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15 09:55:47| 人氣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資金外移潮」出現!贏家策略是什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低稅負制今年起實施,政府預估將影響高資產族群1萬6000人及企業五千餘家,然而實際受到衝擊的個人遠在官方數字之上。最低稅負制帶來的衝擊不容小覷,連帶引發民眾的資金外移風潮。究竟有何因應之道,讓投資人在混亂中規劃出「贏家策略」?

最低稅負制今年起實施,瞄準高資產族群和企業加以課稅,官方對於受到牽連的高資產族群數目估計上,相當保守,粗估僅約1萬6000人受到影響。然而台灣許多有錢人「大隱隱於市」,為富不欲人知,因此根據金融業非正式的估計,受到衝擊的數目遠比官方估計的還高出許多,光是可投資資產超過新台幣1000萬元的民眾就約有20萬人。

而最低稅負制的實施,也引發了新一波的資金外移風潮,許多民眾紛紛將資產移至其他稅率較低的國家「避難」。
■「入不敷出」,資金外移潮的主因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台灣第一次的資金外移潮,早在民國85年飛彈危機時,政治面的不安定,導致一年間台灣就大約有3400億左右的資金規模,選擇外移。

這次的資金外移潮,主要是由於制度面的改變,以及台灣投資環境未如預期。許多民眾在制度實施的衝擊,以及金融人員的強力宣傳下,急忙將資產大舉遷移至其他稅率較低的地區。例如香港,去年將遺產稅降到零,部分民眾在「零遺產稅」的激勵,以及資金轉進大陸較為方便的情況下,紛紛「錢」進香港。而上述香港僅是民眾資金外移的其中一個選項而已,據估計,從現在起,一年將有約新台幣1000億左右的資金出走規模。

而台灣投資環境「入不敷出」的情況更是重要關鍵。在「出」的方面,「最低稅負制」針對高資產族群徵稅,萬萬「稅」,民眾自然「心驚驚」:而在「入」的方面,台灣長期以來銀行利率偏低,五大銀行(台銀、合庫、第一、華南、彰化)平均存款利率,一年期僅有1.99%,甚至還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長期如此,也難怪資金外移潮會出現了。
■轉守為攻,才是財富成長的正途

然而,民眾急著將錢搬離台灣,在行動前可要先把策略想清楚,才能讓資產的運用效益發揮到最大,倘若僅是一時的瘋狂「避難」,長期來看只是打亂財富成長的節奏。

首先在觀念上,要清楚明瞭資產規劃上,「理財」和「投資」之間的功能差異,足以讓財富在多年後有截然不同的成長曲線。以這波資金外移潮來說,外移的主要因素在於「避稅」。其實大多著眼於「節流」的功能,是「理財」的層次。換言之,避稅的功能是達到了,但對於創造財富而言,並無實質上的太大幫助。

因此,最好的防守就是攻擊。民眾在面臨今年度的制度改變時,何不在資產規劃上重新思考,著眼於具有「開源」功能的「投資」,突破整體大環境的課稅、經濟活力減退的限制,積極創造財富。

更進一步來說,「資產國際化」正是擊破重重限制的重要投資策略主軸。並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和報酬。投資體質健全、透明的經濟體裡的企業,讓資產伴隨優質企業一起成長,是創造財富的重要途徑。
根據嘉鼎資產管理集團觀察,由於台灣本地經濟發展成熟度遠不能和世界上其他發展經濟體系已相當健全的國家相比,且具備營運創新特質的企業標的質量上也難以與歐美等國並駕齊驅。因此,「資產國際化」是創造財富最有效的方式,也是避免「入不敷出」窘況發生的重要關鍵。

因此,在這一波最低稅負制帶來的資產遷徙風潮中,千萬別僅將各地的課稅稅率作為唯一考量。進行資產規劃時,首要之務在於分別「理財」與「投資」的差異,並進而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機會成本」:倘若一味將資產功能限制在較為保守的「避稅」、「理財」層面,就容易陷入「少輸(課稅)為贏」的想法,資產成長的幅度相當有限。在面對這波可能近1000億左右的「資金外移潮」時,最佳策略就是保持冷靜,轉守為攻,積極運用「投資」取代「理財」,將資產發揮最高效益,才是創造財富的贏家策略!

本文轉載自 嘉鼎資產管理集團

台長: 史密斯先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