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12 21:58:37| 人氣1,0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厚黑學教你換腦袋求生存(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別養吃人的狼
有兩類人很可怕,近不得:一類是為了日後的野心,深深藏起自己的狐狸尾巴,極盡奉承之能事,以討主子歡心,一旦爬到有利的地
位,便開始興風作浪,害國害民,為禍一方,甚至取主人而代之。另一類人像狙,養不熟,為了投靠新主子,可以毫不手軟地提著舊主子的腦袋去向新主子討賞。沒有一身厚黑學的功夫,這兩種人的臉子之厚、心子之黑,是不易看穿的,常常會著了他們的道。
管仲,字夷吾,穎上縣(今屬安徽)人。他少年時極其貧窮,後來當了齊桓公的宰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是他的主要謀臣,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管仲具有敏銳的透視力,看人很準。由於他的輔佐,使桓公在春秋時代首先稱霸。齊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病重將死。桓公向他問道:「你死之後,群臣裡誰可為相?」
管仲反問:「知臣莫若君,大王自己認為如何?」
桓公回答:「易牙最愛寡人。見寡人病了,郎中說要吃小孩子的肉才能治好,他二話不說,把自己的兒子殺了,熬湯給寡人喝,果然就把寡人的病治好了。易牙可以為相!」
管仲搖搖頭:「疼愛兒子是人之常情。易牙為了治好大王的病,竟然將兒子殺了,給大王吃。一個對兒子都能下毒手的人,哪談得上愛國君。他不行!」
桓公再問:「開方為了寡人,棄他的祖國衛國來投,對齊國真是忠心耿耿。他可以為相!」
管仲又搖搖頭:「開方原是衛國的公子,他背棄父母之邦,到齊國來,圖的是個人的發展。這樣的人一心只為自己,他怎麼能當相國?
連接近都不要接近!」
桓公又答:「豎刁為了寡人,把自己都閹割了。這樣忠心不二的人總可以當相國了吧?」
管仲仍然搖搖頭:「世上的人誰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豎刁為了接近大王,進皇宮,竟然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將自己閹割了,日後一旦有了需要,又怎能保證他不對大王動刀呢?這樣的人更不可為相!」
後來,管仲死了,齊桓公沒有聽從他臨終前的勸誡,把朝政大權委託給了易牙、開方、豎刁等人。結果他們潛藏的野心一下子爆發出來,各自拉幫結派,把朝政搞得一團糟,並唆使桓公的幾個公子之間互相爭權奪利。結果,桓公死後,幾個公子互相攻擊,根本不理父王的喪事。死屍在床上停了六十七天無人收殮,滋生的蛆蟲一直爬到宮門之外。
齊桓公沒有察人的本事,也不善於聽從賢良大臣的意見,結果死不得安生。
晚清重臣李鴻章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短處,但他有一條很大的長處,那就是善於識人察心。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他很早就跟隨曾國藩,把曾國藩視為恩師,跟隨曾國藩的湘軍進剿太天軍。後來,在曾國藩極力推動下,他出面組建由安徽籍人才構成的淮軍,作為湘軍的輔助,配合曾國藩打大平
軍。
淮軍圍了蘇州城幾個月,屢攻不下。李鴻章想到了從大平軍內部收買叛徒這樣一條策略。
起初據守蘇州的大平天國將領是忠王李秀成。李秀成被洪秀全調回天京之後,蘇州交給了慕王譚紹光及郜永寬、汪安鈞、伍貴丈、周文佳等八個王。大軍由譚紹光指揮。
為了抵禦清軍的圍攻,譚紹光召集部將開會,討論敵我兩軍的攻守之勢。
郜永寬率先發言:「打下去必死,不如早找退路!」
譚紹光質問:「難道你想叛變投敵?」
伍貴丈、周文佳等人一齊說:「實話告訴你,七天前,我們八個人就已決意投誠,並且在陽澄湖上見到了李鴻章大帥。他除了答應不殺我們之外,還許諾給我們官做。慕王,你就與我們一起投降吧!」
譚紹光喝罵道:「我生是天國的人,死是天國的鬼,豈能與你們這班鼠輩為伍,玷污了我的一世清白!」
於是,郜永寬、伍貴丈等八個人一齊動手,把譚紹光殺了,將他的人頭懸在蘇州城樓上,以歡迎李鴻章的淮軍進城。
待李鴻章領兵進入蘇州城,卻下令將郜永寬等八個叛王抓了起來,斥道:「你們八人真是豬狗不如!你們今天可以殺死你們的主帥譚紹光,投降我李鴻章,難保有一天你們不殺了我,去投別人。你們是小人、叛徒!比起你們,譚紹光強多了!」隨又命令將譚紹光的人頭從城樓上取下,縫合到他的屍體上,為他厚葬;再將殺害他的八個叛徒斬首,在他的靈前祭奠。
遇事推諉,逢濤作浪
封建官場上,有一條追權逐利之士奉為祕訣的公例--明哲保身。說白了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厚黑學》中叫「鋸箭法」。封建官場流行極廣的「踢皮球」神技,名是防止混亂,實則是為了保護自己罷了。當一個個能臣幹將因為愛做事而出事,最後被拉下馬,清出場,甚至惹上牢獄之災時,那些還沒出什麼問題的人,或不愛多做事,也就肯定不會出事的人怎能不審然醒悟,慶幸自己的高明?在一個個埋頭苦幹的同事、同行或對手因出事被打入冷宮,或失去本該有的升遷機會時,剩下的聰明人能不官運亨通,飛黃騰達嗎?想要出人頭地,長盛不衰,就不能不牢記這條公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妙用
在封建社會,「踢皮球」絕技曾經大行其道。這種法子不知為多少人保住了烏紗帽。厚黑大師李宗吾為這種方法取了一個絕妙的名字,叫「鋸箭法」。這名字來自一個故事:有人中了箭,請外科醫生治療。醫生將箭桿鋸了,即索謝禮。問他為什麼不把箭頭取出?他說:那是內科的事,你去尋內科好了。
在很長的時期內,封建衙門辦事,基本上都是用這種方法。譬如批呈詞:「據呈某某等情,實屬不合已極,仰候令飭該縣知事查明嚴辦。」「不合已極」四個字是鋸箭桿,「該知事」是內科。抑或批曰:
「仰候轉呈上峰核辦。」那「上峰」就是內科。又如有人求我辦一件事。我說:「這事我很贊成,但是,還要同某人商量。」「很贊成」三字是鋸箭桿,「某人」是內科。又或說:「我先把某部分辦了,其餘的以後辦。」「先辦」是鋸箭桿,「以後」是內科。
此外,有只鋸箭桿,並不命其尋找內科的,也有連箭桿都不鋸,命其徑尋內科的。種種不同,細參自悟。
現在這種辦法雖不如以前暢行了,但在許多事關是非或重大問題上,許多人仍是心照不宣地運用之以明哲保身。在一些特殊環境下,這種辦法確可起到保護自己,伺機打擊對手的妙用。
被譽為「清代第一才子」的紀曉嵐學養精深,曾任《四庫全書》總主編。他在福建擔任學政的兩年間,納了一個名叫黃東籬的小侍妾。這小侍妾的父親自然便是他的岳丈大人。這岳丈大人名叫黃任,原是廣東四會縣的知縣。可他在縣令任上不好好當官,更不好好審案,成天只關心他那些收藏的石硯。為此,人們都不喊他的人名官名,只以「黃硯公」相稱;在他背後,有些人更譏罵他為「硯癡」。
一次,「硯癡」正在大廳上審案,突然大喊起來:「哎呀!我的龍尾硯在那裡哭叫了:『賜我以水,潤我以龍;乾枯苦澀,龍何以生!』對不起,我要去給龍尾硯灑水了。」
就這樣,他竟丟下一干犯人、證人,一個人起身走了。
試問:有誰見過這樣子的知縣大人?
後來,黃任就因此癖被言官參劾,說他:「愛硯成癡,耽硯誤政。」結果,他慘被革職,回到福建老家。
黃任有一個寵愛的年輕侍妾,名叫朱玉。他罷官回家,朱玉自然也隨他回到福建永福。
黃硯公回到家鄉,更是誰也管不了,比當知縣時更迷糊,其「硯癡」的名聲也更響了,甚至可與宋代的書法聖手米芾相媲美。米芾善於狂草,醉酒時更寫得來神。所以,當時人說:「要叫米芾給你寫字,你先得讓他醉得暈暈乎乎,那時候寫出來的『醉書』最具風趣!」
可是,這時離宋代已好幾百年,在福建沿海一帶,知道大書法家米芾的人不是很多。但一說起「硯癡」,則是人人皆知。
紀曉嵐在福建所納的小妾,就是「硯癡」黃任與愛妾朱玉所生的女兒。
他一到福建省會榕城(今福州),就被黃任接到遠郊的家裡做客。
此時黃任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罷官而歸,近三十年了,哪能不老?他以一個山間老翁的身分,倚門拱手歡迎紀曉嵐:「硯癡老朽,喜迎學政,還望能有親切之敘談。」
紀曉嵐本人也是一個至愛石硯的文人雅士。他說:「愛硯何癡?試問文人雅士,誰能離開得了文房四寶?文房四寶又豈能缺了硯臺?本官倒與硯公同病相憐,也是愛硯成癖。只是,硯公老家不是在永福
嗎?」
黃任回道:「永福也算是榕城近郊,老朽嫌它難走,乾脆搬到這裡定居了。這種茅棚說蓋就有,要安個家,太容易了。」
紀曉嵐於是隨著黃任進了他的藏硯室。裡邊大大小小硯臺有一百多方,各種形狀都有。紀曉嵐一邊參觀,一邊問道:「硯公,傳說你曾在審案之時,突然想起要去給硯臺灑水,把個案子擺在一邊。我想,不至於如此吧?」
黃任回答:「紀曉嵐畢竟非同凡響,叫你看出了一些苗頭。你且說說,當年陶淵明是怎樣丟掉了彭澤縣令?」
紀曉嵐笑道:「果然其中有因。我早已揣測,黃硯公豈是等閒之人!官居知縣,有些案審不明白,更多的是不能審問明白,免得牽扯出案件背後的大人物。於是假借癡迷石硯為名,乾脆避而不審,卻被人傳得面目全非。硯公在『硯癡』的掩護下,倒是過得很是自在逍遙吧!」
黃任也含笑相應:「老朽退居林下三十年,你第一個猜透了我甘心棄官家居的真相。紀大人的確聰明無比!」
就是在這次晤談之後,黃任將愛女黃東籬許與紀曉嵐為妾。自然,「黃東籬」這名字就是黃任借擬晉朝陶淵明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給女兒所取。
這裡還有一段黃任以「硯癡」作掩護,幫助紀曉嵐破案的真實故事。事由是總督端蓋山娶了一個可做自己孫女的何水蓮為妾。何水蓮的兩個哥哥何洪順、何洪貴二人搶劫了商人袁志材的二百兩紋銀,被當時的地保劉福和當場人贓俱獲。端蓋山為了私情,竟反誣袁志材、劉福和是盜賊,不僅將真正的盜犯何洪順、何洪貴二人放掉,還把袁志材、劉福和打進了死牢。
為了保護自己的大舅子,端蓋山利用總督的特權,制止紀曉嵐取證。為此,紀曉嵐一直沒法將真正的盜犯何洪順、何洪貴二人繩之以法。
這時,黃任就憑藉「硯癡」之名掩護,趁著誰也不注意防範他,察出了真情,幫助紀曉嵐破了此案。
在一個漆黑的夜裡,突然狂風大作,吹得黃任的茅草屋屋頂搖搖欲墜。這時,有兩個黑影放火燒他的茅屋。茅屋不經燒,轉眼就化為灰燼。兩個放火賊很快被捉。原來,正是何洪順、何洪貴兩個盜犯。
紀曉嵐陪著愛妾黃東籬到了火場,發現黃任與朱玉均已被燒死。黃東籬哭得死去活來。經過搜查,在黃任夫妻屍體下面找到一塊石碑,上面黃任刻著遺囑,說明他們希望藉由自己的死,協助紀曉嵐抓出藏在盜犯身後的總督端蓋山。當然,何洪順、何洪貴兩人來放火燒屋,也是黃任的「馬大哈」招引而來。於是真相大白:真正的盜犯何洪順、何洪貴伏誅。站在他們身後,縱盜誣良的總督端蓋山被押赴京,交皇上發落。
司馬光與太皇太后合演「補鍋戲」
「補鍋法」是李宗吾總結的做事二妙法之二。他說:做飯的鍋漏了,請補鍋匠來補。補鍋匠一面用鐵片刮鍋底煤煙,一面對主人說:「請點火來,我燒煙。」他乘著主人轉背的時候,用鐵錘在鍋上輕輕地敲幾下,那裂痕就增長了許多。及主人轉來,他指與主人看,說道:「你這鍋裂痕很長,上面油膩了,看不見,我把鍋煙刮開,就現出來了,非多補幾個釘子不可。」主人埋頭一看,很驚異地說,「不錯!不錯!今天不遇著你,這鍋子恐怕不能用了!」及至補好,主人與補鍋匠皆大歡喜而散。
可以靈活運用「鋸箭法」和「補鍋法」的地方很多,效果也很有奇效。
提起宋代名匠司馬光,人們腦海裡馬上會浮現出一個聰明的小孩「砸缸救人」的場面:司馬光兒時,在一場遊戲中,一個夥伴掉進了儲水的大缸。別的孩子都嚇得哭哭啼啼地跑開了,惟有司馬光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塊大石頭,把大水缸砸爛了。水從爛眼裡漏出,掉在缸裡的孩子由此得救。司馬光小時候這一智慧之行一直留傳至今,成了少兒教育的好素材。
司馬光不僅小時候聰明機智,長大後更是一個精通立身行世厚黑之道的高手。特別是他與太皇太后運用「鋸箭法」與「補鍋法」合演的一齣好戲,更是突顯其功法之高,令世人大為讚歎。
司馬光在朝廷為官數十年,清正廉明,滿身正氣,一腔忠心。他曾做到宰相的高位。但因他不滿王安石過於激烈的變法行動,被撞出了朝廷。此時,他在當時的陪都河南洛陽修撰《資治通鑒》,一修就是十多年,直到把這部煌煌巨著貢獻於世。
《資治通鑒》一問世,恰逢宋神宗趙頊駕崩,由一個幾歲的小太子繼位登基,新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代攝國政,但朝廷大權掌握在奸臣蔡確手中。太皇太后想叫司馬光回朝當宰相,以取代奸相蔡確。司馬光卻不想捲入這個權力的角逐場。於是展開了一場有趣的「推」、「拉」大戰。
神宗駕崩的消息很快從都城汴京(河南開封)傳到了洛陽。洛陽因是陪都,住了許多年老致仕的一二品重臣,他們紛紛前來邀請司馬光同去汴京吊唁。
司馬光叫老家丁呂良擋駕,告曰:「大先生(司馬光)臥病不起,請諸位大人見諒!」
這表明司馬光對朝政已徹底灰心。
