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26 10:34:53| 人氣1,1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的意象世界-李伯男繪畫自述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意象世界-李伯男繪畫自述4

三、科技繪畫與在地人文觀察(1993-2003)
1993年開始自修電腦繪圖,發現影像處理軟體有許多功能,可以自由變化造形與畫面結構,使我回想起塗鴉時期與高職廣告科的教學,以手繪做合成的創作方法,如今配合此新科技的工具,更能隨心所欲繪製作品。雖然在初試時,因不懂電腦的運作碰到許多困難,待熟練之後一頭栽入欲罷不能,很多手繪不易達成的效果可藉它完成。另方面,我在參與嘉義藝文活動中發現,日治時代嘉義美術的成就非常出色,由於入選台展與府展本地畫家眾多,轟動於台灣畫壇,陳澄波與林玉山是嘉義藝壇的典範與精神導師。中堅代前輩畫家持續在地方推展美術活動,因此投入本地美術史的撰述工作,為嘉義藝術百年歷史軌跡建立初胚,希望嘉義人因此有更多的探討,激勵本地藝文發展的動力。在撰述過程中也繪製一些在地人文觀察的畫面。在研究電腦繪畫期間,除練習影像處理外,也學電腦文書處理與圖文編輯,助我撰述美術史與理論研究能得心應手,我重拾過去以文字作溝通傳達的方法,又開始寫文章,以前是詩(心情)與畫的結合,現在則是文史與畫的結合。
(一)賞月(1993年以電腦影像合成繪製草圖,1996年再以50F油畫完成)
自題詩一首:
中秋是賞月的日子,
我們進入畫有著公園,
有山有水、有鴛鴦,
以及乾淨的平地,
澄澈的倒影令我們心曠神怡。
月,至少還是圍成一個
飽滿的圓圈。
虛構影像引喻環境關懷:人們持續破壞大自然,未來將無可欣賞之美景,只好以人造影像來佈置,白色的人像剪影代表一種假設的狀態(我們進入畫有著公園),橢圓形的「月」好像有點勉強的滿月,尚有些許缺憾(月,至少還是圍成一個飽滿的圓圈)。
(二)新窈窕淑女(1994年電腦影像合成繪製草圖,再於1997年另繪20F 油畫)
初學電腦影像處理尋找題材做練習,以西洋電影「窈窕淑女」為創作靈感,女主角極美,是「理想美」的象徵。就取其姿態結合妻之頭像描寫「新窈窕淑女」, 1997年再畫成20F 油畫。王德合為「新觸角聯展」撰寫導覽文章,有關「李伯男部分」敘述:「以具象繪畫為呈現手法,結合電腦合成及超現實主義表現形式,完成典雅溫情的古典主義與現代科技光影的綜合映像,創造一全新的藝術風格。」
(三)夜深了(1997年電腦影像合成系列輸出,另繪油畫30F 一件)
手錶、垃圾堆、貓、夜城市、人體之電腦影像處理與合成。以多重影像及符號,象徵、暗喻,描寫關懷社會之相關題材。內容:夜深了,你的孩子在那裡?夜,雖然多彩多姿,也很危險,許多罪惡躲藏在夜的陰暗處或雜亂的光影中,偷窺的眼,狂飆的車與野狼,環繞在妳的週圍。你,是否該回家了?
