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25 23:53:00| 人氣1,46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在地美術運動之典範─黃鷗波‧嘉義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地美術運動之典範─黃鷗波‧嘉義人

文:《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嘉義地區》撰述人李伯男  2006年寫於嘉義市

 

【嘉義美術史流重要事蹟】

嘉義美術在日治時代成就非常出色,春萌、青辰兩個分屬東洋畫與西洋畫的藝術研究會,培養嘉義畫壇渾厚的實力,在參與台展與府展競賽中,嘉義畫家入選眾多,轟動於台灣畫壇,當時有「嘉義畫都」之稱。陳澄波與林玉山是引領嘉義藝術創作成長的精神導師、藝壇追隨的典範標的。美術教育有吳梅嶺與陳丁奇拓延藝術傳承。而在文史與藝術推動之精神典範可推張李德和與黃鷗波,張李德和為地方藝壇提供活動空間氛圍,建立早期嘉義美術發展史料文本;黃鷗波之創作與社會關懷議題結合,從而實踐文化發展之推動,雖於戰後即移居台北,然而在國畫與東洋畫爭議的年代,為本土藝術力爭生存空間之精神,可為家鄉藝文界學習之榜樣。

黃鷗波是春萌畫會成員最早到台北發展的畫家﹝1947年﹞,隨後,林玉山、盧雲生、李秋禾(後因病返回嘉義休養,不久逝世)也舉眷北上定居,從事美術教職,春萌畫展在台北繼續展覽,將地方優秀藝術推展至都會舞台。黃鷗波藝術活動的高峰可說始於台北,1946年至1956年期間,參加省展屢屢入選獲獎,成就與「台、府展」嘉義藝壇精英前輩同為家鄉的光榮。一生致力於藝術創作、文化推廣、教育後學不遺餘力,組織畫會、開設美術班、膠彩繪畫的推廣,精神可佩。

【受嘉義文風薰染─凝練內蘊的基底】

黃鷗波本名寬和,畫號鷗波,名如其人,正直寬厚、幽默風趣、簡樸慷慨、熱心公益。關於他自題的畫號,猜想是參與鷗社吟詩活動而取名,有濃濃書卷與藝術之味,悠遊詩詞藝文如鷗飛翔於波濤間。1917年生於嘉義儒學之家,幼承父母指導千家詩、四書、五經。長大之後,就讀嘉義工業學校時,課餘與名儒林植卿秀才學諸子百家與詩文,奠定了深厚的漢學根基。二十歲之前浸濡於嘉義詩書畫鼎盛藝文風潮,於賴雨若壺仙花果園設置的「壺仙義塾」受教,同學中有許多是畫人,從感染到繪畫風氣而立志其畫業。1937入學川端學校研習日本畫三年,後留駐日本從事美術設計工作。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正趨激烈,府展停辦,學成卻來不及於府展發揮其畫藝。由於其漢文與日文皆通,1943年受命任揚州日本通譯官,因而有機會與大陸文人交流,曾在蘇北日報發表詩作。至1946年戰爭結束乃返鄉,並任斗六農業學校及斗南中學文史、美術教員,繼續參與嘉義地區之藝文活動,加入鷗社吟社,定期集會擊缽作詩。出品林玉山帶領的春萌畫會展於嘉義吳鳳幼稚園,與嘉義畫人相研畫藝。獲第一屆全省美展特選膠彩畫作品「秋色」,充滿嘉義地區發展出來的繪畫風格。受中國文人畫與日本東洋畫交融薰陶,詩書畫一體的創作思維在嘉義的每一位畫家作品中,皆可領略如此風貌。鷗波先生在嘉義活躍於詩與畫壇之間,可以說是其創作能量的蘊釀期,為日後創作與美術運動推廣本土藝術,建立雙軌並進之根基。

 

【移居台北發展─藝術活動的高峰舞台】

1947年移居台北市,從事寫作、繪圖與教學等工作。第二屆省展出品「農家喜慶」以免審查資格參展。1948年「世外桃園」獲第十二屆台陽展第一名,「南薰」入選第三屆省展。1949年「地下錢莊」獲第四屆省展文協獎。1951年「晴秋」獲第六屆教育會獎。1952年「斜照」第七屆省展文化獎。1953年第八屆省展「家慶」獲教育會獎,1954年「豔陽」獲第九屆省展文協獎,1954年「麗日」獲第三屆全省教員美展教育廳長獎。1955年「佳節」入選第十屆省展,1956年「勤守崗位」獲第十一屆省展教育會獎、第五屆全省教員美展育會長獎。1965年於省立博物館首次個展,1967年任教國立臺灣藝專。1981年受聘為第三十五屆省展評審委員。1985年任日僑會中國畫教授。1986年任國立歷史博物館評議委員。1988年任省立美術館典藏委員。1992年任台灣美術展覽會評議委員。1993年舉行第二次個展於「長流畫廊」,出版「黃鷗波作品集」。1995年任公私立中等學校文化協進會編審委員。1997年省立美術館舉行「黃鷗波八十回顧展」。藝術成就已受到相當肯定與奠立崇高地位。