突然,皇宮內侍梁惟簡來了。司馬光再不能推辭,將他引進內室。兩人本是老熟人,談話很隨便。但梁惟簡多餘的話不說,只遞給司馬光一封太皇太后的手諭:「我朝家不幸,大行過早升遐。嗣君年幼,哀家同攝國政。君實(司馬光字君實)歷事累朝,忠節亮顯,有期重返京闕,輔孤不逮,幸勿推辭‥‥昔日朝廷有負於君實,君實積年勵志,鬱屈於懷,興邦之策,滯之於口,不得倚重,良可哀也。往昔已
矣,今者可追。社稷累卵,不可或缺君實扶持。君實當快馬蒞京,至所囑望‥‥」
讀著太皇太后寄望殷殷的手諭,司馬光熱淚盈眶,歎息道:「積年勵志,鬱屈於懷,太皇太后知我也!只是,梁公公,我返朝就能使朝政改觀嗎?不能啊!變法十七年來,所行者皆先皇旨意,我能評頭論足嗎?不能啊!十七年中,前九年實施之法,皆余摯友王安石介甫所為也,後八年實施的乃是沒有王安石的王安石變法,王安石雖是吾之政敵,卻是吾之文友,他退居江寧(南京)多年,我能落井下石,拿他開刀嗎?不能啊!所以我不能接太皇太后的手諭,不能返朝當這個宰相‥‥梁公公,我已六十七歲,兩次中風,行動極不方便,牙更沒剩幾顆,只好愧對太皇太后之垂愛了!」
梁惟簡回道:「司馬大先生,太皇太后當然知道你已是半具殘廢人。但她把朝政交給你這個半殘廢,比交給蔡確一個健康人還放心些!蔡確已與一班死黨抱成團。太皇太后說,非你大先生回朝,不能撼動他們!」
司馬光一想,先是一個蔡確難以對付,再加上他幾個抱成團的死黨,就更不行了。於是又裝起病來,哼哼唧唧地說:「唉喲喲!我這右半邊半身不遂,不能作陪了。」隨即在老家丁呂良撬扶下,歪歪倒倒地進屋去了。
梁惟簡在他身後嚴厲地說:「司馬公,下邊的話已不是太皇太后的旨意,而是我一個老朋友對你的諫言:無論在朝在野,所有重臣部已到京城吊唁過先帝,惟司馬公至今未成行。倘若蔡確等人說你司馬
光對先帝怨恨在懷,情無哀悼,那可是人言可畏,獲罪不輕啊!」
司馬光一聽這話有理,第二天便要兒子司馬堅陪同,入京吊唁先帝。為了掩人耳目,他和兒子都頭戴草帽,蓋住了半張臉,裝作一對普通百姓。父子倆乘坐馬車,兩天兩夜後到了汴京。
到達京城,拜唁完了先帝趙頊,司馬光和兒子以假名登記,到一家驛館住宿下來。
可是,剛剛掌燈,驛館外便來了成千上萬的百姓,高喊道:「司馬君實,留相天子,活我百姓‥‥」
屋內的司馬光叫了起來:「誰興風浪傷我!我、我、我可沒得罪哪個!」
前邊的驛館官員不認識司馬光,對站在外邊大喊的百姓說:「我們驛館裡並沒有司馬光入住,你們弄錯了。」
百姓代表說:「沒錯!那個戴草帽的老人家就是司馬光!」
驛館官員一聽,帶同百姓代表進屋找司馬光。可司馬光與兒子已經連夜逃回洛陽。
過了不幾天,司馬光接到朝廷聖旨:「著資政殿大學士司馬光任陳州知府。」
司馬光這下高興了,馬上就去陳州上任。去陳州的馬車要經過離京三十里的長園,長園有朝廷常駐官員接待過往官員。司馬光對趕馬車的呂良說:「長園不停,直去陳州!」
可是,剛到長園,大太監梁惟簡就攔住車,傳旨道:「詔資政殿大學士陳州知府司馬光入闕晉見。」
司馬光只好又隨梁惟簡到了京城,進了大殿。太皇太后仍欲任命他為宰相,故而用這法子把他騙進皇宮。然而,司馬光還是以手足癱瘓為由,拒絕接任宰相一職。接著是三詔三辭,司馬光總不接任,只在驛館長住。
一天,司馬光的老哥哥司馬旦忽然來了。司馬光從小失去父母,由其兄撫養長大,所以他對兄長視如父親,恭敬有加。司馬旦也曾是朝廷老臣,如今卻連走路都顫巍巍的了。
司馬光跪迎:「哥!您老人家怎麼來了?劣弟向您請安!」
司馬旦說:「君實起來吧!太皇太后倚重,不得不來啊!」隨即將太皇太后寫給自己的手諭拿給司馬光。
手諭上這麼寫道:「先帝新棄天下,天子尚幼,君實不助,朝廷何倚?賢卿為哀家解憂‥‥」
司馬旦又說:「君實所言力所不逮,不外乎三條:一曰先帝之業績不容否定;二曰介甫之友誼不容落井下石;三曰對蔡確奸相之爭鬥
難握勝券。如此三條,對否?」
司馬光說:「兄長言之必中!愚弟所慮,正此三端也!」
司馬旦點點頭:「果然如此。只是,你不誘於名譽,不恐於誹謗,竭心力而耕耘,憑天公賜收穫,讓後人去品評,何來顧慮?你該接下門下侍郎!」
司馬光回道:「謹聽哥哥教誨!」
於是,他接下門下侍郎(丞相)之職。可他心裡說:「我被太皇太后推到浪尖了‥‥」
事實正是如此。連那些高喊「司馬君實,留相天子,活我百姓」的「百姓」都是太皇太后耍的手腕;其後更把司馬旦請出來,逼得司馬光不得不接下相位。司馬光接任相職之後,的確對打擊奸臣,鞏固朝政起了重大的作用。
拉幫結派,借梯登高
人常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又說:「登高才能望遠。」可是,這三個好漢從哪兒來?人家願不願幫你?高處在哪兒?如何登上去?請按《厚黑學》說的去做,保證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先從自己的親朋好友、同學、同事、老師和直接上司中找,必有願意的。特別是朋友、同學、老師,這些人即使不能直接出力,也能幫你出謀劃策,充當橋梁或梯子。
如果你具有天生的號召力,就要果敢地揮臂,招來的好漢越多越好,不要在乎別人說你結黨營私。如果沒有號召力,就施展三寸不爛舌,去說服別人入夥,或者施展小恩小惠,收買一些自己需要的人。萬一這些都不具備,就加入別人的圈子,成為圈內人,自然會得到照顧。任何人都可能成為你的梯子,你要做的就是去接近他們,看他們是否願意借你使用。找梯子不能只找一架。不管高矮,能找到的,統統找來。
讓人抬著走更舒服
李宗吾說:「要知道,老虎和獅子再凶再猛,也敵不過成群結隊的狼、狐狸,甚至是狗。」
如果你具有一定的號召力,或處於一定的領導崗位,就多多拉攏
一些同事和下屬,讓他們成為你的「死黨」。這樣,你不但有實力可與其他對手較量,而且在上司的天平上就擁有足夠的分量,分配利益時,他就不敢輕視你的要求。
對於一個擁有一定權力的人來說,由下面的人抬舉你,比起由上面的人提拔你,要容易進步。
進入社會,日常所接觸的人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在自己之下,必須服從於自己之權威的人;另一種就是在自己之上,自己必須服從於他之權威的人。許多人的不足之處,就在於經常只想到第二種人,總想千方百計讓他們把自己往上提,卻忽視了那些下面的人。但是,許多時候,正是下面的人對自己有著不可估量的推進之力。
你能得到下面的人真心相幫嗎?他們是否樂於替你做事?如果你請你的同事做事,他們是否願意幫忙?是否常常你還沒有提及,只要他們看見你的需要,就會趕快替你做?如果對這些問題,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你肯定已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再從反面看,別人是否總是迴避你,不肯幫你忙?你有事找他們,他們是否總是找藉口推脫,或是馬上裝出一種自己很忙的樣子來躲避?如果事實如此,你就應該檢討一下自己,是否有什麼地方不得人緣。
一個得人心的領袖,絕不會利用他的權勢,強迫屬下乖乖辦事。他應該把屬下的福利放在心中。一旦下面的人知道他關心他們,他們就會信任他、尊敬他,願意盡他們所能替他做任何事。幫助屬下越多,
越能增進自己的利益。
伯利桓鋼鐵公司的創辦人和總經理、歐戰時美國政府戰時造艦主任施瓦伯說:「最偉大的人物,必定能把別人也訓練出來。我雖然現在賺了許多錢,但是,最使我高興的,還是從前在我手下的許多青年現在都發達了。提拔和造就人實在比掙錢有價值多了。譬如格雷斯先生現在就是鋼鐵界一個比我更成功的人,他的事業,我望塵莫及。我以此為榮。我感到很驕傲:在我從前選定為股東的那幾個青年之中,沒有一個不是現在很發達的。然而,當初他們入選時,沒有一個身居高位‥‥現在很明顯,他們每個人都成了了不起的領袖人才了。」
施瓦伯回中的那些青年之所以成為非常能幹的人才,是因為施瓦伯培養有方。這些人成長起來了,施瓦伯是否就要承受很大的損失呢?絕不是這樣。實際上,他反而從他們那兒得到了許多幫助。
那些一心只想壓制下屬,使他們產生一種懼怕和服從心理的人,說到底,是怕他們勝過自己,自己心中膽怯。這種人沒有做一個真正領袖的豁達氣度。這樣做的最後結果,雖然他竭力想成為一個權威,反而終有一天會被人超過。
卡耐基先後重用了43個青年,他們原來的家境都很貧寒,但後來都成了百萬富翁。這其中,除了一個人步入政界以外,卡耐基都使他們變聰明了。
卡耐基找到並提拔了施瓦伯之後,才真正開始實行他那種種偉大的計畫。他讓別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他自己是否受到了損
失呢?當然沒有。他締造了一個非常偉大的組織,比以往的任何組織都要強大得多。這可以說是他事業的紀念碑。
採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斯蒂納斯在德國也創造了一個同樣大的組織,但他未能成功地訓練一班職員。整個組織,完全是以他為中心。結果,現在的斯蒂納斯公司崩潰了,斯蒂納斯的事業成了過去的歷史。斯蒂納斯死後,斯蒂納斯公司的壽命竟然連兩年的時間都未能維持住。這是什麼原因呢?其故在於他沒有安排好他死後的接班事宜。他沒有造就一班可以真正幹一番事業的職員;他的組織是建築在海濱沙灘上的堡壘。
拿破崙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他也沒能培養出一班得力的人才。年輕時,對於一切事情,事無巨細,他都可以照顧周到。但是,隨著年紀不斷增大,需要處理的事不斷增多,不可能一切都由他自己做了。他不得不把許多事務委託給手下的人,而這些人並沒有受過充分的訓練。他在萊比錫的失敗,大半就是因為他疏忽了許多細節,而把那些細節都交付給下面的人了。以往都是他把一切事情替下面的人想好了,他們只要照著去做就行。到了危急關頭,他的手下竟毫無一點應變的本領,面對危機,只能面面相覷,還都指望著他替他們安排一切。
你要培養一幫自己的助理人員,充分信任他們,把一切他們力所能及的工作都交給他們做,使他們成為你的陣營裡最有力的幹將。當然,在許多情況下,提拔比自己年輕得多的人,就需要具有超乎尋常的領導功夫。
抱成團兒,才有力量
通常的人,彼此之力相等,個個獨立。大本事人,其力大,能夠把他前後幾個人吸引來組成一個團體。成了團體以後,由於合力作用,其力更大,又向外面吸引,越吸引越大,其勢力就遍於天下。東漢黨人,明季黨人,就是這種現象。如果同時有一人,力量也大,不受他的吸引,並且把自己前後左右幾個人吸引成一團體,也是越吸引越大,就成了對峙的兩黨。宋朝王安石派的新黨,司馬光派的舊黨,是這種現象,程伊川統率的洛黨,蘇東坡統率的蜀黨,也是這種現象。現在各黨之對峙,仍是這種現象。兩黨相遇,其力線之軌道,像兩人相遇一樣。凡當首領的人,貴在把內部衝突之力取消,一致對外。如其不然,他那團體就會自行消散。有些團體,越受外界壓迫,越是堅固;有些一受壓迫,即行解體。其原因即在那當首領的人能否統一內部力線,不關乎外力之大小。
宋神宗趙頊在位時,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三個人是一個很奇怪的結合體。三個人在政治上是政敵:王安石主張激進的改革,是改革派的宰相;司馬光是保守派;蘇東坡則是介於改革與保守之間的人物,但基本上是個保守派,並不贊成王安石變法的激烈主張。
但這三人也是文友。
我國文學史上有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說,這八大家在唐朝只有韓愈、柳宗元二人,在宋朝卻有六人,他們是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其中蘇氏一門就占了三家。蘇軾、蘇轍兩兄弟
考取進士的主考官是歐陽修,所以歐陽修是他們的恩師;蘇軾、蘇轍之父蘇洵入仕為官,也全仗了時任禮部尚書的歐陽修舉薦。因此,歐陽修向來被蘇家視為恩人,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略同於一家人。曾鞏則是王安石的高足,兩人政治主張也極相近,故爾也可視為一家。
事實上,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三人都是正人君子。但正人君子並不排斥「攜手並進」的做法。恰恰相反,每當升遷之時,他們的心腹徒眾往往也隨同進升。
王安石出任宰相時,他的高足曾鞏的弟弟曾布,以及他的弟弟王安禮,還有他的一個親戚謝景溫,都被他拉進變法班子。這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他新搞變法事業,沒有與自己心氣相通的班子,根本行不通。所以,他把與自己觀點相同的一班人安插進了變法班子。
反對變法的司馬光被王安石趕去編纂《資治通鑒》;主張應「四時之變」,行緩慢改革的蘇東坡則被下放杭州當通判去了。
後來,王安石改革失敗,退居江寧(南京),司馬光又出來當了宰相。他一上任,就將蘇東坡啟用了。起初任命他為山東登州知府。待他到登州才三、五天,尚未正式接任知府的工作,就又被調到朝廷,升任「內翰」(內丞相)之職。與此同時,蘇轍也被調回朝廷。
蘇東坡門下有所謂「蘇門四學土」,分別是黃庭堅、秦少遊、晁補之、張耒。他們四人自稱蘇門四學士,並且先後參加科考,進士及第。他們的思想觀點均與蘇東坡類似,從而也與蘇東坡同進退,蘇東坡升遷,他們都一齊跟進。「雞鳴狗盜」之輩照樣可以幫大忙
如果你還沈迷在既往個人英雄的時代,妄想靠一己之厚黑縱橫天下,總有一天你會死得很難看,而且死得莫名其妙!
