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04 14:36:01| 人氣2,5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五都、首爾、上海的新定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 經濟日報╱謝金河 2010.02.04

台北今年的重頭戲是「花卉博覽會」,郝市長把「花博」視為是「聽障奧運」後最重要的政績,並且邁向連任之路。不過,大家更在意的是台北市經過花博的洗禮,是否從此煥然一新?還是只是煙火效應般,很快恢復原狀?

今年的台北市、上海市及首爾市都有大事,上海正如火如荼地籌備世界博覽會,這是中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最重大的一件盛事。上海市全力打造世博會,希望上海從此能變為世界級的大都會。

南韓的首爾今年也有大事,國際工業設計聯合會(ICSID)選定首爾為2010年的「世界設計之都」,從上一屆義大利手上拿下一項新桂冠。這個「設計之都」的美譽落在亞洲還是頭一次,首爾希望從此蛻變成為亞洲設計的城市,卻也給了台北更多新的啟發。

首爾為了競逐「設計之都」,用心良苦。關鍵是首爾市的兩任前後任市長:李明博整治清溪川有成,以此登上總統寶座;繼任者吳世勛在2006年的就職演說中就提出「DESIGN SEOUL」的概念,以全方位的設計理念來提升首爾的競爭力及品牌形象。進入21世紀,在短短不到十年時間,首爾從清溪川的修護、首爾森林的規畫、新城區的開發及交通體系的改善,終於為首爾贏得設計之都的桂冠。

其實從去年初,首爾就主辦「首爾設計奧林匹克」,舉辦四項以設計為主的研討會,鼓勵市民綠化生活空間,並邀集來自全世界的當代藝術大師來打造新首爾,最具代表性的是市長吳世勛邀國際知名的女建築師ZAHA HADID,設計東大門廣場(DESIGN PLAZA)作為南韓新地標。

另外,吳世勛市長也提出「漢江復興」、「南山復興」及「街道復興」三大核心目標。主要是為了漢江及其周圍街道的綠地,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他還特別成立副市長級的「設計首爾總拓本部」,負責監督及執行各項工作。從私人企業到國家政策莫不全力配合,結果讓南韓的設計產業跟著蓬勃發展。

根據韓國設計振興院的統計,吳世勛當市長那一年,南韓設計的總產值是7兆韓圜,如今已上升到15兆韓圜。首爾也經過兩任市長改選,徹底從一個工業城市蛻變為藝術之都。目前首爾大手筆的建設藍圖,除了東大門設計廣場外,還有DREAM HUB、漢江盤浦人工島。首爾有高度企圖將締造亞洲版的「畢爾包效應」。台中市的畢爾包(古根漢)難產,南韓現正全力打造中。

首爾2010年「設計之都」活動已正式起跑,從現在到3月,首爾歷史博物館有「首爾設計綜合展」,展出韓國600年設計史,還有51項未來首爾規劃大計,首爾希望讓全體市民一起來參與「設計」,這是首爾再蛻變很重要一步。

今年台北的花博、上海的世博及首爾的「設計之都」共同起跑,完全考驗首都市長的執行力,成果也將受全民檢驗。我們高度期待這三個城市在經過盛會後,未來會改變城市的新風貌。積極尋求連任的郝市長必須念茲在茲,為台北尋找亞洲新定位。花博帶給台北的美麗是一個起點,而不是放煙火式的慶典,點一次就沒了。

在台北,我們的城市面貌又老又醜,也許我們可以日本為師,東京有表參道,我們的中山北路也可以改造;日本的六本木特區、MIDTOWN的藝術特區都是透過都更,然後由安藤忠雄、伊東豐雄一流的建築設計大師來打造。

我們的松山菸廠、華山特區應該變成什麼?想想南韓整治漢江的精神,不妨也想想我們的淡水河。全世界重要城市的河川都是孕育生活之母,像黃浦江就是大上海的靈魂,只有我們用高牆把淡水河跟市民生活隔絕。

今年五都市長選舉就要起跑,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五都市長?不妨從李明博、吳世勛兩位市長全力打造首爾「設計之都」去聯想。(作者是財信傳媒董事長)


