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11 23:47:32| 人氣1,2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問題》中國周邊外交的困局與變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2/06/08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6月6日北京一連兩天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標誌中國的外交開始重大轉捩,由中共18大前的維穩外交,轉向化解難題的突破外交;由領導層換屆前的總結式全方位外交,移回到周邊外交。這是因為中國的周邊外交,既已陷入困局,又正面臨變局。

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中國與15個國家陸上相接,與7個國家海上相鄰,這些陸上和海上鄰國,泰半與中國有領土、領海之爭。當今具全球性的爭議點,也在中國的周邊,比如朝鮮半島的核問題、中亞地區的反恐問題。

近年來,中國的外交工作排序,雖然周邊外交仍排在最前面,但實質的外交攻防部署,是以大國外交為核心,以對多邊事務和全球治理的參與為重點。但外交戰略立足點的變化,未能改變中國周邊處處是雷的現狀,可以說中國周邊地區,由南到北,由東到西,處處是新病舊疾。其中包括南中國海的爭議、釣魚島領土爭端、中亞地區能源的糾葛和反恐,與印度間的克什米爾問題等等,每一個問題燃燒起來,都會是一場地區大火。
而近期在中國周邊,至少有三個新的麻煩湧現。首先本來是中國外交王牌的朝鮮半島核問題,不僅仍是全球性的危機,又由於其政權的封建獨裁式傳承後的政治不確定性,不僅再成區域間的問題,對中國本身都構成了麻煩。

再一個麻煩,是西南後院的失守。中國長期以來對緬甸軍政府予取予求,而在緬甸終於迎來了民主春天之際,中國外交部僵持的外交取態,錯失了與翁山素姬修好的機會,令中國西南屏障將失。

更大的麻煩還在海上,其實與日本因釣魚島而來的爭持,以及東海油氣田的對峙,只是中日關係中的兩張舊牌,南海之爭,才是中國的新問題。早在2002年,中國就和東盟諸國簽署了《南海各方行動宣言》,其後又與越南和菲律賓石油公司共同簽署《在南中國海協定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定》。

但在中方以為就此「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狀態下,特別是在越南和菲律賓由中國取得厚實的現金援助之後,先後在南海領土和領海問題,向中國發難。同時越南、菲律賓還引入美國、日本的介入,由之令南海問題更加國際化。

中國的周邊外交,實質陷入困局,而不是北京外交系統自吹的「日益從容」,以及把問題說成成就。因此要化解周邊困局,首先必須面對周邊的現實。

中國的周邊外交,要面對哪些周邊的現實呢?首先當然是要面對美國加重了亞太布局的現實。過去,美國陷身中東,實在難以分身亞太,現在美國不僅軍力回師亞太,由之引起區域格局的大變化,中國的周邊外交,不因應這一變化而變,說不過去。

再一點,中國在軍事崛起之後,也要因應自己身形的變化,有相應的外交面貌。過去30多年來,中國推行的是「和平外交,共同發展」的戰略,「韜光養晦」是主要外交手段,而在周邊地區推行的「睦鄰外交」,也是以禮讓、內歛為特色。胡錦濤掌政後,向人民展示中國已然變身政經大國,然而還不習慣新手段的中共,仍經常有「小國欺負大國」的抱怨。

因此,中國軍事崛起和美國軍事重返亞太,是中國周邊形勢發生變化的兩條主線。與之同時,東北亞的中朝日韓等四國關係,與南海問題,成為中國周邊戰略的兩大軟肋,西南方向的中印邊境和中緬邊境,隨時撕出新的傷口。中國周邊外交,就必須抓住主線,護住軟肋,防範新傷。

更進一步地看去,這個時候中國的外交,必須以周邊外交為重點,而這個時候的周邊外交,又必須要能有剛有柔、有進有退,在堅守原則、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找尋與相關國家的利益共同點。更重要的,可能是在那些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第五代領導層成形之際,中國的外交也同步實現全面轉型,摒棄那些條件式的外交思維,建構開放的外交戰略體系。


美學者:中國外交政策只有美國
*中央社 2012.07.07
 
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亞洲安全研究學者奧斯林(Michael Auslin),在「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表示,談到中國外交政策,北京的國際觀點單一聚焦在美國,不同於美國與盟邦夥伴的多重雙邊關係,中國大陸將其他國家視為美中角力的工具。和其他國家和區域的關係也是以美國為考量,這要期待美中關係成熟發展,可能只會失望。