把上述的厚黑原理應用到吸納人才上,必定能產生奇妙的效果,不僅可以吸引各式人才,也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古代的許多達官貴人喜歡收留門客,以備急需時差遣。他們一般都不介意門客的身分高低貴賤,只要來投,無不接納。
孟嘗君是戰國時齊國人,姓田名文。他的父親田嬰曾當過十多年的齊國丞相,得封靖郭君。靖郭君妻妾眾多,光是兒子就有回十多個,田文不過是他眾多兒子中的一個罷了。田嬰家財富無數,但他並不重視延攬人才。田文曾為此勸說父親。
田文問道:「敢問父相,兒子的兒子叫什麼?」
田嬰回答:「叫孫子。」
田文再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
田嬰回答:「叫玄孫。」
田文又問:「玄孫的玄孫叫什麼?」
田嬰吶吶道:「這個‥‥我可不知道那叫什麼了‥‥」
於是田文開始勸導父親:「父相,您在齊國為相,已經歷了威王、宣王、湣王三代,但只見您的家財膨脹,卻不見齊國更加強大富足,父相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田嬰認真想了一下,問道:「不知道!你說說,是什麼原因?」
田文回答:「父相,這是因為您沒有儘量延攬人才的結果。父相連玄孫的玄孫叫什麼都不知道,而國中的民眾可是比玄孫的玄孫多得多呀!您有足夠的財富可以養活他們,延攬他們,他們之中就必定會有傑出的人才可以使齊國富強起來。可是父相並沒有這樣做。咱家裡有穿不盡的綾羅綢緞,社會上的許多賢達人士卻連粗布短衣都穿不上;咱家裡奴僕婢妾有吃不盡的珍饈魚肉,社會上的許多賢達人士卻填不飽肚子。兒真感到奇怪,父相既然連『玄孫的玄孫』都不知道叫什麼了,那您留給他們那麼多財富幹什麼?如果您將這些財富拿來養活天下眾多貧寒人士,他們之中必定會有能使齊國富足起來的賢士能人。」
田嬰仔細想了一下,覺得田文這話很對,進一步問道:「我養活那麼多人,又怎樣去判斷誰是真正的人才,誰又不是呢?」
田文回道:「父相,真要養人蓄士,就不管他是不是人才都要養起來。其實,要判斷出他們究竟是不是人才也很容易,只看他們能不能完成某一件差事就行了。」
田嬰又問:「他們既然吃我的,用我的,自然什麼都聽從我,我叫他們去完成任何任務,他們都會回答能夠完成,但誰知他們實際上能不能完成交代他們的任務呢?」
田文回道:「父親過慮了!只要他們答應了,都會想方設法去完成任務。這個想方設法的過程,就可以挖掘每一個人的潛在力量。說不定就正是這樣『想方設法』地『挖潛力』,他們什麼困難的任務都能真正完成了。」
其後不久,田嬰去世,田文繼任齊相,得封孟嘗君。孟嘗君一當上丞相,馬上就實現自己的諾言:大養食客三千,卻不要求他們一定要做什麼事。
其實,孟嘗君做事非常仔細。他在接見任何客人時,都會派人在屏風後面暗暗作記錄,對來人家住哪裡,家裡還有哪些親戚朋友,具備什麼特長、本領,以及有些什麼實際困難,都做了詳盡的記載。等客人告辭之後,他還會派人到客人家裡去噓寒問暖,慰問、留贈,使那客人倍感溫馨。其中,記下他們的本領、特長,是為了備不時之需。
戰國時代,群雄並立。秦昭王聽說齊國孟嘗君很能幹,便說有意見他。齊湣王就派他出使秦國。孟嘗君到秦國去,身邊就帶了一大群食客。
到了秦國,昭王馬上任命他為丞相。臣下進言:「這太危險了!孟嘗君是齊國人,又是齊相,您任命他為秦國的丞相,他必定先齊後秦,不就成了齊國派來秦國的最大間諜嗎?」
於是秦昭王將孟嘗君軟禁起來,說是要殺了他,以絕後患。
孟嘗君不慌不忙,問隨身而來的食客:「我的命已危在旦夕,你們誰有本事救我出去啊?」
食客們個個竭力想主意。果然是「多想出智慧」,有人想到求幸姬去向秦昭王求情。幸姬是昭王最寵愛的妃子,她去求情,肯定可以奏效。
於是,孟嘗君便派食客前去請幸姬出面求情。可是,幸姬說:「要我去向大王求情可以,但我必須先得到那件狐白裘。」
狐白裘是用狐狸那半圈白頸皮做成的全白大衣,乃舉世罕見的珍寶極品。孟嘗君原先就有這樣一件狐白裘,可是已經當成禮品,送給秦昭王了,如今幸姬提出再要,他當然拿不出來。
孟嘗君食客之中有個慣盜,名叫梁鈞,綽號「梁上君子」。他一聽,就說:「看我的吧!」
於是他施展出慣盜的本領,很輕易地就把獻給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盜了出來,再轉送給幸姬。幸姬向昭王一求情,昭王果然就把孟嘗君從牢裡放了出來。孟嘗君不敢怠慢,連夜改名換姓逃走,生怕昭王一後悔,又要殺了自己。
孟嘗君率眾食客從秦國都城咸陽逃到函谷關時,正值夜半,出不了關。函谷關守將向來就有定制,非到雄雞報曉,不得開關放人。如
今正值半夜,怎麼叫開關門出去呢?
孟嘗君急問:「眾位有什麼辦法打開城門出關?」
再一次,人人都奮力想辦法。食客中有一個善口技的人,名叫萬和,綽號「萬叫和」,意即他學什麼叫就像什麼叫,能引起同類萬眾齊鳴。當下他說:「我去試試。」於是他學起雞叫。
萬和學雞叫學得一無二樣,引發了整個函谷關遍處雞鳴,彷彿就要天明了一般。守關人員以為真的雞鳴報曉了,便將函谷關城門打開。孟嘗君趁機帶同食客出關逃逸,終得成功。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雞鳴狗盜」成語的最初發源。
再說那秦昭王釋放了孟嘗君之後果然後悔了,派了人在後追殺。可是,追到函谷關時。孟嘗君已經騙開城門逃走了。
放長線,可釣金頭龜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當你遇到了某種困難,想找某人幫你解決時,卻突然想起來,過去有許多時候,本應該去看這人的,結果你都沒去,現在有求於人,就去找,會不會大唐突了?在這種情形下,你不免有些後悔「平時不燒香」了。
中國人諷刺臨事用人,最簡練的話就是:「平時不燒香,臨時抱
佛腳。」對應的話就是:「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真正精通面厚心黑術的人都有長遠的眼光,會早做準備,未雨綢繆。這樣,急時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具體來說,應該注意以下二點:
第一,平時關係網建好了,到需要時才能信手拈來,得到應有的幫助。
立身行世中,利用好關係的絕招之一就是:在事前把關係搞定。許多人都可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單位提拔某人當領導時,這個人選很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事後才得知,原來人家早在數年前就與某某上層人物交情非淺,因而能不顯山、不露水地「一步登天」。
善於放長線釣大魚的人,看到大魚上了鉤,不會急著收線揚竿,把魚甩到岸上。因為這樣做,到頭來不僅可能抓不到魚,還可能把釣竿弄斷。
此時,他會按捺下心頭的喜悅,不慌不忙地輕輕收幾下線,慢慢把魚拉近岸邊;一旦大魚掙扎,便又放鬆釣線,讓魚遊竄幾下,然後再慢慢收線。如此有收有放,待大魚精疲力盡,無力掙扎時,才將牠拉近岸邊,用網兜兒洩上岸來。
利用關係也是同樣之理。如果平時不燒香,等到需要時才「臨時抱佛腳」,儘管你可能追得很緊,下的功夫很大,人家也可能一口回絕你的請求。孫子兵法講「造勢」。關係的建立,在某種程度上說,
就是一種「造勢」。
第二,充實自己的人情帳戶。
中國人最講究量入為出。為了應付未來的急需,一般人總會省吃儉用,在銀行裡存一筆錢。有了這樣一筆儲蓄,心裡才踏實,因為可以在關鍵時刻拿出來抵擋一陣。同理,想在最急需時,關係網能夠管用,也要注意在你的人情帳戶上搞好儲蓄。
人與人之間若彼此不信任,就不可能互助互利;未曾建立深厚的感情,彼此就不可能互相信任。在人際交往與關係中重視情感投資,不斷增加感情的充實,就是聚積信任度,保持並加強親密互惠之關係的前提。
人是感情的動物。你在感情的帳戶上儲蓄,就能贏得相關人士的信任。那麼,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種信任。即便你犯了什麼過錯,也容易得到這些相關者的諒解。雖說理論上強調,請求別人的支持和幫助,應該自信主動、坦誠大方地提出,儘管有許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採用,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樂於助人,關心他人,不斷增加感情帳戶上的數額。
如果說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人際關係有什麼訣竅的話,這就是最管用的訣竅。
反之,不肯增如儲蓄,只想大筆支取的人,必定沒人理會,這樣的銀行帳戶只可能是空戶。你毫無儲蓄,到需要用錢時,就只有借債
了。但欠債總是要還的,到頭來還是要儲蓄。
互助互利,不僅指物質利益,還包括精神利益。被求助的一方不一定非要你給他什麼幫助和好處不可。人際交往的互利互惠也不同於做買賣那樣,必須等價交換,立刻兌現。但求助者最好能讓對方瞭解:助人即助己。
你請某人幫助粉刷裝修住房,說好幹半天,他可能幹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走掉了;你拜託某人為你辦理某事,他也許只起了牽線搭橋的作用,具體的事還要你自己去四處奔波‥‥遇到這類情況,千萬不可埋怨對方說話不算數。事實上,人家已經幫了你的忙。這就值得你表示肯定和感謝。你感謝對方幫忙一小時,下回他可能會幫你兩小時;你感謝人家為你辦事牽了線兒,下回他可能會一幫到底。
自己樂於助人,多主動幫助別人,會不斷增加感情帳戶上的儲蓄。雖說求人與被人求是一筆無法精確計算的人情帳,但是,也應當心中有數。在求人辦事時,人家並不一定情願為你白忙活,他多半希望你也能幫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幫你辦事之前,你得先為他辦成某些事。如果你瞭解他這種心理,主動滿足他的欲望,他就會很痛快地幫助你。
假設對方並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此時你要讓也精神上得到滿足,表現出對他的崇拜和尊敬,不斷誇獎他的能力。
如果你與對方關係非常密切,求他幫忙時,他提出條件,那你也要多為他考慮,儘量多為他解決一些困難。因為不論關係多麼密切,
你總求人家而沒有回報,時間久了,就難免引來嘀咕。別忘了,剃頭挑子哪有一頭熱的?