星擬設社會企業證交所 亞洲首個獲美支持
* 中央社╱新加坡18日電 2010.01.18

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出資49.5萬美元,支持計劃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第一家支持社會企業的「影響投資證券交易所」(Impact Investment Exchange,IIX)的相關研究。

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捐助的這筆款項,將支持IIX在創設前的研究和概念分析,同時也藉此支持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s)和社會資本市場在亞洲的發展。

所謂的社會企業是指:有營收、能獲利的公司,不靠捐贈,靠日常營運在市場機制中自給自足;獲利可分配給股東、或繼續作為公司資本,或回饋進行社會公益;在提供產品、僱用員工、或服務顧客上,能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公益;公益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教育、環保、貧窮、公共衛生、弱勢族群等。

想成為亞洲第一個社會企業證券交易所的IIX,是由社會創新與改革計畫負責人、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兼任副教授夏納茲(Durreen Shahnaz)賣掉社會企業oneNest,並根據他過去在金融界和媒體業服務的經驗所倡議的。

夏納茲希望在新加坡創立的IIX,能成為一個讓社會企業上市、發售股票與債券的平台,為有創新性的社會企業提供募集資金的管道,也讓投資人有機會參與社會企業,同時透過透明和責任的制度,促進和獎勵優良的社會企業繼續發展壯大。


胡祖六:資產泡沫與通膨 亞洲經濟隱憂
*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2010.01.18

高盛大中華區主席胡祖六今天表示,今年全亞洲經濟成長都將是正數,但資產泡沫化與通貨膨脹的風險,是亞洲國家目前經濟發展的隱憂。

2010天下經濟論壇今天舉行,胡祖六在「亞洲經濟的新發展模式」專題論壇中提出警訊,同樣出席論壇的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則建議,東亞國家最該做的就是如何促進區域內貿易,尤其是以「消費為主體的貿易」。

胡祖六擔憂亞洲國家有資產泡沫化與通膨危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則認為,目前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世界從「通」變成「不通」。

周其仁指出,亞洲國家必須思考,如何解決和歐美已開發國家長期的貿易失衡關係;他認為亞洲各國如今除了發展內需市場和區域內貿易,以平衡過去過於仰賴出口的問題外,對於長期累積的外匯存底,更可以思考投資運用。

對於外界批評中國過度投資,周其仁說,中國仍應增加投資。他舉例,美國工業革命以來,每年平均消費100億噸鋼材用於基礎建設,中國目前卻只消費30億噸鋼材,因此中國仍有擴大投資的空間。

陳添枝也在論壇中強調,目前開發中國家正面臨製造業太多、服務型工商業太少的問題,也是亞洲亟需思考的問題。

他進一步表示,目前亞洲各國在製造業,尤其消費性電子產品上,生產力提高極為快速,許多商品生產量甚至已經超過全世界需求,造成原物料愈來愈稀有,也形成原油與稀有金屬價格高漲。

陳添枝指出,亞洲各國必須思考加強發展服務業,否則未來生產過剩,製造業利潤愈來愈薄,錢都被擁有能源、稀有金屬和原物料的國家賺走,這對亞洲整體經濟發展不利。

東亞國家長期累積貿易順差,很多人建議要增加國內消費與需求,但是陳添枝分析,削減逆差與削減貿易量沒有關係,亞洲國家出口依賴度還是可以非常高。

陳添枝指出,東亞地區有31.1億人口,占全球一半,出口導向不可能改變,也沒有必要改變;出口依賴是天生註定,不應該怕累積太多美元而改變。


出井伸之:亞洲應發展網路創新產業
*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2010.01.18

日商SONY前董事長出井伸之今天表示,Google、Twitter等創新產業都是在美國,網路時代沒有產業規格的限制,若能多些如中國搜尋引擎百度的創新產業,亞洲才有競爭力。

