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29 15:20:01| 人氣1,4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共對台戰略總檢討》善用「中國因素」妨礙發展 鬥而不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壯大台灣的三支箭
* 經濟日報╱社論 2014.08.29

經濟部長杜紫軍日前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提到三個不利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情勢,包括:(1) 中國反對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自貿協定(FTA),已從過去的私下影響,轉為公開反對;(2) 兩岸產業重複投資情況愈演愈烈,以及 (3) 中國對我「人才刨根」現象未見緩解。這三件大事,足以抵銷兩岸互信,也影響台灣競爭力,台灣必須盡快想辦法突圍。

 中共對台灣的政治企圖心與長年實施統戰,從來不因兩岸經貿往來走得多遠、多深,而有絲毫鬆懈。台灣在與中國經貿交流中,也因為兩岸產業已從互補走向競爭,不可避免會遭遇激烈的商戰與人才戰。這些都是台灣與中共進一步交往時,必然要去面對的問題。

 新任經長坦白陳述他的「中國隱憂」,也提及政府要努力降低損害,例如,政府推動修改營業秘密法,避免人才被挖角的同時,公司機密跟著外洩;為了降低中國重金扶植面板、半導體等產業,影響我國產業競爭力,政府可從旁協助業者併購,甚至政府還會持續要求中共做政策宣示,不要做刨根式挖角。

 經長立意良善,也點出兩岸經貿交流長期存在的老問題。只可惜,政府想出的因應策略太過零散,也欠缺戰略高度。試想,中共這幾年積極扶植中國本土產業,有何誘因不做挖角、不碰台灣已跨入的產業?就算中國真的宣告了,恐怕也是口惠實不至。面對中國產業直接對撞台灣,檯面下又有各種政治角力,台灣此刻要做的,並不是寄希望於北京,或是乾脆與中共決裂,反而是要想辦法壯大自己,應對北京。

 此刻要讓台灣壯大的作法有三,一是與中國交往的同時,要有一套完整的風險控管戰略。政府要能隨時回應民間,目前的兩岸經貿關係,對於國家安全、產業影響情況為何?目前來往兩岸的人員、團體有哪些?產業投資、合作情況又是如何?政府愈能清楚說明,提供數據,愈能讓民眾信服,風險是可管控的,而政府也確實認真管控風險。

 在7月底落幕的經貿國是會議中,形成一項重要共識,那就是為了避免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並降低對中國開放可能造成的國安隱憂,政府每年應推出兩岸風險紅皮書。目前尚不知政府如何落實紅皮書發布,不過,這項來自民間的訴求,足以說明,民眾對於政府的風險意識與管理,存有疑慮。值此兩岸協商、交流還將走入深水區之際,政府不能漠視,必須妥善因應。

 第二,面對中國產業強勢競爭,各種FTA、區域經濟整合又大行其道,政府必須說清楚,因應外在局勢改變,台灣的產業政策今後會怎麼走,資源要如何部署?哪些強勢產業有機會走出去?那些產業尚需固本培元,政府今後將全力協助抵禦。此外,政府也要充分開發每一份FTA或是兩岸協議效益,讓民眾感覺到實在的好處。例如,兩岸洽簽經濟合作協議(ECFA)後,兩岸順勢成立經濟合作委員會,旗下還設有產業合作小組。照道理說,產合小組應扮演積極角色,若不能協助兩岸企業攜手賺世界的錢,至少也要能消除兩岸產業失序競爭,避免傷害彼此互信。

 第三,當台灣有了完善、到位且透明的風險管控策略,及進可攻、退可守的產業政策與FTA運用之道後,民眾對於自由化的恐懼,或是「恐中情結」,也可適度放下了,不應再任由政治人物任意操弄,白白讓台灣錯失成長、壯大的機會。

 在兩岸貨貿談判擱淺的這大半年間,中韓FTA快步挺進,頗有在年底達陣的趨勢,而台灣企盼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等區域經濟組織,也向前奔馳,預計可在明年接納新會員。當世界快步前行,台灣更應以理性收斂恐懼,同步打好「國際牌」與「中國牌」,為這一代的台灣人與後代子孫,奠定可長可久的基業。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1,4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專家八寶粥 |
此分類下一篇:彭淮南:全球經濟有六變數
此分類上一篇:月薪可微升 時薪應大幅調高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