如果你求人幫助的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對方也肯定希望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名或利。他什麼都得不到,你卻名利雙收,他很可能在心理上失衡。現在的人對口頭許諾大多不感興趣。所以,你最好提前滿足人家的欲望。如果不能,也一定要守信用。你若不能履約,以後再求人幫忙就難了。
如果某人是一個能夠為別人考慮的人,你為他幫忙的各種好處,他肯定會用別的方式進行回報。對於這種知恩圖報的人,應該經常給他一些幫助。這樣做,是你最好的「零存整取」。
此外,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就有了一種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優越感。這種態度很危險,常常會引發反效果。這樣,他幫了人,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帳戶的收入。因為他驕傲的態度,已經把這筆帳給抵消了。他辛辛苦苦忙了半天,到頭來卻是一場空,豈不是太傻了?十個樁保護的籬芭最牢靠
漢高祖有謀臣張良、陳平,這兩人很懂得心理戰。一個人不可僅靠自己的雙手打天下,還要利用自己身邊的各種力量。社會上,大部分人都知道成群結隊的力量及好處,於是各種團體、會社、聯盟此伏
彼起。其實,這就是中國俗話說的「一個籬芭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可就是有一些歷史上的強人因為不懂得這個普通的道理,造成了「牆倒眾人推」的悲慘結局。楚霸王項羽可說是這一方面最可悲的典型。
中國歷史上,所有成功的帝王,都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一個事實:「十個樁保護的籬芭最牢靠。」
創造了八百年國祥的周朝,在周文王、武王創立之前,西歧周國不過是商紂王手下的一個諸侯小國。當時紂王手下像這樣的諸侯小國有八百個之多。周國宰相姜子才說得好:「如果把商紂王比作有八百個樁子撐持的籬芭,我們周國目前還只有二、三十個樁子,即只有二、三十個友邦‥‥我們要慢慢地把紂王的諸侯『木樁』拔過來,撐持我們自己的籬芭。等我們有了一百、三百、五百根木樁支撐時,我們的籬芭就牢靠了。反之,紂王的籬芭就要倒塌了‥‥」
其後的事實證明,正是姜子牙輔佐周武王爭取到一半以上諸侯小國的支持,才最後取得伐紂滅商,興周立國的歷史性勝利。
第四篇 計戰篇
兵不厭詐,出奇制勝
孫子曰:「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處世不外厚黑,厚黑之變,不可勝窮也。
用兵是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處世是厚中有黑,黑中有厚,厚黑相生,如循環之無端。
厚黑學與孫子十三篇,二而一,一而二。
不知兵而用兵,必至兵敗國亡;不懂厚黑哲理而實行厚黑,必至家破身亡。
儘管人的厚黑是天生的,既不用任何投入,也不用擔心透支乃至破產,可以任意開發,而且開發得越深入,越徹底,越有價值。如同醇酒,釀造的時間越長越香醇。但是,也不能濫施厚黑。因為濫施厚黑不僅不能幫助使用者,反而可能導致他輕者折財賠本,損兵折將,重者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歷史上和現實中都有不少臉厚心黑的人最終沒能成什麼大器,其中有些成了過街老鼠,有些成了魚肉鄉鄰的害蟲,有些成了遺臭萬年的歷史罪人,有些從富翁一下子成了窮光蛋,有些從高官厚祿變成了普通百姓。他們的臉不怕人打,他們做事的手段也很果斷、殘酷,可以說很毒辣,可就是缺少眼色和心計--該厚的時候不厚,不該厚的時候比誰都厚;該黑的時候不黑,不該黑的時候黑得發亮。還有的人,想厚也想黑,可就是不知道怎麼厚黑,什麼時候厚黑,該對誰厚黑。
借鑒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想在現實中運用《厚黑經》的人,應該好好地學學《孫子兵法》和李宗吾教主的面厚心黑之道,靈活巧妙地運用厚和黑,多用智謀,少用蠻力。如此必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明虛暗實,攻敵無備
在生存競爭日益激烈,人際關係日益複雜的社會,處理各種事情,與人打交道,不能都採用直來直去的方式,要多動腦子,懂得圓滑、靈敏。處理重大、複雜或棘手的問題,和競爭對手相處,特別是處於暫時的弱勢地位時,不要過早暴露自己的企圖,可以採取相反的行動,公開製造一種表面現象,隱瞞自己的目的,引開對手的注意,麻痺他的警惕性,而在暗地裡加緊努力,積蓄實力,時機一到,突然行動,令對手猝不及防或無能力再與你較量。
除了承繼祖蔭的世襲高官外,能坐到一定位置的人,大多懂得厚黑之道。你去接近他,他一眼就會看穿你的目的。他可能不知道具體上是什麼事,但一定知道你是衝著他手裡的權力去的,他能不警惕嗎?因此,火候不到,即使上司問你,也不能過早說出自己的目的,而要主動說些讓他感到愉快的理由。火候到了,即使你並未明白說,上司也會給你這個「自己人」考慮前途問題的。這個方法,你應當靈活運用到各種場合和事情上。
該鑽的空子不能放過
李宗吾曾談到一件事:「民國初年,楊澤溥為審計院科員,奉委為雅州關監督。臨行前夕,他備幾肴菜,請我同緒初等小酌,客客氣氣說道:『此去,一切事當如何辦?請諸先生賜教。』我說道:『此等
事有何辦法,一言蔽之曰:拿錢而已。你依著我發明的那種學問,放手為之就是了。』澤溥悚然曰:『不敢!不敢!』緒初皺眉而言曰:『只有你宗吾嗎!硬是‥‥』後澤溥解款回省,對我說道:『西征兵至雅州嘩變,通城搶劫。城內有哥老首領某,我趕急命人請他來,他拖把高椅子坐在門口,亂兵至,即麾之去,公款無絲毫損,翌日辦魚翅席酬之。此等費不能支用公款,只好自墊。』我說道:『澤溥,你幹些什麼?財神菩薩進門,你都要驅他出去嗎?亂兵不來,還應叩頭請他來。只要進來走一遭,即可報十萬八萬的損失,終身就吃著不盡了。我發明的學問,你拿來這樣幹,我這一教還行得走嗎?』」
李宗吾說這段故事的意思,是教人慎防奸詐之徒鑽空子,因為這等人絕不放過任何可以鑽的空子。
美國有一個名叫麥克的精明商人,可說深通鑽空子的厚黑精髓。平時麥克特別喜歡研究美國有關經商方面的法律,發現漏洞即隨機大撈一筆。這些法律,依旁人看,卻毫無漏洞可言。
一次,麥克在法國購買了一萬副女式皮手套。按規定,這批貨物在通過美國海關時,要交納高額關稅。為了減少所交稅額,麥克冥思苦想,尋找新招術。
幾天後,麥克非常奇怪地把手套分成兩批。他先把第一批運回美國,另一批則封存不動。先期運回的手套如期抵達,他卻故意不去提貨。按海關法律規定,逾期無主認領的貨物就要被拍賣,他的那批手套自然也難逃此運。拍賣之日,聞風前去購買手套的商人為數不少。麥克置身其中,不動聲色,靜觀戲劇性變化的到來。當負責拍賣的人
打開包裝一看,不禁傻了眼:原來包中手套儘管質量堪稱上乘,但都是左手手套,根本無法使用。這樣的貨物誰還會感興趣!於是頓時冷場,只剩麥克一人還在場內,成為拍賣方惟一的一根救命稻草。接下來的事自然是顯而易見:麥克以惟一投標人的身分,用極低的價格買走了所有手套。
按照常規,手套總是成雙成對的,麥克卻一反常規,以全部的左手手套代替成雙成對的手套。手段如此奇特,再機敏的海關人員也要被瞞過。
很快,麥克的第二批手套又到了海關。這次他不敢再如法炮製一次「拍賣」,恐怕引起海關的懷疑,而把一萬隻右手手套兩兩相配,冒充一左一右的「正常」手套。結果此計成功,海關人員又一次被這種瞞天過海的妙招騙住,只收了麥克5000副手套的關稅。這樣,他只用一半的關稅,外加拍賣左手手套時花去的一小筆費用,就成功地把一萬副手套弄到美國境內。
一反常規,以此代彼的計謀很顯然是一種詐術,因而離不開李宗吾的厚黑之道。失去戒心的對手最好打
唐高宗時,吐蕃勢力日漸強大,引得西突厥歸附,以便共同吞併吐谷渾。唐朝干預吐蓄的吞併行動,導致雙方的和親關係破裂。唐朝
發布聲明,要對付吐蕃,授西突厥原酋長阿史那都支為左驍衛將軍,要他與吐蕃脫離關係。
阿史那都支表面上服從,暗地裡卻仍與吐蕃聯手,一起侵擾唐朝西境。唐朝欲發兵征討西突厥。
吏部侍郎裴行儉啟奏道:「現在吐蕃強盛,西突厥已表示與我朝修好,我們不便公開兩面用兵。前日波斯王去世,其子泥涅斯因身為人質,還在我京師。不如遣使把泥涅斯送回國去繼位,途經西突厥時趁機行事,或許可以不戰而降之。」
唐高宗聽後,覺得有理,遂命裴行儉為使者,護送波斯王子回波斯繼位。
阿史那都支知道裴行儉一行的目的絕非這麼簡單,派遣了不少探子,以便不斷向他報告裴行儉的一舉一動。
公元679年盛夏,裴行儉到達西州,西州所有官吏都出城迎接。裴行儉召集西州的豪傑子弟千餘人跟隨,四處揚言說天氣實在太熱,不想急急遠行,等天涼之後再啟程西行。
阿史那都支本來擔心裴行檢會趁勢猛攻,如今聽說他要留在西州,天涼時才會經過西突厥,自然萬分高興,一下子放鬆下來,到處尋歡作樂,消磨難熬的酷暑,絲毫不加防範。
這時,裴行儉又召集西州四鎮的酋長,對他們說:「以前我在西
州時最喜歡打獵,現在正好閑著沒事,想重遊舊日獵場,同時遊遍各地。不知誰願與我同行?」
當地人本以遊獵為生,一聽此言,所有酋長子弟及下屬都欣然應聲同行。
裴行儉又說:「你們既願與我同行,就應該聽我約束。」
眾人自然又齊聲應允。
於是裴行儉精選其中萬餘人馬,編成隊伍,以打獵為掩飾,暗中加以操練。待時機成熟,便急令隊伍抄小路向西快速行進。過不了幾日,即來到阿史那都支的部落附近。到達阿史那都支牙帳前10餘里時,裴行儉派遣使者,去向阿史那都支問候。
阿史那都史見唐使突然來到自己的營帳,異常驚慌。後來見使者安詳平和,也不指斥他與吐蕃暗地勾結串聯之事,更沒有要討伐的意思,這才慢慢放下心來。本來阿史那都支已與部下商量清楚,從現在開始積蓄力量,單等秋涼時與唐軍決一雌雄。如今唐兵冷不防來到眼前,負嵎頑抗,無異於自取滅亡,而且從唐使的態度來看,唐朝似乎還不至於馬上動手,乾脆與之周旋,故意裝出一副尊唐的樣子,只率子弟親信500餘人前去拜訪裴行儉。
裴行儉表面上表示歡迎,暗地裡卻早已設下埋伏。一等阿史那都支等人進入營帳,號令立下,伏兵從四處湧出,500餘人被悉數拘禁起來。
裴行儉兵不血刃,擒獲了西突厥的酋長,大功告成。然後,他令波斯王子自己回返波斯,留人防護安西都護府,修築城牆,鞏固邊防。待一切善後的事情處理完畢,他才自己押解俘虜東進,凱旋而歸。
慶功宴上,唐高宗嘉獎裴行儉:「卿提孤軍,深入萬里,兵不血刃,擒夷叛黨,真可謂文武兼備了。」
人人可以施放的「煙幕彈」
「煙幕彈」最初只用於軍事目標,目的在於遮蔽敵人的眼目,或是標識一個具體目標,以便於集中火力攻擊。但是,真正用於作戰上的軍事煙幕彈並不出名,出名的倒是一些政治性的煙幕彈。施放政治煙幕彈,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面厚心黑,否則根本不可能在需要的時候施放出能夠迷惑對手的煙幕彈。
近代歷史上的反袁將軍蔡鍔就是一個施放煙幕彈的高手。
蔡鍔,字松坡,湖南邵陽人。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成功之前,蔡鍔為雲南新軍協統;革命成功後,出任雲南都督。袁世凱逼孫中山讓出總統職位給他之後,將蔡鍔羅致到京城,委任為參政院參事,想讓他支持自己稱帝。蔡鍔表面上表示贊成。袁世凱唆使黨羽將一本贊成帝制的《題名錄》偷偷放到蔡鍔面前,以檢驗他是否忠於自己。蔡鍔知道,稍有不慎,自己恐將死於非命。於是,他提筆就寫:「贊成」。暗中,他還厚下臉皮,不惜損壞自己的名聲,與京城名妓小鳳仙朝夕
相處,不離左右。
小鳳仙原是清朝一個旗人武官的女兒,父親死後,無依無靠,被人拐騙,賣到了妓院之中。她精通文墨,更有一副俠義心腸。也算慧眼識珠,她對蔡鍔另眼相看。久而久之,互相瞭解了底細,小鳳仙定下決心,要設計救出蔡鍔。蔡鍔則施放更大的煙幕彈,說自己此生得一「紅顏知己」足矣,「將在京城購置別墅,金屋藏嬌。」
蔡鍔本人私生活一向極其嚴謹,探子見其如此放浪形骸,大惑不解,便去向袁世凱密報。
袁世凱一向老奸巨猾,當然不會輕易相信蔡鍔真會拜倒在小鳳仙的石榴裙下,便加派了暗探暗中密切監視蔡鍔的行蹤。
蔡鍔的夫人心領神會丈夫的一切,卻假意勸丈夫要以事業為重,保養自己的身體,不要再與小鳳仙密切往來。
蔡鍔故意大吵大鬧,演出了一場夫妻反目的鬧劇。夫人痛罵丈夫喜新厭舊,蔡鍔責打妻子,揚言休妻,打爛了家裡的一切貴重東西,還責令夫人離京南歸。蔡夫人披髮臥地,哭天喊地。兩夫妻的雙簧劇演得逼真至極。
密探報告了袁世凱。袁世凱這回相信了,便放鬆了對蔡鍔的防範。蔡鍔於是在蔡夫人、小鳳仙等人幫助下逃離了北京。返回雲南之後,他隨即組織護國軍,通電全國「反袁起義」。由於這是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之後保護民國的運動,所以史稱「護國運動」。其
後,蔡鍔領導的「護國運動」成功,袁世凱只做了八十多天「洪憲皇帝」就宣布退位,不久便憂懼而死,將一個「竊國大盜」的惡諡永遠帶到了地下,成為千古罪人。
歷史上還有許多施放「煙幕彈」的故事,都十分發人深思。相較於秦朝趙高的「指鹿為馬」是反面的「煙幕彈」,蔡鍔拜倒在小鳳仙石榴裙下的「煙幕彈」則是正面的煙幕彈。