出井伸之今天出席「新時代‧大轉變─SONY前董事長出井伸之的21世紀預言」新書發表會。

他表示,像是Facebook、Twitter等,都是由美國創立,這將是對亞洲的挑戰,亞洲應要有如中國搜尋引擎百度等創新企業,才能和美洲國家競爭。

出井伸之預測今年日圓將會升值,也可能出現通貨緊縮,短期內對消費者有利,但中長期對產業而言,將處於不健康的狀況。

天下雜誌日本館總編輯莊素玉表示,在大規模的生產線中,個人的價值在哪裡?像書中提到 Twitter微網誌,就是代表個人時代將來臨。

出井伸之表示,他曾聽過一個小朋友救比薩斜塔的故事,才發現一個小創意有可能造成大貢獻,因此未來將是個人力量崛起的時代。


前星國副總理陳慶炎:亞洲要刺激內需
*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 2010.01.18

面對金融海嘯後亞洲崛起,亞洲經濟學家皆指出,「亞洲經濟發展模式太依賴出口」,需要調整,亞洲需要有強勁需求來刺激國內消費,其次,順差造成的全球失衡問題也要予以解決。

天下雜誌今明兩天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辦「天下經濟論壇」,邀請到各國經濟學家、政經學者來台,今早由前新加坡副總理陳慶炎、英國經濟學人主編丹尼爾‧富蘭克林(Daniel Franklin)進行專題演說,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高盛大中華區主席胡祖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與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則在論壇中討論亞洲經濟的新發展模式。

對於亞洲的崛起,陳慶炎預言,未來十年將是亞洲黃金十年(Golden Age),但亞洲也將面臨一些挑戰,其中就是亞洲需要找到一個永續發展模式,尤其是中國與印度。

他表示,過去亞洲過於依賴出口,現在需要更多的內需、國內投資與均衡發展來減少貧富差距。一個經濟發展模式也不能長期依賴資源,中國、印度不能只依賴勞動力,必須在制度面與市場上追求品質,才能永續發展,因此創新與設計將是一個國家致勝的關鍵。

參與論壇的經濟學家也認同,亞洲的經濟模式得改變了。胡祖六指出,現在中國城市化人口6億,佔總人口45% ,預期2030年城市人口可高達10億,城市化將產生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因此城市化將成為內需成長主要的推動力,因此「出口及內需雙引擎並重才是推動亞洲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陳添枝則認為,東亞國家真正應該做的,且短期可以有效益的,應該要促進區域貿易,尤其是以消費為主體的貿易。現在東亞地區的貿易67.5%出口到亞洲以外的地區,顯示都是以生產為主,而現在要發展的就是以消費為主的貿易。


南韓企業 砸錢拚知識經濟
* 經濟日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外電 2010.01.18

南韓經濟去年受金融風暴影響,實際失業人數多達408萬,南韓總統李明博已把創造工作機會以刺激經濟成長,列為施政第一優先項目,30大企業在李明博號召下,今年準備投資創紀錄的87.1兆韓圜 (776億美元),共同推動成長。

企劃財政部和統計廳公布的資料顯示,這一實際失業人數創下199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紀錄。南韓15歲以上人口為4,000萬,等於每10人中有1人是無業遊民。

同時,15歲以上人口中,因育嬰、家務、教育、年老等原因,有能力工作但不就業的非經濟活動人口則達1,670萬人,寫下歷史新高。

南韓去年第三季經濟比前一年同期成長3.2%,寫下七年來最高紀錄,雖然出現復甦的跡象,但12月份的失業率卻增至3.5%,就業人口比前一年同期減少16萬人,顯示「成長卻未能創造工作機會」的經濟現象。

面對愈來愈多人沒有工作,而今年6月的地方選舉在即,李明博已定下2010年創造20萬個工作機會的目標,上周五並召集各大企業主管會商。


德議員費爾:台灣綠能潛力大
* 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2010.01.18

德國已成為全世界最令人欽羨的綠能國家,與德國綠黨當年積極提倡大有關係。

費爾是世界各地爭相請益綠能議題的對象,他也認識多位台灣前任及現任官員,對台灣有意發展再生能源一事提出切實的建議。

以下是訪談紀要:

發展刻不容緩

問:台灣宣示推動再生能源工業,也已擬定再生能源法,台灣起步是否晚了?起步最應注意什麼?