(四)藝術之龍-林玉山大師(1999年電腦影影像合成繪製草圖,再以30F油畫完成)
林玉山與陳澄波同為嘉義藝壇的精神導師,在藝術傳承上不僅影響嘉義畫界,對全國美術教育也有相當深遠的影響。且個人畫藝高超,成就堪稱「藝術之龍」。繪本圖以表尊敬之意。林玉山1907年生於嘉義美街, 1927年入選第一屆「台展」與陳進、郭雪湖並稱為「台展三少年」。1935年入選日本第七回名古屋市美術展覽會。繪畫歷練十分豐富,在動物、風景、人物的描寫皆有深入的探研,畫飛禽走獸及山水寫生功力深厚,技法兼容彩色畫與水墨畫,萬象題材皆能繪畫。1928年組織「春萌畫會」,在地方上推動各項研究社團組織,「鵶社書畫會」、「自勵會」、「墨洋社」、「讀書會」、「鷗社詩會」等。1950年移居台北任教職,仍時時關心家鄉美術發展,並參與嘉義美術活動鼓勵後進。
(五)飛別悲情,迎向自由(2000年、電腦影像合成)
應邀為「2000年嘉義228美展」設計主題版,就以電腦影像合成繪製為活動整體視覺設計,並參與展出。原名為「一隻鳥兒哮啾啾」。右邊方框之內以寒色系描寫悲情與噤聲時代的圖像,左邊飛出的彩色鳥描寫省思後企求族群融合,共建和諧社會。配合紀念館的空間設計二層樓高的主題版,施工請小杜吉美術社何坤隆處理。專集封面、旗幟、請柬、導覽手冊、及相觀活動文宣等發展設計由畫圖家設計公司蔡姈君協助製作。
(六)神木精神-陳澄波大師(2002年電腦影影像合成繪製草圖,再以30F油畫完成)
神木的軀體雖已崩落,其精神仍象徵著恆久崇高之意。油畫大師陳澄波先生,雖已因228事件波及而逝世,而其美的、崇高的精神仍永留嘉義人的心中。陳澄波大師是台灣藝壇以油畫入選國際性美展(日本帝展)的第一人,也是帶動台灣美術發展重要的人物,更是嘉義畫壇的精神導師。大師勤奮創作、指導後進之風範為嘉義畫人學習的指標,其筆下的美景地「嘉義公園」與大師的精神同時孕育了嘉義許許多多的畫人。今緬懷大師,繪畫以神木為主軸,合成有關陳大師影像的「合成繪畫」。當年大師的自畫像及其描寫嘉義美景的創作,隱約若現於天空的大畫布中,左下角大師斜坐,看著後生(我)所畫「現今的嘉義公園秋景」,先生在天之靈想必會給我一些鼓勵與鞭策。
(七)懷念恩師-曹根先生(2000年、電腦影像合成規格:維度2926×3787 大小1.29MB)
曹根老師傳承林玉山等前輩畫家之精神,開班授徒,有教無類,除入室弟子外,前來請教的畫人,不勝枚舉。「吳鳳北路的畫室」是嘉義繪畫藝術再出發的源地。他有天生的慧眼與天才人的自信,運筆簡捷流暢,物體的描繪栩栩如生,他很重視構圖的掌握,並有敏銳觀察力,週圍環境過目即成他的創意,是善於取材的高手。表現的題材豐富而多樣,有綿延不絕之才華。惜於2000年9月9日逝世,乃嘉義藝壇一大損失。圖中以曹老師全國油畫展第一名的作品「惑」為主體架構,再合成恩師的許多佳作及身影,緬懷其成就與功蹟。
(八)無題(2001、電腦影像合成)
以影像作合成,轉化成抽象畫的效果。
(九)天鵝舞台(2001年、電腦影像合成、輸出版面41×41cm、像素1333×1325)
把所有美的影像,全部集合在一起,譜成充滿「愛」與「美」的「天鵝舞台」。
(十)深夜舞台(電腦影像合成、輸出版面41×41cm、像素1015×1012)
(十一)圓拱半月橋追憶(2002年、電腦影像合成、規格:輸出版面41×58cm、像素2480×3511)
我喜歡的嘉義公園不美了,那最有特色的圓拱半月橋被拆了,那高高低低富有層次變化的丘陵地也不再美了。換來了許多僵硬的磚與笨重的石牆,舊時庭園美景也只能成追憶。
(十二)意象大師(2002年、電腦影像合成、 輸出版面30F、 維度3726×4671、大小3.06MB)
三十年前,從畫冊中接觸超現實繪畫,知道有一種「潛意識表現」的概念。我繪畫的形式就常採自由造形,玩著造形與色彩的魔術。那時還沒有電腦繪圖這種東西,我就玩著合成。到商職廣告科任教之後,也教學生一起玩,訓練插畫的創意。雖然我也畫精細寫實的家鄉景色,卻喜歡把影像拆開重組,才覺得過癮,我就稱自己為「意象大痴」。玩著影像合成,樂此不疲,期許自己,或可成為「意象大師」吧!