由此可見,「煙幕彈」是人人可以行使,並且在任何場合下都可以行使的妙招。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可貪圖眼前而忘記長遠,更不可臨時抱佛腳或過於自信臨場應變能力。貪圖眼前的安逸,必然會帶來日後的麻煩。事到臨頭,才去考慮處理的辦法,或是依賴臨場發揮能力去處理事情,必然會顧此失彼,產生混亂,造成不可預料的損失甚至失敗。尤其是在進行重大的談判,或重大場合的發言等,更是如此。
事前的運籌和計劃很重要。只有精心把準備工作做好,工作的開展才可能順利。
首先,要進行細緻深入的調查,掌握充分的資料;研究這些資料,找出普遍性的因素,瞭解以往所有臨時發生的情況,特別是人事上的關聯。
其次,要善於預測事情可能的進程、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遇到的各種問題,然後通過問與答,一一找到應對的辦法。
最後,要進行充分的準備,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於重大的事務,必須在事前進行沙盤推演,以確保萬無一失。
與壞人交往,得時時警惕
李宗吾說:「凡與人交涉,必須將他如何來,我如何應,四面八方都想過。臨到交涉時,任他從哪面來,我都可以應付。」
通常情況下,與人交往,分成兩類:一是與好人交往,二是與壞人交往。特別是不得已要與壞人周旋時,就得時時警惕,做好各種對付的準備。
「狗急跳牆」是由俗話轉為成語,比喻壞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會不擇手段地蠻幹。古籍《敦煌變文集.燕子賦》中說:「人急燒香,狗急跳牆。」
預先防備狗跳牆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事先把牆弄得很高很高,讓狗跳不過。這實際上就是「未雨綢繆」。
當然,這裡說的狗,是喻指壞人。對壞人的防禦可沒有築高圍牆那樣簡單。那麼,有沒有可以防禦壞人辦壞事的方法呢?讓我們先看一段歷史故事。
陸賈,楚國人,漢高祖劉邦的辯士,曾經代表漢朝出使周邊各國,都很順利地完成任務,相當能言善道。
在追隨劉邦起事創天下的過程中,陸賈曾多次向劉邦講說《詩經》、《書經》。劉邦罵他:「都說些什麼呀?我的天下是馬背上爭奪來
的,用不著什麼『詩』呀、『書』呀的!」
陸賈回道:「未雨綢繆,今天就要想到明天。今天主公能在馬背上奪天下,明天也能在馬背上治理天下嗎?王公必須提倡文武之道,像昔日殷湯與周武王那樣,用『文』治理國家。」
劉邦一聽,很對。於是,令陸賈寫一部探討治理國家之道的書。陸賈遵命寫完,交給劉邦。劉邦看後,認為很好,給它取了個書名,叫作《新語》。
陸賈就是這樣一個能夠未雨綢繆的人。
呂雉是劉邦的元配,即日後的呂后。還在劉邦生前,呂后就已表現出極強的權力欲。陸賈曾對當時擔任副丞相的好朋友陳平說:「此事須未雨綢繆!你當然懂我的意思吧?」
陳平知道陸賈是說,劉邦死後,呂雉會專權。因當時劉邦還在,陳平雖然知道呂后會在劉邦身後鬧事,礙於她身為「皇后」,也不好明說,只能支吾道:「狗還沒到跳牆的時候,未必你就能預先想出好辦法預防牠跳牆吧?」
陸賈回道:「要防狗急跳牆,須先防牠先突然咬死你。牠咬死了你即可出去,就不用再跳牆了。」
陳平問道:「你說說,該如何避免被牠咬死?」
陸賈回答:「你順著牠的意思去辦,牠不就不咬你了嗎?」
陳平點頭:「很對!」
果然,等劉邦一死,呂后就跳了出來,要把娘家的幾個侄兒呂祿、呂產等都升為大臣,封賞王爵。
丞相王陵反對,說:「高皇帝(劉邦)先前就說:『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怎麼能封呂姓為王呢?」
陳平卻順承呂后之意說:「昔日高皇帝登基,可以封他的兄弟子侄為王;今天皇太后稱制,當然也可以給呂姓人封王呀!」
呂后一聽,十分高興,就撤掉丞相王陵的職務,任命陳平為丞相,同時給呂祿、呂產等人封王。從此,在呂后專權的一段時間裡,陳平完全按照她的意思辦事。按陸賈的說法,這便是不給「狗」以「跳牆」之機,更不給牠咬人之機‥‥暗地裡,陳平卻與帶兵的大將軍周勃等做著各種「打狗」、「殺狗」的部署,準備等呂后一死,就把呂祿、呂產等呂氏諸王一網打盡。
果然,呂雉死後,陳平與周勃等調動大軍,把諸呂盡皆誅殺,恢復了劉氏天下。
事後,陳平對陸賈說:「你那未雨綢繆的辦法真管用!只有預先防止自己被狗咬死,最後才可能一刀把狗宰了!」
這個歷史故事清楚地告訴我們:防止狗急跳牆的最好方法就是先厚下臉皮,降低自己的身分,甚至與狗融為一體,保護好自己,防止被狗咬死;然後調配力量,看準時機,厚臉換黑心,將狗一舉殺死。
要看到地平線以下的機會和困難
商業領域的變化可說紛繁複雜,變化多端,一個資訊錯了,也許就一敗塗地。成功的企業家有一種特別的能耐,就是看得到地平線以下的機會和困難,提前做好面對新挑戰的準備,不但能躲過危機,而且能夠向前發展。
19世紀7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發展得很快。它持續進行勘探,以鞏固對石油業的控制。在這期間,它厲行節約。清算帳目成為美孚大老闆洛克菲勒的一種癖好,價格算到了小數點後第三位。洛克菲勒堅持每天早上到辦公室時,要在他的辦公桌上看到一份關於淨值的財務報表。為了節省運輸費用,他開始建造輸油管。到1876年,美孚石油公司除了擁有近300公里的輸油管,還有能儲藏150萬桶石油的集散點。當賓夕法尼亞鐵路在19世紀70年代後期投入煉油業時,洛克菲勒打垮了這家當時美國最大的公司,並買下這家公司的煉油設備。
到19世紀80年代,顯然洛克菲勒不能再漠視鑽井和銷售的事了。賓夕法尼亞的油田開始枯竭。美孚石油公司當時所控制的資產已逾7000萬美元。為了確保「美孚」有源源不斷的原油供應,洛克菲
勒買下了幾家地區性的銷售公司。他的公司已經以「章魚」著稱,在石油業中到處都有「美孚」的勢力,「美孚」的產品大約已佔煉油廠產品的90%,並且壟斷了諸如煤油、潤滑油、石蠟、各種溶劑,以及「美孚」的科學家和技師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其它一些產品的價格。
但是,洛克菲勒並不想由他的帝國控制全部市場。因為他很了解,讓比較小、效能較差的一些競爭者去承擔其中微不足道的部分,在困難時期迫使他們為生存而鬥爭,美孚石油公司才能在繼續以幾乎全部能量投入生產之際,免受獨佔的指責。
在洛克菲勒石油帝國發展的過程中,洛克菲勒始終把培養人才視為自己最重要的任務。對於美孚石油公司獲得成功的祕密,他聲稱:「在於有一批人在工作中自始至終真誠地共同合作。」1879年,紐約中央鐵路公司負責人威廉.H.范德比爾特如此讚揚「美孚」行政管理班子的能力:「這些人比我能幹多了!他們的事業心很強,也很精明。在經商中,這樣既精明又能幹的一班人馬,我還從來沒有遇到過。」
除了阿奇博爾德和弗拉格勒外,還有洛克菲勒的兄弟威廉、亨利.H.羅傑斯、詹姆斯.莫法特、查爾斯.普拉特、奧利弗.H.佩恩等等,這些人結成了一個最能幹的行政管理班子。洛克菲勒正是在公司大發展的時候,提前做好了應付危機的人才準備,才使「美孚」公司日益發展壯大。心無所懼,才能行動果斷
真正有用的東西來自內在的功能,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堅強的內心世界不怕任何外敵的打擊。想想三國時的長坂坡上,張飛三聲巨吼,震退了曹操數十萬大軍,嚇死了曹軍的數名將領,原因何在?張飛心無所懼,膽氣豪邁;曹軍個個懼死,故爾潰退逃命。還有諸葛亮的空城計,靠的也是一個心無所懼。
同樣道理,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大潮中,要始終立於不敗之地,除了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之外,還得敢於冒風險。因為只有內心無所畏懼,行動時才能果斷。希臘船王歐納西斯就是這樣一個心無所懼的超人。
歐納西斯出生於土耳其西海岸的伊密爾。1922年,全家逃難到了希臘。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經濟復蘇階段,很多人沒有摸準市場的脈搏,拼命擴大再生產。不久就出現了市場過剩,物價迅速下跌。很多人為了使自己的資金流動起來,特別是那些資金比較少的人,紛紛將自己的產品降價銷售。那些手裡稍有積蓄的人都在考慮買點兒什麼不會賠錢的東西,以免自己手裡的鈔票貶值。在這種時期,善於經營的人則在研究幹什麼事可以賺更多的錢。
歐納西斯就是想賺更多錢的人。他尋思,生產過剩,物價暴跌之後,經濟必然再次繁榮,商品的價格一定會回升,有的還可能暴漲。
毫無疑問,現在買進便宜的商品,到那個時候,就會獲得成倍的利潤。
可是,買什麼呢?股票、房屋、黃金‥‥
這些東西,他都不買,他買的是經濟危機中最不景氣的海上運輸工具--輪船。他這樣分析:世界經濟一旦復蘇,運輸必須先行,他投入的錢就會像植物一樣瘋長,利潤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有了這種認識,他馬上把全部財產都拋了出去。
那麼,到哪裡去買船呢?
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加拿大國營運輸業幾乎破產殆盡,最後不得不拍賣家業,其中正好有6艘貨船,10年前的造價是200萬美元,現在每艘的價格卻是2萬美元。這個消息傳到歐納西斯耳裡,他差點跳了起來,急忙趕到加拿大,買下這6艘貨輪。
此後幾年,經濟危機愈演愈烈。當時有很多人認為歐納西斯幹了一件蠢事,此時更認為他是瘋子。可是,歐納西斯整天笑咪咪,對自己所下的決定充滿信心。
歐納西斯的運氣終於來了,但不是因為經濟復蘇,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無論是歐洲戰場還是亞洲戰場,到處都需要美國所生產的各種物資。這時,誰有能力在大平洋、大西洋運輸貨物,誰就可以賺到大筆的錢。一時間,歐納西斯的6艘貨船幾乎成了6座浮動的金山‥‥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歐納西斯已經成了擁有希臘「制海權」的商業巨頭之一。
話得說回來,如果不是戰爭,歐納西斯發財的速度自然不會這樣快,但是,只要世界經濟復蘇,他是一定會發財的。
對大多數人來說,發財具有長久不敗的誘惑力。那些不惜殺頭坐牢掙錢的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故賢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歐納西斯就是「取之有道」的愛財者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經濟開始復蘇。歐納西斯敏銳地預見到,經濟的發展必然刺激石油運費的猛漲,運輸石油必然帶來超額利潤。他把牙一咬,投鉅資建油輪!
在二次大戰之前,油輪的載重量是1萬噸。到了1960年,已發展到10萬噸。1965年,歐納西斯擁有油輪達45艘,其中20萬噸級以上的超級油輪就有20艘。這一艘艘大大小小的油輪就像一台台印鈔票的機器,源源不斷地為他製造出大量財富。
1975年,歐納西斯去世,享年69歲,他的資產高達16億美元,擁有一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隊,創辦了好幾家造船廠,買下了愛奧尼亞群島中的斯斜紫奧斯島,兼營著一百多家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有辦事處。他的礦山、土地等財產,沒有人能算得清楚‥‥
對於歐納西斯的成功,很多人都歸功於他驚人的魄力和精妙的思考力,認為他能夠很得體地適應他所遇到的每個人,和這些人友好相
處,因而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勵。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與歐納西斯是無話不說的朋友。歐納西斯曾對他說:「我是通過艱苦奮鬥創下基業的,不是因為我具有什麼驚人的本領,而得力於一種『歷史的必然性』。我們在實踐中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您知道,每當上天風調雨順,很多人就會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被動地接受大自然的恩賜,失去主動,失去活力。這就好比中國的那句古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與此相反,如果處在艱難的困境中,為了生存下去,就會不斷努力。經過不斷奮鬥,我們會不斷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主動改變自己的環境,花大力氣去創業,開拓新的領土。
「說實話,我就是在貧窮中奮發圖強,在困境中不斷前進的。我敢肯定,沒有一個人能輕輕鬆鬆取得勝利的。
「應該著重指出的是,我每時每刻都充滿信心,從來不懷疑自己。一個人只有突破自己對自己的限制,才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這就是死裡逃生!」
歐納西斯沒有懷疑自己的判斷,當然有一定的原因。細細地品味他以上這段話,不難發現他成功的奧祕就在於:膽略過人、認真思考、努力奮鬥!