奧斯林指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迥異於美國和日本,或美國和新加坡之間多面向、互惠的雙邊關係。至少外界認為,美國與亞洲國家協商和締約,都是在對等地位下進行。

雖然華盛頓的外交目的也遭懷疑,但美國數十年來幫助這些國家進行軍事訓練、穩定區域局勢和從事人道援助工作,和當前北京以挑戰美國為目的,在東亞與其他地區拓展影響力的手段大異其趣。
 
奧斯林認為,中國雖然與多國發展經貿關係,拓展影響力,但提到國際現勢,北京外交界又回到與美國政治競爭的觀點,這些國家紛紛淪為中美對抗下的籌碼。

在「美國就是一切」的外交觀點下,中國與他國的外交連繫可區分為3類,這3種形式的結合都缺乏相同的價值觀和互信。
 
北韓、緬甸、蘇丹和另類的伊朗,因為需要中共援助,加上這些國家令美國感到頭痛,與美國利益相衝突,中國積極援助當地軍閥和政權,這些國家已經淪為北京的附庸國。

第2類國家建基在經濟關係上,中國透過低標準的貿易協定,枉顧勞工權益、消費者保護和智慧產權等國際標準,與許多非洲國家建立淺碟關係,但背後目的仍在對抗美國所推動的國際經貿架構,北京也意圖介入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第3種北京想要打交道的國家,以國際政治目的為主,雖然不容易介入,但中方投入大量資源,影響力日漸明顯。東亞峰會和東協區域論壇是其中之2,中國發展上海合作組織(SCO),也有和美國在亞洲較勁的意味。

奧斯林強調,中國當然可進行以國家利益和發展經貿為前提的外交政策,但鎖定美國為目標將扭曲政策。美國雖然可以在打擊海盜、氣候變遷等次要議題與中國共事,但只要中方鎖定美國的心態不改,兩國無法發展成熟的雙邊關係。
 
 
中共:形勢大好 要對民進黨高築牆
*中央社╱北京11日電 2012.06.11 
 
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日前表達不排除訪問中國。中國國台辦主任主毅今天說,「在民進黨不放棄台獨立場前,黨和黨的交流確實有困難」,但歡迎民進黨基層以個別身份造訪中國。

蘇貞昌日前說,中國不斷變化,民進黨未來的兩岸政策必須更靈活,就任民進黨主席後將恢復中國事務部,創設「中國事務委員會」,透過對話凝聚中國政策,只要時機成熟、不設前提下,不排除前往中國訪問。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下午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到訪的中國國民黨青年工作會成員,他在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當前,大陸不僅經常針對台灣基層民眾,特別是中南部民眾,推出許多惠民措施;而且「與大陸交往是必要的趨勢」,這對台灣民眾也有利,合作互利,雙方樂見。

王毅說,隨著時間推移,兩岸交往深化,而且有大學生在台灣進行民間感情交流、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另外,拿穩抓小放大的原則,相信會有愈來愈多台灣民眾會加入兩岸和平統一的局面。

 
李家同:中國挖角工業人才需憂心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 2012.06.11
 
副總統吳敦義、經濟部長施顏祥今天上午到台中市參加「2012工業基礎技術高峰論壇」,總統府資政李家同也出席,他期許台灣有第二次工業革命。

施顏祥期許台灣的基礎工業技術「十年磨一劍」,能長遠發展;吳敦義表示,世界經濟論壇評鑑台灣經濟推升力量,從效率推動變成創新,總統馬英九也多次表示,希望台灣能變成創新中心。

李家同在專題演講時指出,台灣目前不能掌握全球多項關鍵技術的主因,多是誤以為新科技才是高科技,再加上公司不夠大,才會被南韓急起直追,其實,政府需要憂心的是,中國對台灣科技人才的挖角,嚴重影響台灣的基礎技術發展。

 
李登輝:政府決心與效率輸韓國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台北報導 2012.06.11  

面對韓國搶占經貿市場來勢洶洶,前總統李登輝昨天說,論整體經濟發展,台灣並不輸韓國,「輸的是政府執行決心與效率」,「從政策規劃、預算分配到執行一致性,真的都輸給韓國。」

群策會昨天舉辦「台灣國家經濟發展研討會」,探討市場經濟與國家角色,前總統李登輝昨天閉幕首度現身演說,前兩周他也以書面發表致詞,指出台韓經濟發展從「亦步亦趨」到「漸行漸遠」。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1,2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涉外事務 |
此分類下一篇:全球偉大社會 台灣名列第10
此分類上一篇:林中斌:台灣的大戰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