他的才華不限於繪畫,文學更是其人生旅程的初基,也是他關懷藝文從而積極實踐文化推展之工具。其漢學造詣廣闊,文章、詩詞、歌謠、小說、舞台劇多有涉躐,文筆流暢,平易近人。交遊甚廣,人生閱歷豐富,藉詩詞表達人生態度,描寫時代小市民的人文風情。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 江寶釵 教授於黃鷗波創作集《浮槎錄》為序:「鷗波先生這些古典詩大抵以朋友間的交遊酬贈詠物寫景為主,字行之間流蕩著一股厚實的喜樂與 黃鷗波 先生的人格頗相一致,重大感慨抒情的詩篇較少」閱覽其寫作的詩詞及歌謠,發現他以風趣的口語詠物寫景,仍可體會其關心社會之心意,交遊酬贈之詩顯現時代文化交流的面向。「按摩女、老妓、導 遊 小姐、女律師」闡述各類職業面貌。嘲諷時局之詩篇屢與其畫結合,以平和幽默喻教於視覺藝術形色間。

他的繪畫自由多樣,含容東洋、西洋韻味,書法、素描、水彩、水墨、膠彩繪畫皆有所長,主張以寫生為基礎,作品要有個性、時代性與創作性。從早期詩書畫薰陶的嘉義風格及依循「台、府展」時期的創作主流「寫生導向」方針,到憑藉文思開發自己的創作內涵,建立一種不同於中國水墨,屬於在地個人特色的新文人畫。參與美展競賽之大作或隨筆小品,大抵都有主題思構而成繪畫之表現,寫繪社會與時代之狀貌,是客觀的社會觀察者,融合寫意技法傳達於繪畫中。參賽作品有較嚴謹的佈局計畫與上色功夫,如第一屆省展特選「秋色」、第十二屆台陽展金牌獎「世外桃源」穩健的構圖與色彩鋪陳細緻,空間處理有西畫透視之概念;第七屆省展文化獎「斜照」、第十一屆省展「勤守崗位」結構活潑生動,饒富韻律,主題選擇從個人感觸出發,佐以寫生觀察所得,取構不同於一般習慣性的平穩造形。而生活抒懷作品,則信筆揮毫不拘刻板技法,如其所言:「寫實不在於形的全然寫真,而寫其內含之真」,拙樸的形式容在他有意含的作品中自然流露,「稻草人」、「老司機」、「台北竹枝詞」著重意含之表達,以簡筆有力的線條勾繪,能快速將文思所及立即呈現,不刻意雕琢,題材取自於生活所見,充滿本土在地的風味。

 

【在地文化的捍衛前鋒】

戰後全島性美術活動依循日治時代「府展」形式舉辦,1946年「第一屆全省美展」舉行,評審委員聘請「府展」時代得獎實力畫家擔任,台灣式的東洋畫列入「國畫部」展覽項目,評審結果占特選首席之優勢,勝過水墨畫,為台灣繪畫之主流。

1950年之後,大陸籍畫家參與省展評審工作,與台灣本土畫家文化認知有很大差異,爆發東洋畫與水墨畫之「國畫」正統爭議,大陸籍畫家認為「東洋畫」是「日本畫」,畫壇主流之爭暗潮不斷。1960年代遂將國畫分為兩部,第一部是以大陸傳統文人風表現的水墨畫形式,第二部是延續日治時代東洋畫風所建立出來的台灣膠彩畫形式。1971年省展承辦單位因故廢止國畫第二部展出,壓縮長期表現台灣在地特色繪畫的發展空間,黃鷗波乃聯合林玉山、陳慧坤、林之助、陳進、許深州、蔡草如等台灣本土精英畫家七人創辦「長流畫會」,使膠彩繪畫得以繼續推廣。並致函省政府、教育廳、中國美術協會等,為「以寫生出發」具有台灣美術特色的「新國畫」膠彩畫積極極爭取復展機會,在台灣藝術家因時代改變而拙於中文表達論述氛圍中,黃鷗波以其能言善文,適時為「在地文化生存權」發聲,奮戰不懈,終於促成第34屆省展恢復第二部國畫之展出。