答:石油愈來愈少,價格不停上漲,再過10年,油價將沒有人可負擔得起,煤炭也一樣,且帶來的二氧化碳又對地球形成極大汙染,只有再生能源才能解決問題。而全球氣候變遷,在溫室效應衝擊下,台灣颱風也愈來愈多,加上台灣產業中極重要的化工業對環境也有負面影響,台灣發展綠能實刻不容緩。

目前最重要的便是由政府訂定明確政策,政府必須有一套詳細規畫,政策和計畫要清楚,執行度要高,絕不能流於浮面。

問: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條件在那裡?

答:台灣的綠能潛力大,比許多國家好得多。以風力來說,台灣的風大風多,而以太能能來看,一年四季陽光充足,溫泉也很多,做地熱發電先天條件充裕,此外如潮汐發電及小型水力發電等等,無一不可做,只要基礎設施建好,綠色能源很快便可大量供電。

問:製訂再生能源法或相關措施的大原則是什麼?

答:要將綠能觀念置入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除鼓勵再生能源,也應將建築物冷暖氣及交通工具的能源使用一併考量,也就是說,再生能源的生產和使用雖重要,但日常生活的能源綠化更重要,在德國,自行車和電車愈來愈多,電動汽車已上市,未來肯定會取代汽油車。

大原則是要真的認同綠化能源,而不是當成時髦新科技來對待,甚至以為綠能產業是未來賺錢的機會。還有,認同綠色能源的人肯定不會希望核能發電永遠存在,這一點必須想清楚。

問:台灣的生態環境最適合投注那一項再生能源技術?

答:所有再生能源要同時考量,因風並非時時吹,陽光不是一直普照,多項能源規畫,才不會冒險。

政府不該補助

問:台灣政府該補助再生能源技術或電費嗎?

答:不該。但民間投資是必要的,原則上,再生能源必須回收,而最終還是由使用電力的用戶付錢。

問:很多人以為,德國因使用再生能源,所以電費比較貴?

答:不,這是錯誤的說法,應該是傳統發電業的反撲外加多數民眾的誤解,事實上,再生能源加入德國電力供應後,反而使德國電費下降了,而目前電費略略調漲,是因為石油漲價的結果。再生能源目前只占德國全部電力的15%,所以無法全面影響電價。

鼓勵私營競爭

問:德國有數家電力公司,電力供應商也更多,台灣目前只有國營的台電,你認為這會是問題嗎?

答:是。尤其台電並沒有綠能政策,據我所知並沒有。我認為,台灣政府應該重新為台電的未來定位,並鼓勵私營電力公司,要開放更多綠能產業做良性競爭。

問:台灣政府宣示將推動再生能源法,並表示至2025年將占總發電容量15%,此目標可以達到嗎?

答:我認為這個目標太小了,幾乎等同沒目標。如果政府不拿出野心和決心,就算15%可能也達不到。以台灣的條件和能力,到2030年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是完全可能的,我盼望台灣有這樣的願景。


有利潤受保障 德綠能成功關鍵
* 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2010.01.18

10年前德國開始使用再生能源時,量非常少,沒人真的認真。那年左派政黨社民黨剛上台,同意綠黨提出的再生能源法,當時右派政黨全數不同意,還放話表示只要改朝換代,一定廢止這項法律。

今天,再生能源法不但沒廢止,反而成為右派政府的施政目標,也是全世界近50個國家效法的榜樣。

德國再生能源法採用強制併聯躉購再生能源,強調政府不介入,也未成立基金,而由電力網業者和電力公司自行負擔,再附加於電價上,在配套措施上,則有信貸保證以及補助高能源密度產業,能源密集工業或者運輸業有條件的優惠,以免高電價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德國有4家輸電業,9家跨區電力公司中公、私、合營都有,提供全國85%的電力,發電廠約有50家,他們將電力提供給上游的輸配電業,而配電廠約850家,他們直接向發電廠買電,這群龐大的電力買賣配送的結構,由一個全國性跨區技術協調中心統籌,這與台灣完全不同,目前德國電價每度約新台幣10元左右,電價未大幅上漲。

