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二○○五年的同樣日子裡,曾說:「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他還把國民黨位置放在共產黨前面,也說國民黨軍隊擔負的是「正面戰爭」。這回,人民日報的社論和他主持紀念活動時的談話,國民黨卻不見了。
抗戰勝利距今不過六十五年,曾參加過大小戰役的許多人還活著,可能包括寫社論的人和指導寫社論的人,應不會不知道,抗戰不是只有共產黨的軍隊在打,也不是全由她所領導。所以,胡錦濤的談話和人民日報的社論,沒有時空錯亂的問題,而是為了營造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歷史中的正統地位,故意霸道地這樣說。
馬政府也立即提出證據駁斥,說中共所言不符歷史事實。但這樣哇哇叫有用嗎?斷言人民日報不會自動更正,其它中國媒體也不會為國民黨抱屈發聲!國民黨人不是常往大陸跑,其中不乏前高級黨工和前高級將領,不能只想著喝茅台啦;若真有志氣,組個團去大陸展覽抗日戰爭史料,北京憑什麼不答應?不是有「國共平台」嗎?
這麼嚴重的事,馬總統除了派發言人出來說幾句澄清話,就結束了嗎?至少至少,國民黨應正式發文給中國共產黨,要求她依據歷史事實,像胡錦濤二○○五年說過的那樣話再說一遍;如果拒絕,就關閉黨和黨的活動,但國民黨做得到嗎?
國民黨須警覺,中共連辛亥革命、北伐也可能攬去。北京明年要隆重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當初提案的政協委員修福金,在提案文上說:「辛亥革命以後,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代表的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孫中山領導中國國民黨肇建中華民國的歷史事實,竟隻字未提。
北京也要當心,如果一意孤行地包攬中國近代史詮釋權,兩岸政治關係沒接起來,歷史關係就已斷裂了。這麼下去,歷史中同樣的日子、同樣的事件,會出現兩部史書。這離「兩個中國」不遠了!
關中新書還原國民黨抗戰史蹟
* 記者鄭紀威台北報導
考試院長關中7月7日發表新書《中國命運‧關鍵十年》,試圖還原國民黨在國共戰爭戰敗後被掩蓋的抗日歷史。許多國民黨大老也出席新書發表會,面對當下國共的交流,關中只淡淡的說「希望不要再有戰爭」。
他表示,當前中共將國民政府在抗戰中,對抗日本侵略者的史實抹煞掉。一些美國研究中國現代史學者,也常常用成王敗寇的歷史觀念來看待國共戰爭,進而把抗戰時國民政府的努力都抹滅掉。教育部長吳清基也表示,當年他在國外留學,接觸到的大陸學生,都深信對日抗戰「是共產黨打的」,每每導致兩岸的學生爭論不休。
關中認為,回顧1937到1947年抗戰期間,如果沒有中華民國政府堅強抗戰,「整個中國大陸將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關中說到激動處略顯哽咽,頓了兩三秒後才繼續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但現在受到了很多遮蓋,「出版這本書的目的,是在有生之年,為中華民國擦亮這面鏡子。」
會後關中受訪時表示,他出版這本書的目的,一方面希望國共兩黨以史為鑑,不要再輕啟戰事;另一方面也希望當前兩岸的政治與經濟交流,國民黨必須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他就是用這個一以貫之的價值寫這本書的。
關中說,他希望抱著「和平、民主、團結」三個條件,國共雙方能相互尊重、相互承認,「至少要承認中華民國。」
人民日報社論 賞馬政府一棒槌
* 記者蘇永耀/特稿
馬英九總統常言上任後創造兩岸和解、一中各表。但從一篇人民日報社論便可看出,當連過去對日作戰時的「中華民國」,中國共產黨都不願面對,遑論現在根本不被國際承認的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不要再自欺欺人。
人民日報是中共喉舌,代表中國最具官方的立場。當年對日作戰蔣中正所領導的國民政府希望先剿共再攘日,但中共在之後的戰爭仍扮演一定的角色。如今中方對這歷史卻略而不談,否定過去,也等於否定現在。
以往中國為了對內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主義,將國民黨在中國大陸時期極盡醜化。雖然當中也不乏事實,但中共主要還是出於政治目的。現在國共快速交流,中國的基本論調仍未有多大改變。
即便現在中國一些學術研討會,稍微修正過去國民黨的角色,但還是以負面居多。一些電影如「集結號」、「建國大業」等,很多台灣的民眾、或深受國民黨灌輸教育的人,相信看了也不是滋味。
最近媒體指甫在中國上映的「喋血孤城」一片,首度以國民黨軍官為對日作戰主角,彷彿中共史觀已變。但若看過該片的人亦知,內容還是圍繞在國民黨軍隊處於內鬥,蔣中正見死不救的調性,關鍵部分仍然沒變。
其實,馬政府傾斜中國,為了合理化自己的錯誤政策,刻意把中國政府形容為務實與改變。然而,從北京角度,國共鬥爭結果成王敗寇,中華民國早已被消滅;連對日作戰時期尚未建政成功的中共,也都能領導人民戰爭,等於更否定蔣中正政府存在。人民日報這篇社論,或與史實有差距,卻正是給馬政府一記棒槌。