順水推舟,反咬一口
你正在做一件別人沒有想到或不喜歡做的事,在上司、周圍群眾心中,產生了很好的影響。這時,有人不懷好意地假意恭維你或想找茬兒打擊你,讓你當眾出醜。你不必介意,不要著他的道,只須裝糊塗,態度謙遜,滿臉和氣,接受他的誇讚,緊接著說自己在這方面和其它方面都不如他,並舉出他以前做過的事加以證實。等對方放鬆敵意,虛榮心不斷膨脹,如果仍不想得罪此人,就繼續吹捧他的「好人好事」;或者,你不希望他以後對自己如此無禮,就突然話鋒一轉,直揭他一些見不得人或失敗的事,狠狠摔他到十八層地獄,從此不敢再正視你。
依著厚黑學在世上行走,常常會遇到類似的事。怎麼應付?還是拿厚、黑二字做祕密武器,臉厚心黑,伸出臉主動讓對手打,或者乾脆自己打自己,卸掉對手的警惕,然後出其不意,施以重拳,將其擊倒在地。特別是遇到難纏的下屬時,不妨試試此辦法,保管屢試不爽。
先穩住對手,以贏得回擊的時間
面對敲詐,必須面厚心黑,否則極易中箭。敲詐者一般都有充分的準備,他或他們一定是掌握了被敲詐者過去某方面一些見不得光的證據,或編出一套能混淆大眾視聽的資料,藉以搞臭被敲詐者的公眾形象,或造成其家庭、朋友、上下級的分裂,甚至惹上官司,逼迫被敲詐者就範。不善厚黑的人,要嘛乖乖地聽從敲詐者一次次擺布,要嘛施之以暴力,結果是越陷越深,毀壞前程。有些厚黑功夫的人,命
運則大不同。他們會沈著應付,先一回應承下來,然後,或者搜集敲詐者的證據,戳穿對方的把戲,或者報告警察部門,將其繩之以法。
1997年,對被廢黜的英國王媳莎拉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她已欠下近700萬美元的債務,其中大部分源於信用卡的惡性透支。這都是她與安德魯王子離異之後,為了排泄內心的苦悶而花掉的。如果她的債權人進行起訴,她大概就要進監獄了。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莎拉決定充分利用溫莎王室的光環進行宣傳。她出版自傳,在美國、奧地利等國拍廣告和電視片等賺錢。1997年初,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莎拉的女友對傳媒說,美國一位億萬富翁和非洲某大國的一位大亨願出高價嘗嘗王妃的滋味。1997年5月上旬,另一個「莎拉」出現在她面前。這個長相酷似莎拉王妃的女子聲稱自已在萬般無奈之下,明珠暗投,從事色情行業,她的名字也叫莎拉。但她還沒有正式「開業」,因為她怕妨礙王妃莎拉的名聲。如果莎拉王妃給她100萬美元的生活安置費,她將不搞色情行當。否則,她就以莎拉的名義去跳脫衣舞或賣春。
莎拉面對這種情況,只好先答應下來,然後趕緊雇用私人偵探進行調查。經查知,這個自稱名叫莎拉的人本名波絲莉,從事色情業已有5年之久。後來與一個英籍日人尋芳客密謀,在醫院中耗資8萬英鎊,將自己本就與莎拉有幾分相像的面孔改得與莎拉相差無幾,然後又仔細觀察了有關莎拉的飲食起居和她在錄影片上的言行舉止。待一切摹仿得惟妙惟肖之後,便去找莎拉進行敲詐,幻圖一夜之間暴富。
結果,波絲莉弄巧成拙,在英倫三島被傳為笑柄。但後來大不列
顛王國有多家色情刊物擬重金聘請波絲莉以「莎拉第二」的嶄新形象,全裸地走進雜誌封面。金錶內部的部件不全是金子作的
在一次宴會席上,某君指著李宗吾,向眾人說道:「此君姓李名宗吾,是厚黑學的先進。」李宗吾趕緊聲明:「你這話錯了。我是厚黑學祖師,你們才是厚黑學的先進。我的位置等於佛教中的釋迦牟尼、儒教中的孔子,當然稱為祖師;你們親列門牆,等於釋迦門下的十二圓覺,孔子門下的四科十哲,對於其他普通人,當然稱為先進。」他這一招,既保護了自己,又回擊了某君,可謂一箭雙鵰。
在談判桌上,或者法庭上,談判者常常遇到類似的情況。面對氣勢洶洶的潑皮無賴,如何尋找有力的證據反擊呢?李宗吾的辦法就是:順著對手的思維,引他不知不覺中進入自己設計的圈套,肯定自己的證據;然後話鋒一轉,露出真面目,讓對手再無逃脫和反擊之力。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黑制黑,以詐制詐,以奸制奸,你賴我更賴。這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有點不清不白,但如果確實能夠用這些方法對付商場中遇到的奸詐之輩,它就可能成為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
20世紀30代,英國商人威爾斯向香港茂隆皮箱行訂購了3000只皮箱,價值20萬港元。雙方簽訂的合同明確規定,全部貨物要在
一個月內交清。若逾期不能按質按量交貨,賣方需賠償英商損失費10萬港元。
一個月內,茂隆皮箱行經理馮燦如期向英商交貨。然而,威爾斯指控說,皮箱夾層使用了木板,因此這批貨不是皮箱,要求中方重作「真正的皮箱」。顯然,此時再去作「真正的皮箱」為時已晚,原來製作的皮箱不但要積壓下大部分資金,還要憑白無故賠償10萬元損失費給英商。馮燦怒不可遏,但面對威爾斯的潑皮無賴行徑卻又無可奈何。多次交涉無效之後,雙方只能訴諸公堂,以求公斷。
法庭開庭審理之後,港英法院有意偏袒威爾斯,好像馮燦經理已經「犯下」詐騙罪。
這時,馮燦委託的律師羅錦文不慌不忙地站起來,冷靜地面對強詞奪理,氣焰囂張的奸商和貌似公正,心懷私意的法官,隨手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隻英國倫敦出口的大號金懷錶,高聲向法官問道:「法官先生,請問,這是什麼錶?」
法官神氣地說:「這是大英帝國的名牌金錶。可是,先生,容我提醒你,這金錶與本案毫無關係!」
「有關係!」羅錦文高舉金錶,繼續向法庭上的人大聲說道:「這是一塊金錶,尊敬的法官已有定論,恐怕沒有人表示異議了吧?但是,我要請問一下,這塊金錶除了黃金之外,是不是就沒有其它成分?這塊金錶除了錶殼鍍了少量黃金之外,內部機件都是金製的嗎?」
法官和威爾斯這才發覺中了「埋伏」,但為時已晚,自己言之確鑿的回答早已成為對方最有利、最無可辯駁的證據。在兩人垂頭喪氣之時,羅錦文不失時機地繼續說:「既然金錶中的部件可以不是金子,那麼,皮箱中的部件為何非要全都是皮革呢?很顯然,在這個皮箱真假案中,原告威爾斯純係無理取鬧,存心敲詐而已!」
天理昭昭,眾目睽睽,威爾斯理屈詞窮,法庭也不得不判威爾斯誣告罪並罰款5000港幣,了結了此案。
如果在這個案件的審理中,羅錦文一味求理求直,只簡單強調理在己方,那麼,雙方就會相持不下,最終只能使己方因逾期而認罰。幸虧他棋高一著,巧妙地順著對手的思路舉證,以厚對厚,以黑制黑,使敵人的弱點和心計悉數暴露出來,並且毫無迴旋的餘地,只能乖乖束手就範。
敢於丟面子,才會有面子
一般人以為,承認自己的錯誤會引起別人對自己的嘲笑和看不起。事實上絕非如此。勇於承認錯誤,不但能彰顯自己的大度和膽識,給人以平易近人和聰明的印象,進而贏得更多的尊重,而且能夠封住那些想找理由攻擊自己之人的嘴。不過,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只有那些身具厚黑學功底的人,不管是先天藏有還是後來學習,才有足夠的勇氣當眾承認自己曾經錯了。因為認錯者必須不怕丟「面子」。
老羅斯福就是一個勇於丟「面子」的偉大人物。
1912年美國總統初選時,在紐澤西州一個小小的城市裡有一個集會。在那裡,老羅斯福要對一群態度不怎麼友好的農民發表演講。在演講過程中,老羅斯福提及賦予女子選舉權的好處。這時,聽眾中有一個粗大的聲音從後面喊道:「上校先生,5年前你可並不是持這種主張的啊!」
老羅斯福的答覆明顯表現出他的性格。他說:「是的,朋友。因為那時我的學識還不夠,我錯了。現在我進步了。」他並沒有說什麼「但是」、「假若」,或者其它逃遁之詞,而是表達了一個堅強且有頭腦的人直率勇敢的自白。他能與時代俱進,勇敢、直率地承認自己以前學識不夠,現在已經進步了。
報業老闆戴納也曾以大度地承認錯誤,險險乎避免了一次「無知」的報導。
《紐約太陽報》的老闆戴納有一種習慣,喜歡在那些他認為重要而必須刊登的文章上面批個「必」字,意即一定要刊登的重要文章。凡是批有「必」字的文章,排版的人都不敢刪掉。
有一天晚上,一個年輕的編輯米歇爾看見一篇批有「必」字的文章中有一段這樣的話:
「我們很感謝讀者萊特瓦爾特先生,他給我們送來一個又大又好看的神祕蘋果。這是一個很奇特的蘋果,其原因不止一個。這個蘋果
又新鮮、又好看,但如果有人想咬上一回,那就倒大楣了,因為蘋果皮上有一些很清楚的白字,那是本報編輯的名字。於是,我們不得不驚訝於這種人工培植的神奇了。」
米歇爾閱讀過許多關於自然界魔術的兒童書籍,其中有些就告訴兒童們如何在蘋果還是青色時,把紙剪成字母,貼在蘋果皮上。這樣,當蘋果的其它部分因為陽光的照射變成紅色之後,被紙遮住的那部分仍舊是青色的。米歇爾不願看到他的上司在公眾面前把這種小小的把戲稱為「驚奇而令他不能理解的」。於是,他自作主張,扣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予以刊登。
第二天早上,戴納一到辦公室,便馬上追問:「那篇關於蘋果的文章上有我批的『必』字,到哪裡去了?」
米歇爾戰慄著解釋了他為什麼把這篇文章扣留的原因。戴納的回答足以表現出他那種真正偉大的氣度:「如果有一個這麼好的理由,就盡可以大膽地把我的『必』字槍斃了。你不必呈請『法官』或『陪審員』批准,就可以直接判它死刑。」
米歇爾最後因此得到了不少好處。
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
有一則寓言:一隻鹿瞎了左眼。鹿走到海邊,在那裡吃草。牠用好眼對著陸地,防備獵人襲擊;用瞎眼對著大海,以為那邊不會有什麼危險。恰好有人坐船從旁邊經過,看見了這頭鹿,一箭就射中了牠。鹿倒下時自言自語地說:「我真倒楣!原以為陸地危險,嚴加防範,而去投靠大海,想不到遇上了更嚴重的災難。」
這則寓言提醒我們:在利用小人時,一定要睜大雙眼,時刻提防。
小人之所以常常給人氣受,甚至樂此不疲,因為他這樣做別有所圖。要嘛是為了損人利己,爭得一些好處;要嘛純粹是為了陷害別人,避免別人勝過自己,謀求心理上的平衡。由此可見,小人有不同的層次。
有些生活在我們身邊的鼠輩,他們的眼睛牢牢盯著我們周圍所有大大小小的利益,隨時準備多撈一份,為此不惜一切代價,準備用各種手段算計人,令人防不勝防。他們平時或許能潛藏於團體內部,在背地裡做手腳,但狐狸尾巴終究藏不住,早晚有敗露的一天。
小人是琢磨人性的專家,敢於為小恩怨付出一切代價。因此,對付和利用小人,沒有一套辦法是不行的。
李林甫是時常伴隨在唐玄宗身邊的一個奸臣,心胸極端狹窄,容不得別人得到玄宗的寵愛。玄宗很喜歡外表漂亮、一表人才、器宇軒
昂的武將。有一天,在李林甫陪同下,玄宗在花園裡散步,遠遠看見一個相貌堂堂、身材魁武的武將走過去,便感歎了一句:「這位將軍真漂亮!」並隨口問身邊的李林甫,那位將軍是誰。李林甫支吾著說不知道。此時他心裡很慌張,生怕玄宗喜歡上那位將軍。事後,他暗地裡指使人把那位受到玄宗讚揚了一句的將軍調到一個非常邊遠的地方,使這武將再也沒有機會接觸到玄宗,當然也就永遠喪失了升遷的機會。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小人的行為真是讓人莫名其妙,其心眼極小,為一點小榮辱都會不惜一切,幹出損人利己的事來。
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立了大功。但他並不居功自傲。為防小人嫉妒,他格外小心。
一次,朝中有一個地位比他低的官吏盧杞要來拜訪,他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家中侍女成群,他讓所有侍女到時候都避開,不要露面。
郭夫人對此舉感到不解,問他為什麼這麼做?
郭子儀告訴她,盧杞是個十足的小人,身高不足五尺,相貌奇醜,很忌諱別人說他醜。因為擔心家人見了他會發笑,所以讓所有家人都躲起來。
郭子儀對盧杞太瞭解了,在與他打交道時做到十足謹慎。後來,盧杞當了宰相,極盡報復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陷害,唯獨對郭子儀比較尊重,沒有動他一根毫毛。這件事充分反映了
郭子儀對待小人的辦法確是既周密,又老練。
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在男女爭鬥的情況下,同情女性,也是人的天性。一般人會想:弱者明知打不過強者,為什麼會反撲?當然是被逼急了!被逼迫的人,理當獲得同情!這就好比一隻小貓撲向大狗時,無論小貓是不是在撒野,總能得到喝彩。同樣道理,當比你弱小的小人決定拼命,即使你的實力強得多,又有一百二十個道理支持你,也最好不要跟他正面衝突。不錯!你很強,可以一刀砍下他的頭,而他頂多只能砍掉你一條腿。到頭來,你一定贏,他一定死。問題是:你非但贏得不光榮,而且你斷了一條腿之後,還能稱得上英雄嗎?