(十三)嘉義美術史觀 2002年、電腦影像合成、規格-維度5887×7380
創作緣起:1998年開始整理「20世紀嘉義美術活動記事」,關心嘉義藝文活動的發展。2002年與戴明德合撰「嘉義美術發展史」,從傳承的歷史中體會到延續藝術發展的重要。在撰述歷史過程中繪製一幅以電腦影像合成的創作,透過圖像的分解與重構描寫個人對嘉義美術的歷史觀察,以2002年在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展出的「陳哲師生美展」所提出「藝術幹細胞之繁殖」的概念,鉤勒未來嘉義「藝術新城市」的藍圖。作者自認為這只是拋磚引玉的草圖,未來的建設實有賴嘉義所有的藝術家及文化推動者共同努力來完成這龐大的事業。
圖象解說:(1)採林立的高樓為底圖,象徵「繁榮的藝術城市」為架構。(2)添加易於辨識嘉義形象的地標景物,如中央噴水池、陳澄波塑像、嘉義公園秋景及尿童塑像。(3)嘉義藝術家作品圖版合成於底圖中,有彩墨、書法、油畫、水彩、攝影、雕塑、交趾陶等作品。(4)圖版造型有「球形」及「扭曲」如細胞的雛形,象徵「藝術幹細胞」分裂繁殖的過程。(5)左上方的框框重複深入的圖像亦象徵著繁殖的綿延流長。(6)天空的「雙眼」是本人關察歷史的「心眼」。右下方林玉山圖畫「林和靖」的容貌被替換成我的臉,猶如遊歷了一趟嘉義美術的歷史有所省思。(7)最後以「龍」的圖形攀樓而上,吐出映照「藝術新城市」的寶珠。
繪製程序:(1)選擇底圖:可自行拍攝、繪圖掃描、在電腦中繪圖或借用圖版(需改造至不會有侵權的顧慮)等方法。(2)切割圖版:依自己需要的造形切割成為浮動物件,有全圖版、局部圖版、球形、變形及反相等圖層備用。(3)合成圖層:將各物件採拼湊組合、半透明重疊或邊緣淡化、柔化,確定位置將它合併,再加上一些修飾整理即告完成。(4)色彩的選擇與改變儘量符合底圖的顏色,才能達到原先底圖的諧和性。(5)要製作電腦繪畫仍應具備構圖、調子處理的能力以及對色彩的美感,才能駕輕就熟地完成它。
理念自述:主題思考與詮釋:在創作之前可以先定主題,也可以在合成的過程中產生理念,反復思索圖面所顯示可解說的意含,整理出可以圓說的詮釋。其實目前我採用的這種繪畫思考模式並不是完全的超現實繪畫,而是有意識的「意象策略」。意象創造是無限擴展的實驗累積,我最常用的方法是意象的合成,如下:拼湊合成:分割的意象片段拼湊合成,或將物體以換位錯置的方式重組成新意象。重疊合成:不同的意象透明重疊出幻化的影像,融合不同時空的奇幻世界。雙重意象:能同時顯示兩個意象的形貌,互為象徵的意含。圖地反轉:視覺注意的位置不同,使虛實互換圖的地位,產生趣味的巧妙構思。輔助構圖媒介:手繪構圖、圖片拼貼合成、照相集錦及電腦「影像處理軟體」輔助分割、合成、變形、噴修、透明、縮放、改色、反相…等製造出各種特殊而神秘的效果。

第三階段其實仍是現在進行式的階段,在造形上開始融合「塗鴉時期」與「具象的田園寫實」的形式,加入參與在地藝文活動的體驗,做為有主題性的表現,未來的走向仍在思考與繼續探研中。在這21世紀,台灣美術仍然因襲國際主流的軌跡,缺乏自己的藝術。不可否認西方以科學般系統研究整理引導藝術的方向有其強勢之處,藝術形態多元豐富,日日更新充滿活力。藝術家以留學或遊學歐美為求揚名國際,返鄉也倍受尊崇。因此歐美的主流也常成為本國的主流,雖然我也曾受西方藝術所感染,並從中習得許多技巧與概念,但是體驗周遭環境表現出來的藝術,最令我感動。我主張新藝術要有「在地精神」,創作從本地傳統的根去發現新意,試以不同思考領域的結合,不同媒材或媒體的結合,開發有本地精神與特色的新藝術。

台長: 靜謐旋律
人氣(1,1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創作自述 |
此分類下一篇:翱翔祖先天空‧飛越時代新域
此分類上一篇:我的意象世界-李伯男繪畫自述3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