德國再生能源法實施來,創造30萬個工作機會,400億歐元產值。投資再生能源必須有利可圖,也須受保障,德國採購時間是20年,如風力發電,10~16年可回收成本,綠能產業全是民間投資,利潤約為5%~7%,太陽能發電成本高回收也慢,德國調整收購價格後才突破。


資源聚集亞洲 台灣資本市場的策略思維
*張明輝(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營運長)2010.01.18

金融風暴後, 各國經濟逐漸回暖, 企業籌資活動也隨著景氣的回升而日漸熱絡, 根據PricewaterhouseCoopers Hong Kong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全球最大的IPO市場是位於亞洲的香港,香港2009年首次公開發行新股(IPO)集資規模高達2,437億港幣,預計2010年將超過3,000億港幣,繼續蟬連寶座。而台灣資本市場的熱絡程度也是過去幾年來的罕見現象,以2008年起推動的「外國企業來台上市」為例,迄今已有49家企業申報輔導中。以此觀之,在可預見的未來,亞洲會是全球資金聚集重鎮,台灣如何把握這一波全球資金輪動,並藉此帶動經濟及產業發展,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台灣產業升級 走向高科技籌資中心

以向來被視為台灣經濟命脈的高科技產業來說,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於2009年11月提出的「高科技產業籌資中心」構想若能紮實推行,將有助於使台灣成為全球資金聚集之平台。畢竟,台灣高科技產業除了具備完整的產業鍊、在台灣資本市場佔有重要地位、投資人對高科技產業的熟悉度高於多數國家之外,台灣電子產業在本益比及流通度上的表現也十分優秀,以上市櫃成本而言,更是較美國NASDAQ等高科技資本市場實惠許多。

結合兩岸三地經驗 強化台灣關鍵地位

然而在全球高科技產業分工角色上,美、日為技術掌握者,而大陸除了過去成本低廉的生產製造角色外,近來也積極於技術開發,因此,台灣高科技產業目前正面臨著成本降低及技術升級的雙向壓力。台灣企業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必需把握兩個關鍵要素:「資金募集」與「技術升級」。只要台灣企業能在資本市場募得足夠的資金,再加上台灣企業的研發實力、過去在兩岸三地的經驗,以及行銷、財務、高階管理等專長,必能轉型為具備行銷、財務、研發及高階管理功能的營運中心,再以大陸做為主要生產腹地,透過研發及管理優勢的發揮,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標。此外,也能藉此吸引全球優秀研發及營運人才,維持台灣的創新優勢,不只扮演銜接大陸與美、日之間的橋樑角色,更能藉此掌握產業發展趨勢與技術變革,提高產業技術層次進行產業轉型,鞏固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關鍵地位,真正實現「以台灣為基地的營運中心,融合兩岸三地優勢利基,達到技術升級、人才生根的戰略目標」。

重要研發根留台灣 相關配套措施不可少

而以政府積極鼓勵來台上市的海外企業而言,我們也要思考,如何吸引海外企業將研發、人才等重要資源留在台灣?這需要更為完善及強化的配套措施,例如:訂定鼓勵辦法吸引創投產業來台投資、提供融資優惠措施予來台上市的海外企業、適度開放對大陸之投資項目、鼓勵企業將研發功能留在台灣、鼓勵合法智慧財產權在台灣生根等等,都是現階段必需積極面對的問題。

台灣在經濟規模及全球資金市場上,也許不是最受矚目的主角,但只要台灣企業及產業能成功升級,持續創造台灣企業獨有的核心價值,相信位處亞洲這個全球資金聚集重地的台灣,一定能在全球資源聚焦於亞洲的黃金時期,順勢升揚,驕傲地站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資誠此次擔任由天下雜誌舉辦的「2010年天下經濟論壇—金融風暴後 亞洲成長新思維、新動能」論壇策略夥伴,針對本此論壇的焦點議題編製《聚焦亞洲、放眼全球 展望2010企業成長新動能》手冊,以資本市場、稅務及諮詢三大專業觀點,從台灣角度出發,剖析2010年的發展趨勢及台灣企業所將面臨的挑戰與契機。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