此外,當你發現你所面對的小人不惜犧牲他自己,甚至親人的生命,與你周旋到底的時候,就算你有理,也最好避一避。
小人固然厲害,但我們不必怕他,避開他是因為不值得把太多精力浪費在一些沒有價值的爭鬥上。一旦把握不好自己行為的界限,得罪了小人,他就會想方設法破壞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於工作、學習和生活。所以,中國才有「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的至理名言。顯山露水,針鋒相對
當自己的競爭對手想採取對自己不利的行動,而自己既不想採取同樣的行動,更不能受對手的影響時,就可以根據對手的實力,提出更有優勢的相似方案,並且公開宣傳,使對手感受到強大的壓力,繼續執行他們的方案討不到任何好處,不得不放棄,從而達到一箭雙鵰的效果。
如果對手已經在執行對自己不利的方案,自己也採取同樣的方案,標準一定要比對手高出一大截,一出手就必須以強大的攻勢迅速削弱進而瓦解對手的氣勢,將他們逼至懸崖邊緣,讓他們或者放棄自己的行動,或者主動投靠到自己的陣營。
厚黑學所提出的策略,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
比如,針鋒相對的兩個商家,對手想提出降價策略,擴大市場份額,己方不想實行這樣的政策,但又無權讓對方放棄想法,怎麼辦?己方立即通過非正規渠道放出風聲,說是將採取類似的策略。但降價幅度和範圍要大至使對方無法跟進的程度,並且連同詳細的商業計畫一同透露,以逼使對方知難而退。
如果對方在己方毫無覺察的情況下,突然實施降價策略,己方就得立即採取同樣的策略,而且條件要十分苛刻,降價期限足夠長,足以「將死」對方,以逼其要嘛放棄原來的政策,要嘛找己方聯盟。
抗上,要抗得巧妙
很多老闆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對下屬採取高壓政策,比如降薪、解職、解聘等,以逼下屬就範。如果你碰到這種情況,認為老闆的做法對企業或職員不利,而且你是單位的骨幹,少了你,他會受到很大的損失,或者你有一夥死黨,你們一起罷工,老闆的企業就不得不停業,你大可不必低頭就範,而是要昂起頭與他叫陣,讓他知道你的實力,從此不敢輕視你。當然,這一切要建立在以企業和廣大職員之利益的基礎上,切不可為了謀自己的個人利益去威逼老闆。
在很多情況下,往往你對人極為尊敬,別人卻不尊敬你,拿你當作玩物與傻瓜,你若還是沒有一絲鋒芒,忍下去、傻下去,那只有落得「馬善叫人騎,人善讓人欺」的結局了。對付那樣的人,不能一再地心慈手軟,任他放縱下去。否則,他會越來越猖狂,認為那是理所當然。一旦形成一種固著的傾向,想再扭轉過來就極為困難了。為此,你可以毫不客氣地警告他。如果警告沒有效果,就使出硬手段,找一個恰當的時機,憑藉一個合適的理由,給他一頓拳腳。
一般來說,身為下屬,如果不是到了萬般無奈之際,誰也不願抗上。可在許多情況下,又不得不抗上。這時,如何抗上而不損害自身,就需要面厚心黑的技巧了。
古代,皇帝對臣民擁有絕對的生殺大權。俗話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有一些鐵骨錚錚的大臣,為了國家、百姓的利益,還是敢於以身犯險,與帝王針鋒相對,寧死也不放棄自已的正確
主張。
宋朝的改革派宰相王安石、保守派人物司馬光,以及大文豪蘇東坡,曾有過這樣一段經歷
那時,宋神宗趙頊年輕氣盛,支持王安石搞「熙寧變法」。資政殿大學士(位同宰相)司馬光堅決反對。身為登聞鼓院正堂的蘇東坡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登聞鼓院即是通常所說的擊鼓鳴冤衙門。蘇東坡與王安石、司馬光既是政敵,又是文友,站在二者中間,只能兩頭受氣。
這三位大臣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他們各自都是態度堅定,素養極高,對皇帝的抗辯也都十分高妙。神宗拿他們沒有辦法,便分別下了詔令,搞平衡。誰知三大臣沒有一個接受詔命,形成「三臣抗九鼎」的局面。皇帝的一言九鼎也不靈了。
於是,趙頊不得不拿出最後的殺手鐧,以「殺」字威脅三大臣。可這三人根本不怕死,說出話來又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這一場高層的政壇鬥爭其是風雲跌宕,此起彼伏。
先是一品重臣司馬光為了反對王安石推行急進的變法,和共同生活長達32年的老妻各自吟詩,表明誓死的決心。司馬光的老婆是前吏部張尚書的千金,棋琴書畫自是無所不能。以前,兩夫妻各自寫詩表達自己心中的喜悅。眼下不同,逆鱗犯諫,要冒殺頭的危險。
司馬光先念起頭:「黃面霜鬚細瘦身,不自量力正乾坤。」
張夫人接著說:「朝中若少站班者,林野定增釣魚人。」
司馬光又念:「縱使只得河豚子,豈敢嗜毒私下吞。」
張夫人續念:「猶記茅屍妻正盼,齊眉舉案不偷生。」
可見,兩個老夫妻完全志同道合,老妻張氏支援老夫司馬光去逆鱗犯諫,制止急進的「熙寧變法」。
蘇東坡一貫主張順「四時之變」的漸進式改革,他站在司馬光一邊,反對王安石的急進措施。登聞鼓院的公事本來就不多,蘇東坡便藉著自己是當朝駙馬王詵的好朋友這層關係,通過王詵之妻蜀國公主的手,把一個個諫奏的摺子遞到皇上跟前。蜀國公主是當今皇上趙頊的親姊姊,蘇東坡通過她的手,先遞到太后即皇帝趙頊的母親那裡,再轉到趙頊手上的奏摺,那是半點也馬虎不得的。
蘇軾的摺子先是口氣緩和的《諫買浙燈狀》,後來就是《上皇帝書》,《再上皇帝書》,言詞激烈地反對改革急進,提出「四時之變」的漸進式改革的主張。
相國王安石急於推行「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甚至堅持把本應在農村推行的「青苗法」推廣到城鎮。
趙頊問道:「『青苗法』旨在救活農夫的農事生產,何以強制推行到城鎮?」
王安石回道:「『青苗法』行之有利,施於城鎮有何不可?」
趙頊怒道:「連『青苗法』姓『農』都不懂,要你這執政有何用?」
王安石使性子:「正好,臣生病了,請准臣告假,皇上另請高明執行吧!」
此後一連十多天,他不問政事,朝政幾乎癱瘓。
趙頊緊張了,下手諭召王安石問政。手諭上說:「今士大夫沸騰,民心浮動,王卿執拗如此,朕再委任於誰?」
王安石回呈奏章,堅持道:「皇上不收回議停『青苗法』之成諭,臣再不任執政!」
趙頊沒辦法,只得照准。
此時是熙寧三年二月,神宗趙頊二十三歲,司馬光五十三歲,王安石五十一歲,蘇軾三十五歲。
左思右想,趙頊想出一個「一碗水端平」的平衡策略。二月初十日,他發出一道諭旨:「詔令蘇軾以直史館權開封府尹。」
這開封府前任府尹便是包拯。包拯早幾年去世,蘇軾正是接他的任而來。
趙頊心想:「讓蘇軾到開封府去,那裡有審不完的案子,叫你再沒時間寫《上皇帝書》、《再上皇帝書》。」
二月十一日,趙頊發出第二道上諭:詔令王安石等議停「青苗法」。這是對王安石的懲戒,也是對司馬光和蘇軾的安撫。
二月十二日,趙頊發出第三道諭旨:詔令司馬光為樞密院副使。樞密院副便是副丞相之級,但沒有任何實權,只是享有豐厚的俸祿而已。
趙頊自以為平衡了三位人傑,朝廷該太平了。但是;一點作用也沒有。
蘇軾到開封府上任後,不管多少案子,他都很快審完。然後,照樣一封接一封奏摺呈到殿上。
趙頊召蘇軾責問:「蘇軾,你不怕死嗎?」
蘇軾回道:「臣只知忠君自當直言,不敢畏死!」
司馬光拒不接受樞密院副使一職。趙頊九下詔命,他九次推辭,那推辭的奏章都只一句話:「光受陛下聖恩,任侍近之臣,數度上疏諫止新法而不被接受,是光之言再無效矣,何敢再受新任恩命?」
趙頊把司馬光召來,責問他:「司馬光,你不怕死嗎?」
司馬光回道:「臣已備好河豚魚,只候聖上賜死即吃!」
正在趙頊萬分為難之際,一個變法派內部的奸邪人物謝景溫寫了一道密摺,參劾蘇軾曾藉扶其父靈柩回四川之機,做販賣私鹽、陶器等買賣。
趙頊心想,蘇軾扶其父蘇洵的靈棺回四川安葬都是好幾年前的事了,這時還告個什麼?明明是假的嘛!但又一想:這中間正好使計。於是給王安石寫下一道手諭,向他告知此事,催他馬上來後殿面商。最後交代御差:「抬也要把王安石抬來見朕。」
這一招還真靈,王安石來了,健健康康地走來了。他根本沒病,一到後殿即跪地不起,奏道:「蘇軾非貪贓枉法,往復賈販之徒,否則早幾年蘇洵去世不久就有人舉發了。此事臣敢以身家性命擔保!」
趙頊不解:「蘇軾如此與你作梗,你為什麼還替他說話?」
王安石回道:「政敵與文友,相反相成也。」
趙頊說:「愛卿快快起來!」
王安石歎道:「臣心裡流血,膽氣發寒,肝肺滴血,病入膏盲,起不來了。」
趙頊明知故問:「此何疾也?如此嚴重?」
王安石回道:「《黃帝內經》所不載,扁鵲神醫亦不醫。臣患『忠君不遇症』、『富國失望症』、『惱恨昏庸症』也!」
趙頊拍案而起,吼道:「放肆!王安石,你不怕死嗎?」
王安石不慌不忙地奏道:「臣早已在等死,故爾長跪地上不起。惟有一事,尚須奏請皇上明察:陛下變法一年多來,大業始肇,大道方行。僅以《均輸法》來看,實施不足一年,東南六路供米糧六百二十多萬石,節省商賈盤剝之銀數百萬兩;『青苗法』者,黎庶付微息,取官府之銀度過饑荒,保證了農事生產的持續,遠勝過高利貸者之盤剝‥‥今者萬物欣然,九州同頌,有幾隻蒼蠅嗡嗡,何須見怪?只可惜聖上天縱之英明,毀於臣去職殺身之一旦耳‥‥須知古往今來,成王敗寇,千古一理。變法成功,聖上成一代英主,青史留名;如若落敗,聖上新法被誹謗為暴政,得千古罵名‥‥聖上取捨,當不以臣一人為念,而應以臣與聖上聯體觀之。倘使遇微風而戰慄,著細雨而自崩,貽笑青史,其值也乎?」
這一下擊中了神宗皇帝趙頊的要害,於是王安石勝利了。這或許就是他成功的一個祕訣。他後來的變法改革失敗了,但他本人安然無羌,因為他巧妙地把自己的改革推到了皇帝身上。
古時候,抗「君命」是殺頭之罪,諫君當然要講究策略。看了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三人與宋神宗針鋒相對的較量,我們不該有所啟示嗎?難得糊塗,不妨來個得過且過
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有一句名言叫:「難得糊塗」。此語意在對應官場上做事的艱難、曲折與苦衷。但是,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立身行世所應採行的策略:善於不糊塗裝糊塗,得過且過,蒙過去就算。在平常處世交往中有些事情收縮性大,變通性強,問題的真相本身也不甚了了。這時,你就可以用這種辦法對付。
這種方法的具體運用,大致上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閃爍其辭;其二是所問非所答。
現實生活中,人與人進行言辭交鋒,經常會碰到一些自己不能回答或不便回答的問題。對此,又不好拒而不答。這時,只有想方設法閃避一下才是上策。一般情況下,當你採用了閃避迴旋的策略之後,別人就不會不知趣地窮追不捨了。
這種方法的要求是:對別人所問,應當回答,但要答得巧妙;即明明知道對方的真實目的,但有意迂迴地達到躲閃、迴避其問話的目的。既要讓對方不致難堪得下不了臺,又要維護自己不便答的原則。
迪戈.馬拉杜納在代表阿根廷足球隊與英格蘭球隊相遇時,踢進了致勝的一球。但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球」。據說,一位墨西哥記者曾拍下他用手把球撥入的鏡頭。
可是,當記者問馬拉杜納,那個球是手球還是頭球時,馬拉杜納
機敏地回答:「手球的一半是迪戈的,頭球的一半是馬拉杜納的。如果有一隻手,那就是上帝之手。」這回答頗具心計。倘若他直言不諱地承認「確係如此」,對裁判的有效判決無疑是「恩將仇報」。但如果不承認,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員」的風度。而這妙不可言的「一半一半」以及「上帝之手」,等於既承認了球是手臂撞入的,頗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將氣概,又在規則上肯定了裁判的權威。
這種方法的一個妙處,就在於「真則假之,假則真之;正話反說,反話正說」,先是迷惑對手,然後體面地從困窘中脫身出來。這正是立身行世應當學習的巧妙應對。
有一位作家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一位導演有急事去女澡堂找一位女演員。在外面喊了幾聲,沒有人應聲,他就推門進去。他原以為女演員還在浴室,不在更衣室,哪知她已回到更衣室,蒙著頭巾在擦頭,豐滿的胸部以下完全裸露。
見有人闖入,那女演員驚叫了一聲,急忙轉身。
見此情景,導演趕緊把門關上,叫了一聲:「噢!對不起,某某先生!」
這位導演就用了這一招,使那女演員不致感到羞怯,從而了結了此事,真是高明之至。
對話中,若因對方提出的問題比較敏感,或者涉及某種「隱私」,不好回答,面對客人,又不能不答,這時就需要用到「所問非所答法」。這種方法與前面的「閃爍其辭法」儘管都是裝糊塗,但又有所不同。前者是故意讓對方知道自己在為他掩蓋錯誤,以便討得對方信任的一種主動行為;後者則是在對方首先提出問題,自己本不想答但又不得不答的情況下,或「移花接木」,或「引入歧途」,從而既使對方不尷尬,自己又能反客為主的應變技巧。
有這樣一則劉墉智對乾隆的傳說:
有一次,乾隆皇帝突然問劉墉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京城共有多少人?」
劉墉非常冷靜地回答:「只有兩人。」
乾隆再問:「此話何意?」
劉墉答道:「京城的人再多,其實只有男女兩種,豈不是只有兩人。」
乾隆見沒有難住劉墉,又問道:「今年京城裡有幾人出生?有幾人去世?」