之後,1982年林之助於台中市成立台灣膠彩畫協會,聯結北、中、南膠彩畫家共同為本土藝術耕耘,一起為膠彩畫正名,從東洋畫的爭議中脫出,第37屆省展國畫第二部正式以「膠彩畫」名稱做為競賽展項。1990年黃鷗波再於台北市創辦「綠水畫會」任首任會長,鼓勵膠彩創作,促進民眾認識膠彩畫,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又創立「長流畫廊」提供藝術家展示作品與畫藝交流的場域,2003年兒子黃承志承傳其志,成立「長流美術館」,繼續經營美術文化擴大推廣,進而朝向與國際接軌之方向邁進。長期推動本土藝術發展的成就,在臺灣美術運動史中,記下一筆重要的功勳事蹟。

 

【熱心推動藝文之精神為藝壇典範】

1949年創辦「青雲美術會」,聯結畫壇中堅畫家呂基正、許深州、金潤作等互相觀摩及自我策勵,定期舉辦畫學研究會與展覽會,後來有更多包含前輩支持與優秀畫人參加,為推動台灣美術發展貢獻力量,是繼日治時代台陽美術會之後,於戰後成立的第一個民間美術社團。1951年創辦「新光美術班」,栽育許多繪畫人才,入選省展多人,後來都成為台灣藝壇新領導層,畫家劉耕谷正是受過鷗波先生薰陶有成的鄉親代表。1967年任教國立臺灣藝專,教育藝術學子熱心盡力。是台灣近代美術運動中積極參與的重要人物,對台灣藝壇有深遠的影響。

鷗波先生與我的父親李秋禾是春萌畫會畫友, 黃 夫人與家母又是摯友,兩家可算是世交。1968年至1972年期間,我遠離家鄉到台北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時,常受林玉山先師與鷗波家就近照顧。鷗波先生並介紹兒童畫之家教給我,讓我能從教學中累積經驗並賺得學費。我曾多次拜訪時受教於先生,記憶最深的是: 從鷗波 先生學得「意到筆不到」的空間處理概念,一些素描構圖方法,為日後繪畫奠定基礎。我在啟蒙恩師曹根及諸位前輩畫家指導與鼓勵下,也曾參展第三十五、三十六屆省展第二部國畫,並獲第三名及優選獎項,使我在繪畫領域中建立多元創作試探,增強許多信心。

黃鷗波在都會區致力於文化推動之餘,亦關懷地方美術發展,時而返鄉參與藝文活動,啟迪後學。1983年應邀參展嘉義市美術家聯展。1993年參加嘉義市藝術家作品義賣聯展,為嘉義市文化基金之籌募貢獻心力。並參與嘉義市文化中心開館,前輩畫家現場揮毫活動,由林玉山、黃鷗波、郭東榮、曹根、張權、劉耕谷等合作彩墨畫,陳丁奇題款「庭園春暖全家慶、五德金雞入畫圖」作品捐贈於中心。1997年「黃鷗波八十回顧展」1月至3月於省立美術館展覽,4月應嘉義市文化中心邀請,返鄉展出,「野塘清趣」描寫家鄉舊人文地標(今文化中心位址)「嘉義杉池」,捐與家鄉文化中心典藏。2003年「黃歐波紀念展」於嘉義市文化中心,精選「南薰」等五十幅作品展出,遺作指導家鄉藝文。2004年嘉義市慶祝建城三百年及市立博物館開館舉辦「諸羅精神圖像場域藝術展」,展出嘉義近百年來美術發展的面貌,促進市民珍視自身文化的瑰寶,栽育在地的年輕藝術創作者,特邀作品與陳澄波、林玉山、蒲添生、吳梅嶺、林東令、李秋禾、黃水文、張義雄、……等四十多位前輩畫家作品一同展出。前輩從事創作與戮力於文化推動的精神遺留在嘉義美術史流的軌道中,為後輩指引方向。 黃鷗波 先生,嘉義人,熱心推動在地藝文為藝壇典範,是嘉義的榮耀。

 

台長: 靜謐旋律
人氣(1,463)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美術雜記 |
此分類下一篇:田園組曲拓荒者--淺談李國政繪畫
此分類上一篇:嘉義之美-美術傳承新軸線

Magic Lily
自由日報才剛報導ㄋ~~
台灣嘉義的儒學之家~~人稱台灣豐子愷~~
歷史博物館推出 黃鷗波紀念展 展期至 10 月29日...
2006-09-26 10:24:00
版主回應
感謝提供展期,使本文配合展覽可供印證,相得益彰!
2006-09-28 01:46:00
珍保羅
最近在嘉義市區逛一逛.真是不同凡響.到處都是國內大品牌的門市商店.像走在日本的名店街.讓嘉義地消費素質及環境有很大的突破.美麗達人沉醉在時尚的門市間徘徊流連不返.幾家門市的櫥窗設計很獨特.讓我們一起出發吧..go.go.go
2006-10-13 01:26:00
版主回應
這是美好的家鄉,以前的畫都,現在是小而有氣質的新城市。
2006-10-23 00:14: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