http://sites.google.com/site/myboooksindex/13-M-C-H-ROC-Japan-War」
針對中共媒體報導「八年抗戰勝利,歸功中共領導」國防部澄清新聞稿
* 中華民國國防部/特稿
針對中共媒體報導「8年抗戰勝利,歸功中共領導」乙情,國防部今(4)日表示,抗日戰爭係中華民國國軍與全國同胞「用鮮血所寫下的歷史,以8年贏得的戰爭」,這段史實不容許任何人竄改或任意曲解,有關報導內容與史實不符,本部嚴正駁斥,並提出澄清如後:
一、國軍自蘆溝橋事變起至抗戰勝利,歷經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貴柳會戰與湘西會戰等諸多會戰,皆無役不與;八年期間,舉國軍民服膺蔣委員長之領導,集注與動員全國之力,共同抵禦驅逐入侵之日軍,中華民國乃獲致最後光榮勝利。
二、抗日期間,國軍與日軍激戰,計有會戰22次,大型戰役1,117次,小型戰鬥38,931次,傷亡官兵高達322萬餘人,絕非中共所宣稱參與之「平型關戰役」相關戰果所能比擬;另對日抗戰期間,中華民國參與之各項國際會議與抗戰勝利後接受日軍之降書,皆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種種抗戰歷史之鐵證真相,均足以駁斥中共媒體宣稱之「抗戰勝利由中共領導」不實言論。
三、有關國軍對日抗戰之斑斑史實,可經由參閱我國軍「柏溪稿檔案」、日本防衛廳編撰「日軍對華作戰紀要」等檔案及相關史料,加以對照與查證獲得印證。中華民國領導對日抗戰勝利之事實,絕不容扭曲。
蓋茲先前宣布要把一兆七千億台幣的身家捐給基金會,子女一毛也得不到;巴菲特也表示要捐出八成資產。兩人推出「捐贈誓言」(Giving Pledge)活動,陸續和數十位美國富豪共進晚餐,敦促富豪加入慈善事業行列,並已獲得四十位富豪承諾捐出一半財產。
現在,比爾蓋茲基金會中國專案區主任葉雷前晚在北京宣布,本月底蓋茲與巴菲特將前往中國,在北京一家豪華酒店舉行封閉式慈善聚會。她說,基金會承諾不會公開受邀嘉賓的名字。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蓋茲基金會最初依美國的經驗,選擇富豪榜上排名較前的人發出邀請。但最後為避免中國婉拒的人數過多,確定應該擴大邀請,以便在最短的時間,見到最多的人,目前邀請仍在進行中。
中國媒體臆測受邀的富豪約在五十人,與巴菲特有過直接商業來往以及巴菲特的朋友將首當其衝,其中與巴菲特私交甚好的比亞迪汽車老總王傳福應該排在第一位。
2006年以62萬美元得標、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步步高電子掌門人段永平,2008年以211萬美元與巴菲特共進一餐的趙丹陽,都可能被選中。另外,還有人猜測,慈善名人如李春平等人也會受邀。
葉雷表示,發出邀請之後,為打消中國富人們的疑慮,蓋茲和巴菲特可能會在本周發出一封親筆信,說明這場慈善聚會,只是希望「結交朋友、溝通思想、尋找夥伴」,不會給他們帶來捐錢的壓力。
中國人:勸募?別為難富豪啦!
* 聯合報╱記者陳東旭 2010/09/04
中國多數富豪名聲不太好,已是公認的事實;「財大氣粗」、「為富不仁」、「鐵公雞」與「奢侈消費」,更是中國社會對富人的刻板印象。2008年中國一項「中國富人形象調查」,有八成受訪者認為富人群體形象負面。
面對蓋茲和巴菲特兩位大善人前進中國,多數中國網民都不抱著希望,甚至明言,兩人到大陸勸募,只怕是無功而返。
「兩人太天真啦!如果是教他們炒股,估計不用拉都很主動,做慈善就太難為人家了…。」「兩位老爺子令人欽佩,但中國人的金錢觀和社會觀與美國相差太遠,而且富翁多是無社會責任感的無良暴發戶,他們只想把錢都留給自己和子孫們…」。
統計顯示,中國富人參與慈善的比例非常低,每年的捐贈大約百分之七十五來自國外,百分之十五來自中國富人,百分之十來自平民百姓,企業參與捐贈慈善事業的只占百分之一。
中國富豪不熱中慈善事業,從主觀面來說,中國企業家認為財富是家產。
其次,中國慈善業制度不完善,對捐贈資金監管不力、慈善組織運營不夠透明,對捐贈者鼓勵措施不足、沒有遺產稅配套等,都是富人不願做慈善的重要原因。
上海金融界高管姜偉表示,以現階段來說,中國富豪要捐出半數財產恐怕不可能,能捐出百分之五的財產就不錯了。
美國慈善當事業 中國行善不習慣
* 聯合報╱記者陸倩 2010/09/04
股神巴菲特登「陸」遊說中國富豪捐款,碰了一鼻子灰,中國富豪曾經為了與股神共進午餐,不惜花上百萬美元;如今股神親自造訪,大家卻避之惟恐不及,巴菲特在中國無法獲得廣大的「共鳴」,除了中國富豪「慈善意識淡薄」之外,中美對財富的態度不同,以及「行善文化」有落差,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找錯人了吧?」是許多中國網友對巴菲特登「陸」遊說的反應。理由是,許多中國富人對自己揮金如土,卻連一塊錢也捨不得捐出去,是可以想見的。
他指出,中國富裕起來只有一代人時間,許多有錢人還對金錢和物質存有不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