劉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卻有十二人去世。」
乾隆不解:「此話怎講?」
劉墉回答:「今年出生的人再多,都是一個屬相,豈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則十二種屬相皆有,豈不是死去十二人。」
乾隆不由得對劉墉的聰明才智更加佩服。
劉墉的回答的確非常巧妙。皇上發問,不回答不行;答吧,心中沒底,又不能亂侃。幸虧他急中生智,趣對皇上。這就叫「所問非所答」。
在千變萬化的人生旅程中,什麼樣的怪問都可能碰到。對付這類問題,最佳方案就是利用語言的多義性來一個腦筋急轉彎,切不可陷於被動。
裝瘋賣傻,免遭毀滅打擊
假話即將被識破,或者已經引起懷疑,這時必須盡快設法補救。一般而言,在對手之間,或統治者與潛在的反抗者之間,一個人若發現對手正利用假話蒙蔽自己,他必定會反擊,甚至剪除對手。歷史上許多心狠手辣的君主都這麼幹過。為了逃避假話被揭穿的後果,或者使對手無從追查假話的真實性,必要時可以佯裝發瘋。這樣既可避免殺身之禍,又可使對手無法識破之前的謊言,又被新的偽裝所蒙蔽。
魏晉時期,司馬氏專權,凡對自己政權不滿的人或不能為自己所用的人,他們都要設法剪除,手段之毒辣,使人心驚膽寒。天下名士
被他們殺掉了一大半。迫於這種形勢,當時許多名士,如「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嵇康、劉伶等人都借酒放狂,裝出瘋癩的模樣,整日醉醺醺,不理人間事,一來掩飾自己內心的痛苦,二來掩他人耳目,讓人覺得他們對政治不感興趣。其中,利用這一招,巧妙地避禍保身,最有特點的要數阮籍。他時常醉酒不醒,不與人交談;即使不得已講話,亦「口不臧否人物」,並常以青白眼示人。司馬氏派人來考察他,看他是否心懷不滿,他就假裝一副癡癡癲癲的模樣。
魏晉名士許允的妻子阮氏生性賢慧,為許允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許奇,一個叫許猛。這兩個孩子小時候就很聰明,名氣頗大。後來,許允因為受人牽連,被司馬氏殺了。
司馬師此時掌握著軍政大權,對政敵極其嚴厲,不但除掉對手,還常常斬草除根,對他們的後人也不留情。許允的手下趕緊跑回來報告阮氏。阮氏當時正在織布,聽了這個消息,很鎮靜,說:「我早就料到有這一天。」那些手下要把許允的兩個兒子藏起來。阮氏說:「這不關孩子的事。」
後來,官府讓阮氏母子搬去看守墳墓。司馬師派鍾會去試探他們。這鍾會也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曾經做到了鎮西將軍,在征服蜀漢的過程中發揮過重大的作用。他這次去試探阮氏母子,真意是:如果許奇兄弟很聰明,就拘捕並殺了他們;如果他們的才能很平常,諒他們長大也報不了仇,就饒了他們。許奇兄弟揣測到鍾會的來意,並告訴了母親。
阮氏說:「你們兄弟可以就自己所知道的隨便跟鍾會交談,不要去動腦筋揣摩對方的想法。你們的說法,越自然就會顯得越平庸。說起你們的父親,不必太悲傷。也不必故意迴避朝廷的事,可以適當地談一些相關的話題。」
孩子們按照母親的指點,表現出很隨便、很平庸的樣子。
鍾會回去,如實報告了司馬師,說許允這兩個兒子只不過是凡夫俗子,並不怎麼聰明。於是,司馬師就沒有殺他們。
後來,許奇當了司隸校尉,許猛任幽州刺史,才能、地位都不比他們的父親低。
鍾會也是一名厚黑之士,一般的裝瘋賣傻,必定會被他一眼識破。看來,阮氏的確是一個智慧者,對人性瞭解得非常透徹。為此,聰明過人的鍾會都輸給了她,讓她蒙混過去了。
說假話,就必須把假話堅持到底。一旦被懷疑,就說明假話出現了破綻。如果只是一般日常開玩笑性質的小假話,識破也就識破了,無關大局。但是,若事關重大,甚至可能危及身家性命,成敗繫在假話能否延續下去上面,那麼,無論如何都得將假話堅持到底。為此,就必須充分發揮裝瘋賣傻的技能。以面厚心黑作為終生的盾牌
主張正義的人必無所畏懼。他們敢於捨去世俗的東西,以厚黑作為終生的盾牌,抵擋來自各方面的謠言、毀謗、誣衊。面對不平等、不公正的事,他們敢於挺身而出;即使被擊敗了,也絕不退縮。
殷景仁受嫌遭忌,在對手步步進逼之時,主動遜位以避其鋒,採用以柔克剛,明哲保身之術,以守為攻,以退求進,待時機成熟時,就一舉擊敗對手,不給對手喘息的機會,可說是個知退知進,善於審時度勢的智士。
劉湛字弘仁,東晉時代南陽涅陽(河南鎮平)人。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劉耽、父親劉柳皆官至東晉王朝左光祿大夫。自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博涉史傳,諳前世舊典。」但他「不為文章,不喜談議。」他少有大志,常以管仲、諸葛亮自比,是劉裕代晉自立,建立宋朝的功臣之一。
劉裕死後,長子劉義符繼立。劉義符昏暴淫亂,兩年後被執政大臣徐羨之、謝晦等人廢掉並殺死。同時被殺死的還有劉裕的次子廬陵王劉義真。徐、謝迎立宜都王劉義隆(劉裕三子)做了皇帝,是為宋文帝,改年元嘉。
元嘉六年(429年),劉義隆重用彭城王劉義康(劉裕四子)為自己的幫手,任命其為錄尚書事,與王弘共執朝政。王弘自以為是外姓,遇事推讓;劉義康總攬朝政,權傾群臣。
劉義康為彭城王時,劉湛是彭城長史,深得他的信任。劉義康主持朝政,劉湛的勢力也跟著膨脹起來。元嘉九年(432年),王弘等老臣先後謝世,劉義康得以專主朝政。
劉義隆雖信任劉義康,但尚能自掌權柄,有一定的主見。他起用領軍將軍殷景仁為尚書左僕射,以制約弟弟。此時劉湛為劉義康推薦,也由大子詹事升任為領軍將軍。
本來,劉湛開始步入仕途時,曾受到殷景仁的推薦。但此時他有劉義康作靠山,見殷景仁的官職比他還大,就暗生忌恨之心,千方百計要排擠殷景仁以取而代之。可是文帝很信任殷景仁,況且這是他親自任用的人,自然格外照顧。劉湛雖百般饞毀,但也無可奈何。殷景仁反而又被加授中書令兼中護軍。劉湛更加氣憤。
殷景仁也知道劉湛排擠自己,深悔當日不識人,曾經對親朋歎息道:「引虎入室,便即噬人。」為了避其鋒芒,他上書以有病為由,請求辭職。劉義隆堅決不許,但允許他帶職在家養病。劉湛還不罷休,竟欲派手下扮作強盜,去刺殺殷景仁。謀尚未行,就有人向劉義隆密告。劉義隆立即傳令,讓殷景仁住到西掖門,使其接近宮禁,便於保護。
這樣,劉義隆全力保護殷景仁,劉義康專意信任劉湛,兩人各有靠山,形成了水火不相容之勢。
劉湛志大而少謀術,一切都公開進行。他約束劉義康的所有屬員及他自己的朋友不准登殷景仁之門。
彭城王主簿劉敬文的父親劉成不知道有這條不成文的內部規定,曾到殷景仁處請求一個郡守之職。劉敬文知道後,嚇得靈魂出竅,慌慌忙忙到劉湛府中長跪請罪。劉湛問是何事,劉敬文聲帶顫音地說:「屬下老父老糊塗了,竟到殷府去求官職,實出敬文意外。敬文不加預防,事先未告知老父,內懷愧疚,闔門慚愧,特前來請罪。」劉湛聽後,冷冷地回答:「父子至親,奈何不先通知?這次且不必說,下次要格外小心。」劉敬文聽罷,連磕幾個響頭,方才離去。
殷景仁見劉湛、劉義康權勢很大,一時難以硬鬥,就採取以柔克剛的方法,終日在家閒居,名為養病,實是逃避是非。文帝每遇軍國大政,即派人密往殷宅,進行諮詢。因此,殷景仁雖在家閒居,朝中之事盡知,而且每問必答,為文帝出謀劃策。但這一切都是在暗中進行,外人根本不知。為此,劉湛也放鬆了對他的警惕。
殷景仁繼續在家養病,劉湛繼續在劉義康府中掌權。時間一過就是5年,朝廷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元嘉十七年(440年),劉義隆因貪色而得重病,又逢袁皇后死去,病中加悲,越發精神恍惚,病體難支,索性把一切軍國大政交給彭城王劉義康。劉義康雖是宗室權臣,但事兄至忠,兄弟很友愛,他總攬朝綱,處理軍政要事,內侍皇帝疾病,甚至皇帝吃的藥,他都親口嘗過,方讓呈入,防止有人下毒。他每天夙興夜寐,勤勤懇懇。
劉義康之失在於不讀書,不通歷史,不知君臣之大防。他自以為是親兄弟,故毫不避嫌。執政日久,內外只知有彭城王,不知有皇上,故供獻禮品都先送王府,再送皇宮。
一天,劉義隆想吃柑子,近侍忙去取來,結果都乾巴巴的,有的變了味。劉義康忙說:「我家有好的。」立即派人去取。取回一看,又新鮮又大,「大供御者三寸」。文帝心中一動,劉義康全然不覺。
與此同時,劉湛等人積極籌劃,待文帝一死,就立刻擁立劉義康為帝。
惜乎天不作美,劉義隆經御醫精心治療和劉義康用心護理,竟大病得癒。吃柑之事,他對劉義康已心存戒備。病好後又聽到劉湛等人的祕密,便決心剷除這個毒瘤。但因劉湛等人皆在,不便輕易下手,怕打草驚蛇,激成禍變。
正當苦無機會,碰巧劉湛的老媽死了。古時,居官者父母死亡之時,要丁憂三年,除特殊需要外,本人必須主動去職。此時劉義隆當然不可能「特殊需要」劉湛。
劉湛這次卻很精明,辭職時對親朋說:「這回要大禍臨頭了!」但他不敢不辭職,因為不孝的罪名會更大。
殷景仁對朝中的情況了如指掌,聽說劉湛免官守喪,馬上來了精神,讓家人趕快把閒置多年的衣冠取出,拂去灰塵。家人都莫名其妙。
天剛黑下來,果然宮中有密使出來,促殷景仁快速入宮。殷景仁趕忙穿戴整齊,應召趨入。
原來,文帝決心要剪除劉義康的羽翼,裁抑他的權勢,然後貶黜
他。
殷景仁聽後,一力承擔,當即為之出謀劃策。他讓文帝先用詔書召劉義康入宮,留宿在中書省,使劉黨外無主心骨。劉義康應召而來,時已夜半,即被軟禁。接著打開東掖門,召殿中將軍沈慶之入宮面授旨意,讓他控制朝廷及宮中局面,又分派兵丁去逮捕劉湛父子及劉湛死黨劉斌、孔胤、劉敬文等。天明時,這些人已被投進大牢。
當天晚上,文帝下詔公布劉湛等人的罪行,在獄中誅殺劉湛父子及奸黨八人,一面派人通知劉義康。劉義康至此才知道自己已經受到嫌疑,遂上表辭職。文帝下詔出劉義康為江州刺史,往鎮豫章。這一天是元嘉十七年十月戊辰日(440年11月23日)曲徑通幽,虛圓立業
「厚黑學」講究凡事靈活機智,善於變通,萬萬不可一條道走到底。厚、黑兩字,本身就需要靈活運用,才能產生奇效。不知變通者千萬不要把這兩者混同使用。在具體行世方面,不管對人還是對事,一條道行不通,找找別的路;一個辦法不行,想想其它招數;正面不行,從反面來;厚字訣無效,考慮一下黑字訣;這個人不幫你,就找別的人。在立身方面,看看周圍的人,不難發現,能夠建功立業的人大多謙虛圓通;憤世嫉俗,坐失良機的人必然性格倔強,固執己見。
中國人的性格特點中,大多屬於外圓內力之型。千百年來,前人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是:太露稜角,往往很快碰得頭破血流;從容行事,才能事事成功。圓滑而接觸面廣,就能充分發揮智謀的作用,交到很多朋友;固執己見,剛腹自用,就會失去良機,也得不到朋友的幫助。具體到實際中,自己的意見沒人聽,就不要再堅持;意見被採納,千萬不要得意忘形。上司、部屬、同事、局外人的關係千萬不要搞混甚或忘記;要經常跳出局外,想想自己過去的言行和以後的方向。
換種思維方式會更好
《厚黑學》最反對直來直去的處世辦法。採取迂迴的辦法,或從另一個角度著眼,以爭取最有利的結果,是成功人士經常採用的行事策略。
一、獲得所需要的人才及支持者的心。
得到人才的關鍵是獲得人心,讓他真心實意為你做事,並使他們的朋友、家人、盟友對你產生良好的印象,無形中給你帶來更大的支持和發展之機。在戰場、商場,都有同樣的效果。
二、發現新的發展機會。
一般人習慣於盯著表面事物,做事也就喜歡從眾,結果是千軍萬馬同時擁上一條道,再寬的路也會變得擁擠不堪。在經濟領域,這樣的「一窩蜂」現象不知毀了多少人的前程。「淘金熱」、「VCD熱」、「網路熱」、「房地產熱」等等,此起彼伏。到最後,成功者寥寥,損兵折將,甚至全軍覆沒者所在都有。但也就是在這個「熱」、那個「潮」推波助瀾之同時,有些眼光高遠、思維敏銳的人物卻從這些「熱」的背後,被人忽視甚至看不上眼的地方一發而起,成就非凡。
19世紀中葉,美國加州出現一股淘金熱。這是發財的捷徑,許多人都懷著發財夢,紛紛擁向西陲的加利福尼亞。
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也想去撞撞運氣。但他窮得買不起船票,只能跟著大篷車,一路風餐露宿,趕往加州。然而,事與願違,他在加州根本沒有找到金子。後來,他竟靠賣涼水賺了錢。
原來礦山裡氣候乾燥,水源奇缺,找金子的人最痛苦的事就是沒水喝。許多人一邊尋找金礦,一邊抱怨:
「要是有人給我一壺涼水,我寧願給他一塊金幣」
「誰要是讓我痛痛快快地喝一頓,出兩塊金幣也幹!」
這些找礦人的牢騷給了亞默爾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信息。他想:賣水給這些人喝,也許會比找金礦賺錢更容易。於是,他毅然放棄了自己辛苦奔來加州的最初目標,下力氣挖渠引水。引來的水經過過濾,就變成清涼怡神的飲用水,然後把這些水裝進桶裡、壺裡,賣給找金礦的人。
當時有許多人嘲笑他,說他放著肥肉不吃,卻偏要去啃骨頭,有挖金子賺大錢的好活不做,卻要幹些蠅頭小利的營生,那又何必背井離鄉,跑到加州來呢?
亞默爾絲毫不為所動,繼續賣他的飲用水。結果,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就賺了6萬美元。這個數目在當時是非常可觀的。
就在許多人因為找不到金礦而在異鄉忍饑挨餓之時,亞默爾卻成了一個小富翁。
另外,在同一時期,另一個名叫李維.施特勞斯的21歲年輕人也隨著美國西部淘金大軍到了舊金山。當施特勞斯的淘金夢被眼前遍地都是淘金者的景象擊碎時,他把眼光投向那些淘金者身上,開始做起小百貨生意。
一天,一名光顧他的百貨店的淘金工人需要工裝褲的話啟發了
他,使他發現了屬於自己的寶藏--當時以淘金工人為對象的工裝褲,後來成為全球時尚愛好者青睞的牛仔褲。
臉皮

台長: Alan
人氣(1,0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