拿大東岸的行程,

從尼加拉瓜大瀑布到魁北克,那一趟是追逐楓葉之旅



因為魁北克太迷人,我們對多倫多並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

但,倒是喜歡這間美術館。這間美術館讓人想起發揮區域功能的在地美術館,小巧卻內容豐富,值得推薦。
2010-05-19 09:37:32
orangebach
我覺得他不小耶...一層樓已經讓我們腿很酸。

可能體力不如你哈哈哈....
2010-05-19 14:11:55
Ming-Fen
哈哈,因為之前在紐約都是看到大博物館啊。
2010-05-20 11:02:2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